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潘承洞人物简介
Posted 哥德巴赫
篇首语:讨厌自己明明不甘平凡,却又不好好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潘承洞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潘承洞人物简介
·潘承洞
潘承洞,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在解析数论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主要成就涉及算术数列中的最小素数、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以及小区间上的素变数三角和估计等领域。
潘承洞于1934年5月26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旧式大家庭中。他的父亲潘子起,号艮斋,母亲高嘉懿,都是江苏省常熟市人,出身贫苦家庭,不识字。他们有一女两子。父亲的忠厚,母亲的劳动妇女的优良品德与严格管教,使子女能够健康成长,激励他们奋发图强。
潘承洞在1946年8月考入苏州振声中学初中,1948年毕业后考入苏州桃坞中学高中。潘承洞小时候十分爱玩,棋、牌、足球、乒乓球、台球……样样都喜欢,玩得高兴时就什么都忘了。因此,上小学时曾留级1年。读高中时,教他数学的教师是上海、苏州地区有名望的祝忠俊先生。一次,潘承洞发现《范氏大代数》一书中一道有关循环排列题的解答是错的,并作了改正。这使得教了20多年书而忽略了这一点的祝教师对他不迷信书本、善于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的才能十分赞赏。潘承洞于1952年高中毕业,同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当时,全国高校刚调整院系,许多著名学者,如江泽涵、段学复、戴文赛、闵嗣鹤、程民德、吴光磊等,为他们讲授基础课。以简明、优美的猜想为特点的数学分支——数论,在历史上一直使各个时期的数学大师着迷。但是,它们中的大多数仍是未解决的问题。这些猜想深深地吸引着潘承洞。在闵嗣鹤循循善诱的引导下,他选学了解析数论专门化。1956年大学毕业,留北京大学数力系工作。翌年2月,成为闵嗣鹤的研究生。
20世纪50年代前后是近代解析数论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为了研究数论中的著名猜想,一些重要的新的解析方法,如大筛法、黎曼 (Riemann) ζ函数与狄利克雷 (Dirichlet) L函数的零点分布、塞尔伯格 (Selberg) 筛法等相继提出,成为解析数论界研究的中心。闵嗣鹤教授极有远见地为潘承洞确定了研究方向: L函数的零点分布及其在著名数论问题中的应用。在学习期间,他还有幸参加了华罗庚教授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主持的哥德巴赫 (Goldbach) 猜想讨论班,并与陈景润、王元等一起讨论,互相学习与启发。在闵嗣鹤的指导下,潘承洞在大学与研究生期间完成的主要论文有: “论算术级数中之最小素数” 和“堆垒素数论的一些新结果”。1961年3月起他在山东大学数学系任助教。同年与李淑英结婚,有一女。李淑英现为山东大学光电材料研究所高级工程师。1962年,潘承洞升任讲师。
到山东大学后的短短几年中,他发表的主要论文有: “表大偶数为素数与殆素数之和”,“表大偶数为素数与一个不超过四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以及 “Ю.В.Линник大筛法的一个新应用”。这些工作对哥德巴赫猜想与算术数列中最小素数这两个著名问题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华罗庚、闵嗣鹤及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1964年,他当选为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1966年开始的 “文化大革命”,严重地搅乱了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理论研究的正常秩序。潘承洞无法进行他的研究工作。1973年,陈景润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著名论文发表后,潘承洞又开始了解析数论研究。这一时期工作的代表性论文是 “一个新的均值定理及其应用”。他的主要贡献是提出并证明了一类新的素数分布的均值定理,给出了这一定理对包括哥德巴赫猜想在内的许多著名数论问题的重要应用。1979年7月,在英国达勒姆举行的国际解析数论会议上,潘承洞应邀以此为题作了一小时报告,受到华罗庚和与会者的高度评价。1982年,潘承洞发表了论文 “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一个新尝试”,提出了与已有研究截然不同的方法,对哥德巴赫猜想做了有益的探索。1988年至1990年间,他与潘承彪以 “小区间上的素变数三角和估计” 为题发表了3篇论文,提出了用纯分析方法估计小区间上的素变数三角和,第一次严格证明了小区间上的三素数定理,这是他对“堆垒素数论的一些新结果” 一文中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1981年出版了潘承洞与潘承彪合著的 《哥德巴赫猜想》,对猜想的研究历史、主要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作了系统的介绍与有价值的总结,得到了国内外数学界的一致好评。