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告诉李鸿章 和洋人打交道 记住这四个字就够了

Posted 外交

篇首语:就算生活是个悲剧,也要做一个上品青花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曾国藩告诉李鸿章 和洋人打交道 记住这四个字就够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曾国藩告诉李鸿章 和洋人打交道 记住这四个字就够了

2、曹操的雄才大略 那么曹操当得起这四个字吗

曾国藩告诉李鸿章 和洋人打交道 记住这四个字就够了

李鸿章是曾国藩非常看重的一个弟子,也正因如此,曾国藩处处压制李鸿章,并非为了打压,而是为了教育和引导,期望日后李鸿章能够有一番作为。  

在之前分享的故事里,曾国藩曾就吃饭迟到这件小事,教育李鸿章待人要“诚”;也曾因李鸿章性格暴躁,传授他《挺经》,教他做事既要谦逊,又要“挺”身而出。曾国藩无时无刻不对李鸿章进行指示和教育,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目中无人的毛病,对塑造其日后的性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有读者对此提出了疑问:李鸿章后来搞了那么多年外交,结果就是割地赔款求和,既然曾国藩教育水平这么高,怎么不教教李鸿章怎么办外交?  

实际上,曾国藩的确有教过李鸿章怎么搞外交。  

曾国藩就任直隶总督之时,中国的洋务运动才刚刚开始,与洋人之间的很多外交活动,都是曾国藩负责的。“天津教案”发生后,曾国藩因屈辱求和,被朝野上下所非议,不得已退居二线,让李鸿章接替了自己的位子。  

李鸿章上任后,曾国藩给他写过很多信,传授他这么多年处理外交事务的心得,这些信件一直保存在李鸿章府中。李鸿章死后,其幕僚吴汝纶将部分信笺记录了下来,让这些文字得以重见天日。  

有一封信笺是这样的。  

“阁下向与敌以下交接,颇近傲慢,一居高位,则宜时时检点。与外国人相交际,尤宜和顺,不可误认简傲为风骨。风骨者,内足自立,外无所求之谓,非傲慢之谓也。”  

原来,曾国藩虽一直教育李鸿章,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李鸿章对上位的人恭敬,但对地位不如自己的人依然趾高气扬。因此曾国藩着重告诫他,如今身居高位,行事更应谨慎。而与外国人打交道,更不能看不起他们,应该和顺地对待他们。  

曾国藩这番话,告诫李鸿章不可傲慢是正确的。但是曾国藩似乎还是用“夷狄”的眼光来看待洋人,他告诫李鸿章要对洋人和顺,观其言下之意,就是认为洋人是“敌以下”,是地位不如他曾国藩和李鸿章的人。  

另一封信,是这样说的。  

“夷务本难措置,然根本不外忠信笃敬四字。笃者,厚也。敬者,慎也。信,止是不说假话耳,然却极难,吾辈当从此一字下手,今日说定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还有一封信。  

“为将帅者,虽内怀勾践栖会稽、田单守即墨之志,而外却十分和让。为中国军民者,则但有和让,更无别义。”  

曾国藩的外交秘诀有没有道理呢?曾国藩强调“忠、信、笃、敬”四个字,对人要讲信用,这用于治军作战、待人接物之上,确是金科玉律。但用在锱铢必较、寸土不让的外交桌上,就有点过于迂腐了。  

洋人的外交原则,乃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作为一名合格的外交官,是需要根据形势利害的变化,来不断调整外交策略的。洋人外交尚且不拘泥于信义,而自己说定的话却不能改变,会让国家的外交工作陷入被动。  

另外,曾国藩让李鸿章要学勾践和田单,无非是在外交上遭遇困境时,要忍一时之气,卧薪尝胆以图东山再起,表面要表现出和让的态度。而对于普通民众,则更应该教导他们对洋人和让,不能让他们起任何仇外的心思。  

总体来说,“让”这一字,是曾国藩的守身之术,在办理“天津教案”时,他也践行了自己的这条原则,虽是出于避免挑起战火的好意,但对洋人太过软弱,反而刺激了洋人侵略中国的野心。  

后来甲午年和辛丑年,李鸿章与外国人谈判,正是继承了曾国藩所提倡的外交准则,忍下了一时之辱。但危机平定后,清政府却没有卧薪尝胆的勇气,仍是得过且过,所谓一雪前耻就更无从谈起了。  

