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梁树权人物简介
Posted 化学
篇首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梁树权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梁树权人物简介
·梁树权
梁树权,分析化学家和教育家。30年代以化学法测定铁原子量,所测得的数值沿用多年。自1938年起从事科研与教育工作,曾系统研究稀土与稀有元素的分析化学,为包头钢铁厂的设计提供了分析数据。他还热心于审定化学名词与编辑化学刊物等工作,并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梁树权字德彬,号潄泉。1912年9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祖籍为广东省中山县(今珠海市)。父亲梁可先,美国阿默士特(Amherst)农业学院毕业。母亲邝文芳,婚前任教中学。梁树权幼时母亲为他启蒙。1918年至1921年他在广东省香山县(后改中山县)雍陌村小学肄业。1921年秋入北京汇文小学,1924年夏毕业。继续升入汇文中学 (今北京26中学)。1927年读完高中一年级后,考入北京燕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该校本科理学院化学系,1933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在北平地质调查所出版的 《地质专报》上以中、英文同时发表,这篇论文奠定了他一生从事分析化学的基础。
1933年梁树权入北平前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任助理员,从事矿物、岩石的化学分析。次年去德国明兴大学化学系深造。他用了两学期的时间取得报考主试资格并通过考试。后随O.何尼斯密(Hoenigschmid)教授从事原子量测定。完成毕业论文后,于1937年12月经该校化学系主任、192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H.维兰德教授 (Wieland) 主考口试及格,获自然哲学科博士。1938年,他感到国难深重,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分析化学系做博士后一学期即返回祖国。他辗转经越南海防、河内、昆明抵达成都后,任华西协和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副教授,兼国立中央技艺学校皮革科教员。次年秋应聘去重庆,在重庆大学理学院化学系任教8年,其中后6年兼任系主任,并先后兼任中央工校、兵工学校、复旦大学和交通大学等校教职。
1945年中央研究院聘任梁树权为该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当时化学所在昆明,因交通困难未能前往,迟至该所迁回上海后,于1947年秋到职。1949年5月上海解放,11月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该所改为物理化学研究所,1952年迁所至长春综合研究所,次年梁树权被调至沈阳金属研究所,协助解决该所选矿任务中所遇到的分析问题,又到上海冶金研究所,协助解决该所冶炼任务中所遇到的分析问题。1954年调北京,在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北京工作站工作,直至1956年化学研究所成立后工作迄今。
1955年梁树权首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并曾先后任北京大学(50年代)、中国科技大学(1958—1965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70年代)、上海工业大学与长沙国防科技大学(80年代) 以及西北大学 (1991年至今) 等校兼职教授。
30年代以化学法测定铁原子量
梁树权重视实验多于理论。他认为没有实践证明,理论总归是空的。当然理论也不可少,但应来自实践。他膺服K. 齐格勒(Ziegler)(196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的话:“没有实践,理论就不值一文。请勿沉沦于灰色的理论,做实验吧。”更早的荷兰N. 寿尔 (Schoorl)也说: “理论引导我们而实验作出决定。”这些话可以代表他个人的治学态度。
分析化学主要分为化学法与仪器法。梁树权认为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应兼容并蓄。原子量测定主要有化学法与物理法。后者以质谱仪为工具,摄取一元素的质谱图。从该图谱线的位置及强度 (分别代表一元素的各同位素的质量和相对多寡),计算得出原子量。30年代,质谱仪的准确度尚不及化学法。化学法系采用一元素的氯化物或溴化物,使之与硝酸银作用。先用比雾法求得卤化银的当量点,即该元素对银的当量。再加过量的硝酸银,使卤化银定量沉淀。经过滤,称卤化银重,藉重量法再求得该元素与银的重量比。这一测定方法,原理似不甚复杂,但要把它测得准确决非易事。实验过程中要把所有可能发生的误差降至最低限度,因此,所用药品从市售最纯品再自行提纯; 所用器皿均为石英或铂制; 所用天秤系向工厂特别定制,能称至十万分之一克。更关键的是没有纯熟的实验技术和精湛的化学知识是难以完成这一测定的。梁树权精心制备与提纯了全部药品,经过十余次的反复测定求得:
Fe=55.850 (O=16.0000)
