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东林八君子之一安希范简介 安希范是怎么死的
Posted 书院
篇首语: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东林八君子之一安希范简介 安希范是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东林八君子之一安希范简介 安希范是怎么死的
安希范是江苏无锡人氏,生于公元1564年,去世于公元1621年,是东林八君子之一,字小范,号我素。
安希范是安如山的次子庶出,母亲吴氏生下安希范的时候,其父安如山已经到花甲之年。本来对于这个孩子安如山是十分疼惜,但是原配妻子郭氏却对这个孩子视如眼中钉肉中刺。后来借口避免“庶孽之争”,想将这个孩子抛弃。吴氏拼死抢过孩子不放,加之安如山给出过继给叔父安如陵的办法,这才保住了安希范。
安如陵早早就去世了安希范五十天的时候过继过去,实际上是由安如陵寡妻邹氏抚养。安希范对于自己的养母十分孝顺,是个好孩子。
隆庆四年,安如山去世。不久之后,安希范的嗣母去世,而那个时候安希范年仅七岁,独居在周泾已无依无靠。幸而得谈修照拂,等到第二年郭氏去世之后,安希范终于回到生母吴氏身边。
母子两人后来相依为命,他自己说“败屋颓垣,母子相依,购闵受侮,不可禅述。”日子十分惨淡。
安希范的岳父谈修是一位有学问的人,因此对于安希范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帮助。谈修家中藏书颇丰,有一专门的藏书楼名“延恩楼”,给安希范提供很好的学习环境。安希范在接受谈修教育的同时,也在这里博览群书,学识得到很高的增长。
十七岁安希范与谈修的女儿成亲,婚后夫妻两人和和美美,谈氏相夫教子,实为良妇典范。可惜的是,红颜早逝,成亲三年之后谈氏因病去世。十九岁,安希范中秀才。万历十二年,安希范就学于顾宪成,坚持程朱理学的正统立场,提倡尊经重道。
万历十三年,安希范中举,十四年中进士。进士及第之后,为行人司行人,掌管传旨和册封事项。万历十六年,二十五岁的安希范放弃了为官,为了能够更好地奉养母亲,回到了西堠村故居,建造新的住所,取“志不待于人,而完于天也。”之意,号为“天全堂”。
万历十九年,应翰林院庶吉士的考试,成绩优秀。按照规定,是应该选为庶吉士的,此后担任重要官职。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当时因为有年资的限制,安希范因为不够资格,所以不能中选。当时也有人让安希范加报几年,但是安希范却不愿意这么做,于是失去了这个机会。后来被授以札部精膳司主事的职位,第二年分管会试事务。
后来生母吴氏因为生活比较困难,所以就想回乡奉养生母。万历帝考虑到他的孝顺,恩准了他的请求,于是就改授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让他能就近奉养。
安希范为官正直,不畏权贵,在朝为官期间,曾经多次直言上谏,因此得罪了不少的权贵高官。吏部右侍郎赵用贤为内阁首辅王锡爵,上疏罢官。高攀龙、赵南星、顾宪成等人相救不成,也遭到贬责。而这个时候,安希范却根本不惧会得罪王锡爵,直言上谏,而得罪王锡爵。后来王锡爵考虑到与安希范的师徒名分,最终改逮问为削籍,安希范从此退出政治舞台。
顾宪成顾允成兄弟两人重建东林书院,在东林书院讲学。万历三十年,安希范也来到东林书院讲学,培养了一大批清正官员。
在东林书院读书的学生入仕之后,自发的结成党派,这才有了东林党。东林党与阉党针锋相对,努力维护朝纲,不畏生死,是安希范这批老师做了好典范。
天启元年,安希范一病不起,最终因病去世。在邹元标和地方官员的努力下,朝廷追赠他为奉政大夫光禄寺少卿。崇祯七年为安希范建祀,崇祯十四年列入先贤祠。
相关参考
薛敷教是明朝东林八君子之一,生于公元1554年,去世于公元1610年,是南直隶常州府人氏,字以身,号玄台,明朝著名学者薛应旗的孙子。 人物档案 姓名:薛敷教 字:以身 号:玄台 国家:中
顾允成,是明末思想家,是顾宪成的弟弟,同时与他哥哥一起位于“东林八君子”的行列。顾允成,为江苏无锡人氏,生于公元1554年,去世于公元1607年,字季时,号泾凡,留有《小辨
薛敷教是明朝东林八君子之一,生于公元1554年,去世于公元1610年,是南直隶常州府人氏,字以身,号玄台,明朝著名学者薛应旗的孙子。 人物档案 姓名:薛敷教 字:以身 号:玄台 国家:中
人物档案 姓名:高攀龙 别名:存之、云从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朝代:明朝 出生地:江苏无锡 出生时间:1562年 去世时间:1626年 职业:政治家 代表作品:《高子遗
顾允成,是明末思想家,是顾宪成的弟弟,同时与他哥哥一起位于“东林八君子”的行列。顾允成,为江苏无锡人氏,生于公元1554年,去世于公元1607年,字季时,号泾凡,留有《小辨斋偶存》著述。 顾允成
刘元珍,是无锡人氏,字伯先,号本孺,为东林八君子之一。隆庆五年。刘元珍在无锡城中时朗中巷附近出身。他的父亲虽然历任山阳教谕、绩溪校官等职,但实际上没赚什么钱,所以家境十分贫寒。 七岁的时候,刘元
刘元珍,是无锡人氏,字伯先,号本孺,为东林八君子之一。隆庆五年。刘元珍在无锡城中时朗中巷附近出身。他的父亲虽然历任山阳教谕、绩溪校官等职,但实际上没赚什么钱,所以家境十分贫寒。 七岁的时候,刘元
刘元珍,是无锡人氏,字伯先,号本孺,为东林八君子之一。隆庆五年。刘元珍在无锡城中时朗中巷附近出身。他的父亲虽然历任山阳教谕、绩溪校官等职,但实际上没赚什么钱,所以家境十分贫寒。 七岁的时候,刘元
高攀龙(1562年-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
历史人物 明朝官员、东林八君子之一刘元珍简介,著有 东林习静有感
人物生平初入官场刘元珍,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贫困家庭。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刘元珍在科举考试中考中进士。一开始被授予南京吏部主事的职位,不久升为南京兵部郎中。后来因为父亲去世就回家丁忧。万历二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