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魏国衰弱的源头是什么
Posted 历史
篇首语: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魏国衰弱的源头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魏国衰弱的源头是什么
魏国衰弱的源头是什么?魏武侯送走的2人改写了历史!历史新知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如果说赵襄子是春秋末期最后一条鲨鱼的话,那么魏文侯就是战国初期第一条大鳄。>赵襄子扭转了智氏灭亡赵氏危局,从而奠定了春秋战国转折点——三家分晋的产生,而魏文侯力揽狂澜,使得三家分晋而魏不弱,并且在他的统治下,魏国才有了后来百余年的称霸。> >春秋战国战争场面>说起魏国的崛起,不少人会说是魏文侯手下能臣如云,各自充分发挥才能的因素,当然这也没错,但是如果没有魏文侯的鼎力支持,李悝纵有经世之能,吴起纵有强兵之策,他们亦无法成就一番伟业,魏国的强大更无从谈起。>但要说魏国的衰弱,不少人会说这是因为魏惠王的败家,在魏惠王统治魏国时期,如《孟子》中记载:(魏惠王统治下的魏国)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春秋战国战争场面>如果真要找魏国衰弱的源头的话,这个源头一定是魏武侯。>那么为何说魏国的衰弱始自魏武侯?原来他“送”走的2个人改写了历史,那么为何又说魏武侯送走的2人改写了历史?只因他们两人,一个削弱了魏国,另一个强大了秦国。>削弱了魏国的是吴起,强大了秦国的秦献公,此事,我们还得慢慢说。>吴起强大魏国,却被魏武侯抛弃。>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与孙武并称的吴起,可以说是战国初期最为耀眼的存在,在鲁国他以弱兵打败强齐,在魏国他改革兵制使秦人不得东出,在楚国改革变法使诸侯不敢加兵,说他是千古奇才也不为过,但不少人认为此人杀妻求将,人品有问题吧,飞鱼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吴起为魏国,可以说是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但当他垂垂老矣的时候,自己的梦想依然没有实现,那就是要当丞相,随着魏文侯的死,一大批能臣如李悝,翟璜等都相继去世,吴起等着馅饼落在自己身上的时候,结果却砸在了田文的头上。> >吴起>吴起继续熬,当田文死的时候,吴起又伸好了脖子,只是这次丞相的帽子在一次离吴起远去,落在了公叔痤的头上(各位看官请注意,后来的卫鞅就是在此人府中当见习主管,而被推荐给魏王,结果魏王不用,这件事我们下次再细说)。>丞相轮流做,吴起没有缘,但吴起作为魏文侯时期的猛将,太不讨人喜欢了,尤其不讨公叔痤的喜欢,因为公叔痤最担心的就是吴起会抢自己的位子,于是就利用自己的妻子(魏国公主),对吴起加以陷害。>吴起逃离魏国,后果很严重。>(吴起)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曹操>本来就对吴起有忌惮的魏武侯,宣布要夺了吴起的兵权,并且把他调离西河之地,吴起意识到势头不对,果断逃离魏国去了楚国,与其说这是吴起的不幸,不如说是整个魏国没落的还是,> >春秋战国战争场面>你可能会说,魏国不就少了一个吴起嘛,有啥大不了的,其实吴起的离魏后果很严重,其一,吴起在西河,秦人不敢东谋,其二,吴起变法强楚,使魏国多了一个强敌,其三,没有吴起的魏武卒,就如没有灵魂的人一般,并且吴起还率领楚军大败魏武卒。>秦献公流亡魏国,却被放走回国。>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司马光《资治通鉴》>说完了吴起,我们把目光转移到魏武侯送走的另外一个人的身上,相比较吴起的被”送(逼)“走,此人是真的被送走的,临走时,魏武侯还想着给他安排点保镖什么的,只是被他给拒绝了,此人就是秦献公。> >秦>秦献公的一生,可以说是颠肺流离,从少年离秦,到老年归秦,整整在魏国流亡29年,不过幸运的是,命运之神没有抛弃他,而是在他半截身子入土的时候,拉了他一把,这一拉不当紧,秦国的崛起,也正是在秦献公时被种下了。>秦献公在魏国流亡的时期,可以说是看着魏国是如何一步步强大的,当他回国之后,立即着手开始在秦国变法,虽然秦献公的变法只是皮毛,但却为后来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秦献公的回国,加速了魏国的衰亡。