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孙燕人物简介

Posted 肿瘤

篇首语:就算生活是个悲剧,也要做一个上品青花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孙燕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孙燕人物简介

·孙燕



孙燕,著名临床肿瘤学家。中国内科肿瘤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从1959年开始,在老一辈临床肿瘤学家的支持和指导下致力于我国肿瘤内科治疗的开拓、发展和普及工作。多年来在我国和国外研制的新抗肿瘤药的临床试验方面的卓越成就;应用现代免疫学方法阐明了扶正中药促进细胞免疫功能和黄芪、女贞子抑制肿瘤病人过多的T抑制细胞 (Ts) 活性的作用,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并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上突出了中西医结合,重视控制肿瘤和保护机体抗病能力,后来被称之为 “中国模式”的观点,在睾丸肿瘤、肺癌、乳腺癌和淋巴瘤的治疗方面取得一定进展。曾被评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名医、教书育人模范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编著学术专著22册。培养临床博士18人、硕士4人、进修医师千余人,举办全国肿瘤内科治疗学习班14次。他还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和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燕,1929年2月1日生于河北乐亭农村一个普通人家。父亲孙昕山为一般职员。从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所接触到就是民族危亡。1941年父母送他到县城的昌黎中学附属小学寄读。当时,日本人已经占领了大半中国,城里有日本兵和伪军,出入城门要对他们表示些敬意,否则就会遭到打骂。这些对孙燕的影响非常大,最重要的是对祖国的地位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孙燕小学将毕业的时候就立志学医。孙燕曾坦诚地说: “这一志愿激励我不断学习,同时也部分支撑了我克服后来人生道路中的蹉跎”。1943年小学毕业后到北京汇文中学初中二年级学习。那时人民生活很苦,学校吃的混合面丝糕和咸菜。1945年夏天日本投降了,但美梦很快就被“接收大员们”的贪污腐化给破灭了。同时,父亲失业肺结核病复发,家庭陷入困境。孙燕从高中开始只能考奖学金在比别人艰苦的条件下继续学业。1947年孙燕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参加反内战反饥饿大游行。1948年孙燕考入燕京大学医预科就读。1949年新中国成了以后,孙燕怀着极大的激情参加了各项运动,努力改造自己。1952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5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但是1958年春孙燕被“候补”为“右派分子”。1958年5月孙燕下放到昌平上苑乡麦庄一边参加劳动一边给当地农民看病。以后在1959年2月调到医学科学院西山造林队做医生。1959年10月孙燕被摘去“右派“帽子,分配到肿瘤医院工作。

以后,他怀着极大的热情在吴桓兴和李冰两位院长直接领导下创建了肿瘤内科治疗小组。虽然条件十分艰苦困难,但治疗和科研工作迅速发展起来。到1965年正式成立了专科病房。不久,文化大革命来了,这些成绩反而成了吴桓兴、李冰“搞高精尖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状,孙燕成了走“白专道路” 的典型。

1970年1月孙燕带着全家到甘肃定西地区医院安家落户。在那里孙燕抢救了许多垂危的病人,和当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1972年5月孙燕调回北京工作,他开始了扶正中药促免疫和主持肺癌综合治疗的科研工作。1975年5月孙燕参加云南锡业公司矿工肺癌医疗队,多次赴个旧在那里开展医疗、普查和科研工作。粉碎四人帮以后,孙燕的工作热情更高了。不断开始了多项新药的临床研究取得一些成果。1979年12月孙燕通过国家考试作为第一批访问学者以客座教授的身份赴美国休斯敦在著名的M. D.Anderson肿瘤中心从事研究工作。1982年初回到肿瘤医院担起发展学科的任。1983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协和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教授,并在1984~1992年间担任内科主任,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内科成为一个国内最大、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承担着大量临床治疗、科研课题和教学任务的专业科室。孙燕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起任国家抗肿瘤药GCP中心主任,1999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燕除了上述职务外,主要兼职有世界卫生组织(WHO) 癌症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1991)、国际抗癌联盟(UICC) 原老委员会委员 (2000~)、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CCRF) (2002~) 和亚洲临床肿瘤学会(ACOS) (2001~)副主席、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委员会和麻醉品委员会委员 (1996~)、人事部、卫生部医学专业考试委员会副主任(2001~)、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 (2002~),他并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中医研究院、郑州大学医学部、第一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和山东肿瘤防治所等担任客座教授。他是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学专刊、中国肺癌杂志和中国肿瘤姑息治疗杂志主编,中华肿瘤杂志、中国肿瘤临床、日本临床肿瘤学杂志 (JJCO),Seminars in Oncology,International J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Chemotherapy等22种期刊的编委。