他们还合著了?素数定理的初等证明》 (1988)、《解析数论基础》 (1991)、《初等代数数论》 (1991) 及 《初等数论》 (1992)。潘承洞与于秀源合著了 《阶的估计》 (1983)。潘承洞还写了科普读物 《素数分布与哥德巴赫猜想》 (1979)。这些著作对我国数论的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自1978年以来,潘承洞已经指导培养了10多名博士研究生和近20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包括我国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之??于秀源。他培养的研究生工作在全国各地,已成为我国数论界的重要新生力量。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潘承洞和同事们在山东大学开始建立数论应用的研究队伍,并培养这方面的研究生。
1978年5月,潘承洞晋升为教授。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10月到1984年6月,任山东大学数学系主任。1984年7月起,任山东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1984年7月至1986年12月,任山东大学副校长。1986年底,被任命为山东大学校长。1991年,潘承洞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潘承洞还担任了一些社会工作,曾任山东省科协主席,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数学年刊》 常务编委。他还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学科评审的领导工作。
潘承洞是第五届至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78年,潘承洞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并获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 197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2年,因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的突出贡献,与陈景润、王元一起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4年,被评为我国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88年获山东省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荣誉称号。
潘承洞在解析数论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学 术 成 就
1. 算术数列中的最小素数
设a与q是两个互素的正整数,a<q,q>2。以P(q,a)表示算术数列a+kq(k=0,1,2,…,) 中的最小素数。一个著名的问题是要证明
P(q,a)≤qlog2q.
1944年,Ю.В.林尼克 (Линник) 首先证明存在正常数λ,使得
P(q,a)≤qλ.
这只是一个定性结果,且证明很复杂与冗长。1954年,K.A.罗托斯基 (Родосский) 才给了一个较简单的证明,但P. 图兰(Turán) 在他的书中未曾提及罗托斯基的方法并未给出λ的数值的任何消息,并指出如果改用他自己的方法,很可能定出λ来,但始终未见有文章发表。1957年,潘承洞在他的两篇论文中,通过对L函数性质的深入研究,本质上改进了林尼克的证明,明确指出λ主要依赖于和L函数有关的三个常数,具体给出了计算λ的方法。他先后得到了λ<104与λ<5448
林尼克亲自为他的文章写了长篇评论。此后所有改进常数λ数值的工作都是在潘承洞所建立的这一框架下得到的。30多年来的主要改进是:λ≤770,550,168,80,20,11.5,8,5.5.
它们分别是由陈景润,M. 尤蒂拉 (Jutila),S.格拉汉姆 (Graham),陈景润与刘健民,王炜,D.R. 希斯-布朗 (HeathBrown) 得到的。2. 哥德巴赫猜想,大筛法,以及素数分布的均值定理
为了研究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每一个大于2的偶数一定是两素数之和,人们提出先研究这样一个较简单的命题: 存在??个正整数r,使得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一定是一个素数与一个不超过r个素数的乘积的和。这一命题简记为 1,r。这样,哥德巴赫猜想基本上就是命题 1,1。在哥德巴赫猜想提出200多年后,A. 雷尼 (Rényi) 通过对林尼克的大筛法的重大改进,结合V. 布伦 (Rrun) 筛法,证明了命题 1,r。这是一个重大的开创性工作。但是由于证明方法上的缺点,他的结果是定性的,即不能定出r的有效值。雷尼证明的关键实质上隐含的就是要证明如下的素数分布均值定理: 存在正数η,使得对任意的正数B及ε有
(1)
p≤x,p≡ι(mold)
