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高崇民的人生经历,高崇民的革命历程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那些惊艳了你时光的人,不一定能温柔你的岁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高崇民的人生经历,高崇民的革命历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高崇民的人生经历,高崇民的革命历程
高崇民,名恩浚,字健国,号崇民(意为崇爱民众),1891年11月14日出生于辽宁省开原县柴河沟靠山屯一农民家庭。父高东园是一穷苦知识分子,以教书为业。
高崇民自幼随父在家乡读书。1909年,考入奉天省立农林学堂。学习期间,秘密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积极参加推翻清王朝的斗争。1914年,高崇民自农林学堂毕业。随即考取开原县留日官费生,赴日本留学。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二十一条”卖国条约时,高积极参加声讨袁世凯的斗争,并被推举为中国留日学生代表,回国到上海参加倒袁活动。
1919年,高崇民自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回国后,先在北京《正言报》任编辑,后与友人合办《正俗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1922年5月,高回到东北,参加组建“东北三省民治俱进会”,并任黑龙江省分会会长。翌年,东北人民爆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续租旅大运动,高散发撰文,积极参加斗争,并因此遭到反动当局忌恨,被奉天省长王永江驱逐出奉境。东三省民治俱进会同时被解散。
1924年,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5年,高崇民转到哈尔滨中东铁路特区从事教育工作,在全国革命形势影响下,毅然加入国民党,协助由孙中山派到东北工作的朱霁青在沈阳发起组织“启明学社”,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宣传。同时,还冒险掩护过中共地下党员开展工作。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皇姑屯事件,阴谋鲸吞东北。集国恨家仇的张学良不顾日本压迫,愤然决定东北改旗易帜。高崇民赞赏张学良维护民族独立和政治改良的举动,于1930年就任东三省保安司令部张学良的秘书,兼奉天省农务会会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高崇民对张学良失望以极,他潜行入关后,直言质问张学良,当明白丢掉东北是执行蒋介石不抵抗命令的结果,毅然辞去秘书之职,专门为抗日奔走,致力于抗日复土的斗争。
1931年9月,高崇民和阎宝航、杜重远、卢广绩、王卓然、王化一等在北平“奉天会馆”发起建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高崇民担任常务委员兼总务部长。该会联络各界人民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并利用与张学良和其他东北各界上层人物的关系筹办钱款和物资,积极支援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武装斗争。1931年底,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决定组织东北民众进行请愿斗争。高率领流亡北平的东北青年和学生,参加平、津两地的学生请愿队伍,先到上海,后转南京,强烈要求国民党政府出兵东北、收复失地。高当场指斥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1933年春,蒋介石为逃避丢失东北及热河省的责任,指令张学良下野出洋,派何应钦接任北平军分会主任职务。华北局势的剧变,使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工作异常困难。 9月,高崇民等在北平成立秘密的抗日组织“复东会”,高崇民任该会秘书长。为了揭露国民党反动派,表明东北人民誓死收复失地的决心,他撰写了《三民主义的真谛》和《东北魂》两本小册子。1935年,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高更加积极地进行抗日活动,并且逐步认识到依靠国民党反动派来抗日和收复东北是不可能的。1935年7月,他因遭到国民党政府通缉,被迫离开北平到上海。
高崇民到上海后,结识了著名的爱国人士胡愈之,邹韬奋和中共地下党员宋介民(后改名孙达生)。宋介民按照地下党组织安排,启发高崇民认识蒋介石的行为是对孙中山的背叛,三民主又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向他宣传党的任务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高深受教育,并从自己为救国而奔走反遭国民党政府迫害的亲身经历中,特别是挚友杜重远因《闲话皇帝》案而身陷囹圄的事实中,认识到国民党已走上了反共反人民的道路。他毅然焚烧了国民党党证,同国民党实行彻底的决裂,决心跟共产党干革命。
1935年10月,高崇民接受了由孙达生转达的党要他去西安促进张学良与杨虎城合作,实行联共抗日的任务。高到西安后,揭露蒋介石借“剿共”消灭异己一箭双雕的阴谋,说服张学良联共抗日,又为张、杨密切合作做了大量具体工作。为了向广大东北军、西北军将士进行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教育,高崇民于1936年上半年与栗又文、孙达生合编《活路》一书。发行后被国民党特务发现,再次遭到通缉。后在张学良的帮助下逃往天津避难。1936年8月,张、杨分别派人到天津接高崇民回陕,参加筹划逼蒋抗日大计。西安事变爆发后,高被任命为张、杨两将军的政治参议机构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并参与起草张、杨八项主张的通电。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到西安后,高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在整个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过程中,他为人民建立了卓著的功勋。
