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 大清权臣李鸿章的愤懑与无奈

Posted 权力

篇首语:地球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历史 大清权臣李鸿章的愤懑与无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历史 大清权臣李鸿章的愤懑与无奈

1895年的三月十四日,李鸿章等人迎着萧萧春雨,前往日本马关谈判和约。一路上,李鸿章愁怨满腹,快到马关的时候,他吟诗一首:“晚倾波涛离海岸,天风浩荡白鸥闲;舟人哪知伤心处,遥指前程是马关”。李鸿章还算是有点先见之明,马关果然是李鸿章一生中最为伤心的地方。在马关谈判的日子里,年事已高的李鸿章不但被伊藤博文百般羞辱和嘲弄,在谈判途中还曾被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刺袭,脸上挨了一枪不说,差点就命丧东瀛。即使后来侥幸保全性命回来,李鸿章心里也很清楚,这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一旦签订,自己必然要背上千古之骂名,正如他自己所说,“七十老翁,蒙汉奸之恶名,几有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之势。”

甲午一事结束后,李鸿章便从权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了个人政治生涯的最低潮中。在搬到了贤良寺暂住的日子里,李鸿章说过这么几句话,抒发了他心中的愤懑:“十年以来,文娱武嬉,酝成此变。平日讲求武备,辄以铺张靡费为疑,至以购械购舰悬为厉禁。一旦有事,明知兵力不敌而淆于群哄,轻于一掷,遂至一发不可复收。”

历史巨片《台湾1895》全景再现了晚清光绪年间的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反割台斗争等几个重大事件,而其中又以甲午战争的惨痛失败最为令人痛心。甚至可以这么说,中华民族在甲午战败后5年的深重灾难都是来于这场战争的失败。战争失败的原因,已经有无数人说过这种各样的观点,而其中最简单的办法,也是最不公正甚至是无聊可笑的,莫过于把责任推到慈禧太后和李鸿章身上。指责一个替罪羊总是容易而且能够减轻心理上的压力,但对问题的解决于事无补。笔者倒是觉得李鸿章上面说的这句话颇值得玩味:“十年以来,文娱武嬉,酝成此变。平日讲求武备,辄以铺张靡费为疑,至以购械购舰悬为厉禁。一旦有事,明知兵力不敌而淆于群哄,轻于一掷,遂至一发不可复收。”

也许大多数国人不知道的是,在十九世界的70年代到90年代,也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同光中兴”时期,亦即为洋务运动的三十年,大清王朝从上到下,大多数人在这段时间都是感觉很良好的。洋务运动的开展,引进了西方的一些新东西如现代热兵器、轮船、电报等等,当时与西方大国的关系也比较良好,但在各国进取心如此之强的十九世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大清王朝看起来很是一个繁荣的盛世,但它缺的却是一个考验。

目前国内的主流舆论,都认为甲午战争是洋务运动的一个大考验,战争的失败也就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由此引发了对国家体制的思考并激发了在最快的时间内让国家强大起来的迫切愿望,随后的戊戌变法便是这种观念的产物。不过,笔者倒认为,体制并不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因为在工业化进程没有完成之前谈论体制的变化无异于拔苗助长,不但不会给国家命运带来转机,反而会败坏先进体制的名声。要知道,没有坚实经济基础的理想主义只能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灾害。由此,笔者认为,过分拔高戊戌变法而刻意贬低洋务运动其实是一种历史的本末倒置,而作为洋务运动总设计师的李鸿章受到各种非议是不公正的。

就当时的权力结构而言,李鸿章是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他虽然是当时朝廷的第一重臣,却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府首脑(比如俾斯麦宰相或者伊藤博文总理之类),这决定了他在洋务运动中无法放开手脚,因为各种反对力量如清流派及保守派,他们的力量同样强大。而当时的清廷本身就是一个各种权力纠葛的复合体,作为权力中枢掌控者的慈禧太后,她的经历和学识决定了她无进取之心的同时,却是极其擅长玩弄权力平衡的高手,这或许是李鸿章的时代悲剧所在。(在专制社会不变的情况下,缺乏进取心的君主显然是晚清最后几十年的软肋所在,这或许解释了日本能够更新而清朝深陷泥潭的原因所在)。

相关参考

险些被李鸿章彻底卖掉的大清国企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李鸿章与清朝的洋务运动?作为晚清名臣的李鸿章,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不仅创立了淮军和北洋水师,还是北洋通商大臣和直隶总督。但因为甲

李鸿章与袁世凯之争 压垮清朝最后一根稻草

李鸿章与袁世凯李鸿章,晚清大臣,领导了洋务运动,建立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军事实力名列亚洲首位,世界第七。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称其为“大清帝国唯一有能耐与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

清朝历史 辛丑条约彻底让大清王朝成待宰羔羊

辛丑条约:大清王朝成待宰羔羊9月15日,李鸿章从上海北上议和,这个条约将是他为大清王朝签订的最后一份条约,也是最耻辱的一项条约。此时此刻的情景,正应了汉朝时候张良的那句名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但比起

收拾曾国藩的胞弟斩了李鸿章侄儿

彭玉麟是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他是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等。他曾

清朝官员不能嫖娼,无奈只能找男妓

  清朝政府对官员交游青楼女子做了更严厉的限制。《大清律例》“官吏宿娼”条规定:“凡(文武)官吏宿娼(狎妓饮酒亦坐此律)者,杖六十,媒合人减一等。若官员子孙(应袭荫)宿娼者,罪亦如之。”刑罚沿袭了的规

清朝历史 保大清百年基业

清朝康熙帝是顺治的第三个儿子,清军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康熙帝在少年时期挫败了权臣鳌拜,夺回了朝廷大权,成年后又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清朝逐渐强盛。康熙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帝之一,他在位的这61年期

清廷未来的支柱为何要暴动 毁掉大清的新军哗变

甲午战争中,中国惨败于岛国日本,李鸿章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盛极一时的淮军与湘军也迅速瓦解,清朝军制的落后充分暴露出来,引发了许多官员对于改革军队的思考并纷纷提出建议。清廷也觉察到日本是采用西方

如何高调腐败求自保 大清首富庆亲王奕劻

...,PrinceChing(当时“庆亲王”的普遍翻译)的曝光度仅次于李鸿章、袁世凯和慈禧太后。“国务活动者”之外,奕劻还以贪腐闻名全球。时人说他家

有何仇怨?彭玉麟要杀李鸿章的儿子?

彭玉麟,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他与李鸿章有和冤仇非要置李鸿章的儿子于死地呢?1853年彭玉麟加入了湘军,开始了书生向将军的转型,

有何仇怨?彭玉麟要杀李鸿章的儿子?

彭玉麟,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他与李鸿章有和冤仇非要置李鸿章的儿子于死地呢?1853年彭玉麟加入了湘军,开始了书生向将军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