的素数p的个数,并且π(x)=π(x;1,1)。雷尼把 (1) 式左边的和式转换为估计一个对L函数零点求和的三重和式。这种和式的估计是很困难的。他通过对大筛法的改进,进一步改进L函数零点分布的结论,从而直接估计出这个三重和式的最内层和,然后,再由显然方法估计这个三重和式。由此,他证明了存在正数η使得 (1) 式成立,进而推出存在正整数r使命题 1,r成立。由于雷尼只是有效地估计最内层和,所以无法有效地给出η和r的值。1962年,潘承洞对大筛法与L函数零点分布的结论做了进一步改进,使他得以对三重和式内的二重和式作整体的有效估计,证明了当η=1/3时,(1) 式成立,进而推出命题 1,5 成立。М.Б. 巴尔巴恩 (Барбанн) 独立地证明过η=1/6时,(1) 成立,但并未给出在哥德巴赫问题上的应用。潘承洞的这??结果是一个出人意料的重大进展。1963年,他又与巴尔巴恩独立地证明了当η=3/8时,(1) 式成立,并进而证明了命题 1,4。1965年,E. 邦别里 (Bombieri) 和И.М. 维诺格拉多夫(Виноградов) 各自独立地通过对大筛法的最佳改进,得以从整体上估计上述三重和式,从而证明了当η=1/2时 (1) 成立,这是邦别里获得菲尔兹奖的主要工作。H. 哈伯斯塔姆 (Halberstam) 在评论邦别里的这一工作时指出: 潘承洞的结果是 “真正杰出的工作”。1983年,E. 福里 (Fouvry) 和H. 依万尼斯(Iwaniec) 指出: 邦别里-维诺格拉多夫定理是在林尼克、雷尼、潘承洞、巴尔巴恩等人的 “开创性工作的基础上得到的”。1973年,潘承洞提出并证明了一类新的素数分布均值定理,它是邦别里-维诺格拉多夫定理的重要推广与发展,能容易地解决后者所不能直接克服的困难。利用这一新的均值定理不仅给出了陈景润定理——命题 1,2 的最简单的证明,成为以后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型问题的基础,而且在不少著名解析数论问题中有重要应用,特别是1983年希斯-布朗在关于原根的E. 阿廷 (Artin) 猜想的论文中应用它得到了重要成果。1988年,H.E. 理歇特 (Richert) 在纪念华罗庚国际数论与分析会议上发表的综述性论文中,把邦别里-维诺格拉多夫定理,陈景润定理,以及潘承洞的新均值定理称为这一领域的三项最重要的成果。
3. 小区间上的素变数三角和估计与小区间上的三素数定理1937年,维诺格拉多夫证明了著名的三素数定理: 每一充分大的奇数一定是三个素数的和。这就基本上解决了1742年哥德巴赫所提出的猜想的一部分: 每个大于5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维诺格拉多夫的主要贡献在于得到了素变数三角和
(2)
(3)
4. 哥德巴赫数的例外集
凡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的偶数称为哥德巴赫数,令E(x) 表示不超过x的非哥德巴赫数的个数。1975年,H.L.蒙哥马利 (Montgomery) 与R.C. 沃恩 (Vaughan) 证明了: 存在δ>0使
E(x)=O(x1-δ),
此处与 “O”有关的常数依赖于δ。1979年陈景润与潘承洞首次得出δ是可以计算的。并给出估计δ>0.01。5. 大筛法及其应用
1963年,潘承洞证明了下面的结果: 命

这是雷尼结果的改良,在他原来的结果中需有限制|T|≤log3D,而这里T是无限制的。由这一估计可得下面的应用: 命N(p,k) 表示模p的k次最小k次正非剩余,此处A<p≤2A。则除了不超过A1-ε个例外素数p之外,恒有N(p,k)=O((logA)18+ε) 其中与 “O” 有关的常数依赖于ε。
除解析数论外,潘承洞的研究领域还涉及其他一些数学分支及其应用。50年代末,在广义解析函数论及其在薄壳上的应用,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等方面; 1970年前后在样条插值及其应用,滤波分析及其应用等方面,均做了一些工作。
潘承洞在山东大学数学系任教的30多年中,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先后为大学生、研究生开设了10多门课程,如数学分析、高等数学、实变函数论、复变函数论、阶的估计、计算方法、初等数论、拟保角变换、素数分布、堆垒素数论、哥德巴赫猜想,等等。他对教学一贯认真负责。他讲解生动,方法灵活,条理清楚,逻辑性强,善于深入浅出地启发学生去理解和掌握课程的要点和难点,深受学生的欢迎。在专心致志于教学、科研的同时,他还积极地和同事们一起为山东大学数学系和山东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简 历
1934年5月26日 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
1952—1956年 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专业毕业。
1956—1961年 北京大学数学系研究生毕业。
1961年3月起 在山东大学数学系任教,1962年任讲师,1978年晋升为教授。
1979—1984年 任山东大学数学系主任。
1984年7月出任山东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
1984年7月—1986年12月 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1987年12月—1997年底 任山东大学校长。
1981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8—1997年 当选第五届至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1年 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季员 (院士)。
1978年 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2年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与陈景润,王元一起)。
1997年12月27日 在山东省济南市逝世。
主要论著
