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陈尊诗人物简介

Posted 茶叶

篇首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陈尊诗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陈尊诗人物简介

·陈尊诗



陈尊诗,茶叶机械和制茶专家。长期从事茶叶机械和制茶工艺研究,先后组织开发研制红、绿茶初精制成套机械。最早引进国外的红茶萎凋槽、创制滚筒式杀青机,对提高我国红、绿茶品质,实现茶叶加工机械化作出了贡献。

陈尊诗,字雪鸿,1919年7月14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县盛产平水珠茶的平水镇一个职员家庭。父亲陈樵原在东北吉敦铁路部门工作,“九一八”事变后回至杭州。他深感中国之所以国弱民穷,备受列强侵略,多由于文化科技落后所致,遂决心培养儿子读书。陈尊诗1933年绍兴成章小学毕业后,至杭州安定中学读初中,1936年进惠兰中学读高中,1938年杭州沦陷后转至湖南邵阳中正中学,后又转至绍兴五校联中高中毕业。1940年,陈尊诗考取迁??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农艺系茶业组。读书期间,在吴觉农的教导下,了解了我国茶业的兴衰史,懂得要使中国富强必须振兴实业,决心毕业之后为振兴中国茶叶事业奋斗一生。1944年,陈尊诗毕业,获学士学位。

1945年抗战胜利,陈尊诗抱着要为茶叶事业贡献力量的迫切心情,经衡阳、武汉回到上海,进上海兴华茶叶公司,在家乡平水茶区协办4个茶厂。1945年10月,调至台湾省平镇茶叶试验场任制茶研究室主任。1946年2月27日回到上海准备结婚,不料发生了“二二八”事件,只能留在上海进茶业联营公司工作。

1949年上海解放后,陈尊诗进华东区贸易总公司上海茶叶分公司任制茶科科长,后转浙江省茶叶公司,被派往嵊县创办嵊县茶厂。同年10月,陈尊诗去绍兴创办第一家国营企业——绍兴茶厂。1951年因抗美援朝沿海封锁,平水珠茶出口受阻,浙江省成立红茶推广大队,陈尊诗受命任诸暨枫桥中队长,肩负起绿茶改制红茶的任务。经两个多月的培训、示范、试制、收购,香气浓郁的数千担越红终于试制成功,使百万茶农解决了茶叶销路和生活问题,又为国家茶叶转为苏销,缓解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困难出了力。1952~1958年,陈尊诗调任嵊县三界茶厂副厂长兼技师,7年内保质保量完成苏销任务。这期间,每年春季他都率领茶厂职工200余人,深入茶区宣传国家茶叶购销政策,协助茶区茶农做好春茶采制工作。在与茶农同吃同住同劳动中,他深切感受到茶农采制的辛苦,为此立愿实现茶叶采制技术机械化,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针对珠茶闷炒时间过长,严重影响珠茶香味,在调查总结茶农制茶经验的基础上,他研究出杀青叶揉捻后稍加烘焙,缩短炒制时间,减少叶量的方法。此法对提高珠茶香气有明显效果,波茶农称为“珠茶快速制茶法”,在绍兴、宁波两区推广深受好评。总结十年从事茶叶生产实践的经验,使他体会到,一切理论来源于实践,科学研究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为生产服务、为群众服务的信念。这成为他以后30年从事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

研制成功首批绿茶加工机械系列产品



1958年7月15日,对陈尊诗来说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这是他为中国茶业加工全面实现机械化愿望踏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开始研究茶叶生产机械化的第一天。20世纪50年代初期,茶叶初制几乎全靠手工,功效低、劳动强度大,茶农生活贫困。为此,他于1957年就开始研究茶叶炒干机。

1958年,陈尊诗在嵊县发现一台滚筒形饲料炒干机,经试用作茶叶杀青有色绿香高的优点。这使他得到启发并于1959年试制成一台用于杀青的滚筒型样机在茶叶所试验场试用。后经多次研究改进,终于形成6CAT-50,6CAT-60,6CAT-70,6CAT-80型转筒式绿茶杀青机系列产品,在全国推广5000余台,还制成燃油转筒杀青机出口至斯里兰卡、摩洛哥等国,1978、1979年两次获得浙江省科技大会三等奖。

1963年,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反映,浙江-58型长炒青成套机器制成的茶叶外形与内质低于手工,极需改进提高。陈尊诗经调查,分析造成绿茶外形松、扁、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机械结构设计不合理和制茶工艺不科学造成的。因此,他提出改进结构的设计方案和图纸,1964年试制出样机,1965年再次加以改进,同年10月通过新产品鉴定。研制成的6CAG-84锅式杀青机,6CR-55型盘式揉捻机,6CC-84型往复式炒干机,6CCT-80型圆筒式辉干机,结合揉捻叶经烘干机烘后再炒新工艺,制出了符合我国传统风格的炒青绿茶。1982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推广二等奖(注:浙江省农业厅上报)。

