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曾国藩的胞弟斩了李鸿章侄儿

Posted 水师

篇首语:你既认准这条路,又何必在意要走多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收拾曾国藩的胞弟斩了李鸿章侄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收拾曾国藩的胞弟斩了李鸿章侄儿

2、历史秘闻 晚清名将彭玉麟真的杀掉了李鸿章的侄儿吗

收拾曾国藩的胞弟斩了李鸿章侄儿

彭玉麟是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他是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等。他曾六次辞去高官,为世所罕见。他还画万幅梅花以纪念心中永远的梅姑,而且每幅必自题一诗,无一雷同,而句意必有所托。每成一幅,必盖一章曰“伤心人别有怀抱,一生知己是梅花”。可谓痴情奇绝,遗世独立。

他不负曾国藩之厚望,率领湘军水师于湘潭之战击败太平军,后随军攻陷岳州,在武汉、田家镇连败太平军水师。后来他率领的湘军水师在江西湖口被石达开打败。于是他整顿水师,配合陆军大败太平军于樟树镇、临江等地。接着,他率领的湘军水师与杨载福的部队一起攻占湖口、九江、安庆,升任水师提督,兼兵部右侍郎。在攻占天京(今南京)的战役中,他亲率水师策应曾国荃的陆师沿长江东下,堵截天京护城河口。第二年他与杨载福等攻下江浦、九洲、浦口,断绝了天京粮道,成为攻陷天京的大功臣。在剿灭了太平天国后,他一心扑在清军的长江水师的建设中,为清军的这支水师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后来倾注了彭玉麟无数心血的长江水师被李鸿章全盘接收,成为北洋水师最主要的力量,近代海军起步于斯。

彭玉麟曾作一联,时人津津乐道,上联“烈士肝肠名士胆”,下联“杀人手段救人心”。他打仗以“不要命”而著称,“日日争命于锋镝丛中”。

彭玉麟对官场腐败深恶痛绝,下决心不与腐败官员为伍。他任长江水师提督治理水师及兵部尚书的时候,秉公办事,疾恶如仇,严惩恶势力,甚至不惜得罪清廷高官大红人曾国藩和李鸿章。曾国荃是曾国藩亲弟,彭玉麟发现曾国荃的陆军部队纲纪废弛,还抓住了曾国荃手下的两名吸鸦片的战将。曾国藩是彭玉麟的恩师,对他可谓恩重如山,但是彭玉麟却不顾师生情谊,毅然提笔三次弹劾曾国荃,致使曾国藩大怒写信给他责问自己弟弟到底哪里得罪了他。

有一年,彭玉麟路过安庆,忽然有人拦马喊冤,状告当地恶霸李秋升。李秋升是李鸿章的堂侄儿,仗着权倾朝野的李鸿章的势力横行乡里、夺人妻女,当地老百姓敢怒不敢言。经调查,彭玉麟掌握了足够证据,把李秋升抓来审讯,李秋升竟然藐视彭玉麟不敢把他怎么样而供认不讳。彭玉麟断然下令:“此人不除,安庆难安宁。”这时,安徽巡抚闻讯,风疾火急地赶来求情,彭玉麟开栅迎接,密令手下速将恶少斩首。巡抚还在字斟句酌,恶少业已命赴黄泉。事后,彭玉麟致书李鸿章,只是轻描淡写:“令侄坏公家声,想亦公所憾也,吾已为公处置讫矣。”李鸿章阅毕对彭玉麟恨之入骨,却还只得回信道谢!

