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金蕴华人物简介
Posted 新药
篇首语:拍照的好处,是可以在人生微凉时,用回忆取暖。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金蕴华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金蕴华人物简介
·金蕴华
金蕴华,药物化学家和制药工业专家。长期致力于发展民族制药工业,为促进国内新药的研究??发和生产与国际接轨,适时地建立了符合联合国有关部门及发达国家所规定的新药研究与开发程序,及执行该程序必要的学科,并在药学高等教育中??设相应课程。参与领导了抗疟药青蒿素的研制和投产。积极推动我国医药事业与国际交流,为吸纳国外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与模式,主持多个国际跨国公司在我国建立合资药厂的谈判作出重大贡献。
金蕴华,女,1925年11月生于北京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家庭,祖籍浙江绍兴。父亲是我国著名的公共卫生学家金宝善,我国预防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少年时代家境贫寒,在绍兴中学就读时,受鲁迅先生直接教导,形成了爱国主义和革命的人生观,他后来到日本留学。回国后,曾任中央防疫处处长、卫生署署长等职,经常到农村、疫区、前线等贫病交加的地区视察和解决疾苦。这对儿时的金蕴华影响很大,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一颗火种,对当时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非常同情,对饱受战火欺凌的祖国更加热爱,她立志要努力学习,长大要继承父亲的事业,为中国的医药卫生事业贡献力量。在重庆南开中学就读期间,她学习刻苦认真,一直名列前茅,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1946年她毕业于上海医学院药学系,深感自己所学尚不能救人救国,同年孤身登上客轮,远渡重洋,到美国求学。1950年在美国普度 (Purdue) 大学获得药物化学哲学博士学位。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百业待兴,敬爱的周总理号召海外学子回国报效。金蕴华义无反顾,放弃了国外优厚的条件与发展机会,满怀赤诚之心回国工作。
回国后的金蕴华,将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祖国的药学教育事业,先在母校上海医学院任教,虽然当时只有25岁,但她纤秀的臂膀却肩负着总理的重托,祖国的希望。没有教材,她自己编,没有实验规程,她自己设计,没有英汉化学字典,她自己创译,就这样,她一丝不苟地,毫无保留地将她的所学所知倾囊而授,为新中国造就了第一批药物化学人才。1954年她调到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任教,同时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兼职任导师。她除了教授药物化学外,还在毕业班开设药学文献课,编写了 《药学文献简介》 一书,第一次系统而详尽地介绍了国内外重要的药学和化学专著、工具书和期刊。1959年她调到化工部武汉医药工业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任合成室主任,大力开发以鄂西北黄姜为原料生产甾体药物氯地孕酮的工艺。她突出的事绩还有: 仅凭进口药品上PAM三个字母,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数天内把这??有机磷解毒剂从文献查阅、工艺设计到拿出样品交武汉制药厂生产,前后救治了武汉葛店化工厂、沙市农药厂生产员工和荆州使用1605农药中毒的棉农30余人,为我国第一个投产的有机磷解毒剂。并利用星期六和星期日,奔波于武汉三镇,为业余大学讲授药物化学,1960年她被评为武汉市先进工作者。1964年8月她又调到化工部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从事新药研究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随全院一起迁至湖南,后又被下放到河南化工部干校。1972年调回化工部。1978年随机构变更,进入刚成立的国家医药管理总??(SPAC),开始首批中外合资制药企业的谈判工作。在进行“华瑞制药” 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她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UNIDO) 的作法与我国当时的程序有机结合,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建成了华瑞制药有限公司其中特别是静脉全营养输液项目,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78年她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79年她提出我国既然已经开始走向世界,就要遵照国际对知识产权的规则,建议医药产品应尽快从以 “仿” 为主,转向以 “创” 为主的新观点。1982~1983年她在国外访问期间,收集整理了4个发达国家的新药审批法规和跨国制药公司的新药开发程序及有关文件,在全国跨部门宣讲,并结合她当时参加领导的抗疟新药“青蒿素” 的研究与开发,将药物代谢动力学 (以下简称药动学) 和生物 (体液) 分析两门学科引入我国。