陈尊诗除研究绿茶初制机械外,还对红茶机进行研究。据1964年调查,严重影响红茶品质的原因是国内全靠自然萎凋和日光萎凋。采用这种传统方法时,常因春季多雨无法萎凋而产生大量鲜叶变质,致使经济损失很大。陈尊诗根据国内外资料,于1964年在所内搞了一条简易的萎凋槽。消息传至南湖林场,场领导要求试制8台,经1965年春茶试用,效果良好,成为茶叶机械中的一大突破。1965年10月通过科研鉴定,不久在全国红茶产区推广数万条,节省了基建投资,提高了红茶品质,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与此同时,陈尊诗结合援助几内亚建立玛桑达茶厂的工程项目,在杭州市茶机研究所、杭州茶机总厂(原杭州农机厂)的共同努力下,设计试制成功红碎茶初制机械5种,精制机械12种,并通过了部级新产品鉴定。1966年,我国实现了主要茶类红、绿茶初、精制全程机械化。

创建我国3条茶叶生产流水线



“文化大革命”期间,陈尊诗充分利用各种时间,阅读翻译英、日有关制茶工艺、设备的资料,努力掌握国外制茶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

1976~1987年间,农业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共下达3个课题:①制茶燃料改革。②颗粒绿茶初精制连续化装置。②红碎茶揉切机和发酵机的研究。陈尊诗坚持科研为生产服务,密切结合生产实践的原则,在开展制茶燃料改革研制成功转筒式燃料杀青机和燃油珠茶炒干机的基础上,建成浙江省奉化茶场以油为燃料的珠茶初制连续化流水线3条。

第一条流水线包括连续作业的揉捻机组、燃油珠茶炒干机组和反斗式定量分配机、行车式输送机等,全长104米,合计茶机217台,成为当时自动化水平较高茶厂之一。该项目1978年获浙江省农业科技大会科技成果奖。

第二条流水线是1978年开始的,颗粒绿茶初、精制连续化流水线的研究。在完成6CAT-60型燃油转筒杀青机和6CH-120型燃油烘干机的基础上,将杀青叶经初揉捻机和转子式揉切机切碎、烘干、静电拣梗、然后筛分风选,取得颗粒型的绿碎茶。这为我国绿茶加工技术创造了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该项目1982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三条流水线是BBT-2500型CTC红碎茶初、精制连续化流水线。1983年,在海南省南海农场茶厂进行连续化床式发酵机的研究。研究成功的6CFZ-8000型具有连续作业性强的床式发酵机、配一套南海农场从肯尼亚引进的15寸洛托丹和大型CTC,经生产性试验,红碎茶品质明显提高。该项目1985年11月通过鉴定,为我国提供了一套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科学合理的制茶工艺。

研制出采茶机与修剪机



陈尊诗除研究红、绿茶初、精制制茶机械之外,早在1959年就开始研究采茶机。他和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的同志协作,于1960年共同研制成功南茶702型往复切割式采茶器,并提出往复切割式采摘机构“干脆利落,茶芽完整是今后机动采茶机最有效的采摘机构”的结论,为我国采茶机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20世纪70~80年代,陈尊诗担任茶机研究室主任期间,组织了室内采茶机研究组。该组在1978年十二国农机展览会农机化办公室留购日本采茶机和修剪机的基础上,于1983年研制出4CSW-910型双人抬采茶机,XD-750型单人手提修剪机,XS-1040,XD-1040A型双人抬式修剪机,以及XZ-800型和XZ-1200型两种茶树重修剪机。同时,协助萧山成立采茶机厂。从日本引进小马力汽油机1500台,先后生产采茶机、修剪机千余台。为我国采茶机械化作出了贡献。

援助非洲国家建园建厂



1964年,国务院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决定援助西非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几内亚建立玛桑达100公顷茶园和一座茶厂。陈尊诗从1964年茶机选型开始到组织设计、试制、试验、鉴定,同时提出茶厂的工艺流程,机器排列,整个茶厂布局等完整的设计方案。到1966年,用3年时间完成红、绿茶初、精制成套机械24种88台交货任务。该茶厂1967年4月建成投产,1968年2月几、坦两国总统为茶厂正式验收剪彩,提高了我国的声誉,扩大了影响。

1978年,摩洛哥王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要求我国提供绿茶成套初、精制机械。经国家计委批准,由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和农垦部承办,陈尊诗受命负责摩洛哥罗可斯茶厂的筹建任务。他从1978年7月开始在北京先后完成提出设备清单,参加与摩洛哥代表团谈判洽商签订订货合同,并根据合同附件要求提供建厂说明书以及工艺流程图、机器排列等成套图纸,作为摩方土建设计的根据。1980年,所需设备按合同要求全部运抵摩洛哥。1981年10月,陈尊诗以专家组副组长的名义前往摩洛哥罗可斯茶厂安装机器。到1982年10月,经一年试生产,顺利通过摩方验收,为增进中摩两国友谊作出了贡献。

