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万哲先人物简介

Posted 华罗庚

篇首语:人生如同故事。重要的并不在有多长,而是在有多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万哲先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万哲先人物简介

·万哲先



万哲先,数学家。在代数学与组合理论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研究领域涉及典型群、矩阵几何、有限几何、编码理论、区组设计、图论和格论等。参与解决了典型群结构和自同构方面的一系列难题; 与学生一起完全解决了体上线性群的自同构和同构问题; 系统研究了有限域上典型群的几何学并将其运用于统计学和密码学(如构作验证码)。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年轻数学家。

万哲先1927年11月7日生于山东省淄川,祖籍湖北省沔阳。父万承191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土木系,终身在国内铁路上任工程师。母周维金。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极为重视,自3岁起万哲先即由母亲教识字和算术,不满5岁即被胶济铁路张店小学录取。由于父亲工作不断调动,他读过多所小学和中学,父母亲总是选尽可能好的学校让他去报考。因抗日战争,他小学少读了??学期。1938年夏以同等学历考入迁到贵阳的中央大学实验中学。他中学的最后两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度过。他受到的中小学教育可以说是当时最好的。1986年秋万哲先教授拜访原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兼附中主任黄钰先教授时,黄先生说: “我对得起你们,我给你们请的教员都是大学毕业的。”万哲先回答说: “附中的教育使我受用一生,我们的老师不只是大学毕业的,有的当时已是著名学者,有的是当时大学毕业生中的佼佼者,而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 当时教过万哲先中文的有任继愈,刘禹昌; 教英文的是黄钰生本人; 教数学的有杨武之,龙季和,邓汉英,姜淑雁; 教物理的有汪瑾,闵嗣云,教化学的是叶一帆 (黄钰生的夫人) 等。万哲先刚入中学时,学习成绩一般,但由于老师的谆谆教导和他自己的努力,学业不断长进。1942年入联大附中以后,各科学分一直优异。毕业考试时成绩名列全校第一,也是云南省会考第一名,因而得到保送西南联大的机会。由于家庭的影响,万哲先一直打算学工程。但进入联大附中后,受到西南联大学术气氛的熏陶,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又受到数学教师龙季和的引导,便挑选了数学作为他的志愿。自1944年起,万哲先先后在西南联大和清华大学数学系学习。在大学学习期间,他有机会听了许多名家开设的课程,吸取他们各自的长处,开阔眼界。当时教过他课的有陈省身、许宝騄、程毓准、申又枨、庄圻泰、赵访熊、蒋硕民、段学复、王湘浩、孙树本等。在清华大学学习时,他特别选修了段学夏开设的多门代数课,从而打下了很好的代数基础。1948年他在清华大学毕业,获理学士学位,留校任助教。1950年,万哲先被选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筹备处工作。当时研究人员不足10人。他在数学所工作了30余年,于1984年调入系统科学研究所。1978年万哲先晋升为研究员。1991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7年万哲先与王世贤女士结婚,他们有两个女儿。王世贤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后任副教授,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为了万哲先的事业,她承担了几乎全部家务,以使万哲先有更多的时间专心致志地从事数学研究。

学术成就



1950年初,我国数学界一代宗师华罗庚从美国归来,回清华大学任教。万哲先有幸在他的指导下从事典型群的研究。华罗庚选择典型群这一课题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培养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典型群预备知识需要得少,可以从简单和具体处着手,而发展前途又不小,可以在研究它的过程中熟悉代数学、几何学中不少分支。华罗庚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对研究工作要求很高,强调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做到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要有自己的想法,要创造而不要依样画葫芦。从华罗庚那里,万哲先受到了极好的研究工作的训练。几十年来他取得了十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著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10多篇学术论文,20余篇通俗介绍数学知识的文章,出版了17本书,其中包括6本学术专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60多篇学术论文,8本书 (3本是学术专著) 是在他60岁后的十几年间完成的; 年逾花甲而有如此丰硕的成果,这中间的辛劳是可想而知的。万哲先教授的研究成果涉及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许多分支,如典型群,矩阵几何,有限几何,区组设计,编码理论,图论,格论等。他既是基础数学专业也是应用数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万哲先教授的学术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典型群

