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杜重远简介
Posted 知
篇首语: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杜重远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杜重远简介
杜重远,1897年生于吉林省怀德县一个农民家庭。靠亲朋资助,十三岁时读完私塾。1911年瞒着家人赴沈阳考取奉天省立两级师范学校附属中学。由于其聪慧进取,学习成绩很好。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二十一条”要求时,杜重远曾不顾奉系军阀的阻挠反对,参加了学校内部举行的抗日集会,进行张贴抗日壁报和讲演等活动,初步树立了爱国主义思想。1918年,抱着“提倡实业以救中国的愿望”,考取官费留日,入东京仙台高等工业学校专攻窑业。留学期间,针对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行径,常奔走于留日学生之中,呼吁“读书不忘救国”,发动学生抗议示威。1923年春,杜重远参加“收复旅顺、大连宣传队”回国宣传,号召人民起来同日本侵略者作斗争。并组织了京津二地的学生及社会各界的示威游行。是年冬,由日本毕业归国。为实现初衷,杜重远放弃一切充当政府官吏的机会,回到沈阳即积极筹募举办实业的资金,创办了小砖窑厂。在此基础上,从外国购置新式机器,聘请技师和技术工人,又建立起东北第一座机制陶厂——肇新窑业公司。由于杜重远年青有为,富有爱国思想,在创办实业方面显示了非凡的才能,1927年被选为奉天总商会付会长,兼张作霖镇威上将军公署秘书。任期内曾发动商民举行声讨日本帝国主义擅在鸭绿江边的临江县城设立使馆的游行,开展提倡国货、排斥日货活动。并为反对摧残民族资本的苛捐杂税与奉天军阀政府进行了斗争。1929年,杜重远又与阎宝航等发起组织“东北国民外交协会”,响应关内各地爱国运动,督促南京政府实行革命外交,支援东北地区的反日运动,成为颇有影响的民主爱国人士。同年,总商会改组,被选为工会会长,兼任张学良司令长官公署的秘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乔装逃到北平,参加阎宝航、高崇民等组织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杜重远被推选为该会常务委员兼政治部副部长,经常奔走于湘、鄂、赣、宁、沪等地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发表演讲六十余次,激励各界同胞发奋图强,抵制外侮,并募捐支持东北抗日义勇军。1932年1月,上海抗战爆发,杜重远由平津南下,在上海积极声援英勇抗日的十九路军将士。并与沈钧儒、邹韬奋、史良、胡愈之等进步人士频繁往来,时常在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上撰写抗日救国的文章。是年冬,长城抗战的序幕又行揭开,杜重远率领救国会政治部的部分人员和学生宣传大队立即奔赴热河前线,深入军队开展宣传鼓动工作。1933年末,《生活》周刊被国民党当局勒令仃刊,邹韬奋愤然出国。杜重远挺身而出,创办《新生》周刊, 自任总编辑和发行人。在发刊词上,他明确宣布:本刊一向站在反帝的立场, “为求民族生存而斗争”。在每期的首页上,还特意开辟《老实话》专栏,揭露日寇暴行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新生》发行量十几万份,风靡全国。杜重远始终把振兴中国民族工业作为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至1934年期间,他积极参加上海厂商自保图存的活动,在上海主持“中华国产货产销合作协会”,在陕西组织国货公司,并赴景德镇考察瓷业,发起筹设江西光大瓷厂,举办陶业人员训练所等。1935年5月,由于《新生》周刊刊登《闲话皇帝》一文, 日本帝国主义者以有辱天皇为名借机挑衅。国民党政府竟屈从日本帝国主义的无理要求,强令《新生》仃刊,将杜重远逮捕判刑,羁押于上海漕河泾江苏第二监狱。杜重远在法庭上大义懔然,愤怒质问道: “爱国何罪?”“中国法律何在?”。1936年春,蒋介石当局慑于舆论压力,将其移至虹桥疗养院软禁。同年4月,与前来南京开会的张学良秘密商谈,杜重远劝张不要再继续执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应与共产党合作抗日。之后,杨虎城将军借治牙病的机会也住进虹桥疗养院,与杜重远朝夕相处,共议抗日救国大策。休养期间,杜重远还参与了沈钧儒、邹韬奋等领导的救国运动,向东北军的部分上层人士热情地宣传我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主张。 9月8日,杜重远出狱。10月即去西安再次劝说张学良、杨虎城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对于张、杨发动“双十二事变”、逼蒋抗日无疑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西安事变”发生后,杜重远12月19日致函黄炎培、杜月笙,主张各派团结,拥蒋抗日,“共救危舟”。