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沉迷于春秋霸业,战略出了问题
Posted 齐国
篇首语: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魏国沉迷于春秋霸业,战略出了问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魏国沉迷于春秋霸业,战略出了问题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魏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魏国是战国时期第一个超级大国,而将魏国推向超级大国地位的就是他的首任君主——魏文侯。
魏文侯时期,晋国卿大夫只剩下韩赵魏三家,赵氏陷入内乱后实力衰弱,魏氏成为三卿之手,统帅三晋。在魏文侯的治下魏氏成了魏国,并东制齐楚,西挫秦国,内修政治,外和赵韩,魏国迅速强大起来。
魏文侯治国的方略有很多,最为主要的一个就是识人用人,在战国初期,压根没有哪个君主比他更能招募人才,他的大臣里面多得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如吴起、李悝、乐羊、西门豹等等,尤其是李悝,完成了战国时期第一次变法,虽不如后来商鞅变法彻底,却给其提供了蓝本,魏国也是在此基础上强大起来的。
魏文侯之后,其子魏武侯基本上沿用了他的政策,虽然魏武侯没有那么高的招贤能力,还逼走了吴起,但魏国国势的确仍然在上升,到魏惠王时期达到顶峰,而后衰落。
魏武侯丢弃了“三晋一体”的政策,有事没事就去打一下韩赵,他临终前又没有处理后继承人问题,导致去世后两个儿子争位,韩赵趁机介入,差点攻下魏国都城。
魏惠王最终获得了夺位之战的胜利,并逼退韩赵,三晋联盟也从此破裂,强大的魏国,需要面临领土上的天然弊端。
三晋都是原来晋国的卿大夫,历经数百年发展才三家分晋,他们的封地不是一次分封所得,而是一代一代的分封累积所得和自己抢的,这就使得三晋各自的领土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几乎被分割的。
魏国的领土就类似一个哑铃,东西两边都有大量的领土,西边以安邑为中心,东边以大梁为中心,中间只有一小段魏国领土连通,这段魏土北边是韩赵核心地带,南边是韩国核心地带,魏文侯曾想跟赵国换地,但赵国不愿,所以魏国的东西两部联系非常之弱。
魏文侯和魏武侯时期,魏国的都城都在安邑,在今天的山西南部,这里往西过了黄河就是秦国的河西之地,魏文侯夺取河西之地后,从安邑出发可以稳固统治河西。
都城在西部,魏国的重心自然也是在西部,在迁都大梁以前,魏国统治重心一直是西部,西部也较为发达,不过东部也不差,魏国不想放弃这块肥肉。
在魏文侯时期,齐国国内闹着田氏代齐,楚国还在春秋末期被吴国灭掉后的恢复期,魏文侯借着三晋联盟的便利,从齐楚两国夺取土地,把东部做大做强。
魏武侯时期,秦惠公意图夺回河西之地,结果在阴晋之战中被吴起率领的魏武卒大败,秦国被迫退守渭水平原,并龟缩于此。
秦国的惨败让魏武侯认为其不再是主要威胁,继而将目光转向东部,以此时魏国的实力,继续东进抵达汜上地区,宋、鲁等国必定臣服,魏国将成为霸主。
魏惠王沿用了父亲的政策,往东进逼,不过魏国的称霸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齐威王继位后,齐国也迅速发展,重新成为大国;楚国也度过了恢复期,对重返中原跃跃欲试。
为了更好地参与东部争霸,魏国迁都大梁,同时威逼韩赵换地,更好地联系东西。
至此,魏国已经跟所有邻居交恶,这个处在天下正中的国家将要面临多线作战的困境,并因此而衰落。
一般来说,在位久的君主都会犯浑,有些犯得很的,如梁武帝,甚至导致亡国,魏惠王也没逃出这个惯例,他在位四十年,小部分时候糊涂,一糊涂就会坏事。
到魏惠王后期,商鞅变法已经在秦国展开,但魏惠王没有注意到这个正在崛起的强敌,依旧在东方与齐国争霸。
争霸以魏国的失败告终,不过魏国国力强劲,尽管桂陵之战败于齐国,却仍攻下了赵国邯郸,逼迫赵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合约。旧都安邑被秦国偷袭占领,没两年魏国击溃齐国主力,秦国主动交还安邑服软。
