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张玺人物简介

Posted

篇首语: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张玺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张玺人物简介

·张玺



张玺,动物学家,海洋湖沼学家。中国海洋无脊椎动物研究的奠基人之一。首次对胶州湾和云南滇池的动物及其环境作了全面、深入的调查; 在贝类学、原索动物研究上取得重要成就; 对牡蛎、孔扇贝的利用和船蛆、海笋的防除等作出了贡献。指导和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人才。

张玺,字尔玉,1897年2月11日生于河北省平乡县的一个耕读家庭。张玺自幼聪明好学,1904~1911年在本村及南时村私塾读书,打下古文基础。1914年平乡县立高等小学毕业。1915年入保定甲种农业学校学习,1919年毕业后在保定育德勤工俭学留法班及直隶公立农专农艺留法班学习,以优异成绩获公费于1921年到法国留学。到法国后,在里昂中法大学学习法文一年,1922~1927年在里昂大学理学院学习,获硕士学位。随后又在该大学动物研究室瓦内 (Vaney)教授的指导下从事软体动物后鳃类的研究。1931年以 “普鲁旺萨沿岸软体动物后鳃类的研究”论文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张玺在法国学习的10年中,除专心致力于研读外,还与我国生物学家贝时璋、朱冼、林镕等人共同组织生物学会,与林镕、齐雅堂等组成新中国农学会,开展一些学术活动,并于1929年参加在西班牙举行的国际海洋水利会议,提供了 “低盐度海水对软体动物后鳃类的作用” 的论文。

张玺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翌年1月即回到祖国。应聘于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并在中法大学生物系兼任动物学及海洋学教授。1935年北平研究院和青岛市政府合组了 “胶州湾海产动物采集团”,张玺任团长,对胶州湾的各类动物及海洋环境做了全面的调查,这些成果为我国海洋动物学的研究建立了基础,也为研究海洋动物资源变动和环境污染对比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研究院被迫迁往云南昆明。不久,动物研究所原所长陆鼎恒逝世,张玺继任所长,并与云南省建设厅合组水产研究所,由张玺兼任所长。研究所建置于滇池之滨、西山脚下的苏家村。这里环境幽美、安静,但工作条件却极端困难。张玺不畏艰难,以坚定不移的决心,想尽办法于1938~1945年对滇池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对滇池做如此全面的调查,这在国内还是第一次,为现在研究滇池的变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张玺领导的动物研究所于1946年复员北平,仍在旧址三贝子花园内建置。考虑到所内人员只有6人,而且研究面较窄,因而又增聘沈嘉瑞研究甲壳类,朱弘复研究昆虫。原来还拟请王友燮研究蜘蛛 (后未到所) 并为他们聘请了助手进行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玺积极投身于中国的科学事业。他与童第周、曾呈奎等一起筹建并领导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海洋生物研究室 (后扩建为海洋生物研究所、海洋研究所)、1958年他又和邱秉经一起筹建了南海海洋研究所,并兼任所长。另外,他还被聘兼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领导淡水、陆生贝类的工作。这个时期,他主要领导并开展了中国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区系、形态和生物学的研究,他本人重点开展了原索动物的研究。张玺非常重视和善于从生产中提出的实际问题。他曾积极深入到塘沽等地,对重卵船蛆和海笋进行了研究。

在南海海洋研究所,张玺率领有关人员到广东、广西进行珍珠贝资源及利用状况的调查,并在海南岛创建了珍珠养殖中心。在兼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期间,创建了贝类研究组,开展了我国淡水与陆生软体动物的研究。

在开展上述各项调查研究工作中,张玺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玺曾被选为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青岛市主任委员。担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科委海洋组成员,水产组成员兼珍珠贝研究组组长。张玺并曾奉派到苏联、巴基斯坦和越南参加学术会议。

