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八君子之一顾允成简介 顾允成是怎么死的?
Posted
篇首语: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东林八君子之一顾允成简介 顾允成是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东林八君子之一顾允成简介 顾允成是怎么死的?
顾允成,是明末思想家,是顾宪成的弟弟,同时与他哥哥一起位于“东林八君子”的行列。顾允成,为江苏无锡人氏,生于公元1554年,去世于公元1607年,字季时,号泾凡,留有《小辨斋偶存》著述。
顾允成和顾宪成虽然后来扬名立万,但是小的时候却家境贫寒,日子过的十分辛苦。两兄弟的父亲顾学曾经担任乡里亭长,后来又经营过豆腐粮米等小作坊买卖,算是有些见识。正是因为顾学吃了苦,所以才更加重视对两兄弟的教育。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读书。
顾允成小的时候十分聪慧,十四岁的时候跟随张少弦读书,万历元年补郡诸生,开始在龙城书院接受好的教育。
万历十四年,顾允成前往京城参加殿试。在考试过程中,直言不讳,毫无畏惧,甚至直接评议皇帝宠妃、立储之事。虽然他本人是有才华,但是因为言辞慷慨激烈,当时的阅卷官有所迟疑,甚至不想录用他。还是大学士王锡爵看见之后,才决定录用的。但同时也没得到好排名,置于末位。
高中进士之后,顾允成并没有立刻授予官职,而是等待补缺。当时正好发生了房寰上疏诋毁海瑞一事,顾允成对此十分愤怒,与彭遵古、诸寿贤联名上疏弹劾房寰。虽然房寰受到百官唾弃,但是朝廷有意维护,所以只象征性的批评了房寰。倒是顾允成等人,因为越级上奏,直接被夺取冠带,回家反省。
当时有为顾允成求情的官员,都受到牵连,被责罚。顾允成等人被遣返回乡之后,也有大臣上奏,请求录用顾允成等人,都为被准许。
万历十六年,南京巡按御史再次上奏推荐,顾允成得以起任南康府教授,后历任保定府教授、国子监博士、礼部主事等职。
万历帝当时下诏“三王并封”,不想将皇长子册封为太子。此事引起朝中大臣的反对,顾允成也与其他清正大臣一起上书,反对此事。在他们之前,已经有不少大臣因此事被处罚。但是顾允成等人却丝毫不惧,最后皇帝摄于朝中多数大臣的阻止,并没有对人作出处罚。
不久之后,又有大臣上书提起此事,希望皇帝放弃打算。顾允成出来主持公道,上疏指责阁臣张位,还牵涉到王锡爵。因为此事得罪皇帝,被皇帝,以忤旨罪名将顾允成贬为光州判官。
顾允成本来就是一个暴脾气,没职位的时候,都敢直接和皇帝对上,更何况现在呢?所以他当时直接就没有去赴任,辞官回家了。更牛气的是,此后都未曾出仕。
回到家乡的顾允成专心学习,万历二十二年,兄长顾宪成也被革职还家。于是兄弟两人,一起开始到处讲学,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抨击时政,影响很大。当时江南学子,外地学子无不闻之而动,纷纷来无锡接受顾氏兄弟的教诲。
万历三十二年,兄弟两人决定修复东林书院,得到许多人的支持。东林书院重开之后,顾允成与顾宪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等人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了《东林会约》,规定每年举行大会一、二次,每月小会一次。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东林书院越办越好,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政治风格,在朝中形成东林党,与阉党相对。
万历三十五年顾允成病逝于小辨斋内,享年五十四岁。一直等到天启年间,才被当朝皇帝追为光禄寺卿。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明朝思想家、东林八君子之一顾允成简介,著有 小辨斋偶存
人物生平少年经历顾允成,字季时,号泾凡,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无锡泾里(今张泾),自幼家境清贫,性情耿直刚烈。其父顾学曾任乡里亭长,经营过豆腐粮米等小作坊买卖,为人豪放,颇多见闻
安希范是江苏无锡人氏,生于公元1564年,去世于公元1621年,是东林八君子之一,字小范,号我素。 安希范是安如山的次子庶出,母亲吴氏生下安希范的时候,其父安如山已经到花甲之年。本来对于这个孩子
薛敷教是明朝东林八君子之一,生于公元1554年,去世于公元1610年,是南直隶常州府人氏,字以身,号玄台,明朝著名学者薛应旗的孙子。 人物档案 姓名:薛敷教 字:以身 号:玄台 国家:中
安希范是江苏无锡人氏,生于公元1564年,去世于公元1621年,是东林八君子之一,字小范,号我素。 安希范是安如山的次子庶出,母亲吴氏生下安希范的时候,其父安如山已经到花甲之年。本来对于这个孩子
薛敷教是明朝东林八君子之一,生于公元1554年,去世于公元1610年,是南直隶常州府人氏,字以身,号玄台,明朝著名学者薛应旗的孙子。 人物档案 姓名:薛敷教 字:以身 号:玄台 国家:中
人物档案 姓名:高攀龙 别名:存之、云从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朝代:明朝 出生地:江苏无锡 出生时间:1562年 去世时间:1626年 职业:政治家 代表作品:《高子遗
刘元珍,是无锡人氏,字伯先,号本孺,为东林八君子之一。隆庆五年。刘元珍在无锡城中时朗中巷附近出身。他的父亲虽然历任山阳教谕、绩溪校官等职,但实际上没赚什么钱,所以家境十分贫寒。 七岁的时候,刘元
刘元珍,是无锡人氏,字伯先,号本孺,为东林八君子之一。隆庆五年。刘元珍在无锡城中时朗中巷附近出身。他的父亲虽然历任山阳教谕、绩溪校官等职,但实际上没赚什么钱,所以家境十分贫寒。 七岁的时候,刘元
刘元珍,是无锡人氏,字伯先,号本孺,为东林八君子之一。隆庆五年。刘元珍在无锡城中时朗中巷附近出身。他的父亲虽然历任山阳教谕、绩溪校官等职,但实际上没赚什么钱,所以家境十分贫寒。 七岁的时候,刘元
高攀龙(1562年-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