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黄国俊人物简介
Posted 食管癌
篇首语: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黄国俊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黄国俊人物简介
·黄国俊
黄国俊,胸部外科学和胸部肿瘤学专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总结发表了早期食管癌的若干临床现象和诊断方法。他还率队首先在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县开展食管癌的外科治疗。1975年奉周恩来总理指示至云南个旧锡矿进行肺癌防治普查及人员培训工作,建立肺癌防治研究基地。1984年主编《食管癌和贲门癌》英文版,在国际上引起重视,其中文版成为我国的重要医学参考书之一。他倡导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治疗,20世纪50年代即研究食管癌手术前放射与外科综合治疗的方法和效应,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在国内外发表论著150余篇,包括美国著名的SHIELDS胸外科教科书及其他手术学教科书中的若干篇章。1998年他作为亚洲第一人接受英国皇家外科学院授予荣誉院士的称号。
黄国俊,1920年11月2日出生于广东省丰顺县留隍市。他于出生后3日被发现双足内翻,脚底朝上 (医学称为先天内翻马蹄足),家人懊丧不已。其父在无可奈何下为其取名 “足智”。聊以自慰。2岁时在汕头市医院医治无效,只会爬行。此后经其父耐心每日为其手法矫正,幸渐有好转,终于6岁开始能站立步行。他于8岁入小学,改名国俊,行走几无异于其他同学。
黄国俊于1933年考入汕头角光中学,住校期间,结识许多班友同学。半年后在好奇心驱使下未得父母同意而擅自与另三位班友乘轮至上海转乘火车到北平入学弘达中学。父母因之震怒,但也不得不寄钱接济。此期间黄国俊对科普知识很感兴趣,课余迷于装配矿石收音机,虽未逃学,但成绩不佳。半年后在父母坚持下黄国俊返回汕头,终被允许去广州升学。他从此离家在外上学工作。
黄国俊出身于越南华侨商人家庭,但不愿从商,因幼年足疾有感,立志读书从医。他于1939年毕业于广州培正中学(战时迁校澳门) 后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医预系。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他被迫寄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此时上海在日本侵略军占领下社会混乱恶劣,黄国俊乃冒险与数同学潜入内地于1943年转学成都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同年获燕京大学颁予理学士学位。
黄国俊于194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华西大学医学院,同时获美国纽约州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 (M.D.)。同年受聘任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住院医师,接受严格的临床和学术训练。根据协和医院一向规定,住院医师不得结婚以免影响工作和学习,违者立即解雇。不少住院医师只好耐性等待到住院医师期满(通常是6月30日),即迫不及待地于次日举行婚礼。黄国俊于当任住院医师期间与手术室护士长郭淑如情投意合,不久北京解放(1949年),协和医院住院医师禁婚规定不复存在,于是便于1951年2月4日完婚。此时正值抗美援朝战争,他们于婚后一个月毅然参加第一批北京抗美援朝志愿手术队于3月8日开赴我国东北,在队长吴阶平带领下为伤员服务,此事成为当日北京晚报上的一段佳话。
这一时期胸部外科在世界上正处于幼年时代,它的起步远比腹部外科为晚,这是由于呼吸生理的原因,胸腔一向是手术的禁区。直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气管内正压呼吸全身麻醉问世后,胸部外科才得以发展。黄国俊对新发展的胸部外科极感兴趣,经申请于1953年升任主治医师时即在名师吴英恺指导下如愿从事胸外科专业。
由于协和医院床位有限,不利于胸外科的发展,因而在吴英恺努力下于1956年在北京西郊黑山扈建立我国第一所胸部专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科医院。黄国俊也转入此医院并参加解放军任外科主治军医,开始协助培训大批年轻胸外科军医。
1958年解放军胸科医院搬迁并转业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胸心血管医院,黄国俊也随之转业并任该院胸外科副主任。
1964年5月至11月,黄国俊被派率队前往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县医院指导工作,在简陋的条件下他成功地进行当地第1例食管癌外科切除术,为县级医院开展难度较大的食管癌手术治疗打下基础。同年12月黄国俊被调至中国医学科学院日坛 (肿瘤) 医院任大外科主任。此时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内部由于阜外医院重点转入心血管专科,食管癌和胸部其他肿瘤的防治研究工作便由阜外科医院转至日坛 (肿瘤) 医院,黄国俊的专业从此也转入胸部肿瘤外科。
在黄国俊担任大外科主任的22年 (1964~1986年) 中以及卸任后至退休前的5年 (1986~1991年) 中,由他带头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师和博士研究生等近200人。这些人学成后在全国各地为提高和普及胸部肿瘤特别是食管癌的防治和研究工作起了重要的骨干领导作用。