1983年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UNIDO) 聘为顾问、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 聘为专家。1986年她翻译了 《美国制药工业的竞争地位和决策》 一书,为我国制药工业的战略决策、战略目标和工业政策等的制定和修改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同年被任命为国家医药管理局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负责全国医药技术的发展、促进与规划,与国际医药界的交流与合作。金蕴华不遗余力地帮助制药企业上新技术新品种,如: 80年代帮助桂林制药厂解决青蒿素的原料从黄花蒿中工业规模的提取,还原成双氢青蒿素及进一步合成可以静脉注射的青蒿琥酯。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已指定青蒿素为抗疟一线药。2005年全世界对青蒿素的需求量将达130吨至220吨; 1989年1月,促成山东新华制药厂建立与美国施贵宝公司合作,生产头孢菌素的口服衍生物头孢立新 (Cephalexin) 与头孢拉定 (Cefradine),从原料药到制剂,形成规模生产能力,2001年仅这两个品种销售收入就达5000万元; 联系瑞典法玛西亚生物技术公司,帮助华北制药厂解决其生物技术产品——用细胞培养法制造人血浆白蛋白的下游处理难题,解决生产规模的 “分离与纯化” ??术和装备; 请瑞典华裔专家阚兴涛教授,两次到山东济宁抗生素厂提高青霉素的发酵工艺及装备设施的改进。
1990年金蕴华受UNIDO委托,由UNIDO与SPAC在北京联合举办“药用植物工业利用研讨会”,她被选为大会主席,为推进我国及世界各民族的传统医药的工业化生产,为解决一些发展中国家药品缺乏而努力,在SPAC国际司的大力配合下,经过充分的会前准备,大会开得相当成功,UNIDO的官员与各国代表一致认为这是对南南合作的一次推动。1991年她成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津贴的专家,1995年被国家人事部审定为国家杰出高级专家。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后,她被聘为局长顾问至今。
金蕴华于1955年加入九三学社,她将极大的热忱与精力献给了祖国,她热爱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于1995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不但认真履行党和国家交给她的本职工作,还有许多国内外的兼职: 中国瑞典新药开发筹划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协调领导小组顾问、国家“863” 项目第一届评审委员、中国医药国际交流中心名誉主任、中国制药工业协会顾问、北京市政府顾问、国家科委中国技术创新公司首席科学家、国家科委新技术投资公司顾问、国家发明奖评审委员、国家进步奖评审委员以及军事医学科学院、沈阳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兼职教授; 中华预防医学会理事、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理事、美国Sigma Xi科学荣誉学会会员、美国美中医学科学中心会员、美国药学会会员、美国药学史学会会员、许多杂志和大型参考书的编委。
新药研究与开发亲自动手和甘为人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我国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即使是基本的药物供给也难以解决,加上抗美援朝的急需,对当时医药工作者提出了严峻地挑战——一切几乎从零做起,并需快速上马。当时缺乏文献资料,只能以??单的文摘叙述作为参考,靠自己的经验一点点摸索,经常面临很多困难和危险,就这样在试验室打通工艺路线后,再到中试,直到工业化生产,但都没有让她退缩。她一直用鲁迅先生的话勉励自己: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六十年代初期国家粮油棉的紧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人口增长太快,当时国家科委主任聂荣臻元帅要求自力更生,研制计划生育药品 (甾体化合物),并同时解决甾体激素类药品的生产问题。化工部武汉医药工业研究所在鄂西北(神农架) 地区采集到薯蓣科植物,判定可能作为生产这两类甾体药的原料,金蕴华拿着标本只身乘轮船到南京,又步行十几里路,找到中国科学院南京植物园的专家鉴定,专家当即鉴定为黄姜 (Dioscorea Gingerberensis),其薯蓣皂苷元(Diosgenin) 的含量较高,是很好的起始原料。自此,武汉所在她的领导下,开展用这一原料生产系列甾体化合物,并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这项研究不仅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目前我国西南各省种植的也是这一品种,其系列产品,如去氢表雄酮 (DHEA) 出口美国等地,其他深加工产品至今在世界范围内仍有较强的竞争力。
