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未来的支柱为何要暴动 毁掉大清的新军哗变
Posted
篇首语:运气就是机会碰巧撞到了你的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廷未来的支柱为何要暴动 毁掉大清的新军哗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廷未来的支柱为何要暴动 毁掉大清的新军哗变
甲午战争中,中国惨败于岛国日本,李鸿章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盛极一时的淮军与湘军也迅速瓦解,清朝军制的落后充分暴露出来,引发了许多官员对于改革军队的思考并纷纷提出建议。清廷也觉察到日本是采用西方的训练方法在编练军队,便决定编练新式陆军取代淮、湘旧军,以捍卫岌岌可危的清王朝政权。但正是这支新军力量,成为后来辛亥革命多次起义中的主力,继而变成了清王朝的掘墓人。
武昌首义、辛亥革命的主体是湖北新军,而湖北新军是清末重臣张之洞用了十多年心血训练的一支近代军队。而参与逼宫,彻底推翻清王朝的是袁世凯的北洋新军。这两支新军曾号称南北两大新式军队。
1903年,清政府以推行“新政”的名义,设立练兵处,由奕劻任总理,袁世凯为会办,而后由练兵处制定陆军军制,各省设督练公所,准备用十年或更长时间在全国编练新军三十六镇,每镇包括步、马、炮、工程、辎重等兵种,每镇总人12500余人,由统制率领。
新军的士兵采取募兵制,应募士兵在年龄、体格、文化程度等方面有较严格的规定。中下级军官多由国内各武备学堂的毕业生充任,也任用一些学习军事的归国留学生,或文化素质比较高、眼界开阔的优秀人才。
在这之前,清王朝的军队主要是八旗兵和绿营军。八旗兵长期养尊处优已丧失了战斗力,绿营军后来也腐朽、衰弱下去。士兵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往往负面、猥琐且丑陋,民间甚至流传着“好男儿不当兵”的说法。
所以,清政府在创建新军之初就很注重军人的文化素质,识字的士兵更容易得到提拔。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参军便成为年轻人不错的选择,更多的读书人加入军队。新军士兵树立了有知识、有文化、有志气的良好形象,集中了一批当时的社会精英。
到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的新军已编成十三镇。北洋新军六镇为中央军,各省新军为地方军。由张之洞一手训练的湖北新军就属于地方军系统。张之洞重视士兵素质水平,将“识文断字”与“通文理”作为招募士兵的原则之一,使得湖北新军成为当时兵员文化素质最高的一支新军。不仅如此,张之洞选送的优秀留学生归国后,大多在新军中担任军官。这些“海归”在军中任职,不仅提升了部队的整体素质,也使这支新军更加容易接受新的思想。
袁世凯训练新军一切按照德国军队的制度进行,教官主要是德国人,吸引了不少青年才俊参军入伍,新军规模随之扩大至7000人。
从1901年起,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和练兵大臣后,大肆扩充军事实力,开始编练“北洋常备军”。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唐绍仪、曹锟、张勋、吴佩孚等风云一时的杰出人物皆出自其门下。
新军这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早在1898年清廷一次政治风波中,就被维新派盯上了。谭嗣同曾经夜访袁世凯,希望他出于大义动用军队包围颐和园,劫持慈禧太后。袁世凯却说:“我平时训练军队总是教以君臣大义,告诉他们皇上和皇太后如何伟大,你谭大人现在让我去命令他们将皇太后抓起来,我这个命令一下达,他们很可能就先将我袁某人给抓了起来。”
袁世凯的说法证明,当时新军不属于国家,只忠于皇太后,不在政治上保持中立。
然而,忠于清廷的新军,为什么到了关键时刻没有成为大清王朝的“忠诚卫士”,反而成为大清王朝的掘墓人呢?