1967年7月10日张玺于山东省青岛市去世,终年七十岁。

海洋湖沼调查研究作出贡献



20世纪30年代,张玺曾组织领导了 “胶州湾海洋生物采集团”的调查研究工作,在对胶州湾海洋动物的分类、形态、生态、发生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同时,还对其附近的海洋环境和动物分布做了详细研究。在他和马绣同合写的 “胶州湾海产动物采集团1~4期报告” 和他于1949年发表的 “胶州湾之海洋环境及其动物之分布” 的论文中,对胶州湾的地形、水深、底质、各层水温、海水的盐度和酸度以及水色、透明度,特别是动物区系、动物种类和数量等都是首次发表。在海洋动物分布方面,他们根据胶州湾内外水域的地形、底质和物理化学因子将其分为11个动物分区,并对每区的环境条件和动物种类都做了详细记录,并按动物门类分别引出各种动物在每区出现的个体数。对潮间带、潮下带0~40米水深和40~60米水深各不同深度出现的各类动物也做了垂直分布的记录。这些研究所涉及的范围虽仅限于胶州湾及其附近,但胶州湾位于我国北部沿海,山东半岛的东南隅,它的海洋环境和动物区系在我国北部沿岸都具有代表性,因而张玺的研究,特别是许多种类的记载,都是尔后研究我国北部沿海动物区系必须参考的重要文献。

张玺是我国湖泊学研究的先驱。1938~1945年,他对云南滇池做了全面的调查,广泛搜集了滇池的环境和各类动物的资料,发表了“昆明湖的形质及其动物的研究”,对昆明湖的地形、水面积、水深、水温、水的酸碱度、水色等都做了调研。根据调查得知,昆明湖的总面积为324平方千米,水容积为17亿立方米,水深均为5米。表层水温最高为32℃,最低为2.8℃。对昆明湖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也做了调查,对有经济价值的种类则给予特别重视,还特别提出了云南特产的动物种类,如一些鱼类、螺蛳类 (Margarya)、蝾螈[Cynops wolterstorffi(Boalonger)] 等。他对昆明湖的研究是前所未有的,为研究昆明湖的变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此外,他还对云南的洱海和抚仙湖的渔业做了调查,并和成庆泰合写了 “洱海渔业调查”和 “抚仙湖渔业调查”两篇论文。此外,著有 “中国海洋动物之进展” 的论文,对多年海洋动物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做了精辟的分析。首先,对我国各海的形质及与海洋动物的关系加以论述,继而就海洋动物而言,他提出烟台、秦皇岛为研究渤海的良好场所; 威海、青岛是研究黄海的良好场所; 定海和厦门是研究东海的良好场所; 海南岛是研究热带海洋动物的良好场所。他将我国海洋动物研究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自古昔至嘉庆初年 (1800年) 为第一阶段,嘉庆初年至1929年为第二阶段,1929~1937年为第三阶段,这是我国研究海洋动物学历史的第一篇著作。

贝类学等研究取得显著成就



张玺是中国贝类学研究的奠基人。早在20年代留学法国时,他便开始进行软体动物后鳃类的研究,他的博士论文“普鲁旺萨沿海后鳃类的研究” 和“青岛沿岸后鳃类的研究”是他的两篇代表作。在这两篇著作中,他不仅描述了这两个海域后鳃类的种类,而且对每一种的外部形态、解剖、生活习性、交尾、产卵、发育等都做了详细论述,前一篇中还讨论了后鳃类的胚胎学和生物学。结合描述的种类分别论述了后鳃类的食性、运动、防御、再生、对盐度变化的适应、变异与畸形、共生和寄生、个体发育和影响发育的外界因子以及幼虫形态比较等问题。在我国无脊椎动物的研究中,迄今还很少有这样全面、精细的工作。

他和相里矩合作的 “胶州湾及其附近的海产食用软体动物之研究”一文,对青岛的45种食用贝类的形态、生态、分布、利用及捕捞方法等都做了详细描述,并对腹足纲、双壳纲和头足纲的形态做了概述,考证了一些科属或种的名称,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贝类学著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玺在贝类学方面的研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为中心,他组织和参与了北自鸭绿江口,南到西沙群岛的全国范围的调查,为研究中国海洋无脊椎动物分类、区系、形态和生物学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比较完整的资料,与同事们一起发表了 《中国经济动物志——海产软体动物》、《中国经济动物志——原索动物》、“中国北部海产软体动物”、“南海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等论著。他和同事们共同发表的 “中国海软体动物区系区划的初步研究”,首次将我国海洋软体动物分为三个不同的区系区: 暖温带性质的长江口以北的黄渤海区; 亚热带性质的长江口以南的中国大陆近海,包括台湾西北岸和海南岛北部区; 热带性质的台湾东南岸、海南岛南端及其以南的海区; 黄渤海区与日本北部相似,属北太平洋温带区的远东亚区; 长江口以南的海区和日本南部属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区的中—日亚区; 海南岛南端、台湾海域和日本奄美尺岛以南相似,属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区的印尼—马来亚区。此外,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指导了以珍珠贝为主的实验。张玺还在动物研究所指导了淡水、陆生贝类的研究。这些工作也都已开花结果。