1 潘承洞. 论σ(n) 与(n). 北京大学学报, 1956, (3): 303—322
2 潘承洞. On the least prime in an arithmetic progression. 科学记录 (新辑),1957,(1): 311—313
3 潘承洞. 论算术级数中之最小素数. 北京大学学报,1958,(4):1—34
4 潘承洞. 堆垒素数论的一些新结果. 数学学报,1959,9: 315—329
5 潘承洞. On the numerical integration of a kind of multiple integrals. 科学记录 (新辑),1959,11: 334—337
6 潘承洞. Опредставлении чертных чисел в виде суммы поцтого и почтипр-остогочисла. Sci. Sin.,1962,11: 873—888
7 潘承洞. Опредставлехии чертных чисел в виде суммы простого и непр-евоцходящего 4 простых проиэбедения. Sci. Sin,1963,12: 455—473
8 潘承洞. Новые применения “Bop\'shogo resheta” Ю.в.Лринника. Sci.Sin.,1964,13: 1045—1053
9 潘承洞. 关于大筛法的一点注记及其应用. 数学学报,1963,2: 263—268
10 潘承洞. О. Среанем эначеннии к-й стеиениъицла классов аля мнимобокбааратичного иоля,(1964),737—738
11 潘承洞. On the zeroes of the zeta function of Riemann. Sci Sin.,1965,2:303—305
12 潘承洞,丁夏畦,王元. 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every large even integer as a sum of a prime and an almost prime. Sci. Sin.,1975,5:599—610
13 潘承洞,丁夏畦. 一个均值定理. 数学学报,1975,(4): 254—262;更正: 数学学报,1976,(3): 217—218
14 潘承洞,陈景润. Goldbach数的例外集. 中国科学,1980,(2): 219—232
15 潘承洞. Goldbach数. 科学通报 (数理化专辑),1980,71—73
16 潘承洞. A new mean value theorem and its applications. 见Recent progress in analytic number theory,Vol. I (Durham),275—287,1981
17 潘承洞. 一个三角和的估计. 山东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1982,(4):19—23
18 潘承洞. A new attempt on Goldbach conjecture. China Ann. Math.,1982,3: 555—560
19 潘承洞,潘承彪. On estimations of trigonometric sums over primes in short intervals (Ⅰ). Sci. Sinica,Ser. A,1989,32: 408—416
20 潘承洞,潘承彪. On estimationss of trigonometric sums over primes in short intervalss (Ⅱ). Sci. Sinica,Ser. A,1989,32: 641—653
21 潘承洞. On estimations of trigonometric sums over primes in short intervals (Ⅲ). China Ann. Math. B,1990,11: 138—147
22 潘承洞,潘承彪. 哥德巴赫猜想.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1
23 潘承洞,潘承彪. 素数定理的初等证明.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4 潘承洞,潘承彪. 解析数论基础.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1
25 潘承洞,潘承彪. 初等代数数论.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
26 潘承洞,潘承彪. 初等数论.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7 潘承洞,潘承彪. 阶的估计.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28 潘承洞. 素数分布与哥德巴赫猜想.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相关参考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
少年时代施洋,字伯高,一八八九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在湖北竹山县杨家湖桂树村(现太平公社双桂大队施家湾)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施洋的祖父施廷瑾,是清朝的廪生。他很钟爱他的孙儿。当施洋喃喃学语时,就把他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