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热心地在东北军中进行宣传、解释,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1937年6月,杜重远参与发起成立了“东北抗日救亡总会”,任常务委员,旋任主席团成员。抗战暴发后,在南京、上海、武汉、天津等地,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八路军英勇抗日的辉煌战果。并且任“救国公债东北劝募筹备委员会”副主任之职,为抗日救亡运动筹备资金。1938年2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监察院监察委员,不久辞职。 6月,又被聘为国民参政员,极力主张各党派团结,共同抗日。1939年,蒋介石集团蓄谋向日妥协,不断制造反共磨擦事件。杜重远抱着“为祖国奠立最后抗战基地”的愿望,应当时打着亲苏、亲共旗子,实行所谓“新政”的新疆边防督办盛世才的邀请,于9月携带家属奔赴新疆。不到一年时间里,杜重远先后动员了内地许多名人如茅盾、张仲实、萨空了、赵丹等到新疆讲学或从事文化运动,对新疆的文化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杜重远工作勤奋、政绩卓著,遭到盛世才周围人的嫉恨,造谣诬蔑杜重远有取盛而代之的野心。于是,1940年冬,盛世才将杜重远软禁。1941年,德苏战争爆发。盛世才撕下亲苏、亲共的假面具,残酷迫害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实行暴虐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杜重远过于看重旧日情谊,多次对盛直言相劝,使其更忌恨在心。是年冬,盛捏造罪名,先诬重远是”汉奸”、 “托派”,后又说是“苏联间谍”、 “秘密共产党员”,将其逮捕,并施之以酷刑。1943年,被盛世才秘密毒害,随即被毁尸灭迹。终年四十六岁。遗著主要有《狱中杂感》 《三度天山》和《盛世才与新疆》等。
相关参考
杜重远杜重远是一位热诚的爱国主义者和坚定的民主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典范。1980年6月24日,邓颖超视察新疆时指出:“我党能取得革命胜利,与这些民主人士的积极支持是分不开
杨重远是红军晋西游击队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历任高桂滋部中共军委书记、红军晋西游击队政委、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和陕甘游击队参谋长等职,为发展革命武装、创建革命根据地奋斗了一生。(一)杨重远,原名
?新生》周刊是由东北实业家、著名爱国志士杜重远于1934年2月创办的。杜重远原是东北一位精干的实业家,又是邹韬奋所创办的爱国刊物《生活》周刊的热心读者。“九·一八”事变后,杜重远流亡到上海,不久就积极
抗战初期的兰州印象:马路狭窄,街道破旧,唯独风景好对不少人而言,杜重远似乎有些陌生。抗战前,他就在东北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创办《新生》杂志,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爱国者。后来,他在新疆创办新疆学院,发动民众参
陈焕章字重远,广东省高要县砚洲人。1881年(清光绪七年)出生于地主家庭。父亲陈锦泉,是清朝的候补巡检[1]。陈焕章幼年在当地书院读书。戊戌变法前夕,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他投入康的门下受业。
知名人物 沙千里生平故事简介,沙千里历史评价,沙千里怎么死的?
沙千里,曾用名仲渊、重远。祖籍江苏苏州,1901年6月12日(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生于上海。祖辈曾是商业资本家,但他出生时家境已经破落,1908年丧父。因家庭贫困,小学还未读完就被送到上海大丰
知名人物 赵元任生平故事简介,赵元任历史评价,赵元任怎么死的?
赵元任,字宜仲、宜重,号重远,祖籍江苏阳湖县(今武进县)。1892年11月3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十四日)生于天津。祖父赵执诒曾任冀州等地知州多年,父赵衡年中过举人。赵元任青少年时代曾在常州私立溪山学校
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上海市愚园路一条弄堂的尽头,92岁的杜重石笑吟吟地朝我们伸出手。这是个颇富传奇色彩的老人,四川广安县人,从上海新华艺术大学毕业后,凭父亲与四川军阀杨森的交情进入了军政圈子。他曾经
杜重威(?-948),因避后晋出帝讳,又名杜威,朔州(今山西省朔县)人,五代后晋大臣。晋高祖的妹婿,封舒州刺史。先后率军讨伐张从宾、范延光、安重荣,以功被拜为潞州节度使,加平章事,后升为侍卫亲军都
党进,北宋著名将领。《宋史》记载:党进骁勇善战,曾两度征讨北汉,以击败北汉名将杨继业而闻名天下。除了差点俘虏杨继业,党进一生并没有别的什么大的功绩。最初为杜重威的家奴,后汉时期投军,后周时官至铁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