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佛印的下联让苏轼很尴尬
Posted 和尚
篇首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佛印的下联让苏轼很尴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佛印的下联让苏轼很尴尬
说起苏东坡,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北宋有名的大文豪,一代才子,小时候课本上常常能看到他的诗词,其一生飘逸不拘,不喜约束,随性而发,不管是为官还是为民,都将内心那份潇洒劲头发挥的淋漓尽致,乃至于与庙堂之高的体制格格不入,屡屡受到了同僚的排挤和朝廷的贬谪,每每面对此情况,苏东坡都会借此心境给自己写上一首,记录一些情感,因此,才有了那么多凄美的诗词。
后来,在又一次被贬的途中遇到了一生的知己——佛印和尚,从此两人几乎形影不离,常常一起谈论诗词歌赋,佛家理学,每每得空时,也会互相约上,一起郊外游玩,然后借着一路上的美景,出几幅对子,做几首诗词,互相调侃,互相嬉闹,且无论如何都是笑哈哈,不生气,不变脸,可谓是一生难得的知己!
有一次,苏东坡与佛印在一起参禅打坐,佛印毕竟是出家人,为人乐观老实不喜争辩,而苏东坡则借此机会常常欺负于他,在参禅完毕后,只见苏东坡一脸的阴谋表情,问道:“和尚,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和尚听此,看了看苏东坡,微微一笑,说道:“我看你像尊佛”
佛印和尚话音一落,只见苏东坡哈哈大笑,且一脸使坏的表情说道:“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吗?就活像一摊牛粪”,佛印一听,顿时是尴尬万分,不知以对,不过随即也微微一笑,而苏东坡见佛印和尚如此表情,更是笑的弯下了腰。
回到家中后,苏东坡向苏小妹炫耀起与佛印和尚的事,且边说边狂笑,苏小妹一听,顿时冷笑了一下,对哥哥说道:“哥,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听了妹妹的话,苏东坡顿时脸色大变,羞红了脸,异常的尴尬。
又一次,苏东坡与佛印和尚两人在家中相聚,一起谈论诗词,一会,技痒的苏东坡又想着戏弄佛印,故意说道:“我这里有个上联,想了很久,想不出合适的下联,不知你能不能对出来?”,佛印和尚不知是计,一脸的真诚,问道:“什么上联?”
上联:凰落禾下,飞去鸟便是秃
苏东坡这上联意思非常好了解,其实是在戏耍佛印,说他是秃子,真是有文化的流氓,且还盯着佛印光秃秃的头,笑着说道:“秃得一根毛都没有”,佛印是尴尬万分,知道这苏东坡有意在戏耍自己,便想着不能落下风,也“回敬”一下联给他
下联:马到芦边,吃去草就是驴
佛印话音一落,便故意打量着苏东坡的长脸,说道:“驴脸有二尺八寸长”,苏东坡听罢,顿时哈哈大笑,这上下联组合起来堪称绝对,最后一字合起来就是“秃驴”二字,苏东坡有意而为之,弄了个套给佛印和尚下,因此,前面一人一句,不分伯仲,但合起来,则佛印和尚被骂为了“秃驴”,最后两人相视了一下,哈哈大笑起来。
相关参考
苏轼以极为耀眼的才华,碾压同时代绝大多数文人,写词是他的拿手绝活,散文功底也称得上一骑绝尘。除了诗词和散文,苏轼还有一个强项,即擅长对对子,在这方面颇有自信,一般人绝非其对手。自信源于实力,当年辽国使
说起对联,人们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在古代,几个才子相约一起用对联来切磋文采,妙趣横生。确实,对联是古代才子们消遣娱乐的一个好办法。古代的对联高手有很多,说到最著名的,就要属北宋文豪苏轼和他的好友佛印和
历史上的对联高手有很多,比如说北宋文豪苏轼和他的好朋友佛印和尚,明朝才子解缙,还有清朝才子纪晓岚和乾隆皇帝。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乾隆不是写了4万多首诗都没有流传吗,这种文学功底怎么会是对联高手?确实,
古人也很喜欢对对联,常常把对联作为消遣逗乐之用,并且留下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比如说北宋的苏轼和佛印和尚,还有清朝的纪晓岚和乾隆皇帝。其实不仅是才子,古代有很多才女也喜欢对对联,并且十分厉害,比如说苏轼
对联起源于五代十国,在宋元得到很好的发展,盛于明清。在历史上,出了许多对对子的高手。有宋朝的苏轼和佛印和尚,两人经常用对联逗趣;还有清朝的乾隆皇帝和纪晓岚,也留下了不少趣事。今天给大家讲的对联故事也来
历史上的对联高手也有很多。比如说北宋文豪苏轼与佛印禅师,明朝才子解缙。而清朝,则有大才子纪晓岚。纪晓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且还是乾隆身边的大红人,最后升至协办大学士。在职期间,纪晓岚编撰了多部文学典
历史上的对联高手有很多,人们首先想到的会是北宋的苏轼和佛印和尚,明朝才子唐伯虎,还有铁齿铜牙纪晓岚。这些人才高八斗,经常用对联逗乐,留下了很多趣事。其实,清朝还有一位对联高手,那就是乾隆皇帝。人们对乾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在古代,人们喜欢以文会友,有才华的人往往会受到不一样的待遇,享受不一样的地位,比较吃香,人们以能吟诗作对为荣,平日里不管是亲人相聚,还是朋友相会,言简意深,雅俗共赏
苏轼作为宋朝首屈一指的大文豪,留下大量经典作品,有些诗词就连小学生都能倒背如流。尽管仕途颇为坎坷,屡次遭受贬官、流放的打击,挚爱的妻子早亡,苏轼却努力保持乐观心态,仿佛天生自带幽默细胞。咱们都知道,苏
元丰二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官,不久后他按照朝廷的规定,给皇帝写了一份述职报告。毕竟此次属于贬官,苏轼的心情难免有些不爽,顺便向皇帝发了一下牢骚,可能用词有些不当,有些与他不合的大臣,借此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