彭玉麟任职期间还先后弹劾处置了腐败无能官吏一百余人,其中不乏高官。此外,彭玉麟的一个外甥曾任知府,由于贻误军机也被他杀了。他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的民间流传下一句佳话:“彭公一出,江湖肃然。”安庆候补副将胡开泰召娼杀妻,彭玉麟怒而杀之;湖北总兵衔副将谭祖纶诱劫朋友发妻,还杀人灭口,州、县官员与他沆瀣一气,连总督都袒护他,但彭玉麟照样绳之以法而斩之。

彭玉麟以一介书生投身湘军水师,由于他智勇双全,在攻打田家镇、湖口等战役中屡立战功,便逐步擢升至水师统领,成为湘军水师统帅。先后被朝廷授为金华知府、广东按察使、安徽巡抚、太子少保、漕运总督、水师提督、兵部右侍郎、署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他视富贵如浮云,一生中曾六辞高官。所以当时民谚有“彭玉麟拼命辞官,李鸿章拼命做官”。

历史秘闻 晚清名将彭玉麟真的杀掉了李鸿章的侄儿吗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 有一年,彭玉麟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奉命巡阅沿江水师。他来到安徽安庆境内时,听说李鸿章的侄儿李秋升在当地作恶多端,横行无法,将李秋升抓捕归案。李鸿章弟弟李奎闻讯赶来求情,也没有用。随着彭玉麟一声令下,执刑人手起刀落,将李秋升就地正法。 不仅如此,彭玉麟还给李鸿章写信,通报了这件事。李鸿章心里苦啊,可他没有办法,只好回信一封,感谢彭玉麟杀了自己的侄子。 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我先说结论:这个故事是虚构的。因为李鸿章没有一个叫李奎的弟弟,也没有一个叫李秋升的侄儿。 李鸿章一家是安徽合肥的望族,在各种历史文献上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李鸿章的父亲叫李文安。李文安一共生育了6个儿子,即李瀚章、李鸿章、李蕴章、李鹤章、李凤章、李昭庆。李鸿章在兄弟6人里面,排行第二。 很明显,李鸿章没有一个叫李奎的弟弟。 李鸿章兄弟6人的子女情况是怎样呢? 李瀚章生育能力很强,一生共生育了11个儿子:长子李经畲、次子李经楚、三子李经滇、四子李经湘、五子李经沅、六子李经澧、七子李经沣、八子李经湖、九子李经淮、十子李经粤、十一子李经淦。 李蕴章不甘人后,生子7人:长子李经世、次子李经邦、三子李经衡、四子李经钰、五子李经达、六子李经褆、七子李经禄。 李鹤章共有3个儿子:长子李经奎、次子李经羲、三子李经馥。李经羲官至云贵总督,且是清朝最后一任云贵总督。 李凤章一生先后迎娶了5位夫人,子女却不多。亲生儿子只有一个,即李经祜。 李昭庆一共生育了4个儿子:长子李经方、次子李经榘、三子李经叙、四子李经翊。长子李经方过继给李鸿章,四子李经翊过继给李凤章。 算起来,李鸿章有20多个侄儿,里面却没有一个叫李秋升。 在古代,人们取名字时,一定会遵守辈分规律,不会乱取。比如,李鸿章几兄弟,绝大多数都是「 ”李某章”(李昭庆也不例外,他其实叫李章昭)。李鸿章的下一辈,一定是「 ”李经某”。所以,通常是3个字。李奎和李秋升根本就不符合这种取名的规律。 在网上查了一下,所谓「 ”彭玉麟怒杀李鸿章侄儿”的故事,其实是小说家言。故事出处来自赖小瑜所著长篇小说《会贤堂》。《会贤堂》里面,确实有「 ”彭玉麟怒杀李鸿章侄儿”的情节: 「 ”晨,彭玉麟水上行辕,帅旗高悬。彭玉麟、傅川石、张大人等都换上了朝服。李秋升、李秋君、汪晓红、龚长水等一干人犯全部押解在案,五花大绑的跪在地上。大道上,尘土飞扬。巡抚和布政使大人,得知李秋升被捕的消息,带着兵丁骑马飞奔而来。‘看谁敢动我!’李秋升仰天大笑。彭玉麟一声令下,李秋升人头落地。民众欢呼起来,孩子们又唱起了顺口溜:‘八脚怪兽黑心肠,横行霸道不知天,看你猖狂能多长,餐桌上面作膏黄……’” 「 ”彭玉麟怒杀李鸿章侄儿”的情节绘声绘色,非常精彩,读来大快人心,让人对嫉恶如仇的彭玉麟大生好感——然而,这个情节毕竟是作家虚构,不是真实发生的历史。 【参考资料:《合肥李氏宗谱》《晚清第一牛人:怒怼曾国藩,斩杀李鸿章侄儿,弹劾200高官》《会贤堂》等】

