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周翔人物简介
Posted 甲醛
篇首语:你若无书相伴,便没了长相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周翔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周翔人物简介
·周翔
周翔,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教育和科研工作,在纺织品功能整理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其中防皱整理的研究处于国际前沿。致力于科研成果产业化,取得显著成绩。为我国印染工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翔,女,1934年9月26日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籍浙江湖州。1986年加入九三学社。祖父周由廑精通英语,擅长书法,藏书丰富;父亲周嘉民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长期从事土木工程领域工作,是给水工程专家;母亲是幼儿教育教师。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养成了她勤奋好学的品质,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51年在上海市立第一女子中学毕业后,考入华东纺织工学院染化工程系,1955年毕业,到济南成通纺织染厂见习一年后调华东纺织工学院,在纺化系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86年晋升为教授,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农业部南方研究中心从事为期两年的合作科研,着重开展防皱整理的基础性研究,在美国杂志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五篇。同时,学习纺织化学领域的先进研究手段,了解美国科技发展动态。
1983年以来,周翔着重开展纺织品功能整理及整理剂的研究,不断取得成果。由她主持的纺织部重大科研项目“超低甲醛DP功能整理”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纺织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世纪90年代开始,更涉及染整加工与环境、纺织材料的表面改性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等领域的研究,近四年内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项目7项,其中已鉴定的4个项目中,3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项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她主持完成30多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她还致力于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工作。
周翔于1984年担任纺化系副主任,1986—1993年任系主任,1996—2002年任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起任东华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2001年起任东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0年起任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2004年起任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
1988年,周翔筹划以“超低甲醛DP功能整理”成果为技术基础,建立科技企业。1989年底,她负责创建的上海新力纺织化学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她担任副董事长和总经理。从此,她的许多科研成果在新力公司实现了向生产力的转化。
周翔从事纺织高等教育近50年,为我国纺织科技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1982年她开始招收研究生,至今累计有40多名研究生毕业。她指导的一名青年教师成为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
周翔是东华大学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学科带头人。2000年起,她负责上海市重点学科“染整工程”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她对学科发展方向胸有成竹,组织工作严谨细致,带领该学科圆满完成了第一期建设任务。从2001年起,她又负责国家重点学科“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的申报和建设。2002年下半年负责申报“211工程”“十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染整科学与工程”。
周翔曾任九三学社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委员、中央常务委员,第十届中央常务委员;第七届上海市政协委员,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1999年起任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1992年起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评为全国纺织工业“巾帼建功”标兵,当选1993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1994—1995年度上海校办产业先进个人,199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01—2002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2001年任第二十二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2002年任第二十二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顾问,2003年起任第二、第三届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理事,2004年起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顾问。
