中共人物传 李汉藩人物传,李汉藩生平事迹,李汉藩评价

Posted

篇首语:知识比金子宝贵,因为金子买不到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李汉藩人物传,李汉藩生平事迹,李汉藩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李汉藩人物传,李汉藩生平事迹,李汉藩评价

李汉藩一九二一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二年在黄埔军校入党,是青年军人联合会的积极分子。他参加过东征和北伐战争,一九二八年春,他在担任湖南省委军委书记时被捕,壮烈牺牲。

李汉藩又名意产,一九○二年一月二十二日出生在湖南省来阳县新坡洞管子山。山村里几十户人家,均以务农为生。李汉藩的父亲李庆佑,从小务农,三十岁始做生意,肩挑串户卖茶油,后来,与人合伙在青水铺开一粮油小店; 其母谭氏,生二女三子,汉藩居次。谭氏勤劳俭朴,协助丈夫耕种、料理家务。

李汉藩八岁读私塾,十二岁考入本县云峰镇小学。他刻苦用功,古文习作常常被老师“揭示” (贴堂) ,得到同学们的赞扬。一九一九年暑假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衡阳市私立成章中学。时值“五·四”运动爆发,新文化运动勃起。毛泽东等领导的驱逐军阀张敬尧运动波及全省。何叔衡等驱张请愿代表团来到衡阳,开展驱张斗争。这时李汉藩是成章中学学生会负责人和湖南学联发起的耒阳旅衡学友会负责人。他和湘南学生联合会夏明翰、蒋先云、黄静源等联络各校进步师生,并团结全市各界民众,召开国民大会,举行示威游行,向衡阳驻军吴佩孚请愿,陈诉张敬尧祸湘罪行。他们协助何叔衡等利用吴佩孚和张敬尧的矛盾,掀起“驱张”运动的高潮。在民众的愤怒声讨下,张敬尧终于被赶出了湖南。

一九二一年春,毛泽东、何叔衡介绍青年团员陈书农、黄和钧到衡阳省立第三师范教书,在省立三师、三中和私立成章中学等校发展团员,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李汉藩是成章中学建团的第一批团员①。“一九二二年初,衡阳党小组发展了刘泰、韦汉、罗严、刘通等人入党;二、三月间党派戴述人来到衡阳,在新民中学以教书为掩护,做党的工作,充实党的力量,继续发展党员。到四月底,党小组又陆续发展了袁痴、李汉藩、李弼廷等人入党。衡阳党员人数不断增加”②。

一九二二年五月,李汉藩和成章中学的学生党员刘泰一道发起组织“读书会”,他们仿照蒋先云、黄静源等在第三师范办“新书报贩卖部”的经验,通过衡阳宝华书局从上海、长沙等地买来《向导》、《新青年》、《先驱》、《共产党宣言》等报刊、杂志。每逢星期日,他们就把这些书籍、报刊摆在教室里,供学生阅读和购买,使广大进步学生受到了影响和启迪。

一九二三年暑假开学后,李汉藩担任了湘南学生联合会第十届总干事。这时省立第三师范黄静源等革命师生,因闹学潮,一次被开除五十三人,他们在党团组织的安排下,先后离开衡阳分赴安源、岳北等地,开展工农运动。湖南谭 (延闿)赵 (恒惕) 战争之后,毛泽东随谭军从长沙撤出,退至衡阳。李汉藩、陈芬等同他亲切唔谈。之后,他们召集衡阳各校学联代表开会,认真总结了三师大学潮的经验和教训,决心重整队伍,争取和团结更多的进步学生,为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

同年冬天,李汉藩在成章中学毕业,他父亲要他回到清水塘铺子里习商做生意。李汉藩在店里住了数日,他不顾父亲的阻拦,偷偷向姐夫借了八块银元作路费,毅然奔赴当时国民革命的策源地广州①。