1937年2月,高崇民来到北平,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与栗又文、刘澜波、杜重远等人组织了“东北救亡总会” (简称“东总”)。七七事变后,又参加了杨秀峰、张友渔等人组织的“华北抗敌后援会”。1938年,赴西安建立东总陕西分会。同年8月,到延安,与毛泽东和周恩来相会。并提出入党申请。组织上因考虑工作需要,暂缓其履行入党手续,高崇民欣然同意组织决定。1941年,高按照党的安排去重庆主持“东总”工作,并接办《反攻》半月刊,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东北救亡旗帜,坚持革命立场,直至抗战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高崇民根据党的安排,秘密潜回东北,于1946年3月就任安东省主席。同年7月,经张学恩、刘澜波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全面内战爆发后,高崇民以东北民主政治协会名义,在长春创办《民主新报》,揭露蒋介石独裁内战政策。此后,为配合人民解放军正面战场,又进行了大量的情报工作和策反工作,为东北的解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9年6月,高崇民出席在北京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 9月,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主席团成员,并被选为政协常委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从1948年至1954年,他曾先后担任东北文物保护委员会主任,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东北人民政府司法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东北分院院长等职。后调至中央,任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他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为人民做了大量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到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但在困境中仍赤胆忠心,刚直不阿,坚持不说假话,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1971年7月29日,在狱中被迫害致死,终年80岁。1979年,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高崇民生平故事简介,高崇民历史评价,高崇民怎么死的?
高崇民,名恩濬,字健国,号崇民,以号行。奉天(今辽宁)开原人,1891年11月14日(清光绪十七年十月十三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其父高葆如以教书为业,对子女“常以儒家躬行实践相训勉”[1]。高崇民自
·高崇寿高崇寿,理论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在强子结构和强作用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的发展和扩充、超高能宇宙线中新粒子的探寻和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贡献。高崇寿,1934年5月5日出生于北京,祖籍陕西省米脂县
·高崇熙高崇熙,无机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研究工作涉及无机合成和分析、有机合成和分析、化工生产等领域。他在无机合成研究中有重大发现。为中国化学试剂与硬质玻璃的生产曾做出了贡献。在化学教育工作中,他重视实
人格品质>冼星海的人生经历可谓丰富而艰苦。在短暂的40年生命历程中,他经历了从一个普通贫苦船工的子弟,到音乐家,再到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转变。冼星海之所以能够达到人生较高的境界,与他自身的经历、能力、思想
杨王鹏,字子鬯,湖南湘乡人,生于1888年。1908年入湖南新军,不久因“在营常讲种族大义,借以联络士兵”①被开除军籍,又改投武昌新军第四十一标。武昌自革命团体日知会遭破坏后,革命形势曾一度沉寂。19
刘斐,字为章,湖南醴陵人。1898年生。早年就读于广西讲武堂和广东西江讲武堂。毕业后任旧桂系广西陆军排长,参加过护法战争和桂粤战争。以后受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影响,投身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
张东荪,浙江杭州人。1886年生。日本东京大学毕业。辛亥革命时投靠保皇派,反对革命派。参加袁世凯的御用政党——进步党。袁世凯死后,归附于北洋军阀,参加研究系,任该会机关报《时事新报》主编。“五四”时期
李先念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人,生于1909年6月23日。出身于贫农家庭,读过私塾,当过学徒、木工。1926年投身革命,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
谭震林湖南省攸县人,生于1902年。青少年时期当过装订工人、书店学徒。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谭震林是井冈山斗争的老战士,为创建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1927年秋
伦敦城的发端始于公元43年,中间经历过许许多多沧桑变化,尤其是1665年的瘟疫和1666年的大火给她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但是,大火之后的伦敦城很快就在恢复的同时发展壮大起来。到工业革命之前,伦敦就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