纺织品超低甲醛整理的开拓者
防皱整理或免烫整理、耐久压烫(DP)整理,可以克服纤维素纤维类纺织品被折皱后难以回复的缺点,提高这类纺织品的附加值,因而是纺织化学界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展了防皱整理的研究,但后来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国际上防皱整理剂和整理工艺50年代后不断有新的进展;60年代研制出耐洗牢度更好的防皱整理剂,开发了延迟焙烘工艺;70年代着重研究降低有害物质—甲醛释放量;80年代低甲醛、超低甲醛整理剂继续研究并开始进入市场。当时在美国销售的纤维素纤维类纺织品中经防皱整理的占了大多数。
1981年,周翔在美国农业部南方研究中心合作科研时,亲身体会到防皱整理对于增强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重要性,国内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增加对防皱整理品的??求。她决定将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新一代超低甲醛整理剂作为主攻方向。她于1984年开始立项申请,1986年“低甲醛DP功能整理”被列为纺织部重大科研项目。高效液相色谱是纺织化学领域中强有力的研究手段,1987年,周翔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为学科配备了一台高效液相色谱仪。该仪器在“低甲醛DP功能整理”项目中合成反应跟踪和痕量甲醛测试方法的建立发挥了作用,棉织物经DP整理后,强力下降严重。因此整理剂应用工艺的优化应该包括三方面的目标——降低甲醛释放量,提高防皱水平,减少织物的强力损失。其中催化剂是除整理剂以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进行了适用催化剂的研制。为提高工艺优化的研究效率,周翔采用了当时在纺织化学界很少应用的计算机技术。
周翔带领学生最终研制成功超低甲醛DP整理剂SDP和催化剂LFC,开发了最佳应用工艺,整理品释放甲醛量低于100微克/克,达到超低水平,并在织物断裂强力保留上取得突破。成果为国内首创,达到和超过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成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美国《国际纺织技术》杂志和上海纺织工程学会都主动约稿。该项成果获得1991年纺织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了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周翔以该成果为技术基础创建了科技企业——上海新力纺织化学品有限公司。经过新力公司几年来的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至今SDP的用户已达200多家。
1993年以来,国际上对全棉和高棉含量涤棉混纺织物防皱整理的研究和生产又一次形成热点,国内需求也进一步向高档化发展。周翔再接再厉,又开展了无甲醛防皱整理的研究。她带领学生和助手在开展多羧酸无甲醛整理剂和整理工艺研究时,同时开展棉纤维与1,2,3,4,-丁烷四羧酸或柠檬酸反应时的反应历程研究,揭示了两者的差异,从而对柠檬酸整理效果较差的现象有了理论阐明,发表论文多篇,研制的整理剂已在研究工作中应用。
功能整理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周翔还进行了阻燃、硬挺、柔软等纺织品功能整理研究,均取得显著成绩,多项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发表论文多篇。
阻燃纺织品随着交通运输和建筑业的发展而被重视起来。1983年,周翔刚从美国回来,就从事地毯背衬阻燃胶粘剂的研制工作,研制成功地毯背衬阻燃胶粘剂FRA—1,成果转让给了企业,1985年,该项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985年,她承担国家重点新技术开发项目“纺织品阻燃整理研究”中最终用途为装饰布的棉织物和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子项目。对棉织物,她考虑装饰用布对阻燃效果耐洗性的要求不太高,并考虑原料易得、成本低、毒性无或极低、可利用工厂常规设备进行加工等因素,研制了半耐久的阻燃剂,并制定了阻燃工艺。对涤纶织物,研究得到的阻燃剂和阻燃工艺使整理品的限氧指数达到40以上,大大高于以往报道的30左右。整理加工工艺合理,节约能源,同时又不增加废水处理负担,因而深受工厂的欢迎。“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于1992年获纺织部科技进步奖。她还主持研制了棉耐久阻燃剂,广用阻燃剂,这些连同涤纶阻燃剂,都在她创建的科技企业中实现了商品化。
周翔还主持完成纺织部项目“苎麻阳离子改性”和“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项目,进行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苎麻阳离子改性剂的研制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拓展研究领域 注重环境保护
从90年代中期开起,周翔开展了功能高分子材料、纺织材料表面改性及染整加工与环境等方面的研究。1998年主持完成的“超高吸水材料的研制及应用”项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00年底完成的“高吸水聚合物的后处理”项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接近国际先进水平。1995年,她在介绍国际纺织品染整加工发展动态时,首先阐明了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已成为并将继续成为染整??术更新的主要驱动力。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她着手进行将近代技术用于纺织材料加工的研究,主持了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重点项目“纺织品激光表面处理及聚酯纤维表面改性”,带领助手和学生开展紫外激光照射聚酯材料进行表面改性或表面接枝改性研究(与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合作),改性后的聚酯纤维染色性能和亲水性都有明显提高。