开创我国实体肿瘤内科治疗专业



1959年孙燕调至肿瘤医院,领导要他开创一个新的学科一肿瘤内科。当时只有5张病床,2位医生,抗癌药只有4种。他们在院领导的直接领导下边学习边实践,开展医疗和科研工作,很快就有了进步。1965年病床增加到了30多张,科里也有了5位青年医生,2位进修医生和8位护士,肿瘤内科已初具规模了。从1960年起,他们试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开发的抗肿瘤新药N-甲酰溶肉瘤素治疗睾丸精原细胞瘤,取得突出成果。论文在1962年于莫斯科召开的第八届国际肿瘤大会上进行报告,引起轰动,被称为“药物治疗有效控制肿瘤的典范”。后来孙燕总结:Ⅰ期病人手术后辅助应用N-甲酰溶肉瘤素10年治愈率达到100%;Ⅱ、Ⅲ期和复发病人为67%; 甚至一些已发生肝、骨转移的精原细胞瘤病人经过治疗后,得以长期生存。这项工作获得了1978年科学大会奖和卫生部甲级成果奖。此外,他们开创的乳腺癌晚期术前化疗、胸壁复发的局部治疗、肺转移的治疗,使一部分病人存活期长达10~30年。还开展了胸腔积液的局部治疗和头颈部癌的动脉化疗等在当时均在国内属于首创。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内科被拆散,孙燕等被下放甘肃。直到1972年周总理亲自把他和几位专家调回到北京,才又重新组建了内科。如今,内科人才济济,已经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我国最大肿瘤内科专业,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每年承担着大量临床治疗和新药研究任务。目前,孙燕负责的国家新药临床研究中心近5年来他们每年完成21~30项从各个方面来的临床试验任务。比较重要的新抗肿瘤药物如卡铂、优福定、紫杉醇、泰索帝、诺维本、草酸铂、美罗华、健择和来曲唑等新药的临床试用大多数均是由孙燕和他的同事完成的。近几年完成或正在进行项目如多西紫杉醇、单克隆抗体美罗华 (MabThera) 和赫赛汀 (herceptin)、治疗肝癌的新药Nimorubicin、三氧化二砷和阿霉素磁珠等等都是由孙燕作为PI (主要研究人) 主持进行的。

中西融合,开创“祛邪扶正”治疗肿瘤新模式



1960年孙燕脱产一年师从三代世医姚孝武学习中医。下放甘肃定西时,孙燕发现当地黄芪很多。回到北京以后,就决定从黄芪入手开展对扶正中药的研究,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药的效果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多年来,包括在M. D.Anderson肿瘤中心和美国同行的反复试验的结果,他们证实传统中药黄芪、女贞子、芦笋、仙灵脾等可促进病人免疫功能的恢复,抑制肿瘤病人过多的T抑制 (Ts) 细胞的活性,保护肾上腺和骨髓功能。辅助放射、化疗应用,能够提高病人的远期结果。从女贞子提取了一种有效成分—齐墩果酸,通过多中心双盲临床研究证明有良好疗效。他从事的扶正中药研究被评为卫生部、天津市及中国医学科学院成果,并获得第一届国际自然免疫与生物反应调节剂大会奖。孙燕等为配合临床治疗所研制的贞芪扶正冲剂、胶囊、扶正女贞素和固元颗粒等中药制剂自正式投产以来,畅销国内外,并获得四项专利,贞芪扶正胶囊和颗粒已进入我国基本药品名单。

此后,孙燕对肿瘤治疗中应用“祛邪-扶正-强化治疗-扶正”的模式作了研究和新的阐述,并在淋巴瘤和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的治愈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孙燕十分热衷于扶正中药对抑癌基因调控作用的研究和对中医“阴虚”的探讨两项研究课题。“中医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我们应格外珍惜。这也是我国医学家对世界医学做出贡献的可能途径之一”。