一九二三年冬,李汉藩在党组织的帮助下,考入孙中山领导的大元帅府大本营军官学校——陆军讲武学校,编入第一队。在近半年的兵员军事生活中,他和同学们接受过孙中山的检阅,聆听过孙中山“以一当十,以十当百的革命军人精神,担当起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神圣任务”的教导; 还接受过廖仲恺的多次巡视和听过他多次演说。李汉藩在这里受到了民族革命的教育,更加激发了革命热情。可是,陆军讲武学校被旧军官所把持,管理和训练都是旧军队的一套,动辄打骂,不讲道理,引起了同学们的普遍不满。

国共合作后,孙中山在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按照苏联的建军原则和教授方式进行训练。我党派了恽代英、肖楚女、叶剑英、聂荣臻、张秋人等重要干部到军校担任教官,同时从各地选送了许多党、团员来校学习。这年五月五日军校开学编队,李汉藩和四、五个同学自动离开陆军讲武学校,转入黄埔军校②,编入第三队③。在军校里,他学习勤奋,成绩优秀,并写得一手好文章; 他是非分明,为人诚恳,对同学友爱,但不屑与贺衷寒、酆悌等人为伍,且经常嘲讽他们是“专门舔蒋介石屁股”的“弯脚分子”。

同年十一月,我党派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为了加强军校政治工作,李汉藩同蒋先云、李之龙、杨其纲等共产党员被抽调到政治部工作①。他们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参加了修订黄埔军校政治部教育计划,政治科目除原来的 《三民主义》外,增设了 《社会进化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等课程,丰富了政治教学的内容。

一九二五年二月,军校学生中一部分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及在我党影响下的教职工和学生,成立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学生中的主要负责人有李之龙、蒋先云、徐向前、陈赓、王一飞、左权、黄鳌、李汉藩……等。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活动范围不限于黄埔,在湘、粤、桂各军中都开展工作②。李汉藩为这个“革命团体拼命地工作”③,经常秘密去广州,到湘军中串联同乡同学,进行宣传鼓动工作,有时深夜才乘船回黄埔。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活动,引起国民党内一部分右派的仇视和反对,军校内以王柏龄、缪斌、贺衷寒、酆悌等人为首,成立了孙文主义学会,对共产党采取敌对态度,经常攻击和诽谤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偷窃我党文件,扰乱黄埔军校政治部的工作,制造事端,挑衅摩擦。一天,李汉藩去领办公用品,军校管理处长林振雄 (孙文主义学会分子) 故意刁难,以致两人相骂起来,林振雄竟然掏出手枪,向李汉藩开枪 (未中) 。李汉藩当即揭露他的阴谋,痛斥他是杀人凶手。在共产党人的斗争下,廖仲恺撒了林振雄的职①。

一九二五年二月,黄埔学生军奉命参加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李汉藩虽患疾在身,但他决心血战沙场,不惜牺牲自己。二月二十一日,李汉藩写给好友陈芬的信说: “今奉命调我到东江作战,……子弹是没有眼睛的,革命就是要牺牲,我的生死关(观) 念,是接到命令的时候就打破了,作战便是牺牲”②。他念及母亲年老,弟妹尚小,拜托好友教育弟妹。李汉藩被派往第一团任连党代表,在攻打东江重镇淡水战役中,他是十名敢死队员之一,担任爬城队的前锋。在冲锋号声中,他和敢死队员们奋勇当先,冒着枪林弹雨冲到城墙脚下,架起长梯,越过城墙,打开了西门。不到半小时,全团就攻进了城,淡水之役大显了黄埔军威③。

六月,东征军胜利回师广州,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在南堤肇庆会馆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李汉藩、蒋先云、李之龙等以军校代表身分出席了大会。会议由王一飞主持。在这次代表大会上,李汉藩被选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中央候补委员。

“五卅”惨案发生后,李汉藩奋笔写下了 《五卅惨案以后面面观》,文中列举了帝国主义者利用封建军阀,制造“中国内乱,延长中国战祸”、“压迫工农及一切革命势力” 的事实。同时,万分沉痛地悼念“正红(即顾正红) 为大家利益而牺牲”,他呼吁,“革命的工农商学兵”,“大家团结起来”,“为‘五卅’死难者复仇”,“为救国保种复仇”,“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为中国民族解放决一死战!”①

李汉藩战斗的檄文写得激昂慷慨,诗歌也写得形象生动,锋芒锐利。一九二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军校党代表廖仲恺先生被帝国主义的走狗暗杀,噩耗传到黄埔军校,李汉藩写了《悼廖党代表》的长诗。诗中写道:

“廖先生之死,

谁个都知道是帝国主义的阴谋,

谁个都知道是军阀的暗害,”

……

“我不以为死是人生的悲剧,

我最可惜造福人类的人不能长生。”

……

“廖先生啊!

