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谢毓元人物简介
Posted 药物
篇首语:当你毫无保留地信任一个人,最终只会有这两种结果,不是生命中的那个人,就是生命中的一堂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谢毓元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谢毓元人物简介
·谢毓元
谢毓元,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家。在血吸虫病药物,金属中毒解毒药物,放射性核素促排药物,震颤麻痹症药物等领域进行了长期研究并研制成功一些效果优良的新药。较早地在国内开展了天然产物的合成研究。完成了降压生物碱莲心碱等的全合成。开发的解毒药二巯基丁二酸,被用来抢救砷中毒等病人,挽救了一批无辜受害者的生命。中国科学院院士。
谢毓元,祖籍苏州,1924年4月19日生于北京市,父亲谢容初是前清举人,供职交通部,家中藏书很多。他从小就读了不少文学和历史名著,培养了对文学和历史的兴趣。报考大学,本想读历史系,但父亲和兄长一致反对,要求他考理工科,学好本领,科技救国。因此他考入东吴大学化工系就读。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辍学,抗战胜利后插班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二年级,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这段时期,一直得到张青莲先生的重点培养。
195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时任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药物研究室主任赵承嘏先生的赏识,调去赵先生实验室从事中草药化学成分研究,这样就从无机化学转向了有机化学。二年后又因刚回国的嵇汝运先生需要助手,转去嵇先生实验室从事血吸虫病药物研究。
发扬独立思考初见成效
当时全国人民正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大规模开展防治血吸虫病工作。嵇先生接受了研制抗血吸虫病新药的任务。已有的治疗血吸虫病药物 “吐酒石” 是一种锑剂。在治疗过程中,锑会引起中毒。据统计,有万分之二的人使用 “吐酒石” 后死亡。经过分析讨论,他们采用和锑螯合能力更强的二巯基丁二酸代替酒石酸合成锑剂,药理实验证明二巯基丁二酸对锑有很好的解毒作用。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对砷、铅等的解毒试验,都取得了很好的结果。于是二巯基丁二酸被开发成为广谱解毒药,此后经过数十年的考验,抢救了??批又一批的中毒病人,尤其是1991年河南郑州的砒霜投毒事件,一次就使近800中毒病人转危为安。这一成果在1992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56年谢毓元被选派出国去前苏联留学,在前苏联科学院天然有机化合物化学研究所施米亚金院士实验室攻读副博士学位。施米亚金治学严谨,要求严格,在导师的熏陶下,培养了他善于探索,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的学习钻研精神和毅力,顺利完成了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全合成“论文,通过答辩,获得了副博士学位。在实验过程中,虽然经常遇到困难,他总能分析问题所在,寻找解决途径,最终得到了成功。导师经常夸奖他说: “我很高兴你有一双幸福的手”。因此实验室其他人做不出的东西,导师总是找他去设法完成。
学成回国后,他继续从事天然产物合成工作。先从本??发现的莲子芯抗高血压成分莲芯碱入手,在确定莲心碱绝对构型后,完成了这一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的全合成。接着,以地衣提取物为原料,合成了抗真菌抗生素灰黄霉素。随后又为新疆干草查耳酮确定了化学结构的关键部位,并完成了它的全合成工作。这些工作使他在1982年和所内同行一起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献身国防科研不断开拓进取
20世纪60年代,随着我国核武器的发展和原子能和平利用的普及,放射性同位素进入人体引发癌症的危险日益增多。为保障核工业战线同志的健康,1966年二机部下达了要求药物所研制放射性核素促排药物的任务。所领导考虑他有研制解毒药二巯基丁二酸的经验,找他谈话,要求他放弃已从事多年,颇有成效的天然产物全合成工作,接受这一国防任务。他毅然放弃了已有一定积累的领域,投身到国家迫切需要的岗位上去。他接受的第一个任务是探索钚-239、钍-234、锆-95和铀-235等放射性核素的促排解毒药物。对付放射性核素的中毒,惟一的医疗途径是用螯合剂加速其从体内排出。国际上最常用的医用螯合剂是EDTA和DTPA,但对这些核素促排效果较差。他设想在螯合剂分子中引入??个或多个酚羟基,利用其酸性比脂肪羟基强而使螯合剂与水的竞争力加强,避免其与放射性核素生成螯合物后的水解,保持螯合物的稳定。根据这个设想,他试验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两个相邻酚羟基的螯合剂。通过实验,果然效果优于所有受试样品,其中 “双酚胺酸” 的促排效果更为突出。这些结果在国际螯合剂学术会议上报告后,引起了同行们的兴趣。日本国立放射科学研究所的福田博士要求提供样品进行合作研究,得到了满意结果,因此合作关系一直保持至今。为使这类螯合剂毒性进一步降低,他又选择临床长期应用证明无毒而同样具有邻二酚羟基的左旋多巴为原料,合成了??个新的螯合剂,定名为喹胺酸,其半致死量达到每公斤体重8克左右,促排效果也很突出。为此,在1980年获得了国防科委三等奖。