1972年1月,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闻讯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斯诺在瑞士病重,甚为关切,随即派遣斯诺的友人马海德及黄国俊率领医护小组前往瑞士日内瓦看望他,此时斯诺因患胰腺癌肝转移经该地医院手术探查宣告不治出院回家。黄国俊为他作详细检查后发现他肝脏肿大,腹腔大量积液,神志萎靡,食欲不振,病情至为危重,乃向总理汇报后按指示就地对症治疗。黄国俊即通过外交部决定由阿尔及利亚召来部分中国医疗队医护人员补充实力,并在他的指挥下将斯诺住家建设成为小型医院,为斯诺进行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如此一周后斯诺体力大为恢复,神志食欲好转,能起床入厕或在沙发上坐息谈笑,使其夫人及亲友以及附近居民大为欣慰,并对毛主席、周总理和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深表感激。此时我国外交部长黄华莅临探望,斯诺当着他和马海德回忆当年他们在延安的情况说: “我们这三个赤匪又见面了。”此语既幽默又含意极深,令人难忘。不幸三周后斯诺的病情急剧恶转,终于在2月16日在安详中逝世。此事深表我国领导人和政府对国际友人的亲切关怀,在国内国际产生极大影响。黄国俊的这一段工作也受到我国外交部和驻瑞士领事馆全体人员的称赞和工作单位领导的表扬。1982年在纪念斯诺逝世十周年的二月十六日,黄国俊还应邀在人民日报上以半版的篇幅发表纪念斯诺的文章。
1975年,周恩来总理在病中得悉云南个旧锡矿工人肺癌患病率较高,指示尽快派人前往考察。黄国俊当即奉命率队前往。为了弄清发病原因,他和队员们跑遍各个矿区,下到几百米深的井下,对矿工进行健康普查。他还多次为肺癌矿工进行手术治疗和示范,并在当地开办肺癌诊治训练班,建立肺癌防治研究基地。在其后的15年中,他7次亲临云南锡矿指导肺癌的防治研究工作。1998年当他第8次访问该矿山的时候,他高兴地看到原设备比较落后的锡矿医院已大为现代化,新医院在个旧湖畔巍然矗立,院内医疗设备新颖齐全,技术水平先进,治疗效果优良。肺癌研究所也成果丰硕。这些都使他感到高兴。黄国俊还家访一位23年前为他进行难度较大的肺癌袖状肺叶切除术的病人,见他身体康强,行走自如,生活自理,感到十分欣慰。
黄国俊在50多年的工作中除于1960年因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急症胃大部切除术后休息两个月外,从未脱离过工作岗位。他热心辛勤地为病人服务,日以继夜,节假日也不例外。在临床工作中善于发现病例特点并及时总结经验。从1952年至2002年在国内外已发表的论著达150余篇,包括现时美国著名的Shields胸外科教科书以及其他一些手术学教科书的若干篇章。自1974年起先后应邀作为专家学者、客座教授等到日本、美国、香港、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法国、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等国家及地区达30余次。他的严谨的科学作风,丰富的临床经验,出色的治疗效果和流利的英语经常受到国际医学界的好评和尊重。1980年当他在英国讲学时联邦德国的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Verlag Publishers)特派人到伦敦约请他主编《食管癌和贲门癌》一书的英文本,着重介绍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成就。黄国俊归国后为此书的编撰用了3年的业余时间,付出很大的精力,也显示了高超的分析综合能力,终于使此书于1984年在国际上出版并引起很大的重视,此书的中文版于1990年在国内出版,也成为我国医学界的重要参考书。
黄国俊在数十年的临床工作中,曾亲为6000多位病人进行手术治疗,不少癌症病人获得治愈或长期生存,有的成为他的好友,经常互相关怀联系。黄国俊深信外科手术在癌症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许多情况下它是首选的治疗手段,如掌握得当,能使癌症病人获得治愈或长期生存。但同时也认为外科不是万能丹,而只是一种局部的切除治疗,这在癌症只限于一个局部范围之内时,完整彻底的手术切除是有效的。但当癌症的外侵、扩散或转移已超出局部范围以外时,单一外科治疗就很难奏效。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走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治疗道路。他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究总结食管癌手术前放射与外科的综合治疗方法,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和响应。事实证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癌症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已成为国际医务界普遍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重点。
黄国俊于1991年退休前曾长期担任中华外科学会委员和中华胸心血管学会的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和《中华外科杂志》的副总编辑,也是《中华肿瘤杂志》、《中华胸心血管杂志》、《北京医学杂志》、《中华肿瘤杂志》等的编辑委员。他也曾任 《国际胸外科进展杂志》(International Trends in General Thoracic Surgery) 和 《食管疾病杂志》 (Journal of 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 的国际编委。他自1979年至1989年一直连任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专家顾问小组成员。