六十年代后期,由于已有的抗疟药已经产生抗药性,加上因抗美援越的需要,同时世界上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普遍遭受疟疾的肆疟。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统计,非洲每分钟都有1个儿童被脑型疟夺走生命,国家组织了许多单位寻找新的不具抗药性的抗疟药。1982年金蕴华任 “中国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研究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负责药物开发及对WHO等国际组织的技术谈判。青蒿素是我国解放以来第一个新化学单体 (NCE) 的首创新药,属于倍半萜的过氧桥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此前从未被人类用于治疗疾病,所以备受世界瞩目。WHO特派其热带病司疟疾工作处组织国外知名专家来华,对青蒿素的毒性、药效、药动学、质量、剂量、剂型及临床研究,按发达国家新药注册标准进行评价。这对封闭几十年的中国来说无疑是次强烈地震撼——我们与世界的距离差的太远,很多学科、方法竟闻所未闻,我们完成的试验,离进入国际差得太多了。金蕴华认识到我国必须马上建立药动学、生物 (体液) 分析学及高水平的安全评价中心,一方面她奔波于瑞典乌普洒拉 (Uppsala) 大学、凯诺林斯卡 (Karolinska) 医学院和我国各药学院所间,组织瑞典著名教授来华讲课,在国内创立药动学、生物 (体液) 分析学等课程,呼吁建立安全评价中心。最令人感动的是,在她陪同瑞典药学院院长巴佐夫 (Paalzow) 教授到外地讲课前,她的腰部摔伤,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医生警告她千万不要行动,但为了工作,她拖着病身从上海讲到南京,再到沈阳。特别是在沈阳,讲解刚进行了5分钟,担当翻译的外语系主任就昏倒了,65岁的金蕴华亲自上台当翻译,她用手按住疼痛难忍的腰部,依然站不住,她就背靠墙站,连续几天下来,听课的学生和教师无不为她动容。她另一方面又向瑞典方面争取了6名进修人员的奖学金,分别在药理、毒理、药动、药效学方面培养我国自己的人才。如派送钱蓓丽同志到阿斯特拉公司学习药品的安全评价,她学习回来后建立了我国自己的药物安全评价中心。瑞典制药工业协会 (LIF)会长、阿斯特拉制药集团 (Astra) 主管科技副总裁拉斯. 威尔克 (Lars. Werko)教授说: “我们信赖你,给你6名学员的奖学金,不仅是你的业务水平,而是你在年近60岁情况下,仍不辞辛苦地为解决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血药浓度亲自动手。公司的门卫告诉我,通常你总是在半夜最后一个离开公司,我们愿意帮助你和你的国家。” 当时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血药浓度在国内无法测定,金蕴华就亲自在瑞典Uppsala大学生物药学系和Astra研究开发部的分析室进行研究,经过夜以继日的半年的艰苦工作,建立了先用七氟丁醇从病人全血中提取出青蒿素类药物,再用高效液相色谱后柱法测定,纳克 (ng) 级含量的生物 (体液) 分析方法,论文发表在《瑞典药学学报》 上,并被瑞典国家药品监督局采用至今。关于青蒿素类药物的研究在Uppsala大学又延续了4届博士论文,并扩大了适应证。巴佐夫教授还专程来访问桂林制药厂。
在多次的出国谈判、访问及工作期间,她利用微薄的生活费把收集到的资料寄回国,其中主要有发达国家的新药研究与开发程序,新药审评部门的审批要求; 国际经合组织(OECD) 关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的总结;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研究管理规范)、GLP(药品非临床评价管理规范) 等; 执业药师的规定等,重要的资料她总是随身携带,拿不动,她就用双膝顶着在地上一点一点地前行,尤其在转机时,长长的通道,对于一个患有数十年高血压的老人来讲不仅是体力的考验,更显示出,在她的意志品质里那种坚韧不拔的性格。
金蕴华在学习毛泽东思想及周恩来教导上,能学以致用,在以上工作中体现了 “要过河需要先解决 ‘船’ 与‘桥’ 的问题”; “舞台是有限的,却可以进行无限的表演”;“要迎头赶上”,她能抓住时机,关键时刻当仁不让,能身体力行,别人做不了的任务,她亲自动手到试验室干。
国际交流与合作硕果累累
1978年中国终于打开了被封闭已久的国门,国家经委代表中国政府与瑞典国签署了两国政府在科学、技术、工业的政府间协作协议,共有包括制药工业在内的11个领域。在瑞典贸促会的兰生 (Lansing) 先生的邀请下,1979年4月18日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派出由金蕴华为主的代表团赴斯德哥尔摩谈判,先参观访问了瑞典制药工业协会 (The Swedish Association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简称LIF) 的各成员制药公司,包括它们的生产及研究开发部门和大学。给金蕴华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卡比·维切姆 (Kabi Vitium)的静脉全营养输液,特别是其中的脂肪乳剂(Intralipid)。静脉全营养的发明人瑞特林(Wretlind) 教授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被尊称为世界静脉全营养之父) 亲自指导,并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不由得激起金蕴华对唐山大地震的痛苦回忆,因为没有足够的人血补给,不能补充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氮源) 以及必要的脂肪和维生素,不能及时补充人体营养需要,使很多本可以生存下来的伤员……。