华罗庚于1950年初到1951年夏,1951年秋到1952年初,1956年秋到1957年春,3次在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主持典型群讨论班,万哲先是唯一自始至终参加这个讨论班的成员。1960年到1961年,万哲先主持了第4次典型群的讨论班。万哲先解决了典型群结构和自同构方面的一系列难题,包括低维线性群的自同构和同构 (与华罗庚合作),特征2的域上辛群Sp (F) 的自同构 (与王仰贤合作),正交群及酉群的换位子群的刻画及其商群结构等。1963年,他与华罗庚合作出版了专著《典型群》一书。国际上著名数学家、法国布尔巴基 (Bourbaki) 学派的创始人之一J. 迪厄多内 (Dieudonne) 在 《典型群的几何学》 (Lageomemrie des groupes classiques) 一书中多次提到他们的工作。曾于1975年访华的美国数学家代表团在1977年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为标题发表的访华报告中,将典型群方面的工作列为中国数学的5项重要成就之一,并指出该领域的工作以华罗庚和万哲先为代表。在“文化大革命” 以后,万哲先继续从事典型群的研究工作,虽然此项工作被迫停顿10多年,但他很快进入前沿。1986年,他和他的学生任宏硕、武小龙解决了华罗庚和迪厄多内长期关心的,国际上公认困难的任意体K上2级射影特殊线性群PSL(K) 的自同构和同构问题,从而使体上线性群的自同构和同构理论研究得到完全解决。此工作得到国外同行的高度评价。美国典型群专家O.T. 奥米勒 (O’Meara) 闻讯后写信表示祝贺。华罗庚和万哲先合著的 《典型群》 一书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研成果奖。万哲先和他的学生任宏硕、李尊贤、李福安、武小龙关于典型群的同构理论的工作曾获1987年全国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万哲先为华罗庚开创的国际上公认的典型群的中国学派做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后,典型群中国学派更多地注意环上典型群及与之有关的代数K论的研究。

2. 矩阵几何

矩阵几何的研究是20世纪40年代中由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开创的。与他关于多元复变函数论的研究相关联,他开始研究的是复数域上的长方阵几何,对称阵几何和厄米阵几何,主要问题是用尽可能少的不变量来刻画这些几何的运动群,他称之为这些几何的基本定理。1950年左右,他把他关于对称阵几何和长方阵几何的基本定理分别推广到特征=2的任意域和元素数大于2的任意除环上,并指出仅用粘切这一不变量就可以画划运动群,还把它们应用到代数和几何中的某些问题上。1962年万哲先和王仰贤补证了元素个数等于2的域上长方阵几何的基本定理。1965年刘木兰在万哲先的指导下将斜对称阵几何的基本定理推广到任意特征的域上的交错阵几何,1994~1996年万哲先将对称阵几何和厄米阵几何的基本定理分别推广到任意域和任意具对合的体上,并讨论了它们对图论的应用。为纪念华罗庚教授逝世10周年,万哲先撰写了英文专著《矩阵几何》 (Geometry of Matrices),由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社于1996年出版。万哲先曾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演讲,介绍他在矩阵几何方面的工作。例如,1993年日本福冈国际代数组合会议; 1996年意大利阿西西 (Assisi) 纪念意大利著名数学家G. 塔里尼(Tallini) 的组合论国际会议; 1997年香港国际代数和组合会议等。

3. 有限几何

万哲先是我国有限几何研究的创始人。典型群中国学派以矩阵方法为其特点,但这一矩阵方法却有几何背景,要懂得典型群中国学派的精髓,必须懂得它的几何背景。这就是为什么从20世纪60年代起,他对有限域上典型群的几何学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他确定了在各种有限典型群作用下向量空间的子空间??分成的轨道条数以及一条轨道中的子空间的个数,并研究了各轨道生成的格 (上述部分工作与在他指导下的学生共同完成)。1966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与他的学生戴宗铎、冯绪宁、阳本傅合作的专著 《有限几何与不完全区组设计的一些研究》。1993年由瑞典的学者出版社 (Studentlitteratur) 和英国的Chatwell-Bratt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他的英文专著《有限域上典型群的几何学》 (Geometry of classical groups over finite fields),其中包括大量新的研究成果。199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与合作者霍元极的专著 《有限典型群子空间轨道生成的格》。他关于有限域上典型群的几何学的研究是中国典型群学派工作的继续和发展。他关于有限几何研究的一大特点是有着明显的应用目的性。60年代,他利用有限几何构造了许多多个结合类的结合方案和PBIB设计。90年代初,他又利用有限几何构造了许多验证码。国内外几乎所有关于有限几何的书都提到或引用过他和他的学生的工作。在国内,在他的带领下已形成一支有相当力量的研究有限几何及其应用的队伍。他的著作已成为研究此领域的经典文献。他曾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演讲,介绍他在有限几何及其应用方面的工作。例如,1989年印度加尔各答统计研究所纪念印度著名数学家、统计学家R.C. 博斯 (Bose) 的学术会议; 1992年日本京都数学解析研究所的代数组合论会议; 1994年意大利罗马和蒙特西瓦诺 (Montesilvano) 的关联几何和组合结构国际会议; 1996年天津南开数学研究所的国际组合论会议等,他每次演讲都有新的内容。他关于有限域上典型群的几何学及其应用的工作曾获199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等奖。