接下来的逢泽会盟,赵国、秦国和泗上十二诸侯等都参与了会盟,魏惠王霸业巩固。
辉煌只是暂时的,魏国在与齐国的争霸中消耗了太多力量,一旦争霸失败,这些臣服于强权的诸侯盟友顷刻间就会离魏国而去,还不介意咬上几口。
魏惠王并没有醒悟,挥兵进攻没有参加会盟的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就有了马陵之战。
随着马陵之战魏国战败,魏国的强国威慑瞬间破除,齐国顺势西进,楚国趁火打劫向北攻魏,秦国也在西边重创魏国,商鞅用计夺取河西,一系列的打击之下,魏国就衰落了。
魏国的衰落,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战略的事物,魏武侯和魏惠王还没意识到战国时期跟春秋时期的不同,他们还做着春秋时期霸主的梦,以为秦国、鲁国等诸侯臣服就好,最后却陷入东西两线作战,如果魏国的重点一直放在西部,秦国很可能连变法的机会都没有。
相关参考
魏文侯、武侯霸业 魏文侯时,礼贤下士,任用李悝为相,推行变法。变法的内容包括提倡勤劳耕作、使用平籴法调剂粮价、削弱世卿世禄制等等。李悝又撰写了《法经》。变法发展了经济,使魏国在战国初期首先「强匡天下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崛起,为何无法从根本上动摇秦国的统一霸业?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崛起,为何无法从根本上动摇秦国的统一霸业?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当战国历史到了中期的时候,随着战国第一强国魏国的衰弱。整个战国时期,进入了一个列国激烈角逐的时代,在这个
重耳,他是谁?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我们习惯性的认为,重耳是一位谦虚好学,重情重义,有远大抱负的人。可其实呢?他还真没这么好。大家都知道重耳是一大把年纪才当上了国君,也都知道
重耳,他是谁?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我们习惯性的认为,重耳是一位谦虚好学,重情重义,有远大抱负的人。可其实呢?他还真没这么好。大家都知道重耳是一大把年纪才当上了国君,也都知道
春秋战国人物中文名:魏文侯别号:魏斯国籍:(东周)魏国民族:华夏族出生地:魏国安邑(今山西夏县)出生日期:前472年死日期:前396年职业:魏国国君信奉:法家重要造诣:首创霸业,册立封侯变法封建,团结
在武灵王之前,赵国的发展战略一直是北守南拓,硬碰硬地和其他各国争夺土地和霸权。但问题是齐威王雄才大略,兵精将良,赵不是齐的对手;另一个劲敌魏国也是野心勃勃。赵对齐、魏是争不过、打不过、躲不过,甚至
周简王十三年至周灵王十四年(公元前573年―前558年),晋悼公为在中原复兴晋国霸业而进行的战争。春秋中晚期,中原诸侯盟主晋厉公屡屡失信于诸侯,致使中原各国多怀叛逆之心。当时,晋国栾氏、邵氏、中行氏三
> 在淮河以南的诸侯国,多数都是小国,根本无力对抗日益强大的楚国。楚国作为南方大国的地位已经确立,周边的小诸侯国很多都依附于它,其中的一个小国叫“巴国”。>> 巴国想改善与邓国的外交关系,于是请楚
>范雎 范雎(?前255),战国时魏国人。字叔,因事被须贾诬陷,被魏相魏齐派人笞击折胁后化名张禄,逃到了秦国。他游说秦昭王,赶去了专权的秦相魏冉。秦昭王41年(前766年)任秦相封于应(今河南鲁山东
魏文侯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奠基人,可以称得上是一代霸主,魏文王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在魏国推行的变法,而推行变法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用人制度的改革,只有有了合乎要求的管理者队伍才能推出合乎时宜的政令,只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