曾国藩本人不擅长外交,因此他想要在这方面指点李鸿章,对提升李鸿章的外交能力,其实并无多大助益。

曹操的雄才大略 那么曹操当得起这四个字吗

提起中国古代的皇帝和准皇帝们,魏武帝曹操绝对算是其中的出类拔萃者。如果说“雄才大略”这个词语是对一个皇帝的最高赞美,那么曹操绝对当得起这四个字。

先说“大略”。

所谓“大略”,其实就是战略眼光。曹操是一个极具长远眼光的人。当初,汉献帝四处奔逃,惶惶如丧家之犬,连顿饱饭都吃不上。袁绍等军阀都没把他当回事儿,避之唯恐不及。只有曹操闻讯后,立即前去迎接,把汉献帝接到了自己的地盘上,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当然,曹操这么做,并不是出于善良,而是因为他看到了汉献帝这块招牌的价值,也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单单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曹操比鼠目寸光的袁绍之流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再说“雄才”。所谓“雄才”,就是具体做事的能力。曹操有粗有细,既能高瞻远瞩,又能注重细节,有本事解决一件具体的事情。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曹操小时候,他的叔父总是在曹父面前告状,诉说曹操的顽劣。曹操知道后,就想治一治这位叔父。有一回,叔父来串门,曹操就当着叔父的面假装中风。叔父大惊,立即去告诉曹操的父亲。等曹父出来查看时,曹操说,没有啊。从此之后,曹操的父亲就不再相信那位叔父所说的话了。

曹操多疑,害怕自己睡觉时被人暗杀。于是,他就谎称自己睡梦中能杀人,让别人不要在他睡觉时靠近他。别人将信将疑。有一回,曹操假装睡着了,然后把被子踢到床下。身边的侍从发现后,就过来给他盖被子。曹操手起刀落,把侍从给杀了。从此之后,大家都相信曹操真的能在睡梦中杀人。


曹操有一个非常喜欢的歌女。这个歌女有一条非常好的嗓子和别人无法企及的演唱技巧,总能把歌曲唱得婉转动听、扣人心弦。但这个歌女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恃才傲物、性格乖戾,总是把曹操惹得不高兴。曹操喜欢她的歌声,只好忍耐。后来实在忍无可忍,就想杀了她。

曹操让这个歌女当老师,给她找来一百多个歌女当学生,让她传授技艺。教习了一段时间后,曹操亲自前来测验,看歌女们的学习成绩如何。当他听到其中一位歌女的演唱完全可以替代老师后,他一刻也没耽误,立即把那个性格乖戾的歌女给杀了。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曹操的“雄才”虽然很大,可都是亦正亦邪的,令人望而生畏。所以,时人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应该说,这个评价还是很贴切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曹操的雄才大略 那么曹操当得起这四个字吗

提起中国古代的皇帝和准皇帝们,魏武帝曹操绝对算是其中的出类拔萃者。如果说“雄才大略”这个词语是对一个皇帝的最高赞美,那么曹操绝对当得起这四个字。先说“大略”。所谓“大略”,其实就是战略眼光。曹操是一个

中国历史填充图册八(下)20课答案一题就够了

A.许海峰我国著名的射击运动员。在第23届奥运会上,获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成为本届奥运会首枚金牌得主,同时也是中国奥运会历史上的首位冠军得主,打破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纪录。从教后,他带选手获

求4到5个名人读书的故事20-30字左右就够了

名人读书的故事1、凿壁偷光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

韩信为何死的毫无尊严?这四个字贯穿韩信的一生

韩信是受到后人推崇的“兵仙”、“战神”。刘邦说他“战无不胜”,萧何称他“国士无双”,但是韩信最终的结局非常悲惨,被吕后和萧何合谋,杀死在长乐宫中。在军事指挥上叱咤风云的韩信,做人如此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能读读《红楼梦》就够了 “疯子”章太炎选妻标准

国学大师章太炎堪称一代名士,他学问渊博、性情怪异,常有非常之举,因而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逸闻趣事。章太炎的名声很大,常有慕名者前来听其讲学,但大多失望而归。原因是章太炎口齿不清,讲话漫无层次。“九一八”...

进入晚清权力中心的洋人 与曾国藩李鸿章地位相

核心提示:赫德是北爱尔兰人,在中国长期担任海关总税务司,被清廷视为客卿。1863年11月任海关总税务司。1908年休假离职回国,仍挂总税务司的头衔。在主持中国海关的近半个世纪中,赫德不仅在海关建立了总

盛宣怀与保路运动有什么关联

盛宣怀保路运动盛宣怀是清朝的邮传部大臣,他的发迹与李鸿章有关。李鸿章在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经常让盛宣怀为他办理某些事情。盛宣怀也为北洋政府办理了很多事情,他曾经管理过轮船招商局,他很善于兴办实业。盛

曾国藩弹劾翁同书,李鸿章添上24个字让其死罪难逃

1861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做了一件永生难忘的事情:弹劾安徽巡抚翁同书。曾国藩为什么要弹劾翁同书呢?翁同书是在1858年出任安徽巡抚的。咸丰皇帝命他为钦差大臣胜保帮办军务,驻守定远(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

曾国藩弹劾翁同书,李鸿章添上24个字让其死罪难逃

1861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做了一件永生难忘的事情:弹劾安徽巡抚翁同书。曾国藩为什么要弹劾翁同书呢?翁同书是在1858年出任安徽巡抚的。咸丰皇帝命他为钦差大臣胜保帮办军务,驻守定远(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

写一百个字就行

核心提示: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也说:“刘伯承同志工作积极认真,对组织是尊重的。他今年已66岁了,又有病,不要搞得太紧张。”豪爽、耿直的陈毅,看到刘伯承这个样子,心里更是难受。他赶到北京医院,对刘伯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