梁树权的博士论文发表后的次年,国际原子量委员会根据这个数值,制订了铁原子量为55.85。1961年,为了物理与化学的原子量标度统一,经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第十一次大会讨论通过改用C12=12为标度,因此,铁原子量换算为55.847,而非修订。应该说梁树权测定的数值沿用多年,实验结果是经得起考验的。这是梁树权最早的学术成就,是年他仅25岁,成为30年代获得重大成果的化学家之一。
为包头钢铁厂的设计提供分析数据
梁树权鉴于我国稀土资源丰富,遂于1952年结合国家需要,确定以稀土分析为重点,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
包头白云鄂博矿是我国特有的复杂矿石,按一般铁矿分析方法是无法解决分析问题的。因为它含有氟化物和稀土、铌、钽等稀有元素。从溶解矿样、分离和测定等方面都有很多困难。例如,首先碰到样品不能溶解;同时因它含氟,影响二氧化硅的测定;它还含有相当数量的稀土,越远离铁矿体越多,怎样解决铁与稀土的分离; 怎样建立稀土分析方法等,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梁树权领导工作组的同志们,应用他广博的分析化学知识,一一解决了该矿的各项分析任务,为这项国家重点任务拟订了各项分析方法和分析了一定数量的矿样,弄清了这个复杂矿的组成成分,从而为包头钢铁厂的设计,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同时还通过这项任务促进了分析方法的研究。1978年梁树权的研究集体曾以“包头白云鄂博矿稀土及稀有元素分析方法研究”获科学大会奖及中国科学院成果奖。
50年代初期,梁树权还在研究含氟铁矿石的烧结和冶炼时,对附近空气、水质的影响,在现场进行了初步探测,这是我国环境污染研究最早的工作之一。
致力于无机痕量元素的分析研究
70年代末期,梁树权虽已年过花甲,却以极大的热情、百倍的努力投身于无机痕量元素的分离、富集与测定的研究工作。痕量元素的分析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当前仪器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与选择性尚不能完全满足生产与科研的需要。为了提高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梁树权在助手的协助下,用浮选法、液—液萃取法、固—液萃取法、负载树脂法、流动注射分析法、AAS测定法、萃淋树脂法等方法分离、富集与测定水溶液中的钪、镧、铈、镨、钕、金、银、钯、铂等痕量元素。例如采用氢氧化铁沉淀和油酸钠浮选曾富集ppb级(10-9)钪(即相当于1吨水中含1mg钪)。他们还从事高分子显色剂的合成与应用的研究,首次制得两种水溶性高分子显色剂,并已用这两种试剂制订了铝、镁、钪、铟的光度测定方法,为分析用有机试剂提供了新品种。
80年代初,梁树权等从事了血清样品中痕量铁、铜、锌、锰等分析方法的研究,并与北京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协作,采用超微量分离技术和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建立了用一滴血清测定铁和总铁结合力的方法,为婴幼儿屏气发作病因及其治疗提供了依据。他还初步阐明了锌、铜含量的变化与癫痫患者的发病机理与临床症状密切相关。上述成果曾获北京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的4项科技成果奖。
热心编辑和名词审定工作
梁树权在本职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长期兼任期刊编辑工作、化学名词审定工作与化学试剂等大量工作。
1940年梁树权加入中国化学会为永久会员,曾任该会常务理事、理事、分析化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化学》第三届编委(1943—1949年)、《中国化学会会志》编委 (1946—1954年)、《化学学报》副主编 (1954—1956年) 及主编 (1957—1965年),现任该刊顾问;他还曾任英国出版的国际分析化学期刊《Talanta》顾问委员会成员 (1963—1968年,1981—1984年);《海洋与湖沼》及其英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编委;《分析化学》常务编委、编委。现任《化学试剂》 《分析测试通报》《痕量分析》《分析化学》《分析实验室》《岩矿测试》《分析化学译丛》《分析化学丛书》等书刊顾问。他还受聘为广东省测试研究所、北京医药总公司、北京市现代分析测试中心等处顾问。1987年春访问香港时,还曾任香港生产力促进局 (HKPC) 顾问。
梁树权曾任第一、二届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化学组成员及该会分析化学分组组长。“文化大革命”前,曾几次参与国家科学规划的制定。
梁树权认为要发展一个国家的科学事业,首先要统一科学名词,名词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他常撰文纠正专业期刊中的错误名词,陈述一些名词的优劣与正误。1985—1989年他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兼该会与中国化学会联合组织的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完成了一批名词的审定工作。
化学试剂对于化学教学、科研关系重大,因此,梁树权对化学试剂的制备、生产、品种、纯度等都非常关心。被邀请参加过许多试剂会议,并担任过1978、1984年中国化工学会所属试剂学会的两届理事。