你的身体虽死,

你的精神如经天的红日。”②

李汉藩身在广州,工作繁忙,但不忘家乡父老,不忘“唤醒耒阳人的觉悟,使他们同跑国民革命的道路”。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他与在广州的同乡,创办了《耒阳新潮》半月刊,并写了发刊词——《本刊的使命》,他认为应该有一个“揭开帝国主义的阴谋,公布军阀祸国殃民的事实,使民众都了然痛苦的原因,去干国民革命事业的刊物”。在《耒阳新潮》第一期上,刊登了 《我们纪念十月革命之意义》、《为十月革命纪念敬告被压迫的中国民众》、《穷是谁给我们的》等文章。通过广州华宁里茂源祥转发,把俄国十月革命的理论和经验介绍给了家乡人民①。

这一时期,李汉藩和在广州政治讲习班学习的女共产党员张觉非相识了,张觉非性格坚毅刚强,她冲出封建家庭,追求革命真理,能说会写,他们热烈相爱,志同道合,经蔡畅介绍,他们结成了革命伴侣②。

一九二六年初,李汉藩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政治部任宣传科长兼党务科长 (国共合作后,黄埔军校学生都加入了国民党,这里指国民党党务科长) 。当时,二军军部在广州,部队驻防韶关,他往返于广州、韶关之间,开展统战工作,争取下级军官,教育士兵群众,为部队宣传工作起草提纲和文件。

驻防韶关期间,李汉藩参加了争取熊克武部共同北伐的工作。当时熊克武率川军和蔡钜猷部约万余人驻防粤北连县一带。广东革命政府动员其部一起北伐。李汉藩自告奋勇,到熊部进行劝说。在李汉藩的劝说和整个革命形势的影响下,熊克武部接受广东革命政府的改编,一起参加了北伐③。

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夕,李汉藩调任第二团宣传委员会主席(党代表) 。一九二六年七月,他随军北伐,从韶关出发,经乐昌、坪石,经过衡阳。途中,他曾应家人的要求,回乡安葬停柩已久的父亲,并为当地农民演讲,宣传北伐的意义。尔后,迅速归队。北伐军路过攸县、茶陵时李汉藩等沿途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并于八月十三日在茶陵讲演三民主义,听者百人①。之后至九江,参加了攻克南昌的战役。这时,张觉非已从广州政治讲习班毕业,调任南昌市妇女部部长。征途相逢,又匆匆分手,旋即李汉藩随军向福建进发。

一九二七年四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李汉藩等共产党员离开部队到了武汉,参加了中央军委在武昌召开的干部会议。会上,分析了当时形势,传达党的方针策略,决定在军队中崭露头角的团级党员干部都要撤退,李汉藩按照党的决定离开了第二军②。到湖北蒲圻县找到旧友、时任十三军团长的文修信,文修信委任他为步兵营长。李汉藩深入士兵,开展策反工作,计划拉出这支部队到咸宁,援救当地被围困的农军③。七月,形势进一步恶化。李汉藩等兵变未能成功,被迫离开了十三军,从此,他结束了戎马生涯,转入了地下斗争。

党的“八七”会议后,李汉藩受长江局派遣,回湘任湖南省委军委委员。他从武汉返回长沙,同行的有张伯伦、张超华、张觉非兄妹,及宋觉、何悟、陈卜武等人,李汉藩西装革履化名李子木,和爱人张觉非以及长江局派来的两位同志,住在长沙清泰街、福宁里等处,设立机关,开始与同志联系,发展组织,准备参加长沙暴动。九月,福宁里机关被反动派破坏,李汉藩、陈卜武和工作人员张觉非、姜国芬等同时被捕。藏在楼上瓷坐凳里的党的秘密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被捕的同志屡遭审讯,长江局派来的同志完全承担了责任,英勇殉职。李汉藩、陈卜武、张觉非、姜国芬等被五花大绑,装在刑栏子里,押去陪斩,他们视死如归,未暴露身分。国民党特别法庭暂时不好处决,声称“此案关系重大”,不准保释,把他们关在长沙县公安局监牢里。一个月后,李汉藩等又被关进长沙市潮宗门陆军监狱。经敌人无数次审讯和酷刑,李汉藩等始终守口如瓶,严寒和刑伤时时威胁着他们的生命,于是李汉藩、陈卜武等秘密串通难友,筹划冲监①,并将这一计划设法向省委作了汇报。