孙燕对扶正中药的研究成果曾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瑞士、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在我国大陆、香港、台湾召开的国际会议上报告。并在相应的杂志或论文集中发表。美国医学会杂志 (JAMA) 曾专门发表评述誉为“东西方会谈共同调节免疫学的阴阳”; 美国全国性报纸USA Today和我国健康报等都做过报道。1996年在第63次香山科学会议上被认为是我国肿瘤学领域内应用现代科学从事传统医学研究的典范。台湾报纸介绍他时称他是: “能够将中医治病的观点融入临床实践的著名西医专家”。

继续倡导肿瘤综合治疗



目前,很多肿瘤医院在学科以外还有综合治疗组或研究组。可以不夸张地说,在临床肿瘤学中多数重大进展都和综合治疗分不开。1976年孙燕在参加了总编《实用肿瘤学》时,与吴、金两位前辈讨论肿瘤综合治疗的书写,通过讨论他们写下了以下定义: “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 和发展趋向,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这是重视病人机体和疾病两个方面,并且不排斥任何有效方法,而且目标明确的全面定义。孙燕在他们故去后,每次讲课他都不忘介绍他们对发展我国临床肿瘤学的贡献和献身精神。

1999年孙燕和谷铣之总结了肿瘤医院40年开展肿瘤综合治疗的成果和经验。在头颈部癌、食管癌、乳腺癌、肺癌、鼻咽癌、淋巴瘤和中西医结合方面都取得了丰硕大成果,很多已经在全国推广。进入新时代以后,孙燕认为由于强调循证医学更需重视积累有关综合治疗的经验和资料,特别是全国性大规模的协作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治疗更为有效,在国际学术界占有我们的地位,也给广大患者带来真正的裨益。



勤于临床实践学识渊博的协和医科大学的名医



1993年孙燕被评为协和医科大学的名医。多年来他不但勤于学习和临床实践,无论在条件较好或逆境都很敬业。经他治疗痊愈的病人遍布海内外。多年来参加国内外首长和知名人士的保健工作,每年均受到中央保健委员会的嘉奖。多次出国到美国、朝鲜、新加坡和柬埔寨执行任务都能较好地完成。

1959年春节,在孙燕下放的昌平农村,正流行着小儿麻疹,看到很多孩子在发高烧,他便一个人留在村里,没有回家过年。他走东家串西家为孩子们查看病情,为抢救病重的孩子他不毫不犹豫抽出了自己的血。1966年春他作为食管癌高发区林县医疗队的成员在林县工作,那年正遇上脑膜炎流行。他为了抢救病儿口对口人工呼吸,开展大剂量阿托品治疗,并为县举办培训班; 为了抢救急症病人他为病人输血。1970年孙燕全家到定西安家落户。刚刚上班的一天,一个刚刚满月的男孩子被父亲抱进门,孩子得的是重症肺炎,呼吸已经十分微弱,儿科医生认为已经无望。孙燕立即进行口对口和用手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用上高剂量阿托品和抗生素。经过一夜的观察孩子有了自主呼吸,体温也恢复正常。看着自家的独苗得救了,孩子的父母千恩万谢,从此孩子改名“敬燕”,和孙燕认了干亲。至今,敬燕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一位得了败血症的妇女已被家人穿上了“寿衣”,孙大夫妙手回春,硬是把她救活了。为此,老乡们将“定西名医”的称号送给了孙燕。

以教学为自己学术生命的延续



站在讲台上,孙燕感觉好极了,因为他可以畅快淋漓地把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科学的理解以及多年来积累的临床经验,传给年轻的医生们,使自己的学术生命得以延续。很多学生也说: “听孙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不但学到新知识,而且学到方法。终身受益”。孙燕认为: “肿瘤学是一门既艰难又有趣的学科,需要不断学习、研究和实践。其间有太多的课题要做,一个人的知识、精力和时间太有限了,就是不吃不喝也做不完,因此需要培养大批新人。”

另一孙燕情有独钟的是每周四上午的内科大查房。几十年来,把新入院的病人,特别是疑难病人拿到全科参加的大查房是内科是很有名的活动。很多进修医生在完成一年学业临离开时都深情地说,他们通过大查房收获最大,学到了很多书本没有的知识,也看到全科如何认真对待每一病人的。他经常告诉他的学生: “面对病人我们不可以有半点不懂装懂,医学是一门严格的科学,而且是立竿见影的科学”。“作为医生,要谨慎敬业,马虎不得。你可能治过一千例病人,但到一千零一个可能出错。”他关心全国内科肿瘤学的发展,他也把帮助、培养全国各地有为青年医师当成自己分内的事。他对自己的学生既慈爱又严厉。科里有个人人皆知的 “老规矩”: 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论,但绝不能与病人发生争吵,更不允许收受病人的财物。孙燕的高尚的医德、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医术深深影响着年轻的一代。通过讲课、培养研究生、办进修班、学习班等渠道孙燕的学生已经有数千。所以很多同行开玩笑说: “你和孔夫子一样弟子三千。”