梁树权曾主编《中国科学院1955年分析化学研究工作报告会会刊》 (科学出版社,1957年) 和 《中国化学五十年》的第四章《五十年来的中国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1985年) 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中的分析化学部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他还撰写、翻译或校订分析化学书籍多种,并撰写评述、化学家传记以及科学普及方面的文章多篇。
总之,梁树权曾长期在专业编辑出版工作、化学名词审定工作和化学试剂等方面,付出辛勤劳动,他回忆任《化学学报》主编时,编辑部只有一位兼职助理,大量工作均需由他亲自动手,而当时他又兼职在中国科技大学授课,还兼任该校副系主任与校务委员,工作十分繁忙,但为了传播成果、培育人才,却觉得乐在其中。
积极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自1942年梁树权参加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年会并宣读论文以来,曾多次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化学和分析化学学术会议,积极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尤其近十余年来,他曾主持召开全国分析化学论文报告会、多元络合物分光光度分析讨论会、微量痕量学术讨论会和参加全国岩矿分析会议、海洋湖沼化学学术讨论会、稀土光度分析学术讨论会等学术会议,促进我国分析化学的发展。
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50年代梁树权曾出席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举办的分析化学学术会议、民主德国化学会年会和稀有金属化学讨论会并曾担任分组会主席,他还应邀访问过苏联科学院地球化学和分析化学研究所、参加苏联络合物化学讨论会和同位素利用讨论会等,和上述有关单位与学者建立了友好的学术联系。
改革开放以来,梁树权主要致力于我国与联邦德国和日本的学术交流活动。自1979年开始,他曾三次应邀赴联邦德国参观访问和参加学术会议等。他除了在马普学会所属的金属研究所超纯物质实验室工作外,还曾担任第十一届国际微量技术讨论会的学术委员会成员,为国际原子能协会(IAEA)举办的“取样法、试样处理和数据评价训练班”开幕式致贺词,阐述他对分析化学的看法,更重要的是他利用各种专业会议,做 “中国分析化学现况”、“有机试剂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本人工作的回顾”等学术讲演,宣传和介绍我国的工作情况,均由联邦德国玉利希原子能研究中心 (KFA Juelich,BRD) 出版。
和日本的学术联系是自1980年开始的,梁树权曾应邀在日本分析化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上做特别讲演,介绍我国的分析化学现状,讲稿被译成日文刊载于日本《分析》杂志。此后,他积极组织与参加中日双边分析化学交流活动,自1983年开始,每二至
三年轮流在中国和日本举行一次,他曾任团长和代表我方致词、交流论文等,积极推动这项活动。
为育才而献身
梁树权在60年的化学研究与教学生涯中,培育了大批人才。其中有的已当选为学部委员,多人已成为教授、学科带头人或科研教学骨干。近年来,他又培养出硕士生6人、博士生7人。
梁树权对学生要求严格,不仅在言传上,更重要的是身教。他从查阅文献、确定课题、制备药品、实验操作,直到分析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等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他经常去图书馆查阅文献,了解国际最新动向,穷年累月积累资料,数十年如一日,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尽可能抓紧时间阅读,把日历纸和旧信封当卡片加以利用。他购置仪器药品,均量入为出,并考虑支付与收益两方面。他经常教育学生要用最少的费用,做出最好的成绩,在科研过程中,要自制和自己提纯药品。他虽然年事已高,视力下降,仍然孜孜不倦地工作。他坚持每天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写作或与学生们讨论问题。他倡导并坚持开展小组学术活动,认真听取每位学生的报告和参加讨论。他总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授给青年一代。对研究论文他往往亲自撰写和反复修改,学生交给他的文稿,他必逐字逐句地推敲,连不规范的字和错用的标点符号也不放过。对化学名词的用法力求准确,对所引用的文献必逐一查对,对所列的实验结果逐条验算。这种一丝不苟的严谨治学态度,是对青年人的最好教育,更可贵的是在发表论文时,他往往把别人的姓名署在前面,而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最后。这种爱护、扶植后学的优秀品德,更加赢得了助手和学生对他的尊敬。梁树权与合作者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已发表论文120余篇。主要研究工作以方法分类,包括重量法、容量法、比色法及光度法、液液萃取、纸层析及电泳、有机试剂在无机分析的应用、痕量元素的浮选富集与柱萃取富集等。就测定的元素和基团而言,有钼、钨、稀土元素、贵金属、氟离子、硫酸根,旁及镁、铅、镍、铝、钛、锆、铌等。分析的物料则有川煤(硫的形态、氮含量和灰分组成等)、周代青铜(化学组分)、白云鄂博铁矿和围岩等,在无机分析领域中涉足甚广,培育了一批人才。
