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解缙的下联堪称经典
Posted 尚书
篇首语:既然认准一条路,就别去打听要走多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解缙的下联堪称经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解缙的下联堪称经典
从许多历史人物身上的故事,可发现一个既有趣,同时又让人感慨的规律,即文学造诣与仕途往往不成正比。简单来说,古代大部分名满天下的才子,仕途之路都颇为坎坷,甚至一生郁郁不得志,李白、杜甫和苏轼无一不是这样,明代的解缙也未能摆脱这种魔咒。
天分属于与生俱来之物,任何人都无法决定和改变,有人自幼聪明绝伦,有人相对平庸,解缙就属于前者。解缙智商究竟高到何种地步呢?四五岁便能过耳不忘,听一遍诗词军就可以一字不落记住,八岁时下笔成文,称他为智商爆表毫不为过。
如果你只认为解缙天分突出,那就大错特错了,他考试一直处于开挂状态,简直就是学霸中的学霸,院试、乡试及会试之路畅通无阻,于洪武二十一年金榜题名,当时解缙只有十九岁。咱们都知道,朱元璋小时候没有读书的机会,对有才之人十分器重,毕竟需要文臣治理天下。
放榜之后,解缙立即名满京城,风头盖过当科状元,并得到皇帝亲自召见,几个月后,又以庶吉士的身份入选翰林学士。虽然当时官职不高,但解缙潜力巨大,升职加薪只是时间问题,早点跟他搞好关系,百利而无一害,日后可以相互帮助。
有一天,礼部尚书未增进同僚之间友谊,在家中举办宴会,受邀之人皆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若是以官衔而论,解缙没有资格赴宴,但他文采斐然,皇帝眼中的青年才俊,尚书派人给解缙送一份请柬,希望他无论如何都要抽空参加。
尚书乃正二品大臣,解缙不能不给面子,况且可以通过此次宴会结交权贵,对未来大有帮助。解缙换上最帅气的衣装,提前一个时辰,昂首阔步走向尚书家中走去。由于其他宾客还没有到达,尚书摆好棋局,跟解缙对弈一把,反正闲着也是无聊。
下象棋的过程中,尚书想到自己最拿手的莫过于对对子,何不借此机会表现一番?整理一下思绪,故作深沉地说出一上联:天当棋盘星当子,谁人敢下?解缙心里暗笑,很清楚尚书的用意,绝不能被他看扁了,喝下一口水,铿锵有力地对出下联: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
此次交手,两人不分伯仲,尚书意识到解缙不简单,一般对联难不住他,必须打压其嚣张的气势,让他知道姜还是老的辣。随后,尚书又给出一个上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暗指解缙年少轻狂。解缙果断用下联反击: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如此经典的下联,让尚书甚是尴尬,低着头好好下棋,再也不敢在解缙面前显摆对联。各位才华出众的网友,针对尚书的那个上联,能否对出合适的下联呢?欢迎留言探讨。
相关参考
历史上那些个有名的才子,像北宋的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明朝的解缙和唐伯虎,清朝的纪晓岚和李调元,均在对联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少妙趣横生的对子,像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的——“秃驴何在?东坡吃草!”,可谓是巧妙至
对联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在古代,因为科举制度的沿袭。大部分人从小就读诗书。也因此文化水平普遍都比较高。曾经有两个秀才,他们之间相互比较的对联也因此流传了下来。话说有两个秀
千古绝对!上联:“孙悟空,金箍棒,能长能短”,下联太经典了是的,咱们今天来讲一讲对联故事,根据史料记载啊,对联文化起源于五代十国,兴盛于明清两代,到如今已经发展的十分完善了。喜欢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我
唐朝不缺才华横溢的诗人,但能与诗仙李白起名者屈指可数,想象力超凡脱俗的鬼才李贺便是其中之一。李贺堪称诗坛上少有的天才,未满七岁时,就能挥笔写下令韩愈拍手叫绝的诗篇,并以此名震京师,奈何天妒英才,李贺一
中华上下五千年,对联文化不仅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更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从春秋战国至今,对联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文人墨客传播与交流,明清时期,对联文化一度达到了顶峰,虽说有着皇帝的推波助澜,但是也
中华历史悠久,几千年的沉淀,在古代农耕社会,充满智慧的老祖先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载体,它们既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也增添了无限的乐趣,而对联作为独立于诗词歌赋等之外的特殊文化,它雅俗共赏的特性,迅速成为
中华历史悠久,几千年的沉淀,在古代农耕社会,充满智慧的老祖先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载体,它们既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也增添了无限的乐趣,而对联作为独立于诗词歌赋等之外的特殊文化,它雅俗共赏的特性,迅速成为
对联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一环,简短多变,意思多层等特点,令历朝历代的才子们情有独钟,逢年过节,总要约上几个好友,美美的聚上一聚,然后借景做题,对上几幅,既活跃了氛围,又增添了乐趣。话说清朝道光年间,江西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一种艺术形体,它起源于五代十国,至今上千年的历史,一直以来,受到了天下百姓的追捧和喜爱,成为了人们日常消遣的方式之一,而一副上佳的对子足可媲美一部鸿篇巨著,令人看
古代人喜欢以文会友,不管是诗词歌赋,还是琴棋书画,体现的是高雅的心态和意境,炊烟袅袅间,借着一杯茶水,朋友间互相切磋才学,可谓是无比的惬意。而对联,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自诞生之日起,便迅速成为了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