当时左旋多巴这种原料依靠进口,价格十分昂贵。为降低成本,必须自己解决原料生产。他通过文献调研,知道左旋多巴在豆科植物中存在较多。通过杭州植物园专家的帮助,从当地采集的野生植物藜豆中以高收率提取得到,从而实现了左旋多巴的国产化。由于左旋多巴也是治疗震颤麻痹良药,所以也为药厂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接着他又接受了锶-90的促排解毒研究任务。锶-90是核爆炸散落物的主要成分,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通过文献调研,知道一种具有双膦酸结构的螯合剂和碱土金属的亲和性较好,且有亲骨性。针对锶是亲骨的碱土金属,他尝试用两种已知的双膦酸类化合物试验对锶的促排能力,发现确有促排效果,但并不理想。在此基础上,合成了一系列衍生物,发现结构上微小的改变,竟导致效果的成倍提高。最后选中了一个化合物作为首选。它对锶的促排效果比文献报道的任何螯合剂均高出很多,定名为酰膦钙钠。这一成果在1983年获得了卫生部一等奖。
80年代后二机部改为核工业部,向军转民过渡,从此不再有国防任务找他。于是他利用多年在螯合剂研究方面的积累,探索拓宽螯合剂的应用范围,使其不但可用于放射性核素的促排,还可用于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在与日本合作过程中,福田博士用他创制的 “双酚胺酸” 进行了详细的钚-239促排作用研究,在病理切片中发现该螯合剂有可能促进骨骼生长作用,并将结果告知。根据这一线索,他设计将该螯合剂的药效部位与双膦酸基团拼合,合成了一系列新化合物。实验证实,这类化合物不但对破骨细胞有抑制作用,还能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目前报道较多的双膦酸类骨质疏松症药物只限于抑制破骨细胞,未见有促进成骨细胞生长的报道。也就是说只能防止骨质疏松的进一步发展,不能促进骨骼的再生。因此这一结果,增强了他开发一个较理想的骨质疏松症药物的信心。目前他正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合成更多的新化合物,以期最终筛选得到一个高效低毒的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在有生之年,再为社会作出一份有益的贡献。
言传身教培养药学人才
谢毓元对学生循循善诱,经常以切身经历教诲学生。他认为治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从大处讲,是对任何工作都要锲而不舍。从小处讲,是对每一个实验的锲而不舍。任何一个实验,假如设计路线,事先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周密的思考,应该有较大成功的把握。遇到失败,首先考虑的不应该是对设计的怀疑,而应该从实验过程中可能疏忽的各个方面去寻找原因,在所有可能的原因被排除前,不能轻易放弃原有设计。这样,在大多数情况下,最终会取得成功。他的很多实验,都是在多次失败仍然坚持之下取得良好结果的。信心和耐心是成功的基础。
他还教诲学生要善于独立思考。导师虽有较多的知识和经验积累,但总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对每个问题的看法或判断都没有偏差。因此,一方面要尊重导师,一方面也要破除迷信。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最好多一些主动,少一些依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对于专家权威应该尊重,但不要盲从。他常讲的一个例子是,在前苏联做研究生时,导师给他一个合成某化合物的方案,他认为较繁琐,并提出了一个较简单的途径,被导师否定了。但他仍偷着按自己的设想去做,并获得了成功。导师在事实面前,不但没有责怪,而且赞许地说: “中国有句成语叫成则为王,我们国家也有类似的一句话,叫做成功者是不受责备的。”
目前他自感精力日衰,已屈迟暮之年,正抓紧多为培养新生力量尽一份力。希望有更多的有志新药研究的年轻同志迅速成长,壮大药学队伍,为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共同努力,争取在较短的时期内,摆脱新药依赖进口的不利??面。
简 历
1924年4月19日 出生于北京市。
1946年—1949年 国立清华大学化学系学习。
1949年—1951年 国立清华大学化学系助教。
1951年—1953年 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助理员。
1953年—1956年 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56年—1957年 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俄语。
1957年—1961年 前苏联科学院天然有机化合物化学研究所学习,获副博士学位。
1961年—1979年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1979年迄今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1983年—1987年 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
主要论著
1 张青莲,谢毓元. Solubility of potassium salts in heavy water at 25℃Ⅲ. nitrate,permanganate and thiocyanate. 中国化学会志,1949,16:65-71.
