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林述庆生平故事简介,林述庆历史评价,林述庆怎么死的?
Posted 都督
篇首语: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林述庆生平故事简介,林述庆历史评价,林述庆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林述庆生平故事简介,林述庆历史评价,林述庆怎么死的?
林述庆,字颂亭,又作松亭,福建闽县人。1881年4月8日(清光绪七年三月初十)生。父亲林耀源是一个普通农民。他小时没有读过多少书,因家境困苦入营当兵。1902年被选拔进福建武备学堂,毕业后充长门练营督操官,常备军帮带。他在武备学堂读书时,就接受了反清革命思想,曾加入革命团体福建学生会。
1906年春,林述庆到江宁(今南京)投入新军第九镇统制、原福建武备学堂总办徐绍桢部下,任第十七协三十三标三营管带。徐绍桢是貌似开明的官僚,他的部队,有革命党人渗入,三十三标统带就是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赵声。林述庆积极参加了赵声组织的秘密革命活动。同年冬,调任第三十四标二营管带,奉命随徐绍桢开赴江西镇压萍浏醴起义。他与赵声等密谋率部响应起义,未成。1908年,参加南洋新军太湖秋操,中途被调到安庆,要他们去镇压熊成基起义。1909年,改任第十八协三十六标一营管带,驻江阴。这时,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三十六标被调到镇江与同协三十五标会合。官兵得到起义胜利的消息异常兴奋,纷纷试图响应,统领和统带都借故逃走。于是,林述庆便联络各营军官,秘密准备起义。他奔走于沪、宁之间,积极配合,得到同盟会上海机关的大力支持。同盟会派李竟成回镇江加紧活动,联络巡防营、会党和士绅。林与李取得联系,完成了起义的布置。当时,徐绍桢见革命虽已爆发,但清朝势力仍很顽固,立意观望,他派孙铭来镇江接任协统,企图控制部队,被林述庆顶了回去。11月7日,林述庆率新军在京岘山起义,次日入城,驻防旗兵被迫缴械。镇江光复,成立军政府,林述庆任都督,李竟成任军务部长,绅士杨振声任民政长。随后,林派人劝说被阻截在镇江江面的清军舰队起义,得到海军官兵响应,全体投向革命。他还派部将臧在新到淮安镇压谋害起义领袖周实的反动官绅。他又和李竟成支持反正的清朝军官、盐枭徐宝山去光复扬州,徐宝山镇压了贫民孙天生起义后,成立了扬州军政分府。
随后,徐绍桢迫于形势,也率新军起义了,谋占江宁,但被早已做好准备的清将张勋击败。江、浙、沪各革命军组织联军会攻江宁,上海都督陈其美推举徐绍桢为苏浙联军总司令。林述庆不满意徐在起义前后的表现,通电要求改推司令,后来经人调解,才勉强接受徐的指挥。镇军收容了第九镇溃兵和起义的部分海军,成了江浙地区革命军中较强的一支队伍。11月26日,林述庆自任镇军司令与许崇灏率镇军一支队出发攻江宁,柏文蔚、李竟成率二支队从江北包抄浦口,并派人策动沿江炮台起义。12月1日,林指挥镇军会同浙、沪军发起猛攻,占领钟山上的据点天堡城,从而控制了战局。张勋见大势已去,与两江总督张人骏等连夜率军北逃。次日,镇军从太平门首先入城。
林述庆初担任参谋长时,曾特聘他过去的上司、本地人陶骏保为他的参谋长。陶是个参加过反清活动,后来投靠两江总督端方,任江宁宪兵司令的变节分子,到任后为林出了许多坏点子,并一再怂恿林自称江苏都督。进入江宁后,林述庆驻进两江督署,占领银行、电报局,用“临时江宁都督”名义安民,陶署临时参谋总长。结果,浙军方面认为林独霸战果,和镇军发生武装冲突,徐绍桢也借机公开表示不与林合作。林述庆感到处置失当,立即通电请江苏都督程德全来宁莅任,并宣布取消镇江都督名义,专心北伐。随后,镇军即撤出江宁,开赴浦口、临淮关一线,林述庆就任北伐临淮总司令。但徐绍桢却不肯罢休,跑到陈其美处诬告林述庆,说江宁起义失败是因为林扣押了上海支援的子弹。陈也认为林在通电中要求取消江苏几个都督并立状态是和他为难,就借林述庆赴沪与黄兴会商北伐事宜的机会准备对林下毒手,结果捣乱的陶骏保被陈诱杀,林述庆、柏文蔚脱险乘兵舰逃回浦口军中。
林述庆激烈反对同袁世凯讲和,要求北伐,他将部队向北推进,监视清军行动。但是,因为得罪了陈其美等,得不到军费和军火,以致柏文蔚不肯开拔;他迫不得已赶到扬州向徐宝山求助,遭到冷遇;又到南京、镇江设法,也毫无结果。江北都督蒋雁行还不让镇军驻在他控制的地区里;镇江地方势力也阴谋驱逐留守的镇江军政使、老革命党人郑权。林述庆处处碰钉子,灰心丧气,只好于1912年1月8日通电下野,回乡闲居。归途中,写成了记叙起义和北伐经过的《江左用兵记》。