清廷设置的军队不属于国家而属于清廷,有利于清廷对军队的直接控制,有利于培养军队将领的忠诚。然而,问题在于,军队如果不属于国家,不在政治上中立,军队在训练军事的同时,总是进行政治上的灌输,这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
这种灌输无疑打开了另外的一扇门,那就是朝廷可以向新军灌输忠于皇帝忠于皇太后的思想,革命党人就可以在军队中宣传皇上和皇太后罪大恶极,是革命的对象。这些新军士兵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容易受到新思潮的影响,当他们渐渐发现现实真相后,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实际上正是湖北新军在武昌首义之前几年间的真实写照,那时湖北新军中流行着一种对国家政治普遍的关心和忧虑,特别是中下级军官和士兵对官方的宣传总是将信将疑。清廷难以抵消革命党人对新军的宣传,在新军军人心目中的合法性也渐渐地失去。
而革命党人在确立了发动新军参加革命的目标后,就着手对新军进行了高密度的渗透。武昌首义是由湖北新军发动的,当时这支新军中军官思想较为先进,普通士兵同样思想开明,这使得湖北新军成为首先支持湖北革命团体的清廷军事力量。武昌当时主要有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组织。在经过大量的宣传、组织工作后,截至辛亥革命前夕,约有10000人的湖北新军中直接加入革命团体的就有2000多人,还有近4000人支持革命。
就这样,原本以维护清廷统治为目而建立起来的新军,反而以清王朝掘墓人的身份被载入了史册。
相关参考
朱元璋打败元朝夺得天下,作为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备受争议,而争议最大的,莫过于朱元璋把自己的墓地安置在了水里,而朱元璋的这座神秘水下古墓,在几百年后,竟遭到了李自成的疯狂毁坏,到底李自成为什么要
朱元璋打败元朝夺得天下,作为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备受争议,而争议最大的,莫过于朱元璋把自己的墓地安置在了水里,而朱元璋的这座神秘水下古墓,在几百年后,竟遭到了李自成的疯狂毁坏,到底李自成为什么要
虽然清末的军事改革使得大清得以建立一支在外表和成绩上都可圈可点的部队,但不得不提到的是,正是这只部队一手葬送了缔造它的大清,1912年之后,所有新军部队尽数编入新成立的中华民国陆海军之中,为自己的历史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继蒙元之后又一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统一中央王朝,但它在中国的统治时间,要比蒙古族建立的元朝长得多,持续了将近300年之久,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这是独一无二的。清军入关时兵数仅20万
说到韩信很多人应该知道这个人厉害在什么地方,带兵打仗的能力简直就是超群的,我们再说说“哗变”这个词语,有的人可能不是太理解,其实就叛变,反叛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意思也不太一样,哗变其实是指的军队突然的造
清廷的顽固使我由立宪派转为革命派辛亥革命前,我在北京顺天中学读书,后来顺天中学升为顺天高等学堂。辛亥革命那一年,我正好在这个学校毕业。我在顺天中学读书时,有位同班同学,他的名字叫甄元熙,广东人,他是后...
清官陆钟琦为何被革命党灭门?不向暴动者低头 根据同盟会“南响北应”的安排,渗透到新军中的革命党开始积极部署。能力强、民望不错的山西巡抚丁宝铨,成为革命党必欲除去的眼中钉。丁宝
晚清时期,迫于内外交困的不利形势,清廷突然宣布预备立宪。一时间,国人失望已久的晦暗情绪霎那间被希望点燃。大家翘首以盼,热切关注着这场关乎国家未来乃至个人命运的不同寻常的改革。为表诚意,清廷把欲行改良的
武昌起义后南方独立各省最钟情的大总统人选是谁?非孙中山张雄文1911年武昌起义后,南方独立各省与革命党多数人最钟情的大总统人选一直是袁世凯。此时,袁世凯统率的北洋新军是大清王朝北方半壁江山的唯一支柱。
甲午战争中,中国惨败于岛国日本,李鸿章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盛极一时的淮军与湘军也迅速瓦解,清朝军制的落后充分暴露出来,引发了许多官员对于改革军队的思考并纷纷提出建议。清廷也觉察到日本是采用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