把个人荣辱和祖国命运相联系



1948年孙燕以优异的成绩在北京汇文中学毕业考入燕京大学。校长告诉他作为5名优秀学生之一,他将得到去美国继续学习的奖学金。然而,他决定留下来和同胞们一起迎接中国伟大的历史转折。

新中国建立以后,孙燕积极参加各项活动,1952年入团,1954年参军,1956年曾经荣立二等功。但是在1958年以后,他的论文多次只能由别人拿到国际会议上去报告。对于这些不公正的待遇,孙燕坦然地说: “那是整个国家的灾难,我个人受到牵连不足为怪。”

孙燕第一次走出国门,是在改革开放的1979年。在美国的那段日子里,他以中国人特有的勤奋和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受到国外同行们的尊敬。他深情地告诉我们,1980年5月他第一次参加在圣迭哥召开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时,他有关中国淋巴瘤临床特点的10分钟报告被安排在那一专题的最后,但来听的除了一大屋子听众以外还专门开车赶来的Rappaport教授等。在报告后大家的提问经延长了两小时,其中包括了很多在美国工作的台湾同胞。他们很可能并不注意孙燕是谁,他们主要是希望了解中国。1993年他应邀到新加坡会诊,由于多次在电视台露面,走到街上也有人打招呼表示祝贺。1995年他在当年亚洲临床肿瘤学会报告对我国淋巴瘤特点和治结果的分析以后,提出了治疗淋巴瘤的新观点。友好的同行赞誉为“中国模式”,他清醒地明白这是由于对中国的崇敬。这种爱国情怀,同样在欧洲和美国学术会议的讲台上都一次次地被强化。面对名利,孙燕教授坦言,“爱国心在我们这一代人中根深蒂固,我们不可能不顾国家的利益而只考虑个人的利益。这没有什么商量,甚至没有什么动人的思想过程。”

回想一生走过的路,在最近对全院青年医生的谈话中说到: “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为了自己终生追逐的目标一做爱国者、好医生、好老师,我要活到老,学到老,检讨到老。”

简 历



1929年2月1日 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

1941~1943年 昌黎中学附属小学高小学习。

1943~1948年 北京汇文中学学习。

1948~1951年 北京燕京大学医预系学习,获理学学士 (B. S. ) 学位。

1951~1956年 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获医学博士 (M.D.) 学位。

1956~1957年 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医师。

1958~1959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下放干部,西山造林队医生。

1959~1969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日坛医院内科医师。

1960~1961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西学中进修班学习。

1970~1972年 甘肃省定西地区医院医师。

1972~1979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副主任。

1979~1981年 美国M.D安德逊肿瘤中心客座教授。

1982~1983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副主任。

1983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教授。

1984~1992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

1985年~ 卫生部/国家药品管理监督局临床药理基地主任。

1998年~ 国家抗肿瘤药GCP中心主任。

1999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论著



1 徐昌文,吴善芳,孙燕主编. 肺癌.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第一版,1982; 第二版,1993.

2 孙燕,周际昌主编. 临床肿瘤内科手册.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991,1997,2003.

3 孙燕等主编. 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疗法的指导原则. 卫生部药政局,1993,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2001.

4 孙燕,余桂清主编. 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 联合出版社,1995.

5 孙燕主编. 内科肿瘤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6 孙燕等译. UICC临床肿瘤学手册. 第3版,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第5版,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第7版.

7 吴桓兴、周际昌、孙燕、冯慧英: N-甲酰溶肉瘤素治疗恶性肿瘤初步临床报告. 中华医学杂志1962,48 : 488~491; Wu HH,Chou CC,Sun Y,Feng HY: Efficacy of N-Formuyl-Sarcolyslne inthetreatment of some malignant disease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1962,81:585~492.

8 Wu HH,Chou CC,Sun Y,Feng HY: A Preliminary clinical report on the efficacy of N-Formyl sarcolysin in the treatment of some malignant diseases Acta UICC 1964,20:357~358.