一九二七年冬,新军阀混战,长沙政局很乱。省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设法营救狱中的同志。当时姜国芬的哥哥姜玉涛,在武昌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司令部任上尉参谋,张伯伦(省军委成员) 发电报请他回长沙营救姜国芬和张觉非、李汉藩夫妇。姜玉涛拿到收编散兵的委任状,回到长沙。是年古历除夕,十三军李抱冰师到达长沙北郊。唐生智部未作抵抗即弃城逃走。省军委研究决定,取出枪枝,准备暴动。暴动的目的是显示地下党的力量,使敌人有所畏惧;向十三军表示配合。除夕夜,张伯伦、曾競勋、黄逸夫、周纬璜等十几个地下党团员,取出枪支、登上城墙,鸣枪暴动,他们从小吴门一直伸展到经武门,向城外铁路沿线放枪,追击唐生智残部。正月初一,李抱冰师进入长沙。姜玉涛便到李师司令部取了释放“犯人”的条子,和张伯伦等带着几个传令兵到司禁湾监狱 “提取”姜国芬、张觉非出狱。那时监狱里的官吏都跑光了,只剩下几个“禁子”,不敢放人。他们便用斧头砸开牢门,“犯人”一拥而出,姜国芬、张觉非等一齐冲出了监狱。张伯伦、姜玉涛、曾競勋、黄逸夫等又携带枪支、棍棒,打开了陆军监狱,里应外合解除了看守的武装,营救李汉藩、陈卜武等出狱①。

李汉藩出狱后,正值省军委书记黄鳌被反动派逮捕②。长江局委派李汉藩继任中共湖南省军事委员会书记。军事委员有宋觉、何悟、陈卜武、张伯伦等,张觉非任军委秘书。长沙“灰日”暴动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长沙。省委决定,将省军委机关迁往衡阳,开展湘南武装斗争。一九二八年春,李汉藩率省军委何悟、宋觉、陈卜武等转移到衡阳。当时,正是湘南暴动席卷湘南各县,耒阳的土豪劣绅纷纷逃到衡阳,李汉藩等刚到便被他们发觉。驻衡白崇禧部接到密报,立即包围了李汉藩等下榻的旅馆,除陈卜武因外出取文件未归,幸免于难外,李汉藩、宋觉、何悟等均被逮捕③。在监狱里,李汉藩再次惨遭酷刑,压断了手指,被打得皮开肉绽,遍体鳞伤。但他宁死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为真理、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一九二八年春,被反动派杀害于衡阳。时年二十七岁。

一九五六年,李富春回忆说: “李汉藩同志在大革命时期,曾担任过国民革命军第六师营长、团指导员等职。大革命失败后,曾担任过湖南省委军事书记,在派往湘南工作时,不幸被捕牺牲。李汉藩同志,是我党的优秀干部,对党忠心耿耿,英勇牺牲。”①

作者附记:

本稿由李汉藩烈士的女儿李可荘、兄弟李涤非等提供了宝贵资料,李可荘同志并参加了部分调查研究。在征集史料的过程中,承蒙广州革命历史博物馆、广东省档案馆、湖南省博物馆和长沙市档案馆的大力协助,同时参考了李铭中同志关于烈士的调查记录。这里一并予以感谢。

注释

①屈子健: 《省立第三师范在衡阳初期的革命活动》 ,载 《衡阳文史资料》第1期。

②《衡阳党史通讯》 1985年第1期。

①李汉藩在成章中学的同学刘己明及其兄弟李涤非等人的回忆。

②汤季南: 《记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载《湖南文史资料选辑》(修订本) 第3集。