2003年完成该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2003年抗击“SARS”的关键时刻,她承担了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抗SARS病毒防护纺织品研制”,带领课题组开展了防护服和口罩外层棉布面料的拒液功能整理研究及加工,防护服复合面料试验、选用和加工等研究工作,并迅速将取得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抗SARS的工作中,受到教育部通报表扬,该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4年,她主持完成了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重点项目“高档服装面料的染整加工及用剂”的子课题——“新技术纤维素纤维高档面料”,研究液氨处理在高档纤维素纤维面料加工中的作用及其与交联处理的结合,为高档纤维素纤维面料提供符合环保要求的加工技术,该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5年初,她主持完成了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不同品种纤维素纤维经液氨处理后的结构和性能”,对棉和苎麻纤维等五种纤维素纤维液氨处理前后的结构与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在国内首次采用反相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纤维超分子结构范畴的微隙结构。同年,她还主持完成了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Lyocell纤维制品染整技术”,这是我国纺织工业急需的技术。
创建科技企业
早在80年代初,周翔就开始了这样的思考:我国纺织品长期处于中低档水平,一个重要原因是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比例不高。科研成果不应停留在论文和鉴定证书上,在科研项目选题、研究路线、成果考验等环节都要充分考虑现实可行性。当有应用前景的成果问世后,应该使成果按原来所应具备的水平转化为生产力,进入市场。
1988年,她主持的纺织部重大科研项目“超低甲醛DP功能整理”通过技术鉴定后,要求技术转让的单位很多。为了能将成果按原来所应具备的水平转化为生产力,她以该成果为技术基??自己创建企业。在学校领导支持下,于1989年创建上海新力纺织化学品有限公司,是当时高校创办的外商投资企业中首家由中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
周翔认为,办好科技企业,非常重要的是市场开拓和新产品开发。虽然高技术含量产品以其性能来说是受用户欢迎的,但??往由于用户不了解产品性能或不了解使用方法而驻足不前。在确保产品品质的同时,她组织并亲自参加技术服务工作,使印染企业掌握新技术,从而促进了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灵魂。新力公司成立时周翔就设立了研究??发部,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开发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经大家努力,现在公司产品已从创建初期的一个SDP防皱防缩整理剂发展到6大类16个产品。自1992年、1993年起,新力公司分别被连续确认为上海市“先进技术企业”和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
在创建和管理科技企业的同时,周翔充分利用所具备的背景条件,建立研究—开发—产销机制,将培养研究生和科研工作与成果产业化工作结合起来。她引导研究生将学位论文选题与科研项目结合,让他们先从事实验室研究。当实验室研究取得成果后,周翔就组织企业的技术力量共同进行产品开发,直至产品进入市场。
辛勤耕耘教书育人
周翔几十年如一日,为我国纺织科技人才的培养辛勤耕耘。周翔认为,教书育人首先是培养学生的为人素质。她在1986年新生开学典礼上发言时,对全校新生提出了注意基础素质培养的希望。在1995年的毕业典礼上,她语重心长地说:“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必须同等重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所不可缺少的。”当发现有的研究生面对改革开放的形势流露出无所适从的情绪时,她与学生单独谈心,启发他们对新事物、新情况要作具体分析,尽快使自己适应新形势,成熟起来。
自1983年以来,周翔每年为硕士研究生开设“功能整理”课程。为了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提高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她选择在该领域内研究工作系统性强的几种功能整理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选用英文参考书和文献,让学生自己阅读以后提出问题,开展课堂讨论。她要求学生阅读英文原文,不仅要看懂文字,更要领会内涵,还要尽可能地学习科研方法和获取信息,例如作者的背景、思路,文章的布局等。年复一年,她教的这门课的内容随科技、工业发展作相应的变化,形式上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进行不断的探索改进。学生们学习这门课后,不仅对功能整理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而且提高了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英语水平。
1996年,纺大开始设立博士生研讨班,周翔主持纺化系博士生研讨班。为了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博士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她非常认真地进行这项工作。有的主讲学生对有些方面的见解不明确,她及时发现,予以启发,使大家都深有感悟。有时学生的讨论没有抓到要点,她的指点使大家豁然开朗。学生们对研讨班的反映很快传开来,人们称赞她经验丰富,了解学术前沿,了解学生,以至始终把研讨班组织得非常好。
周翔注重因材施教。她对学生的了解是时时处处进行着的,无论是课程学习还是学位论文撰写,她都注意让学生发挥长处,弥补不足。对能力强的学生,她给予较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对原来基础稍差的学生,她针对弱点进行指导帮助;外专业来的学生,她让他们利用跨专业优势,又帮助他们补上必要的染整专业知识。
在学位论文撰写中,周翔对研究生的能力培养有进一步要求。要求他们在选题、资料收集、方案设计、材料准备、实验、实验资料整理、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发挥主观能动性,勤于动脑,勇于创新。她说,研究生应该是实验室里和图书馆中最活跃的群体。