除贝类学研究外,张玺等在胶州湾的调查中还在我国首次发现了柱头虫,这是介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的一类动物,在学术上很有研究价值。1963年和1965年又发现了多鳃孔舌形虫(Glossobal anus polybranchiopora)新种和另一种柱头虫。1936年,在青岛发现了厦门文昌鱼的一个变种——青岛文昌鱼; 在南海发现文昌鱼科另一个属的短刀偏文昌鱼(Asymmeton cultellam [peters])。

致力于经济意义较大的海产种类的研究



我国养殖牡蛎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936年张玺就在 “中国的几种牡蛎” 一文中报道了10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收集全国的标本发表了19种。他除了对我国牡蛎的种类、繁殖与生长进行研究之外,还派人到深圳总结近江牡蛎的繁殖,并与他的学生合写 “牡蛎” 和 “近江牡蛎的养殖” 两本著作。

对我国北方制造 “干贝” 的惟一种类—栉孔扇贝的繁殖季节与生长规律,做了3年研究,摸清了它的繁殖季节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盛期是5月下旬,并根据它的生长规律提出采捕和繁殖保护措施,为开展这种贝类的养殖奠定了基础。

船蛆和海笋都是海洋中的有害种类,前者是钻木穴居的,对海洋中的木船、木质建筑为害很大; 海笋中有的钻木穴居,有的钻石穴居,对港湾建筑也造成危害。在海洋贝类调查中,张玺特别重视这个问题,不仅收集了大量标本,而且收集了它们的为害情况和群众的防治方法等资料。他对全国普遍分布,危害最严重的船蛆 (Teredo navalis Linnaeus) 在青岛的繁殖、生长以及危害的严重情况做了专门研究,对船蛆的一般生态,如与不同木材的关系,对低盐度海水的适应等也做了试验,为船蛆的防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本资料。他曾亲自去塘沽新港调查穿凿岩石的吉村马特海笱的繁殖季节、生活习性、危害程度和防除方法,了解和掌握了这种动物只穿凿石灰石而不能钻花岗石,因而提出建港时不能用石灰石的建议。

精心培养人才 重视科普工作



张玺在多年的工作生涯中,曾在中法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云南大学等一批高等学校任教,先后讲授过海洋学、海洋生物学、动物学、组织学、胚胎学、比较解剖学、贝类学等课程,编写了大量讲义和实验教材。在有关人员的协助下,他把在山东大学讲授的贝类学讲义整理成《贝类学纲要》于1961年出版,全书共50多万字500多幅插图,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软体动物的著作。在科学研究方面,他精心指导和培育了一批研究生、进修生和青年科技工作者,现在这些人已成为贝类学方面的学术带头人或科研的骨干力量,为我国贝类学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张玺也十分重视科学普及工作,先后发表了《牡蛎》、《蚌》、《田螺》、《珍珠贝》等一些普及性文章,介绍这些动物的形态、习性、我国习见种类及其用途等知识。他应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邀请写了 《我国的贝类》一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了贝类知识,这些著作都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简历



1897年2月11日 出生于河北省平乡县。

1919~1920年 保定育德勤工俭学留法班学习。

1920~1921年 直隶公立农专农艺留法班学习。

1921~1922年 在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学习。

1922~1927年 在法国里昂大学理学院获硕士学位。

1927~1931年 在法国里昂大学动物研究室获国家博士学位。

1932~1949年 在国立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任研究员,1940年起任所长。

1950~1967年 历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海洋生物研究室、海洋生物研究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并兼副主任,副所长。

1958~1967年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 (兼)。

1967年7月10日 在山东省青岛市逝世。

主要论著



1 张玺. 普鲁旺萨沿岸软体动物后鳃类的研究.法国国家博士论文,1—211,67图,8图版.