袁世凯上台后,看到林述庆在革命军内受过排挤,生活又很贫苦,便加意笼络,1912年9月,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当时,沙俄策动外蒙古王公叛乱,林述庆想劝袁出兵讨伐,于10月到北京,被推为各团体联合国防会副会长。这时,袁世凯任命他为总统府军事顾问,国民党也推他为名誉理事。但他看到袁处心积虑镇压革命势力,对时局很担忧,却又找不到出路。次年2月,孙毓筠等发起国事维持会,以超越党派、调解纠纷为号召,林述庆应邀参加发起,出任理事。但该会实际上是袁的工具,处处以调解为名遏制反袁活动。
不久,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在沪遇刺身死,案情披露,主凶就是袁世凯。林述庆对此非常激愤,不断当众拍案为宋鸣不平,表示要回南方号召旧部反袁复仇,因而遭到袁党的仇视。4月10日,袁世凯心腹、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单独宴请林述庆,林归家后突然发病,满身浓痘,七窍流血,延至16日逝世。
相关参考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福建闽侯人,1868年生。美国教会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毕业。1884年冬在台北电报局任职。1902年考入上海海关工作,与林述庆等组织福建学生会,当选为主席。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
知名人物 林文庆生平故事简介,林文庆历史评价,林文庆怎么死的?
林文庆,字梦琴,原籍福建海澄,1869年9月5日(清同治八年七月二十九日)生于新加坡的一个华侨家庭。父亲林天尧,当时是鸦片种植园的助理管理人员。林文庆童年入福建会馆附设书院,读“四书”、“五经”,后改
知名人物 王怀庆生平故事简介,王怀庆历史评价,王怀庆怎么死的?
王怀庆,字懋萱。1876年(光绪二年)生于直隶宁晋县。因家庭贫困,自幼年起即在家从事放牛、牧羊、种地等农活,十二岁母亲去世,十五岁那年因不堪忍受继母的虐待离家出走,流落到直隶芦台时正赶上淮军将领聂士成
知名人物 颜惠庆生平故事简介,颜惠庆历史评价,颜惠庆怎么死的?
颜惠庆,字骏人,原籍福建厦门厅(今厦门市),1877年4月2日(清光绪三年二月十九日)生于上海。父亲颜永京早年留学美国,一度在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和租界工部局任翻译,后入基督教成为牧师,在上海、武汉传教多
韦承庆韦承庆,字延休,生卒年不详,乃韦思谦的儿子,唐高宗时期和武周政权时代的风云人物之一。少年时期,韦承庆谦恭谨慎,沉稳而有气度。其生母过早地离开了他,父亲韦思谦再续女为妻,并生下了韦嗣立;韦承庆、韦
阿尔弗雷德·冯·史里芬(AlfredvonSchlieffen,1833—1913),德国资产阶级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他所制订的“史里芬计划”,他的战略战术思想,对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特别是第一次世界
寇遐,字胜孚,号玄疵,1884年11月18日(清光绪十年十月初一)生于陕西蒲城县。其父早逝,由寡母抚养长大,家境贫寒。1906年考入西安师范学堂选科。在师范学堂读书时即加入同盟会,是当时西安进步青年中
刘公,原名耀宾,又名湘,字仲文,革命时又号“非非子”,湖北襄阳人,1881年(清光绪七年)出生。刘有兄弟六人,他行二,故字仲文。刘家是襄阳三大富室之一,有土地万余亩,专对票号、钱庄、商店放款。刘公素有
知名人物 唐文治生平故事简介,唐文治历史评价,唐文治怎么死的?
唐文治,字颖侯,号蔚芝,别号茹经。1865年12月3日(清同治四年十月十六日)生于江苏太仓州镇洋县后岳王市。唐文治自幼家教严谨,六岁启蒙,逐年读《孟子》、《诗经》等经典,因恒月读书致目力受损。后受业于
知名人物 李剑农生平故事简介,李剑农历史评价,李剑农怎么死的?
李剑农,又名剑龙,号德生,1880年6月10日(清光绪六年五月初三)生于湖南邵阳西乡滩头(今属隆回县苏塘乡)。早年在农村私塾念书,后就读于邵阳经正书院。戊戌变法时期,李剑农受到湖南著名维新派樊锥(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