2 赵承嘏,谢毓元. 常山叶中之抗疟质素. 中国科学,1951,2:455-457.
3 谢毓元,章辛,杨行忠,嵇汝运. 血吸虫病化学治疗的研究 (Ⅱ)几种巯基羧酸的锑衍生物. 化学学报,1956,22:102-111.
4 Ce Юǎ-юанъ. Изучение путей синтеза Дедимлтилλаминодезоксот-етрацикλинов. 副博士论文,1961.
5 Hsieh Yu-yuan,Pan Bai-chuan,Chen Wen-zhi,et al. Studies on the alkaloids of Embryo Loti,Nelembo Nucifera Gaertn. ⅣTotal synthesis of Liensinine. Scientia Sinica,1966,15:809-828.
6 徐任生,文广玲,江树发等. 甘草查耳酮的分离,结构和全合成.化学学报,1979,37:289-297.
7 谢毓元,罗梅初. S-186对放射性锶的促排作用和毒性研究. 科学通报,1981,26,896.
8 陈文致,谢毓元. 铀促排药物研究: 两种新型膦酸类螯合剂的合成. 药学学报,1984,19:865-868.
9 徐美忠,谢毓元. 铀促排药物研究Ⅱ:邻苯二酚类胺羧酰胺螯合剂的合成. 药学学报,1986,21:148-151.
10 陈文致,谢毓元. 铀促排药物研究Ⅲ:2,3-二羧基-5-烷基羰基苄基胺羧酰胺螯合剂的合成. 药学学报,1987,22:62-66.
11陈文致,谢毓元. 铀促排药物研究Ⅳ:双 [N-羧甲基-(2,3-二羟基-5-甲氧羰基) 苄氨乙酰] 二胺的合成. 药学学报,1990,25:790-795.
12 覃兆海,谢毓元. 铀促排药物研究Ⅵ:2,3-二羟基-4-甲氧羰基苄基胺羧酰胺螯合剂的合成. 药学学报,1993,28:619-624.
13 Shen X,Xie Y Y,GengHz.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anthanide complexes with novel amido acid containing thiosemicarbazide.Synth. React. Inorg. Met-org Chem,1994,24:1351-1359.
14 Li Q Shao H,Jiang H,Xie Y. Studies on the antitumor 2-6-piperazinedions synthesis of 2,3-di-acetoxy-4-carbomethoxy-(3’,5’-dioxoN4-subtituted piperazinylmethyl) benzene. Pharmazie,1995,50:447-452.
15 Wang Xq,Xie YY,Sun J.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a novel praseodymium complex with β-alanine. Polyhedron,1996,15:3569-3574.
16 S. Fukuda,H.Iida,Y.Y. Xie,et al. Effects of four CBMIDA analogues on removal of plutonium in rats. J. Health Physics,1998,33:331-336.
17 Kong DY,Qin C,Meng LH,Xie YY. Synthesis,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tumor activity evaluations of Cu complex with tetraazamacrocyclic ligand.Bioorg.Med.Chem.Lett,1999,9:1087-1092.
18 Satoshi Fukuda,Haruzo lida,Yan XM,Xie YY,Chen WZ. Removal of strontium by the chelating agent acetylamino propylidene diphosphonic acid in rats. Health Physics,1999,76:489-494.
19 Kong DY,Xie YY. Synthesis,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potentiometric studies of divalent metal complexes with an octadentate tetraazamacrocyclic ligand and their DNA cleavage ability. Polyhedron,2000,19:1527-1537.
20 Qin XR,Li Q,Xie YY. Synthesis of(s) -(-) Benzyl-2-tert-butoxycarbonylamino-4-iodobutyrate.Chin.Chem.Lett.2001,12:767-768.
相关参考
·谢毓寿谢毓寿,地球物理学家、地震学家。是工程地震学的奠基人。他根据我国国情编制了地震烈度表,在地震烈度小区域划分和工业爆破的地震效应及水库地震研究等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他主编的《中国地震历史资
·谢毓晋谢毓晋,微生物学家,生物制品学家。他毕生致力于微生物免疫学的教学、科研和生物制品的研制工作,并取得多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他对耐热真空冷冻干燥乙醚灭活狂犬病疫苗的研制,成功地解决了生物制品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