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书生的下联堪称经典

Posted 书生

篇首语:知识的领域是无限的,我们的学习也是无限期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书生的下联堪称经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书生的下联堪称经典

对联起源于五代十国,在宋元得到很好的发展,盛于明清。在历史上,出了许多对对子的高手。有宋朝的苏轼和佛印和尚,两人经常用对联逗趣;还有清朝的乾隆皇帝和纪晓岚,也留下了不少趣事。

今天给大家讲的对联故事也来源于清朝。乾隆时期,福州府有一书生,名为罗元。罗元从小就十分聪慧,并且十分好学,饱读诗书。长大后,更是才华横溢,学富五车。

随后,罗元在家里人的支持下参加了科举考试,很轻松便考上了秀才。然而家里为了供养罗元读书,本就家徒四壁,现在更是雪上加霜。懂事孝顺的罗元觉得自己已经成年了,虽还在读书,但是还是得找一份工作来替家里分担。罗元就想了一个办法,去当教书先生。首先自己十分擅长,其次教书也有利于自己学习。

说干就干,罗元马上就去街上问一些看上去是大户人家的人,家里要不要教书先生。罗元走到一个小溪边,只见一个少女在洗菜。罗元看这姑娘的打扮,身着艳丽,举止清雅,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姑娘。于是走上前去,问道:冒昧问一下,小姐家中是否需要请先生?

少女听到后,转身一看,原来是个书生想要当教书先生。少女想了想,家中正要给小弟找一个先生,但是不知这个书生才学如何,待我考考他。于是对罗元说:想要当教书先生可以,但是必须得对出我出的上联。罗元忙说没问题,自己的才学绝对不假。

少女看了看手中的青菜,立马出了这样一个上联:洗青菜,去黄叶,不要先生。这个上联十分精妙,其中的“先生”有一语双关之意,既指青菜中的老菜叶,又指教书先生。这下可把罗元难倒了,十分难堪,没想到一个女子竟能出如此绝妙的上联。

正在罗元犯难之时,突然看到了旁边有位老人在卖西瓜,看着大大的西瓜,红红的瓢。顿时有了灵感,于是自信的对少女说:破西瓜,吃红瓤,应留老子。

这个下联简直完美,堪称“绝对”。同样有一语双关之意,“老子”既指西瓜中的老瓜子(可做种),又指自己,而且还在意味上压了上联一头。少女对这个下联也十分服气,遵守之前的承诺,把罗元恭恭敬敬的请到家中做教书先生。

如果是你的话,能对出更好的下联吗?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书生当场对出经典下联

清朝嘉庆年间,南京城外住着一个姓沈的书生,他是附近颇为知名的才子,弱冠之年就考中秀才,邻居都非常看好他。原本家庭条件还可以,至少衣食无忧,沈秀才一心用在读书上,准备在学习方面更上一层楼。天有不测风云,

历史秘闻 书生当场对出经典下联

清朝嘉庆年间,南京城外住着一个姓沈的书生,他是附近颇为知名的才子,弱冠之年就考中秀才,邻居都非常看好他。原本家庭条件还可以,至少衣食无忧,沈秀才一心用在读书上,准备在学习方面更上一层楼。天有不测风云,

历史秘闻 书生对出的下联很经典

对对联是古人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文人骚客聚集在一起,喝两壶小酒,出一两个对子,调侃调侃对方,也增进一下感情。不过,对联具有雅俗共赏性,不只有书生会在闲来无事的时候,聚在一起对对联,贩夫走卒,街头巷尾的

历史秘闻 书生的下联太经典

宁王手下有位号称“对穿肠”的谋士,绰号听起来非常拉风,对穿肠乃状元出身,行走江湖多年,从未遇到过能与之匹敌的对联高手,膨胀到忘乎所以,最后却败在唐伯虎手里。唐伯虎与对穿肠的事迹纯属虚构,不可能用对联把

历史秘闻 书生对出经典下联,才女:我嫁给你

对联最早起源于五代时期,距离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元两个朝代也有精通对联之人,著名词人苏东坡、名相王安石,都曾留下许多经典对子。然而,那时的对联只在文人墨客中流行,并未进入寻常百姓家,后来之所以盛行开

历史秘闻 穷书生对出的下联太经典

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女子的地位相对低下,跟现代女性没法比,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是常态,科举考试不被允许,仕途自然没有任何机会,甚至连读书都是一种奢侈。从明代开始,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女子无才便是德”

历史秘闻 下联堪称经典

对联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在古代,因为科举制度的沿袭。大部分人从小就读诗书。也因此文化水平普遍都比较高。曾经有两个秀才,他们之间相互比较的对联也因此流传了下来。话说有两个秀

历史秘闻 网友对出的下联堪称经典

千古绝对!上联:“孙悟空,金箍棒,能长能短”,下联太经典了是的,咱们今天来讲一讲对联故事,根据史料记载啊,对联文化起源于五代十国,兴盛于明清两代,到如今已经发展的十分完善了。喜欢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我

历史秘闻 北宋才子的下联堪称经典

唐朝不缺才华横溢的诗人,但能与诗仙李白起名者屈指可数,想象力超凡脱俗的鬼才李贺便是其中之一。李贺堪称诗坛上少有的天才,未满七岁时,就能挥笔写下令韩愈拍手叫绝的诗篇,并以此名震京师,奈何天妒英才,李贺一

历史秘闻 解缙的下联堪称经典

从许多历史人物身上的故事,可发现一个既有趣,同时又让人感慨的规律,即文学造诣与仕途往往不成正比。简单来说,古代大部分名满天下的才子,仕途之路都颇为坎坷,甚至一生郁郁不得志,李白、杜甫和苏轼无一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