在担任纺化系行政领导的近十年里,周翔在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工作思路,并加以实施。她指出为提高教学质量,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师应是化学专业背景。她认为染整专业课程教学应在引导学生入门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到学科发展的前沿,扩大他们的视野,有利于他们的迅速成长。她深知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和困难,组织协调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指导合理利用资金进行仪器设备的配备和更新。她主张对青年教师赋以重任,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在她的领导下,纺化系营造出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她以科研和教学上的成绩,以及为学科建设所发挥的作用,成为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的学科带头人。
周翔非常重视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多次参加美国AATCC等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赴美国、澳大利亚等相关的大学、研究院所、企业访问交流。此外,还经常亲自联系在国外取得突出成绩的校友和外国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和座谈,使师生能直接了解国际上本专业最新的研究动态。她还注意开展国际合作,承担日本东丽公司委托的研究项目、加拿大IOGEN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等工作。2000年以来,她与香港理工大学建立了合作科研和培养研究生的关系,2004年还担任了该校时尚(设计和技术创新)领域战略发展顾问委员会委员。
目前,周翔继续承担着课堂教学、学位论文指导和科研任务,从事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工作。她除继续进行功能整理研究外,更多地投入到环境友好加工技术研究工作中去。展望未来,她认为当务之急是培养人才。
简历
1934年9月26日 出生于上海市
1951年9月—1955年7月 华东纺织工学院染化工程系学习
1955年9月—1956年7月 山东济南市成通纺织染厂见习
1956年7月—1980年9月 华东纺织工学院纺织化学工程系助教、讲师
1980年9月—1986年12月 中国纺织大学纺织化学工程系副教授
1986年12月— 中国纺织大学(现名东华大学)纺织化学工程系(现名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
1981年4月—1983年4月 美国农业部南方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合作科研
1984年4月—1986年4月 华东纺织工学院(中国纺织大学)纺织化学工程系副主任
1986年4月—1993年2月 中国纺织大学纺织化学工程系主任
1995年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6年1月—2002年4月 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
2001年11月— 东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02年4月— 东华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2000年10月— 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4年5月— 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
主要论著
1. Vail SL,Simoneaux JM,Zhou Xiang. NMR Methods for Identification ofN-methylol Reactants. American Dyestuff Report,1982,71(9);1983,72(1)
2. Zhou Xiang,Chung K-Y,Wall JH,et al. Investigating the Reaction Courseof N-Methylolation Reaction of Methyl Carbamate by NMR. Book of Papers,Nation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ATCC,New Orleans,La.,October 5—7,1983
3.Vail SL,Zhou Xiang.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otton Modified byN-methylol Agents.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1984,54(11):783—790
4. Vail SL,Zhou Xiang,Beck KR,et al. Formaldehyde Release from a ModelN-methylol System.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1984,29 (11):3569—3577
5. Beck KR,Pasad DM,Vail SL,Zhou Xiang. Reagent Residues on N-methylol-pyrrolidone Treated Cotton.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1984,29(11) :3579—3585
6.周翔.美国后整理研究工作动态.印染,1985,11(6)
7.Zhou Xiang,Yu Hua. Ultra-low Formaldehyde-release Resin for Cotton. Tex-tile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1993:157—160
8.周翔,俞铧.新型超低甲醛防缩防皱整理剂SDP性能研究.1993年印染后整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新乡:六省二市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1993
9. Zhou Xiang,Liu Qing. Effect of N-methylolamides on Fire Resistant Perform-ance of Phosphorylated Cotton. Proceedings of the 2nd Beijing InternationalSymposium/Exhibition on Flame Retardants. Beijing,China,Oct. 11—15,1993