由于梁树权多年对科教事业的无私奉献,他曾获得多种奖励。1943年曾获中华文化基金董事会研究特种补助金。1945年获前教育部学术审议会三十四年度三等奖。1946年再获中华文化基金会三十五年度甲种研究补助金。1982年获中国化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庆祝会的表彰。1984年获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从事科学工作五十年奖状。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京区从事科技工作五十年荣誉奖状。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荣誉奖牌。
梁树权为人正直,甘于贫困,以全部精力投入祖国科学事业为乐。他除潜心学术外,还对古典文学和旧诗词有一定造诣,尤爱苏东坡、辛弃疾的作品,以及文天祥的 《正气歌》和王勃的《滕王阁序》等。他年少时,还喜读科学家特别是化学家的传记,并用来作为自己奋斗的指南。这些都对他有一定的影响。1992年9月17日当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中国化学会和化学研究所祝贺他80寿辰时,他将亡妻林兰女士多年省吃俭用积攒的人民币2万元捐献给中国化学会,希望在化学会设立分析化学奖。他说:“基金的数目虽然有限,但我热爱祖国,热爱分析化学和它的后来人的心是无限的”,体现了他的崇高品德。
简历
1912年9月17日 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祖籍广东省中山县(今珠海市)。
1933年 毕业于燕京大学理学院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33—1934年 任北平地质调查所助理员。
1937年 毕业于德国明兴大学哲学化学系,获自然哲学科博士学位。
1938年上半年 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分析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38—1939年 任成都华西协和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副教授。
1939—1947年 任重庆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教授,后六年兼任系主任。
1947—1949年 任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1949年— 历任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长春综合研究所、沈阳金属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北京工作站和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间或兼任研究室主任。
1954—1965年 先后任 《化学学报》 副主编、主编。
1955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后改为化学学部委员、院士)。
1956—1959年 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十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1957—1965年 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副系主任和校务委员。
1963 —1968年 任国际分析化学杂志 《Talanta》顾问委员会委员。
1963—1986年 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届、二十一届理事会理事兼分析化学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0年 任 《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编委,兼分析化学编写组主编。
1981 —1984年 任 《Talanta》顾问委员会委员。
1985 —1989年 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兼该会与中国化学会联合组织的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要论著
1 卫尔巽 (Wilson E. O.),梁树权. 皖南当涂大凹山产磷灰石之化学分析. 地质专报,1935,甲种十三号: 107—112.
2 Hoenigschmid O,Liang S C. Das Atomgewicht des Eisens. Z. anorg. allgem. Chem.,1939,241: 361—371.
3 梁树权,张赣南.钼及钨的测定,Ⅰ.用生物碱测定钨.科学记录,1947—1949,2 (3): 295—302.
4 梁树权,张赣南. 钼及钨的测定Ⅱ. 以生物碱测定钨时钼的影响. 科学记录,1947—1949,2 (4): 360—366.
5 梁树权,张赣南. 钼及钨的测定Ⅲ. 三氧化钼与三氧化钨的适宜灼烧温度. 科学记录,1947—1949,2 (4): 366—373.
6 梁树权,徐晓白. 钼及钨的测定Ⅳ. 以钼酸钡形式测定钼. 中国化学会会志,1950,17 (2): 89—104.
7 梁树权,沈天慧.钼及钨的测定Ⅵ.用二氯化锡/硫氰酸根法比色测定钼.科学记录,1950,3 (2—4): 209—212.