相关参考

晚清名将彭玉麟真的杀掉了李鸿章的侄儿吗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一年,彭玉麟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奉命巡阅沿江水师。他来到安徽安庆境内时,听说李鸿章的侄儿李秋升在当地作恶多端,横行无法,将李秋升抓捕归案。李鸿章弟弟李奎闻讯赶来求情,也没有用

历史秘闻 晚清名将彭玉麟真的杀掉了李鸿章的侄儿吗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一年,彭玉麟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奉命巡阅沿江水师。他来到安徽安庆境内时,听说李鸿章的侄儿李秋升在当地作恶多端,横行无法,将李秋升抓捕归案。李鸿章弟弟李奎闻讯赶来求情,也没有用

历史人物 李鸿章真的是曾国藩的继承者吗

李鸿章真的是曾国藩的继承者吗?李鸿章继承了什么?本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鸿章经常被有些人认为是曾国藩的接班人,但我要问:谁说曾国藩选择了李鸿章作为接班人?请问,接班人接了曾国藩什么?>(

历史人物 李鸿章真的是曾国藩的继承者吗

李鸿章真的是曾国藩的继承者吗?李鸿章继承了什么?全榜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鸿章经常被有些人认为是曾国藩的接班人,但我要问:谁说曾国藩选择了李鸿章作为接班人?请问,接班人接了曾国藩什么?>

曾国藩告诉李鸿章 和洋人打交道 记住这四个字就够了

李鸿章是曾国藩非常看重的一个弟子,也正因如此,曾国藩处处压制李鸿章,并非为了打压,而是为了教育和引导,期望日后李鸿章能够有一番作为。  在之前分享的故事里,曾国藩曾就吃饭迟到这件小

曾国藩一生为何只信任李鸿章一人真相盘点

导读:对于曾国藩而言,如果是别人的建议,他可能就不理不睬了,但是李鸿章的建议,他是一定要听的。要知道,曾国藩一生位极人臣,那真是桃李满天下,以至于到了最后,但凡是一个官员,就敢称曾国藩为老师,并且以其

曾国藩为什么选李鸿章做接班人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是曾国藩的下一辈人。李鸿章是晚清难得的人才,他的能力从列国对他的评价中就能看出来。当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而李鸿章更是被西方人

李鸿章三次顶撞老师曾国藩,关键时刻让步让曾国藩感激涕零

清朝末世沉沦,惨遭列强蹂躏,船坚炮利皆不如世界列国,而能斡旋多年,苟延残喘,所恃者只有一个李鸿章,李鸿章力主洋务,雄心大才却步步维艰,受内外掣肘之害,致使北洋海军军费长期不足,武器战备陈旧落后,甲午一

清朝一牛人,曾国藩不敢惹,亲手处死李鸿章侄子,李鸿章还得赔笑

导读:清朝中期之前,满清皇帝为了防止汉人掌权,对于汉臣几乎很少重用。但是,到了清朝晚期,原来的八旗军几乎丧失了战斗力,为了平定太平天国等运动,朝廷不得不倚重汉臣。曾国藩和李鸿章,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朝

清末三巨头李鸿章曾国藩袁世凯谁混的最成功?

清朝末年有三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我们称之为清末三巨头,他们分别是:李鸿章、曾国藩、袁世凯。那么,在他们三个人中谁最后混的最好呢?把曾国藩、李鸿章和袁世凯拿到一起作比较,主要是因为他们都是大清王朝主力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