1982年5月1~29日应几内亚、摩洛哥两国政府的邀请,陈尊诗与俞永明参加中、几、摩三国专家组,赴几内亚玛桑达地区考察扩建1000公顷茶园的可行性,提交了考察报告。考察报告认为,以当地的土地资源和自然条件在玛桑达地区扩建1000公顷茶园是完全可行的。报告还针对当地缺乏劳动力的问题,提出机耕、机采等有效措施,得到几摩专家的好评。

开创名茶机械新产品



陈尊诗1988年7月退休。他虽年逾70但壮志未休。鉴于当时茶叶生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大潮下,中国名茶??发蓬勃发展,但光靠手工生产数量有限难以形成商品的形势,陈尊诗发表了《名茶机械化生产是时代的需要》的文章,并身体力行,首先和三叶茶机厂合作,开发设计出6CAT-30型转筒杀青机和6CFG-60型扁茶整形机。杀青机迅速在各名茶产区推广应用。扁茶整形机于1991年12月由浙江省机械工业厅组织鉴定,推广在100台以上。

陈尊诗于1988~1993年任嵊县微型名茶机械和杭州大发茶机厂顾问期间,开发出6CR-25,30型名茶方盘揉捻机,经机械工业部杭州茶机检测中心测定,证明其成条率在95%以上,而碎茶率不到1%,性能良好。以后又研制了6CH-1-4型吸风式烘干机和6CJ-50型球形名茶炒干机。实现了“老有所为”的愿望,为茶叶生产机械化作出了新贡献。

陈尊诗曾任中国茶叶学会荣誉理事、中华茶人联谊会名誉理事、浙江省农机学会荣誉理事等职。

陈尊诗在从事茶叶生产和科研工作的50年间撰写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约50余篇,编译英、日茶叶文章100篇以上,先后任《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编委茶机篇副主编,《80年代国内、外农机化新技术》编委并撰写茶机部分。此外,参加《当代农机实用新技术》编写工作。

由于陈尊诗在茶机研制等方面作出的贡献,浙江省科技协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学会等先后颁发表彰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简 历



1919年7月14日 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平水镇

1940—1944年 在重庆的复旦大学农艺学系茶业组学习,1944年毕业获学士学位

1945年7月~10月 上海兴华茶叶公司工作

1945年10月—1946年2月 台湾省平镇茶叶试验场制茶研究室主任、技士

1946—1949年 上海茶业联营公司专员

1949年7月~10月 上海市华东区贸易总公司上海茶叶公司制茶科科长

1949年10月—1958年 浙江省茶叶公司所属嵊县茶厂、绍兴茶厂、杭州第二茶厂、三界茶厂副厂长、厂长、技师等职

1958—1988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机械研究室主任,工程师、副研究员、研究员

1988年7月 退休

主 要 论 著



1 陈尊诗,林宏清.绿茶长炒青初制机械研究初报.茶叶科学,1964(1):62~70

2 陈尊诗,舒南炳.红茶加温萎凋槽研究报告.茶叶科学,1964(2):1~8

3 陈尊诗.转筒式连续杀青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分析.茶叶科学,1965(1):7~13

4 陈尊诗.国内外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概况及展望.茶叶机械,1980(2):1~3

5 陈尊诗,顾峥等.6CKL-20型颗粒绿茶初、精制连续化装置的研究报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年报,1983:22~25

6 陈尊诗.论外销绿茶品质与茶机及工艺的关系.茶机设计与研究,1983(2):1~3

7 陈尊诗.论提高红碎茶品质的技术关键.广东茶叶科技,1987(1):21~24

8 陈尊诗,刘新等.BBT-2500型红碎茶初、精制流水线的研究.茶叶机械,1988(4):1~6

9 陈尊诗.我国茶业机械化及科技发展四十年大事记.茶叶机械,1990(4):1~8

10 陈尊诗,刘新等.6CYR-20型三翼转子振切机、6CTC-500型四联齿辊揉切机.茶叶机械,1994(3):9~13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知名人物 姚錱人物简介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知名人物 丁儆人物简介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知名人物 余贺人物简介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

中共人物传 施洋人物简介,施洋人物评价

少年时代施洋,字伯高,一八八九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在湖北竹山县杨家湖桂树村(现太平公社双桂大队施家湾)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施洋的祖父施廷瑾,是清朝的廪生。他很钟爱他的孙儿。当施洋喃喃学语时,就把他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