他曾是国际食管疾病学会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 的学术委员,亚洲外科医师协会 (Association of Surgeons of Asia)会员,美国胸科医师学院院士 (Fellow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澳大利亚皇家外科学院(Royal Australasian College of Surgeons) 心胸外科荣誉会员、联邦德国外科学会永久会员。由于享有公认的国际学术威望,黄国俊于1988年1月作为亚洲第1人应邀至伦敦接受英国皇家外科学院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授予荣誉院士 (Honorary Fellow) 的称号。该学院宪章规定在世的荣誉院士在任何时候不得超过120人。当时英国中文报刊以套红大字标题“华人之光”报道这一消息,国内《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也在头版报道这一消息。由于成绩斐然,黄国俊于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于1993年荣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名医”称号。为了颂扬他在食管外科方面做出的成绩和在国际学术交流上的贡献,1995年国际食管疾病学会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国际学术大会上宣告接纳黄国俊为永久荣誉会员。
在国内,黄国俊还长期兼任河南焦作第二人民医院、河南安阳肿瘤医院、青岛市肿瘤医院等名誉院长、广东汕头大学名誉教授,以及黑龙江林业结核病医院、江西省肿瘤医院、广东汕头中心医院、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等外科技术顾问,时常为这些医院提供会诊和疑难手术或急诊帮助。黄国俊在退休前长期是中央保健局胸科专家成员,经常为国家领导人及国际友人进行会诊或手术治疗,获得重视和好评,并为此曾先后9次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黄国俊自1991年退休后仍孜孜不倦地阅读有关文献并关心国内外医学动态,不时主持或参加在国内召开的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他于1996年起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返聘参加部分临床会诊和教学工作,同时被任命为该院专家顾问组成员。直至2002年,他仍不时地针对肿瘤外科的新动态在有关杂志上发表论述。
简 历
1902年11月2日 出生于广东省丰顺县留市。
1939~1941年 就读于北平燕京大学医预系。
1941~1942年 借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
1943年 获燕京大学理学士学位。
1943~1948年 就读并毕业于四川成都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同时获美国纽约州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M.D.)。
1948~1953年 任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主治医师。
1953~1956年 任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
1956~1958年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科医院外科主治军医。
1958~1964年 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胸心血管医院外科副主任。
1964~1991年 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 (1964~1986)。
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1979~ )。
1996年12月~ 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返聘参加部分临床教学工作并任专家顾问组成员。
主要论著
1 黄国俊,吴英恺,侯幼临等. 肺结核的胸廓成形术治疗109例216次手术的经验分析. 中华医学杂志,1955,8: 777~782.
2 黄国俊,王建璋,刘玉清等. 食管癌术前放射与外科综合治疗113例总结. 中华医学杂志,1962,12; 770~773.
3 黄国俊. 支气管节段性切除及吻合术. 中华外科杂志,1964,12 : 953~956.
4 黄国俊,张大为,唐荣华等. 纵隔肿瘤及囊肿的外科治疗. 中华外科杂志,1964,12:735~738.
5 黄国俊,吴遐,刘清玉等. 早期食管癌的若干临床现象. 中华外科杂志,1965,13:435~437.
6 黄国俊. 食管癌的早期诊断. 国外医学动态,1965,6 : 11~13.
7 黄国俊. 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国外医学动态,1965,6 : 14~16.
8 黄国俊,唐荣华,汪毓麟. 粘膜外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痉挛的疗效评介.
9 黄国俊,刘复生,王正颜等. “腔内型”食管癌的分型探讨. 肿瘤防治研究,1973,3:8~16.
10 黄国俊,林华,张大为等. 气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气管,支气管及肺肿瘤29例报告. 中华外科杂志,1978,6 :348~354.
11 黄国俊,王国清,张大为等. 肺癌外科治疗340例报告. 中华外科杂志,1978,3 : 156~158.
12 黄国俊,张大为,林华等. 非开胸食管内翻剥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 中华肿瘤杂志,1979,1:245~249.
13 黄国俊,谷铣之,张汝刚等. 食管癌术前放射与外科综合治疗408例报告. 中华肿瘤杂志,1980,2 : 15~18.