她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这个项目带回国,将这一类型输液安排到以后合资药业的生产方案之中。谈判工作是艰苦卓绝的,从意向到立项,从可行性研究到协议,从政治到经济,从经济到法律,从选址到建设,从试车到生产,哪一项的背后都有着金蕴华的汗水。当时我国还没有《合资法》,她就努力地学习别国的相关法律,借鉴国际惯例; 有很多新知识、新词汇她不懂,她就一条一条地学,一个字一个字地认,她严谨的作风和兢兢业业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所有的外方人员。1982年9月15日华瑞制药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签字,当所有外方人员起立,向着瑞典的方向为她干杯时,她当时已离开北京到瑞典的Uppsala大学任客座教授,毛主席一句诗词恰似她当时的心境: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她已从一个技术干部,成长为一个谈判专家,一个国际交流专家,她说这是党和国家对她的培养。
从1978年开始直到现在,她从事合资企业谈判已经20多年了。她让国人学到的东西很多,积累的经验教训也很多。譬如: 工业项目的 “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我国自开国以来一直是执行苏联的体系,开放以前没有机会接触到西方的工业项目的立项等程序,这一点瑞典企业家们也知道,由雨果·铁林 (Hugo Thelin) 先生代表瑞典制药企业送给她一本UNIDO编辑出版的专著《工业可行性研究手册》 (Industrial Feasibility Study Handbook),她看起来非常吃力,因为很多概念没有接触过,有的名词英汉词典上也没有对口的译法,她边读边干边问,最后终于融会贯通。回国后,立即向领导汇报,并组织有关人员学习、翻译,将国外的先进经验引进国内。有人说她 “知识面广,反应快,英语词汇量大,水平高”,孰不知她是花了苦功的,有些在国际上交流的报告,特别是UNIDO会议上代表中国的发言,她都是先把它录下来,用自己的耳朵一遍遍听,一遍遍修正内容和发音,直到吐字清晰,阴阳顿错,恰到好处为止; 为了在谈判时,应用自如,她将很多法律条款录下来,吃饭时听,做家务时听。一次,为代表中国参加在哥伦比亚召开的UNIDO会议,因路途遥远,要换乘4次飞机,到达时已是子夜,而次日9点大会就要开始,为此她通宵浏览大量会议资料,做准备,全然不顾自己已是花甲之年高血压患者。第二天,当她坐在UNIDO会议厅时,她父亲的追悼会正在千里之外的祖国首都北京举行。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发展中国家的疾苦,将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
在她对外交流的工作中,令金蕴华难忘的还有一对美国夫妻: 医学博士乔丹. M. 菲利普斯 (Jordan M. Phillips)及夫人玛丽. Z. 菲利普斯 (Mary Z. Phillips)。他们是在1989年国庆宴会上相识的,菲利普斯教授是世界 “内镜外科及妇科手术”(Endosurgery) 又称 “最低创伤外科手术”(Minimum Invasive Surgery) 的创始人。这一次接触,开展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内镜这一领域的发展,解决了我国??展这一手术仅能依靠昂贵的进口仪器和装备的窘况,并争取能以低廉的价格向国外出口,帮助发展中国家及最不发达的国家,为世界上穷苦大众解除疾患痛苦做出贡献。菲利普斯夫妇还一直向我国捐赠大量国外图书期刊,此时提出,将??部分专为国家医药管理局系统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捐赠,其中金蕴华要求把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自有史以来的全套管理条例及有关资料赠给原国家医药管理??(SPAC),现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SDA) 情报研究所。
她说我很富有,但富有的不是金钱,是知识、是经验、是信誉、还有美满的家庭。她丈夫是我国第一代的老革命家(1927年党员),大工业家 (1932年辅仁大学毕业,双学位——化学及西洋文学),历任部级领导,最后为兵器工业部部长的张珍同志。金蕴华同志说张珍不仅是位好丈夫,还是她的大师长、大兄长。张珍虽然已年逾90,但仍健在。金蕴华说她之所以愿意在百忙之中写此传记,也是为了纪念她的父亲金宝善 (帮助学业及为人) 和她的丈夫 (帮助提高思想境界与决策水平,特别是在重大工业项目上与外方有纠纷时)。
简 历
1925年11月 生于北京市。
1943年—1946年 上海医学院药学系学习。
1946年—1950年 美国普度(Purdue) 大学学习,获哲学博士(Ph. D.)学位。
1950年—1954年 上海医学院药学系任教。
1954年—1959年 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任教。
1959年—1964年 化工部武汉医药工业研究所合成室主任。
1964年—1972年 化工部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技术指导。
1972年—1978年 化工部医药局干部。
1978年—1998年 国家医药管理局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1998年迄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顾问。
主要论著
1 金蕴华. 药学文献简介. 北京,中国药学会,1957.