4. 编码学和密码学

万哲先是我国最早从事编码学和密码学研究的数学家之一。70年代初,他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主持编码讨论班,并多次组织编码和密码知识讲座,由他和他的学生戴宗铎、刘木兰、冯绪宁等介绍编码和密码知识。这些讨论班和讲座为我国普及编码知识做出了贡献,国内不少从事编码和密码研究的著名学者都是从阅读这些讨论班和讲座的油印讲义起步的。而他在密码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和开展的学术活动对于数学工作者在应用方面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76年他的 《代数和编码》,1978年他和上面提到的他的学生戴、刘、冯的专著 《非线性移位寄存器》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两本书在国内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经典文献。他们关于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研究成果曾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研成果奖和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几年万哲先将有限几何用于构造验证码的新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他曾被邀于1990年在荷兰召开的IEEE信息论专题讨论会上作学术讲演。近年来,他还用有限几何计算某些射影码的广义汉明重量和重量谱。1997年他的 《四元码》 (Quaternary Codes) 一书由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关于Z码的第一本综述性著作。他的工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的引用。他还与瑞典学者R. 约翰内松 (Johannesson) 和美国学者D. 富内 (Founey) 合作,在卷积码的代数结构上取得了若干重要成果。例如,卷积码的极小编码矩阵有两个定义,70年代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等价的,1993年他和约翰内松举例指出这两个定义是不等价的,并引进了极小基本编码矩阵这一概念,从而澄清了长达20余年的一个混淆。他们还得到极小编码矩阵的几个充要条件。最近两年他又在码和格的关联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5. 其他领域

万哲先的研究领域相当宽广。除了上述四个主要方面,他在图论、李 (Lie) 代数,卡茨-穆迪 (Kac-Moody) 代数等方面都有贡献。在图论研究方面,曾给出了我国粮食部门创造的制定??优粮食调运计划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图上作业法的理论证明,并进行了推广应用,此项成果在1958年的 《人民日报》 上进行了报道,并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1964年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他的 《李代数》 一书被翻译成英文,1975年由英国培格门 (Pergamon) 出版社出版。他的英文著作 《Introduction to Kac-Moody algebra》 于1991年由新加坡的世界科学出版社出版,《Introduction to abstract and linera algebra》 于1992年由瑞典学者文献出版社和英国Chatwell-Bratt出版社合作出版。1995年,万哲先由于在代数学和组合论方面杰出的研究与贡献,获华罗庚数学奖。

学术风格



开放、严谨、创新是万哲先的学术风格。外表看上去颇为木讷的万哲先却善于与同行们进行学术交往。他每天都到办公室上斑,不管寒暑天,办公室的门总是开得大大的,无论推进去跟他谈论与数学相关的问题,他总是津津乐道,有问必答。万哲先教授在国内和国际间的学术活动中十分活跃。近些年来,他每年都被邀请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学术会议并应邀在会议上作大会报告或邀请报告。每次出国访问回来之后,他必在他的研究所和有关院校作学术报告,介绍国际上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发展动态,讲他??新的研究成果。同时,万哲先还担任国内和国外多个学术刊物的主编或编委,与国际上的代数学家以及信息论专家有着广泛的联系。万哲先教授几十年一贯坚持严密的研究作风,撰写的论文和专著清晰明了,在叙述和证明定理时,不能容忍有丝毫的模糊。利奇格是1967年J. 利奇 (Leech) 引进的,它的唯一性1969年由J.H. 康韦 (Conway) 证明,1978年B.B. 文可夫 (Venkov)给了一个简证。文可夫的证明被收进1988年出版的康韦和N.J.斯隆 (Sloane) 的巨著 《球填装,格和群》 (Sphere Parkings,Lattices and Groups) 以及其他一些书里。1995年万哲先在阅读这本书时,感觉文可夫的证明有模糊不清之处,经过钻研,他发现这个证明有错误,于是他给出了这个证明的修正。1996年初他写成文章,投稿后仅1个月就收到编辑部转来的审稿意见,审稿人说他的这个结果 “正确、有趣、重要”。做研究工作几乎是万哲先教授的全部生活内容,也是他唯一的乐趣。他对数学的热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有时他的夫人对他讲话,他常常没有听进去,结果回答的却是关于某一个他正感兴趣的数学定理。对于每个找他谈数学的人,不管是他的朋友还是他的学生,万先生都十分欢迎。有些年轻人写信向他请教数学问题,他都非常认真地??一给予回信。万哲先的敬业精神是出了名的。例如,1996年暑期,他在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作不变量的系列演讲。当时正值酷暑时节,他不顾年近古稀,坚持每周作3次长篇报告。这期间,有一次在下班候车时被自行车撞倒受伤,大家都劝他少讲两次报告,但他还是坚持把全部内容讲完。万哲先一直热心于数学的普及。从50年代起他就应邀在一些大中学校里向学生作通俗数学演讲,还写了不少通俗文章与读物,如 《配方》、《谈谈密码》、《孙子定理和大衍求一术》、《编序集上的Mobius反演》等。1997年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由他写的部分通俗读物的汇集 《万哲先数学科普文选》。

