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安如曾人物简介

Posted

篇首语:生活可以五颜六色,但绝不能乱七八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安如曾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安如曾人物简介

·安如曾



安如曾,采矿专家。在煤矿开拓、开采、运输、灾害治理等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锐意改革创新,积极采用推广新采煤方法,创造了水力冲孔和动水注浆等技术,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安如曾,字绍先,1911年2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马头营乡石碑菜园村。幼年聪颖好学,15岁时家里令其学徒从商,他却胸有大志,1928年2月毅然弃商,只身赴北京弘达中学读书。1931年到天津北洋工学院附中读高中,1933年9月考入北洋工学院采冶系。1937年7月毕业时,正逢抗日战争爆发,他背井离乡,辗转到南方谋职。1937年8月在江西大庾钨矿探采工程处任实习员、工务员。因嫌钨矿探采工程工序简单,为磨炼自己,不荒废所学专业,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学,于1939年6月离开江西,到四川松潘金矿探采工程处任工务员。1940年2月又到四川天府煤矿任主管煤师,期间为解决矿车掉道翻车,研制了一种铁钩,使用后大大减少了事故,提高了提升效率,后定名为 “安氏钩”,初露才华。1945年6月赴美国考察,在美国各大煤矿参观学习采掘、运装、支护等工程技术和方法,以及采掘机械化的情况。1946年10月回国后,本想为改变我国采煤业落后面貌做些工作,囿于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国民党反动政府积极发动内战,官员腐败,地方势力纷争,矿产资源管理混乱,根本谈不上开发和建设。

1946年11月至1949年解放前夕,安如曾先后在东北西安煤矿、河南宜洛煤矿、湖南湖湘煤矿任职,但学无所用,仅是虚度年华而已。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技术人员和工人一样深受迫害,炼焦专家俞再麟被残杀事件和宜洛煤矿技术人员个人财物被劫事件,使他对国民党反动政府完全失去了信心 (此次事件他本人所有的个人财物和多年积累的笔记、技术资料被国民党军队和宜阳县腐败官员强行抢走)。1949年8月,他拒绝去广州、台湾,留在湖南迎接解放。为防止国民党政府溃逃前破坏矿区,安如曾积极参加了护矿工作,因此险些被抓。

长沙和平解放后,安如曾被任命为湖湘煤矿副经理兼工程室主任,负责矿山生产恢复工作。党和政府对他的关怀、信任和重视,极大地鼓舞了他,他不遗余力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专业知识,兢兢业业,夜以继日地工作,为恢复、发展煤矿生产,支援祖国建设出谋划策。1950年3月,国家为了开发宜洛煤田,调安如曾到宜洛煤矿任总工程师,在他的主持下,克服困难,很快完成了开拓工程,为宜洛煤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3年安如曾在武汉中南煤管局生产技术处任主任工程师,期间为开发平顶山矿区,煤炭部限期采样送苏联化验,据此进行总体设计。任务交给他后,立即奔赴平顶山进行紧张的井探和槽探,如期完成了普查任务,为平顶山矿区的开发建设做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954年,煤炭部指示建立电话调度汇报制度,当时既无设备又缺人员,安如曾就每夜守在值班室,靠一部单机接听所属各局汇报,答复请示的问题,然后汇总向煤炭部汇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无论春夏秋冬,不管刮风下雨,坚持夜夜值班,从未间断过,直到1955年调离中南煤管局。1955年3月,为解决焦作矿务局的开采和灾害治理问题,上级调安如曾到焦作矿务局任总工程师。上任以后,安如曾马上试验新的采煤方法,改进开拓工艺技术,加速了新井建设。并为解决焦作特殊水文地质条件造成的突水、煤与瓦斯突出和水灾防治等疑难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和试验,取得了重大成就。在焦作工作了20多年,直到1980年3月调任河南省煤炭管理局副总工程师、河南省煤炭科学研究所所长。

安如曾在年近古稀之年着手筹建河南省煤炭科研所,买地建房抽调人员,事必躬亲。他还提出了 “边建所边推先” 的方针,使煤科所尽快发挥作用。1983年他退居二线时,煤科所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人员达百余名,为煤炭科研所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安如曾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他终生的追求,为此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积极改造自己的旧思想观念,终于在74岁高龄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1988年离休,1999年病逝于郑州,享年89岁。