2 金蕴华译. 美国制药工业的竞争地位和决策.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
3 Per Olof Edlund,Wu BoLiang,Jin Yunhua,et al. Determination of artesunate and dihydroartemisinine in plasma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post-column derivatization and UV-detection. Acta Pharmaceutica.Suecica. 1984,21 (4),223-234.
4 刘淑贞,房安石译,金蕴华审校. 药物控释系统和治疗学入门.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9.
5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nes-Old tradition but New Horizone for Drug R&,D Lecture,DEBIOPHARM,Switzerland,June,1994.
6 Industrial Utilization of Medicinal plants,Symposium,UNIDO(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and SPAC(State Pharmaceatical Administration of China),Beijing,October 1990.
7 Development of Qinghaosu(Artemisine),a new antimalarial drug from traditional Chinease medical herb and deriratives. Symposium of American Center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Washington D. C. July,1983.
8 “新药研究与开发程序,各学科之间的配合”,1981~1990年间多次讲课,制成录像带.
9 “分离与纯化技术在生物技术下游生产工艺中的重要性,” 总结OECD 25国的经验,建议我国大力开发,国家医药管理局技术委员会1986.
10 “中国制药工业的生存与发展—政府政策与法规对制药工业的影响”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技术工作年会,2000,长沙.
11 向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UNIDO) 申请在中国沈阳成立 “制药工业信息、开发及培训中心” 申请书,金蕴华、张小明合写,国家医药管理局技术委员会,1987.
12 华瑞制药有限公司可行性报告. 主要执笔人: 金蕴华 (中国)、雨果·铁林 (瑞典) 1979~1983.
13 赴瑞典医药工业技术考察报告,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工业情报中心站印发,1979.
14 介绍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UNIDO) 编写的 《工业可行性研究手册》 翻译并讲课,国家医药管理局,1979.
15 《GMP的含义、内容及要求,介绍瑞典医药工业的执行情况》,国家医药管理局,1979.
16 Cyclohexylalkanoyl anilides M.S. Thesis,1947,School of Pharmacy,Purdue University,U.S.A.
17 Cyclohexylalkanoyl urethanes,Ph.D Thesis,1950 School of Pharmacy,Purdue University,U.S.A.
18 “氯地孕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新路线”,原化工部武汉医药工业研究所 (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院),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负责人: 金蕴华、周子清.
19 Synthesis of analogues of Mycobactin——a growth factor of Mycobacteria Tuberculosis. Journal of Beijing Medical College,1959.
20 “MAXSIM” 一个新的生理学模型为基础的计算机模拟程序,供药物代谢动力学教学用,瑞典乌普撒拉 (Uppsala) 大学药学院,生物药学系,约翰. 戈布瑞松 (Johan. Gabrielsson) 制作,程怡方、金蕴华校订.
21 药物化学 (教科书) 与林启寿合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
22 《发酵、药品、石油——药品的发酵法生产和有关情况》. 石油化工规划设计杂志,1973,(8).
23 《国外发酵自动化简况》. 石油化工规划设计杂志,1973年第8期.
24 《日本制药工业统计资料》. 石油化工规划设计杂志,增刊,1973年第12期.
25 关于建立 “最低创伤外科手术”(Minimum Invasive Surgery) 又称“内窥手术 (Endosurgery) 仪器设备生产基地的建议书”. 国家医药管理局技术委员会,1994.
26 《Doing Business With China》,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Published by kogan Page Ltd in association with China’s Ministry of Foreign Trade&Economic Cooperation(MOFTEC),1998 Edition.
相关参考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
少年时代施洋,字伯高,一八八九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在湖北竹山县杨家湖桂树村(现太平公社双桂大队施家湾)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施洋的祖父施廷瑾,是清朝的廪生。他很钟爱他的孙儿。当施洋喃喃学语时,就把他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