简 历



1927年11月7日 生于山东省淄川。

1938—1944年 在中央大学实验中学,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学习。

1944—1946年 在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学习。

1946—1948年 在清华大学数学系学习,1948年毕业。

1948—1950年 在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任助教。

1950—1984年 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

1984—1998年 在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工作。

1991年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8起 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工作。期间为瑞典隆德大学 (University of Lund) 访问教授。

主要论著



1 华罗庚,万哲先. 线性群的自同构与同构. 数学学报,1952,2: 1—32

2 Zhe-xian Wan. A proof a graphic method for solving the trausportation problem. Scientia Sinica,1962,11: 889—894

3 Zhe-xian Wan,Yang-xian Wang. on the automorphisms of symplectic groups over a field of characteristic 2. Scientia Sinica,1963,12:289—315

4 华罗庚,万哲先. 典型群.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

5 万哲先. 李代数.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64 (英译本: Lie Algebra.Pergamon Press,UK,1975.)

6 万哲先,戴宗铎,冯绪宁,阳本傅. 有限几何与不完全区组设计的一些研究.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66

7 万哲先. 代数和编码.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6. 修订版,1980

8 万哲先,戴宗铎,刘木兰,冯绪宁. 非线性移位寄存器.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8

9 Ronghua Xiong,Min-an Yu,Zhe-xian Wan. on the number of cycles of short length in the de Bruijn-Good graph G. Discrete Mathematics,1986,62:85—98

10 Hongshuo Ren,Zhe-xian Wan,Xiaolong Wu. Automotphisms and isomorphisms of linear groups over skew fields. Proceechings of Symposia in Pure Mathematics,Vol. 47,Amer. Soc.,1987,437—476

11 Zhe-xian Wan. Introduction to Kac -Moody algebra. World Scientific,Singapure,1991 (中译本: Kac-Moody代数引论,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3.)

12 Zhe-xian Wan. Finite geometries and block designs. Sankhya: The Indian Journal of Statistics,Special Volume,1992,54: 531—543

13 Zhe-xian Wan. Constructions of Cartesian authentication codes from unitary geometry. Designs,Codes and Cryptographs,1992,2: 333—356

14 Zhe-xian Wan. Introduction to abstract and linear algebra.Studentlitteratur,Lund,Sweden/Chatwell-Bratt,Bromley,UK,1992

15 Zongduo Dai,Xuning Feng,Mulan Liu,Zhe-xian Wan. Nonlinear feedforward Sequences of m-sequences I. Discreta Mathematics,1993,123:17—34

16 Zhe-xian Wan.Geometry of classical Groups over Finite Fields.Studentlitteratur,Lund,Sweden/Chatwell-Bratt,Bromley,UK,1993

17 Rolf. Johannesson,Zhe-xian Wan. Alinear algebra approach to minimal convolutional encoder.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1993,39: 1219—1233

18 Zongduo Dai,Xuning Feng,Mulan Liu,Zhe-xian Wan.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feedforword sequences Ⅰ;Ⅱ.Science in China,Series A,1994,37: 34—31; 129—136

19 Zhe-xian Wan. Weight hierarchies of the projective codes from nondegenerate quadrics. Disigns,Codes and cryptography,1994,4:283—300

20 Zhe-xian Wan. Representations of forms by forms in a finite field. Finite Fiel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1995,1: 297—325

21 Zhe-xian Wan. Geometry of Matrices,in Progress in Algebraic combinatorics,Advanced Studies in pure mathematics,Vol. 24,Mathematical Society of Japan,1996

22 Zhe-xian Wan.Geometry of Matrices,World Scientific,singapore,1996

23 Zhe-xian Wan. Geometry of classical groups over finite fidlds and its applications. Discrete Mathematics,1997,174: 365—381

24 Zhe-xian Wan. On the uniqueness of the Leech lattice. European Journal of Combinatorics,1997,18: 455—457

25 万哲先,霍元极. 有限典型群作用下子空间轨道生成的格. 北京: 科

学出版社,1997

26 万哲先. 万哲先数学科普文选. 石家庄: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7 万哲先. 有限反射群的不变式论.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知名人物 姚錱人物简介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知名人物 丁儆人物简介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知名人物 余贺人物简介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

中共人物传 施洋人物简介,施洋人物评价

少年时代施洋,字伯高,一八八九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在湖北竹山县杨家湖桂树村(现太平公社双桂大队施家湾)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施洋的祖父施廷瑾,是清朝的廪生。他很钟爱他的孙儿。当施洋喃喃学语时,就把他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