③《黄埔同学录》。

①② 《包惠僧回忆录》 。

③李汉藩给陈芬的信。

①夏蒸月: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孙文主义学会》,载《党史资料研究》 第10期; 《包惠曾回忆》 。

②原信存湘南学联纪念馆。

③李奇中: 《黄埔精神永存》 ,载《黄埔军校回忆录专辑》。

①②原作存广东省档案馆。

①见《耒阳新潮》第1期,原作存湖南省博物馆。

②姜玉涛、张起华回忆。

③彭侃1962年的回忆记录; 张伯伦(任过二军连党代表) 1962年回忆。

①见1926年8月 《广州民国日报》。

②谢华: 《大革命的一点亲历》 ,载《峥嵘岁月》 第3期。

③《宁乡人民革命斗争史》第77页。

①姜国芬回忆记录: 张觉非同志尚健在,但长期的监狱生活,被折磨成神经错乱,至今人事不清。

①姜玉涛回忆录,1928年2月12日 《晨报》载,“陆军监狱、长沙看守所及长沙旧监狱均于二十六日早冲监,所有共产党在押监犯,逃走一空。”

②1928年2月11日 《晨报》 载“李子骥即黎崇厚,又名黎伯森、赵子杨,黎植湖南共产党省委秘书、即秘书厅秘书,即前中秋湖南全省总暴动军事部部长,即王本施、一名王半石,黄鳌,共党,湖南军事运动委员会主任 (余洒度灰日暴动军委书记,因失败撤职,以黄鳌继任) 。”

③张起华1966年回忆记录。

①李富春给李汉藩写的证明材料,原件存长沙市档案馆。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李汉魂生平故事简介,李汉魂历史评价,李汉魂怎么死的?

李汉魂,字伯豪,号南华,广东吴川人,1895年11月23日(清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初七)出生[1]。他的父亲李次颜是晚清秀才,母亲庞氏生有三子,汉魂居长。他少年时家境富有,十六岁丧父后家境渐趋贫穷,由母亲

中共人物传 蔡树藩人物传,蔡树藩生平事迹,蔡树藩评价

(一)蔡树藩,字子焕,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出生于湖北汉阳县蔡甸镇龚家小岭的一个产业工人家里。祖父原籍山东,清朝时代流落汉阳县官桥,在蔡甸襄河码头上当搬运工,以维持全家生计。父亲蔡顺彩,从小当学徒,

国民党史 李汉魂

李汉魂又名汉魄,字伯豪,号南华,广东吴川人。1895年11月23日生于吴川县岭头村。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2年春考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第六期。1915年升入武昌南湖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第二期。19

国民党史 李汉英

李汉英字龙门,辽宁沈阳人,1908年生。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理科、京都帝国大学理化系,日本大学院工化系,毕业,获学士、博士学位。曾任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院与化学研究所讲师、助教授研究员,日本帝产制药公

历史百科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3号举行。来自7个地方53名党员中的1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他们是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

历史人物 李藩简介_李藩传原文翻译_李藩,字叔翰

本名:李藩字号:字叔翰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赵郡官职: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追赠:户部尚书谥号:贞简李藩–唐朝宰相  李藩(754年—811年),字叔翰,赵郡人。唐朝宰相,湖南观察使李承之子

中共人物传 胡波人物传,胡波生平事迹,胡波评价

胡波胡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共江西永新县党组织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特别重要的干部”①,历任中共永新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书记,中共湘赣边特委常委,莲花县委书记,湘东特委副书

中共人物传 郭亮人物传,郭亮生平事迹,郭亮评价

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郭亮,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先后任过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南区(省)委委员兼工农部部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湘

中共人物传 刘英人物传,刘英生平事迹,刘英评价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八日清晨,中共中央闽浙赣特派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于浙江永康方岩,时年三十九岁。刘英为民族的生存、人民的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英勇奋斗,历尽艰辛,建

中共人物传 罗明人物传,罗明生平事迹,罗明评价

罗明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福建党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时,罗明坚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在闽西推行“左”倾错误路线,从而受到打击,被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