10. Zhou Xiang,Yang Xilin,Chen Baijun,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Fire Retard-ant DFR to Polyester. Proceedings of the 2nd Beiji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Exhibition on Flame Retardants. Beijing,China,Oct. 11—15,1993
11.胡逊,魏伟书,吴伟栋,周翔.苎麻阳离子改性的研究(一)—(四).印染,1996,22(3—6)
12.周翔.对我国印染后整理进展的一些想法.’96北京国际染整技术与发展会议论文集.1996
13.石春燕,周翔.棉织物无甲醛DP整理.染整技术,1997,19(1):7—9,28
14. Zhou Xiang,Hu Xun. Durability of Esterlinkage between Citric Acid and Cel-lulosic Fibers. Book of Papers,1997 AATC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Ex-hibition. Atlanta,Ga.,Sept. 28—Oct. 1,1997
15. Zhou Xiang,Hu Xun,Wei Weishu,et al. Cationic Modification of Ramie.Book of Papers,1998 AATC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Exhibition. Phila-delphia,Pa.,Sept. 22—25,1998
16. Lu Jiahua,Zhou Xia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ellulase Treatment and Dye-ing Properties of Cotton Fabrics. Journal of China Textile University,1999,16(2) :32—34
17.周翔.免烫整理剂的品质检测.纺织化学品—免烫、柔软整理剂质量及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1999
18.周翔.尼龙纤维生产和染整加工的一些动态.中国工程院“院士行动”.营口化纤厂技术创新诊评会.1999
19. Zhou Xiang,Huang Xiahong. Performance of Superabsorbent Influenced byAmount of Crosslinking Agent. Book of Papers,1999 AATCC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 Exhibition. Charlotte,NC,Oct. 12—15,1999
20.周翔.纺织品与生活质量及可持续发展.第三届中国国际染整技术与发展大会论文.苏州:2001
21. Ma Haiqing,Zhou Xiang. Influence of Weave on Fabric Wrinkle RecoveryProperty before and after Resin Treatment. Journal of Dong Hua University,2001,18(4):18—20
22. Liu Song,Zhou Xiang,Xing Zhiqi. Post-treatments of Super Absorbent Poly-mer.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2002,19 (2):36—40
23. Chen GQ,Xing TL,Huang CR,Zhou X. Grafting of 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 onto Silk in Aqueous Alcoholic Solution.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2003,21(1):51—56
24. Liang Shaohua,Zhou Xiang,Tu Tianmin,et al. UV-laser treatment of PETfabrics: changes in fiber structure and dyeing behaviour. Coloration Technol-ogy,2003,119:19—23
25.朱慧珍,黄文彧,任小勇,周翔.液氨处理前后棉纤维的结构和性能.印染,2003,29(4):8—10
26. Zhou LM,Yueng KW,Yuen C WM ,Zhou X. Tensile Strength Loss of Mercer-ized and Crosslinked Ramie Fabric.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2003,73(4):367—372
27.朱敏,周翔,楼祺洪.XeCl准分子激光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表面接枝改性.中国激光,2003,30(10):956—960
28.徐忠志,周翔,屠天民等.芳砜纶分散染料载体法染色.印染,2003,29(12):4—5,12
29. Zhou LM,Yueng KW,Yuen CWM,Zhou X. Characterization of Ramie YarnTreated with Sodium Hydroxide and Crosslinked by 1,2,3,4-Butanetetra-carboxylic Acid.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04,91:1857—1864
30. Zhu M,Zhou X,Lou QH. Excimer Laser-induced Surface Graft Modificationof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 Proceedings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 83rdWorld Conference (83rdTIWC),Volume 2. Shanghai,May23—27,2004:832—836
31.赵敏,周翔.聚合-交联整理棉织物的红外光谱分析及其性能.印染,2004,30(23):1—4
32.阿阳,周翔,黄文彧.液氨/交联处理棉纤维的结构.印染,2005,31(3):1—4
相关参考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
少年时代施洋,字伯高,一八八九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在湖北竹山县杨家湖桂树村(现太平公社双桂大队施家湾)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施洋的祖父施廷瑾,是清朝的廪生。他很钟爱他的孙儿。当施洋喃喃学语时,就把他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