安如曾于1957年7月增补为焦作市政协委员。河南省第一、第二届政协委员,1964年后为河南省政协第三、第四、第五届常委。1991年7月国务院颁布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改进建井开拓新工艺



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百废待兴,河南宜洛煤矿煤种为主焦煤,这是钢铁冶炼和化工生产所需焦炭的主要原料。国家非常重视宜洛煤田的开发,并将它直属中央管理。为了开发宜洛煤田,1951年调安如曾到宜洛煤矿任总工程师,开凿沈村矿大平峒。该峒断面16m2,长900m,为坚硬的石灰岩层,要完成煤层上山构成通风系统,在设备器材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施工难度相当大。安如曾不分昼夜在现场研究指导爆破试验,从炮眼数量、位置到炮眼的方向、角度、深度和装药量,每个参数都进行了严密的计算,以求最好的爆破效果。同时研制了电扒子,为及时清运矿渣,加快掘进速度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无压风设备的情况下,硬是靠人工大锤,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大断面硬岩石的平峒开拓任务,这样的掘进速度与现在的机械化相比也毫不逊色,被人们誉为事业的实干家和自力更生的典范。

1955年在焦作期间,为了提高李村矿天官区的掘进速度,他创造运用水力冲孔掘进法,加快了焦作矿区的新井建设和巷道开拓,从而使新矿井不断建成投产。1950年焦作矿务局煤产量不足100万t,1960年便达690万t,创历史最好纪录,成为全国效率第一、成本最低和安全第一的模范局。



改革旧的采煤法



建国前夕,我国煤炭工业生产技术十分落后,井型规模较小,采煤方法陈旧。宜洛煤矿也沿用祖辈相传的土法采煤,即沿煤层底板掘进巷道,软煤层以手镐人工掘进,硬煤层用手锤打眼,黑火药明火放炮。巷道布置无固定方式,多受煤层走向和地质构造限制,巷道长短又受通风和涌水情况限制。以掘代采,再后退扒帮采煤,俗称巷式采煤。旧采煤法效率低,资源丢失严重、安全条件差,工人常在冒落区装煤拉筐。1950年安如曾到宜洛煤矿后,决心改变这种落后的生产面貌,于1952年实现了沿倾斜走向长壁分层采煤法,提高了生产力,改善了安全生产条件,为以后采煤方法的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



组织灾害事故抢救 创立动水注浆法



煤矿是地下开采,突水、着火、瓦斯爆炸是矿井安全生产的最大危害。灾害往往是突然爆发,破坏力强,灾害发生后处理起来也很困难,国家对灾害处理的投入十分大。焦作矿区产优质煤,但又是各种灾害高发区,1955年安如曾肩负重任到焦作矿务局任总工程师。

到局后首先遇到李封矿天官区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煤与瓦斯突出是在采掘生产时,煤和瓦斯瞬间以极大的能力喷出,突出煤量从几十吨到数千吨,甚至上万吨; 喷出的瓦斯量从几千立方米到百万立方米以上。它摧毁支架和安全生产设施,掩埋巷道数米至数百米,冲出的瓦斯可逆风数百米,甚至冲出井口。瓦斯遇火会爆炸燃烧,扩大灾害程度。安如曾赶到现场后,根据情况立即组织抢救,采取了停电、抢修巷道、恢复通风系统等措施,为及时抢救遇难人员创造了安全条件,顺利处理了这次重大事故。在焦作期间,安如曾在预防治理灾害工作中,做了大量研究试验,成功地处理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多次。

焦作煤田水文地质复杂,水患突出,浅部有老窑积水,深层水的威胁主要来自煤层下的二、八奥灰岩层,富含水量且连通性好,当掘进或回采时接近水就突然涌出,涌水量居全国之首。为此,煤炭部治理矿井水害以焦作为突破点,并在焦作召开了全国各局矿水害治理研讨会。焦作的治水由他挂帅,经过数年的探索,总结出了一整套管理和防治办法: 一是预测水情; 二是疏排; 三是注浆堵截控制。成功地防治了焦作煤矿的水害。