14 黄国俊,王陇德,林华等. 吸烟与肺癌的关系-临床资料分析.中华医学杂志,1981,61: 636~637.
15 黄国俊,张大为,王国清等. 肺癌的国际TNM分期与我国临床病理分期试行方案 (1978) 的比较-附183例分析. 中华肿瘤杂志,1981,3: 30~34.
16 Huang GJ. Early Detection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rcinoma.Japn J Surg. 1981,11:399~405.
17 黄国俊. 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治疗的现状和任务. 中华外科杂志,1981,19:257~258.
18 黄国俊,汪良骏,张大为等. 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50例经验. 中华外科杂志,1982,20 : 139~140.
19 Huang GJ,Wang LJ,Zhang DW,et al. Surgery in lung carcinoma: A 20-year experience with 576 patients. Chin Med J,1982,95:471~474.
20 黄国俊. 防止肺癌流行. 中华肿瘤杂志,1983,5:241~242.
21 Huang GJ,Wu YK.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and gastric cardia. Berlin: Springer,1984.
22 Huang GJ,Zhang DW,Zhang RG,etal. The role of pneumonectomy in lung cancer: Analysis of 63 cases. Chin Med J,1984,97:79~83.
23 黄国俊,张大为,许佩璋. 前纵隔肿瘤手术切口选择的商榷. 中华外科杂志,1984,22:596~597.
24 黄国俊,谷铣之,王正颜等. 关于修改我国嗜管癌病变部分分段和临床病理分期标准的建议. 中华肿瘤杂志. 1988,10 : 316~317.
25 黄国俊,吴英恺. 食管癌和贲门癌.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6 Huang GJ,Zhang RG,Zhang DW,et al. Surgery for leiomyoma of the esophagus-Experience in 100 patients. J Dis Esophagus,1991,4:43~46.
27 黄国俊,汪良骏,张德超等. 非小细胞肺癌新TNM分期及其测定. 中华肿瘤杂志,2000,22:269~272.
相关参考
·黄国璋黄国璋,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是发展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者。曾在南京中央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任教。他较早引进西方先进的地理科学,对我国地理学
(一)李汉俊原名李书诗,号汉俊,又名李人杰,一八九○年四月(光绪十六年三月),出生于湖北省潜江县坨埠垸(今杨市公社袁桥大队)一个教书先生之家。其父李金山(1844—1919年),字凤亭,在潜江县城私塾
谢维俊,又名唯俊,字蔚青,化名废若、非若,湖南耒阳人。一九○八年十月九日(清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十五)诞生于耒水河畔的肥田乡一个小康农家,大革命时期入党,湘南暴动时入伍。中央苏区时期,他是同王明“左”倾机
郭俊,湖北省安陆县城关镇人,是我党初期的党员和优秀的军事干部。他参加了黄埔军校的创建工作,在东征中荣立战功,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六团少将团长,一九二七年一月,在游埠战斗中光荣牺牲。(一)郭
本站网查询配图 张柏俊是我国当代著名影视剧演员,从事影视表演多年。许多作品都为广大观众所熟知。塑造的人物形象丰满性格不同。 张柏俊个人资料 姓名:张柏俊 住址:杭州 身高:176
【帝俊简介】帝俊是谁帝喾和帝俊是不是同一个人 帝俊是谁 关于帝俊是谁,很多人不是很清楚,帝俊在中国历史上面一直都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人物,只有在《山海经》中对于帝俊有了不多的描写,但是在中国历朝历代对
知名人物 马超俊生平故事简介,马超俊历史评价,马超俊怎么死的?
马超俊,号星樵,曾名马麟,1886年9月20日(清光绪十二年八月二十三日)生,广东台山人。其父早逝,家境贫困。他八岁入塾,后因交不起学费时读时辍。两年后得到在加拿大打工的大哥资助,才勉强地读下去。他十
三国人物中文名:陈俊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南阳郡西鄂县死日期:公元47年职业:将领重要造诣:东汉开国元勋,大破张步册封:祝阿侯职位:云台二十八将之十九陈俊人物平生投奔刘秀陈俊年青的时刻在南阳郡担
汉代人物中文名:陈俊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南阳郡西鄂县死日期:公元47年职业:将领重要造诣:东汉开国元勋,大破张步册封:祝阿侯职位:云台二十八将之十九陈俊人物平生投奔刘秀陈俊年青的时刻在南阳郡担
俗话说的好,有继母就有继父。这话虽然不能用于所有人身上,但大部分还真就是这样。历史上就有一个例子,堂堂太子,被逼得造反,最终亲生父亲亲自斩下头颅。 这个可怜的太子就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三个儿子&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