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此人对出的下联非常经典,欧阳修自愧不如
Posted 欧阳修
篇首语: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此人对出的下联非常经典,欧阳修自愧不如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此人对出的下联非常经典,欧阳修自愧不如
古人在出对联的时候,有时会直接用诗词中的名句,如“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就曾欧阳修、等人引用过。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也是这首诗中最为知名的一句,从唐朝到现代,历经上千年而不朽,许多文人墨客就以此为上联,征求合适的下联。
千百年来,关于“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上联,有过不同版本的下联,最经典的则出自于宋朝的文学家石延年之手。石延年性格豪放,做事不拘小节,才气也比较大,年轻时曾多次到京城参加会试,每次都名落孙山,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有一年,石延年本来已经考中进士,而且皇帝还发了勅牒(类似于现在的证书)、官服,结果一些落榜的学子向朝廷反应,当科有人在考试中作弊,宋真宗气得不行,立马下了一道圣旨,所有人必须重新考试。放榜之前,学子虽然心里都有些忐忑,但还是到酒馆庆祝一番,嗜酒如命的石延年肯定也去了。
就在喝的正开心时,皇帝派大臣找到他们,宣读了复试中落第学子的名字,其中就包括石延年,他的运气不是一般的背。别的落第人员顿时都懵了,有些甚至当场抱头痛哭,不愿接受这种残酷的事实,唯有石延年与众不同,他非常的淡定,把身上的官服脱掉,连同勅牒一起交给前来的大臣,然后回到座位上继续喝酒,好像他视功名如浮云。
尽管石延年未能中进士,但皇帝对他的才华相当欣赏,特赐他官职,后来官至大理寺丞、太子中允。另外,石延年不仅爱饮酒,而且酒量非常大,曾与一位名叫刘潜的人对饮,两人在酒馆中从早喝到晚,依旧是面不改色,此消息很快传遍了京城,就连皇帝都听说了,时人就称他为“酒仙”。
《蓼花州闲录》记载,石延年对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甚是喜欢,整天都把它挂在嘴边,并将它视作上联,一直想对出对仗工整的下联,却始终未能如愿。一次在与朋友喝酒时,抬头看到天上了月亮很圆,顿时就来了灵感,赶紧跑到屋子里拿出笔墨,写下:“上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下联:月如无恨月常圆。”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是,假如上天像人一样有感情的话,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而“月如无恨月常圆”可以理解为,如果月亮没有恨意,就会一直像今天这样圆。不论从词性声律上,还是意境方面来看,石延年对出的下联都非常经典,欧阳修听说石延年的这个下联后自愧不如。若让给你“天若有情天亦老”的上联,能不能对出不错的下联呢?
相关参考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之一,它起源于五代十国,至今上千年的历史,自后蜀主孟昶第一幅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开始,于两宋形成体制且以此流传了下来,成为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一道
古人喜欢以文会友,不管是琴棋书画,还是诗词歌赋,或者对联,三五人相聚于茶馆,你来我往,春风袭来,很是惬意,而运用交流最多的莫过于对联了,其雅俗共赏,可长可短的特性赋予它快速创造的便利,取现实之景色,对
中华历史悠久,沉淀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化,像对联,因其充满了趣味,雅俗共赏的特点,自五代十国后蜀孟昶第一幅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开始,便迅速受到了人们的追捧,成为了继诗词歌赋之外又一全民喜爱的文
做事可以高调,做人一定要低调,知识渊博的孔圣人都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拜六七岁的孩童项橐为师,用实际行诠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道理。每个人均是独一无二,总有值得他人学习的一面,不要瞧不起任
做事可以高调,做人一定要低调,知识渊博的孔圣人都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拜六七岁的孩童项橐为师,用实际行诠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道理。每个人均是独一无二,总有值得他人学习的一面,不要瞧不起任
千古绝对!上联:“孙悟空,金箍棒,能长能短”,下联太经典了是的,咱们今天来讲一讲对联故事,根据史料记载啊,对联文化起源于五代十国,兴盛于明清两代,到如今已经发展的十分完善了。喜欢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我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也称联语,一般上联叫出句、对公或对首,下联叫对句、对母或对尾,它讲究的是字数相等、平仄相合、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一副上佳的对联,足可媲美一部鸿篇巨著,在古代,文人相交,以文会友,
文字的出现,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意义非凡,据说汉字由上古时期的仓颉所造,属于古人智慧的结晶。自从有了文字,不仅可以保存记录古代发生的事件,还催生了相关历史文化的产生,包括却不限于诗词歌赋,它们共同构成了传
对对联是古人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文人骚客聚集在一起,喝两壶小酒,出一两个对子,调侃调侃对方,也增进一下感情。不过,对联具有雅俗共赏性,不只有书生会在闲来无事的时候,聚在一起对对联,贩夫走卒,街头巷尾的
苏轼以极为耀眼的才华,碾压同时代绝大多数文人,写词是他的拿手绝活,散文功底也称得上一骑绝尘。除了诗词和散文,苏轼还有一个强项,即擅长对对子,在这方面颇有自信,一般人绝非其对手。自信源于实力,当年辽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