1. 改进排水方法。以前一直沿用小直径钻孔,排水管道多,排水时间长。安如曾改进创造了大直径钻孔排放水法,既节省排水管路,又提高了排水效率。这一方法至今仍在应用。

2. 采用地面注浆防止突水淹井。为了预防突水,减小井下排水压力,1965~1966年,安如曾在焦作演马庄矿地面组织进行大面积注浆截流试验,注浆堵水、截断进水通道收到了明显效果。推广应用后多次有效治理了水害,至今仍是恢复被淹矿井和地区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3. 创立动水注浆堵住突水口。矿井在发生突水时,迅速有效地控制突水口,减少突水灾害程度,保住矿井以及全矿的安全是一技术难关。当焦作王封矿十四大巷下山地区发生突水时,突水量达1800m3/h,很快将该地区淹没。水从十四大巷涌出,危及全矿以及相邻的李封矿。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为了迅速截住突水,安如曾大胆提出: 在20m3/min的动水情况下注浆堵水方案,经采用不同性质、不同尺寸的不同材料进行打钻注浆,收到显著效果,终于堵住了出水口,保证了矿井的安全。动水注浆技术的成功创立,也是焦作突水治理的一个重大成果。

火灾是煤矿生产的又一重要灾害,尤其在瓦斯矿井,处理不当就会导致瓦斯爆炸。1965年,焦作冯营矿一个距井底很近的回采面着火,安如曾闻讯立即赶到现场,带头下井并亲自指挥救护队进行抢救。在他的指挥下,很快有效地控制了火势,继而扑灭了大火,避免了更大的灾害发生。



坚持实践第一



安如曾在科研和生产管理中,认真负责,尊重科学,注重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身体力行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1977年8月20日0点30分,焦作演马庄矿井发生突水,最大突水量达每分钟120m3,为设计可行的堵水方案,他立即带领20名干部工人深入现场查看水情。在1米多水深的井下走了三个多小时,跋涉数千米,终于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保证了治水方案的有效实施,是年他已66岁。

安如曾为人正直,在原则问题上绝不让步。如在焦作演马矿一个采区,采第一分层时没有铺设假顶,当采第二分层时,大家担心顶板难以管理,大多主张留煤皮较保险。安如曾认为留煤皮白白丢失一层可采的煤太可惜,而根据多年的经验,直接顶是砂岩,冒落较好,经过多年的沉积,有可能压实胶结生成再生顶,如果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可以直接开采。一天,局领导通知他开会前把方案定下来,他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同意现在召开会议,坚持技术问题应由他来负责。为了国家的利益,他勇于承担责任,坚持原则,光明磊落。后经探掘,证明他的分析基本正确,顺利进行了回采。

“文化大革命” 中,他被打成 “反动学术权威”,一度停止了他的工作,被非法拘禁,腰被严重打伤。但他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深知煤炭生产管理的重要,刚刚恢复人身自由,便每天到局调度室 “上班”,随时掌握各矿井下生产和安全情况,及时处理各种生产技术问题,表现出他对事业的高度责任心。

安如曾对自己对别人要求都非常严格,对不切实际的瞎指挥,不管是谁他都毫不留情地给予严厉批评。他要求技术人员要深入实际多了解情况,他的一生也着重实践: 一是坚持多下井多到现场,他常说: “搞煤矿就要多下井,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他进入花甲之年后还坚持经常在井下,遇事故必到现场。二是坚持记录,搜集各种资料,如事故发生的原因、地点、处理过程以及效果。他保留的焦作局水文地质资料记录非常完整系统,字迹工整。他对生产资料、工程数据了如指掌,但却不知自己的孩子几岁了,该上几年级。不断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也是他技术水平不断升华的源泉。

安如曾待人忠厚,从不夸夸其谈,炫耀自己。生活上比较俭朴,从不为自己的私利向组织张口,相反,遇事总是从国家利益出发。1955年上级调他到焦作矿局时,正是解放后国家第一次进行工资改革,当时焦作属四类矿区,他如留在武汉中南煤管局,便可高套近百元。这次套改还将影响到他一生的待遇,可他为了国家的煤炭事业,义无反顾地离开了武汉舒适的机关生活,奔赴焦作矿区,并且一生无怨言。

安如曾是我国老一代煤矿工程技术人员,从事煤矿技术工作五十多年。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充分发挥了科技专家的作用,力促科技进步,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许多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在国内是首创。在他任职的天府、宜洛、西安、湖湘煤矿和焦作矿务局,以及中南地区各矿的生产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简 历