>二十三年,与魏晋战少梁(秦魏西河之争),虏其将公孙痤。——《史记·秦本纪》>秦献公回国之后,虽然年迈的他,但亦励精图治,被山东六国称之为蛮夷的秦国,逐渐向东部的文明靠拢,当然,伴随着的是秦国的强大,作为秦国东出的第一站,魏国自然就成为了秦国首要的打击目标。> >春秋战国战争场面>就在魏武侯刚刚死去的时候,秦献公就大举进攻魏国的西河之地,从而夺取了这块吴起苦苦经营多年、防止秦人东出的屏障这块军事要塞,自此,秦国的崛起,也只是时间问题了。>飞鱼说:>为何说魏国的衰弱始自魏武侯?原来他“送”走的2个人改写了历史,一个削弱了魏国,一个强大了秦国,削弱魏国的是吴起,强大秦国的秦献公。>说到这,我们必须要申明一点,那就是魏武侯把本国的强大,寄托于别国的君主,这在政治上无疑是非常幼稚的,当他送走秦献公的时候,秦献公对于做了保证,那就是魏武侯在位一天,秦与魏不为敌。> >春秋战国战争场面>当然,这点秦献公也做到了,但是当魏武侯去世了呢,秦国不是照样开始大举进攻,用自己的幼稚,让子孙后代来买单,这真是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写的那个”文始建侯,武实彊盛“中的魏武侯吗?相关参考
背景魏国携大战胜利之余威,力压诸侯,魏惠王便骄傲自大起来,于前344年召集天下诸侯自立为王。齐、楚等大国不来还情有可原,但一向是魏国小弟的韩国没参加就让魏惠王生气了。于是魏国发兵攻韩,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国...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魏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魏国是战国时期第一个超级大国,而将魏国推向超级大国地位的就是他的首任君主——魏文侯。魏文侯时期,晋国卿大夫只剩下韩赵魏三家,赵氏陷入内乱后实力衰弱,
魏国是战国时期第一个超级大国,而将魏国推向超级大国地位的就是他的首任君主——魏文侯。魏文侯时期,晋国卿大夫只剩下韩赵魏三家,赵氏陷入内乱后实力衰弱,魏氏成为三卿之手,统帅三晋。在魏文侯的治下魏氏成了魏
导读:,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罃,魏武侯子。即位时魏国是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大败于齐国,开始衰弱,他死于公元前319年。魏的先祖毕公是周文王的庶子,姓姬名高,武王伐纣后封于毕,
魏惠王生于魏国安邑,是战国时期魏国君主,在位52年。他执政期间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兴修古汴河、开通鸿沟,屡破强秦,威服赵韩,徐州相王,然而魏国霸业却在他之后渐渐衰弱。魏惠王简介>魏惠王(公元前40
贾谊故居被誉为“湖湘文化源头”,是长沙作为“屈贾之乡”的标志性文化遗产。贾谊是一个年少有为的人物,在其,十八岁即能诵诗属文,精通儒家经典,22岁任博士,同年升为太中大夫,同僚之中,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他。
...公时,秦国开始参与中原争霸。战国初期,韩国、赵国、魏国三国的国君,被周天子承认,完成了三家分晋的最后一步,成为战国时期的新兴国家。魏文侯任用李悝实行变法,较早地实行了社会改革,使魏国成为最先强盛的国家...
为什么说《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学的源头??荷马史诗》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合称。《伊利亚特》记述了特洛伊战争中最后一年的故事,《奥德赛》主要记录了奥德修斯在海上10年的漂游经历。《荷马史诗》保存了
鸭绿江源头在长白山脉,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山脉位于吉林省白山市东南部,是鸭绿江、松花江和图们江的发源地。是中国满族的发祥地和满族文化圣山。长白山脉的“长白”二字还有一个美好的寓意,即为长相守,到白头,代
中华文明的源头究竟在哪里? 打小起,我们就接受了中国同巴比伦、埃及和印度一样,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这样的事实,并为能够生于这样的国度而骄傲。长大后才知道,我们实际上只有商周以后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