8 梁树权,张赣南. 钼及钨的测定Ⅴ. 用碱性偶氮染料作为钨酸根的沉淀剂. 中国化学会会志,1951,18 (1): 25—30.
9 梁树权,张赣南. 钼及钨的测定Ⅶ. 4,4’-联苯胺及其数种衍生物用作钨酸根的沉淀剂. 科学记录,1952,5 (1—4): 145—153.
10 梁树权,谭佩幸.钼及钨的测定Ⅶ.用钼酸钡法测定钼(Ⅱ).化学学报,1952/1953,19 (2): 106—108.
11 梁树权,徐葆筠.钼及钨的测定Ⅸ.用钨酸钡法测定钨.化学学报,1956,22: 93—102.
12 梁树权,徐葆筠. 钼及钨的测定Ⅹ,用乙黄原酸钾测定钼之比色法. 化
学学报,1956,22 (3): 171—176.
13 梁树权,王顺荣. 钼及钨的测定Ⅺ. 以4-氨基-4’-氯联苯作沉淀剂. 化学学报,1958,24 (2): 117—121.
14 梁树权,王顺荣,韩恒斌. 钨及钼的测定Ⅻ. 以1,8-萘二胺作沉淀剂测定钨. 化学学报增刊,1981,109—113.
15 梁树权,钟攸兰,王志.用浮选法从水溶液中富集钪. Fresenius’Z. Anal.Chem.,1984,318: 19—21.
16 陈德朴,钟攸兰,梁树权. 交联聚异丁烯酸甲酯型负载树脂的孔结构与分离稀土性能的关系. 应用化学,1988,5 (4): 24—78.
17 臧二乐,梁树权. 高分子显色剂和分光光度分析. Fresenius’Z. Anal. Chem.,1989,334 (7): 636.
18 梁树权,臧二乐. 用高分子显色剂PV · FPAQ分光光度法测定铟(Ⅲ). Fresenius’Z. Anal. Chem.,1989,344: 511—513.
19 梁树权,吴晓军.金的离子浮选富集.科学通报,1989,34 (18): 1395—1397; 英文版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0,35 (7): 562—566.
20 臧二乐,梁树权. 藉高分子显色剂作铝的分光光度测定. 分析试验室,1989,8 (5): 1—3.
21 臧二乐,梁树权.高分子显色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镁.痕量分析,1989,5 (3): 7—10.
22 吴晓军,梁树权. 用沉淀浮选富集金、银、钯和铂. Fresenius’Z. Anal.Chem.,1990,336 (2): 120—123.
23 陈德朴,钟攸兰,梁树权. 稀土元素的流动注射分析法检出及测定. 分析测试通报,1990,9 (1): 1—8.
24 臧二乐,梁树权.高分子显色剂PV·FPNS和钪的显色反应研究.痕量分析,1990,6 (3—4): 67—71.
25 马会民,梁树权. 稀土的沉淀浮选富集. 痕量分析,1990,6 (3—4):29—34.
26 梁树权,臧二乐.高分子显色剂PV. FPNS的合成及其性质.化学试剂,1991,13 (6): 323—325.
27 陈德朴,钟攸兰,梁树权. 柱后反应光度法连续检测萃取色层柱流出曲线. 分析测试通报,1991,10 (6): 15—22.
28 梁树权,肖宏展. 固态萃取光度法测定微量钛(Ⅳ). 岩矿测试,1991,10 (4): 259—261.
29 陈德朴,钟攸兰,梁树权.异烷基膦酸单烷基酯作为稀土分离的萃取剂.J. Rare Earths,1992,10 (2): 142—147.
30 马会民,梁树权. DBC-偶氮胂与氯化亚锡的氧化还原反应.分析测试通报,1992,11 (1): 13—17.
31 臧二乐,梁树权.高分子显色剂中母链的增敏作用.化学试剂,1992,14(3): 129—131.
32 陈德朴,钟攸兰,梁树权. 八碳异烷基膦酸单1-甲庚基酯反相色层分离稀土的性能. 分析化学,1992,20 (8): 876—880.
相关参考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
少年时代施洋,字伯高,一八八九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在湖北竹山县杨家湖桂树村(现太平公社双桂大队施家湾)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施洋的祖父施廷瑾,是清朝的廪生。他很钟爱他的孙儿。当施洋喃喃学语时,就把他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