1911年2月 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马头营乡石碑菜园村。

1928—1931年 在北京弘达中学学习。

1931—1933年 在天津北洋工学院附属高中学习。

1933—1937年 在天津北洋工学院采冶系学习。

1937—1939年 任江西大庾钨矿探采工程处实习员、工务员。

1939—1940年 任四川松潘金矿探采工程处工务员。

1940—1945年 任四川天府煤矿枧厂主管煤师。

1945—1946年 赴美国考察。

1946—1947年 任东北西安煤矿矿务处副处长。

1947年7月—1947年8月 任河南宜洛煤矿副处长。

1948—1950年 任湖南湘潭湖湘煤矿工程室主任,副经理。

1950—1953年 任河南宜洛煤矿总工程师。

1953—1955年 任武汉中南煤管局生产技术处,主任工程师。

1955—1980年 任河南焦作矿务局总工程师。

1980—1983年 任河南煤管局副总工程师,河南省煤炭科学研究所所长。

1983年12月 退居二线。

1988年3月 被煤炭部评定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1989年5月 离休。

1991年7月 被国务院颁布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1999年3月 病逝于河南省郑州市。

相关参考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安如泰山的故事

  解释:  安稳的像泰山一样。形容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这个成语来源于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字叔,西

东林八君子之一安希范简介 安希范是怎么死的?

  安希范是江苏无锡人氏,生于公元1564年,去世于公元1621年,是东林八君子之一,字小范,号我素。  安希范是安如山的次子庶出,母亲吴氏生下安希范的时候,其父安如山已经到花甲之年。本来对于这个孩子

历史人物 东林八君子之一安希范简介 安希范是怎么死的

  安希范是江苏无锡人氏,生于公元1564年,去世于公元1621年,是东林八君子之一,字小范,号我素。  安希范是安如山的次子庶出,母亲吴氏生下安希范的时候,其父安如山已经到花甲之年。本来对于这个孩子

国民党史 柳亚子

柳亚子原名慰高,号安如,改名人权,改号亚子,江苏吴江人,1887年生。上海爱国学社、自治学生社、上海理化速成科学堂毕业。1906年在健行公学任教,并加入中国同盟会,负责主编第一至十期《复报》。1909

人物志 柳亚子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柳亚子,初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人权,字亚卢;又改名弃疾,字亚子。1887年5月28日生于江苏吴汇。柳亚子少年时代除接受传统教育外,还深受改良派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喜爱诗赋。1902年,他参加乡试,考

知名人物 柳亚子生平故事简介,柳亚子历史评价,柳亚子怎么死的?

柳亚子,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人权,号亚卢,再改名弃疾,字亚子,后以亚子为统一名号。1887年5月28日(清光绪十三年闰四月初六)生于江苏吴江分湖之滨北厍镇大胜村的书香门第,十二岁随家人迁居黎里镇。

历史人物 曾公亮简介 曾公亮是怎么死的 曾公亮人物品质 曾公亮宿甘露

  中文名:曾公亮  别名:字明仲,号乐正,曾鲁公、曾宣靖  国籍:北宋  民族:汉族  出生地:泉州晋江县(今福建泉州市)  出生日期:公元999年  逝世日期:公元1078年2月27日  职业:政

中共人物传 曾延生人物传,曾延生生平事迹,曾延生评价

曾延生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曾任中共九江地委书记,领导了九江工人收回英租界的著名斗争。他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以后曾任中共赣南特委书记,领导了赣南各县的武装暴动。一九二八年四月,他同他的爱人蒋竞英,英勇就

中共人物传 曾中生人物传,曾中生生平事迹,曾中生评价

曾中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卓越的红军指挥员,曾先后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鄂豫皖特委书记和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四军政治委员、独立一师师长、中共川陕省委委员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即红四方面军)参谋长等职,

宋朝 曾公亮生平简介?曾公亮历史评价?

曾公亮一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真宗咸平二年(999)出生于当地一个颇有名气的官宦之家。他的高祖曾任泉州录事参军。曾祖父曾任司农少卿、泉州节度使掌书记,祖父曾任泉州德化县令,其父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