2 张玺. 青岛沿海后鳃类的研究. 北京研究院动物研究所丛刊,1934,2 (2):1—148,图1—66,图版1—16.

3 张玺. 厦门沿海裸鳃类一新种、新属. 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丛刊,1934,2(2): 149—165,图1—9(法文).

4 张玺,顾光中. 中国海岸之两种肠鳃类. 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中文报告汇刊,1935,13: 1—12.

5 张玺,马绣同. 胶州湾海产动物采集团第一期、第二及第三期、第四期采集报告.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中文报告汇刊,1935,11: 1—95,17: 1—176,23: 1—113.

6 张玺,相里矩. 胶州湾及其附近海产食用软体动物之研究. 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中文报告汇刊,1936,16: 1—144

7 张玺,顾光中. 青岛文昌鱼与厦门文昌鱼之比较研究.胶州湾海产动物采集团专门论文集,1937,5: 1—35.

8 张玺,刘永彬. 滇池鱼类病敌害之初步研究. 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中文报告汇刊,2 (21): 1—10.

9 张玺,易伯鲁. 滇池枝角类及桡角类之研究. 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中文报告汇刊,1945,22: 1—11.

10 张玺. 中国海产动物研究之进展. 美国自然科学工作者,1946,80: 593—609. (英文)

11 张玺,刘永彬. 云南杨宗海青鱼人工孵化的研究.多伦多大学研究54,渔业研究室67: 41—47. (英文)

12 张玺,成庆泰. 昆明湖螺蛳生长与生殖之研究. 巴黎生物学记录.

13 张玺.云南昆明湖形质及其动物之研究. 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丛刊,4 (1): 1—24.

14 张玺,夏武平. 昆明湖西岸两种螺蛳的区域差异和两性异型的研究.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丛刊,1949,5 (2): 67—77.

15 张玺,齐钟彦. 田螺科螺蛳属之探讨. 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丛刊,1949,5 (1): 1—26.

16 张玺,齐钟彦,李洁民. 中国北部沿海的船蛆及其形态的变异. 动物学报,1955,7 (1): 1—16.

17 张玺,楼子康. 中国牡蛎的研究. 动物学报,1956,8 (1): 64—94.

18 张玺,齐钟彦,李洁民. 栉孔扇贝的繁殖和生长的研究.动物学报,1956,8 (2):235—253.

19 张玺,齐钟彦,李洁民. 中国南部: 沿海船蛆的研究.动物学报,1958,10 (3):242—257.

20 张玺,齐钟彦. 贝类学纲要.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61.

21 张玺,齐钟彦,李洁民等. 中国经济动物志: 海产软体动物.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62.

22 张玺,张云美. 中国经济动物志: 原索动物.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63.

23 张玺,齐钟彦,马绣同,张福绥等. 中国海软体动物区系区划的研究. 海洋与湖沼,1963,5 (2): 124—138.

24 张玺,林光宇. 中国海总科的研究. 海洋科学集刊,1964,5: 1—25.

25 张玺,梁羡园. 中国肠鳃类一新种: 多鳃孔舌形虫. 动物分类学报,1965,2 (1): 1—8.

26 张玺,李世成,刘月英. 洞庭湖及其周围水域的双壳类软体动物. 动物学报,1965,17 (2): 197—213.

27 张玺,李世成. 鄱阳湖及其周围水域的双壳类,包括一新种. 动物学报,1965,17 (3):309—317.

28 张玺,林光宇. 中国侧鳃科软体动物的研究. 海洋与湖沼,1965,7 (3):265—276.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知名人物 姚錱人物简介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知名人物 丁儆人物简介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知名人物 余贺人物简介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

中共人物传 施洋人物简介,施洋人物评价

少年时代施洋,字伯高,一八八九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在湖北竹山县杨家湖桂树村(现太平公社双桂大队施家湾)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施洋的祖父施廷瑾,是清朝的廪生。他很钟爱他的孙儿。当施洋喃喃学语时,就把他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