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9岁神童对出的下联非常经典
Posted 知府
篇首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9岁神童对出的下联非常经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9岁神童对出的下联非常经典
做事可以高调,做人一定要低调,知识渊博的孔圣人都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拜六七岁的孩童项橐为师,用实际行诠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道理。每个人均是独一无二,总有值得他人学习的一面,不要瞧不起任何人,否则很可能被打脸。
明朝中期有位姓刘的知府,名副其实的进士出身,起初在翰林院工作,未到而立之年便被派到福建担任县令,几年后升任知府,堪称同期进士当中,升迁速度最快的一个。刘知府不仅工作成绩优异,得到朝廷多次嘉奖,而且本人非常有才,诗文佳句张口就来,尤其钟爱对联。
为鼓励读书人学习对联,刘知府煞费苦心,经常组织各种比赛,城里的书生也很给力,纷纷踊跃报名,无不希望才华被知府赏识,这样即使以后不能金榜题名,也有机会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有一次,刘知府听说当地出现一个神童,此人年仅岁,却对诗文、对子练熟于心,派人把神童请到府上。
本着眼见为实的原则,刘知府决定亲自考一考神童,看他是否真的像传言中的那般厉害。刘知府先是吟诵出唐宋经典诗词,神童年纪虽小,却丝毫不怯场,这些题目压根难不住他,让刘知府刮目相看。幸亏刘知府准备了难度较大的对联知识,笑着给出一上联:黄昏过河,脚踏满天星斗!
以为神童不能答出,结果令知府大吃一惊,只见神童不急不慢地说出下联:清晨拆画,手卷万里江山!平仄上对仗相当工整,意境上比知府的上联不落下风。从此之后,知府时不时地找神童切磋一番,两人称得上忘年交,彼此之间棋逢对手,甚至神童还略占上风。
一日,知府邀请几位同窗小酌几杯,同时让神童作陪,同窗多年不见,自然有聊不完的话题,更少不了对对子。宴席上的几人,被神童的妙语连珠所折服,这让作为东道主的刘知府颇为不爽,认为被神童抢了风头,争强好胜的他思考一会,猛喝一口烈酒,说出一上联:鹦鹉能言难似凤!
明显冲着神童而来,表面上是说,即使鹦鹉可以学人开口说话,却终究是只普通的小鸟,跟艳丽多彩的凤凰没法比,其实刘知府暗指神童不如自己才华出众。神童听出知府大人的嘲讽,不卑不亢地对出非常经典的下联:蜘蛛虽巧不如蚕!府上宾客皆捧腹大笑,唯有知府尴尬不已,再也不敢小瞧神童。
各位朋友,若是让你针对上联“鹦鹉能言难似凤”,能不能给出与神童不一样的下联呢?
相关参考
天分这种东西,可遇而不可求,属于与生俱来的能力,极少数人自幼智商爆棚,对于相同的知识,只需要花一点时间即可掌握,简直让人羡慕嫉妒恨。明朝初年的解缙,就属于天分超高之人,从小头戴神童光环的他,几乎一直处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之一,它起源于五代十国,至今上千年的历史,自后蜀主孟昶第一幅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开始,于两宋形成体制且以此流传了下来,成为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一道
古人喜欢以文会友,不管是琴棋书画,还是诗词歌赋,或者对联,三五人相聚于茶馆,你来我往,春风袭来,很是惬意,而运用交流最多的莫过于对联了,其雅俗共赏,可长可短的特性赋予它快速创造的便利,取现实之景色,对
说起对联,大家都不陌生。无非是一个人出上联,另一个人对出下联,但是这个下联得对仗工整,意境结合,这样才能称为佳对。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钟爱对对子,他们诗词歌赋,样样精通。闲暇之余,还会叫上三五个好友,用
中华历史悠久,沉淀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化,像对联,因其充满了趣味,雅俗共赏的特点,自五代十国后蜀孟昶第一幅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开始,便迅速受到了人们的追捧,成为了继诗词歌赋之外又一全民喜爱的文
古人在出对联的时候,有时会直接用诗词中的名句,如“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就曾欧阳修、等人引用过。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也是这首诗中最为知名的一句,从唐朝到现代,历经上千年而不朽
在历史上就有很多这样的天才,例如秦朝时候的甘罗。甘罗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便是秦朝的重臣。他自幼天资聪颖,小小年纪便得到吕不韦的赏识,成为了他的门客。在吕不韦的极力推荐下,甘罗12岁便代表秦国出使赵国。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华文化组成的一部分,被称之为独特的艺术瑰宝,自古以来受到了历朝历代才子们的追捧和喜爱,因其言简意深,形式多变,可长可短等特殊性,成了读书人在碎片时间,随时可创作的载体,历史上
明朝正德年间,福建莆田一座小山村,出现了一个神童,他的名字叫康大和。他很小的时候生了一场重病,痊愈后脸上留下许多麻点,小玩伴都嘲笑他,甚至给起了很难听的外号。上天是公平的,没有给康大和一张英俊的脸庞,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是独立于诗词歌赋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起源于五代十国蜀国国主孟昶,他在一年的除夕夜,写下了我国的第一幅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而后到重文轻武的宋朝,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