9 孙燕,周际昌,蒋秉东,吴桓兴. 三乙烯硫代磷酰胺 (噻替派)合并性激素治疗乳腺癌肺转移瘤30例报告. 中华内科杂志,1963,11:560~564.

10 哈献文,孙燕,胡郁华,周际昌,蒋秉东,屠规益,李保荣. 动脉注射抗癌药治疗头颈部肿瘤的初步体会.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65,11:16~20.

11 本刊编辑部: 我国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情况和某些临床特点. 肿瘤防治研究1976,(2): 30~36.

12 Sun Y et al,The incidence and some clinical features of malignant lymphomas in China. Proc AACR&ASCO 1980,21:454.

13 中国医学科学院日坛医院内科: N-甲酰溶肉瘤素在睾丸精原细胞瘤治疗中的作用. 中华医学杂志,1979,59 : 103~107.

14 孙燕,张友会,余桂清,姜廷良,刘嘉湘,陈健民,郁仁存,于尔辛,陆风翔. 中医扶正治则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中华医学杂志,1981,61:97~101.

15 Sun Y,Hersh EM,Lee SL,McLaughlin M,Loo TL,Mavligit GM: Preliminaryobservations on the effects of the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Astragalusmembranaceus and Ligustrum lucidum on lymphocyte blastogenic responses. J Biol Response Modifiers 1983,2:227~232.

16 孙燕,周际昌,王奇路,吴爱如. 新抗肿瘤药甘磷酰芥 (M-25,6202) 临床Ⅱ期试用总结. 中华肿瘤杂志,1984,6 : 375~381.

17 孙燕,袁瑞荣,吴乃居,李惟敏,胡清龙,邱跃,赵泰. 齐墩果酸的促免疫作用.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88,4 :26~31.

18 Sun Y: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supportivecareof cancer patients. Recent Results in Cancer Research 1988,108:327~334.

19 Sun Y: Immune modulating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InChan KL et al: Trends in TraditionalMedicine Research.The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University of Science Malaysia,Penang,1995,pp. 651~660.

20 孙燕,李惟廉,李丽庆,石廷章. 固元冲剂扶正作用125例的临床观察. 中国新药杂志,1996,5:29~32.

21 孙燕,刘丽影,范魁生,等. 紫杉醇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121例. 中国新药杂志,1996,5 :252~255.

22 Sun Y,Zhang XR,Li WL,et al,Phase Ⅱ study of decetaxel(Taxotere) of75mg/m2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stage ⅢB/Ⅳ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nn Oncol 9 (Suppl 4):475a.

23 孙燕,管忠震,金懋林,等. 奥沙利铂单药或与氟尿咪啶-甲酰四氢叶酸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大肠癌Ⅱ期临床报告. 癌症,1999,18: 237~249.

24 Sun Y,Guan ZZ,Jin ML,etal,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phaseⅡtrial of Oxaliplatin alone andincomb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in China.Proc ASCO1999,18:255a.

25 孙燕,何友兼,许立功,等. 美罗华治疗B细胞淋巴瘤Ⅱ期临床验证报告. 中国新药杂志,1999,8: 822~824.

26 Sun Y,He Y,Yong W,et al,Results of a clinical phaseⅡtrial of MabThera in 30 Chinese B cell lymphomas patients. Proc ASCO2000,19:36a.

27 Mouridsen H,Gershanovich M,Sun Y,et al,Superior efficacy of Letrozole (Femara) versus Tamoxifen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postmanopausal women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results of a phase Ⅲstudy of the international Letrozole Breast Cancer Group.JCO 2001,19:2596~2606.

28 Mouridsen H,Sun Y,Gershanovich M,et al. Significantly longer time to progression for Femara (letrozole) in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prior adjuvant tamoxifen: Updated analysis of the doubleblind,randomized,multinational phase Ⅲ trial of letrozole compared to tamoxifen as first-line hormonal therapy for advanced breast cancer. Breast Res Treat 76 (Suppl 1):2002,256a.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知名人物 姚錱人物简介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知名人物 丁儆人物简介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知名人物 余贺人物简介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

中共人物传 施洋人物简介,施洋人物评价

少年时代施洋,字伯高,一八八九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在湖北竹山县杨家湖桂树村(现太平公社双桂大队施家湾)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施洋的祖父施廷瑾,是清朝的廪生。他很钟爱他的孙儿。当施洋喃喃学语时,就把他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