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宋代著名的书院
Posted 书院
篇首语: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宋代著名的书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宋代著名的书院
宋代著名的书院
“书院”这一名词始于唐朝,最早出现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最早的书院都是官方创立的,在只是作为朝廷藏书、校书的处所,并非教育士子们的教育机构。后来才逐渐有了教育的职能。到清末废除科举制度,书院才改为学校。
书院的全盛时期是在宋代。宋朝初期,自唐末以来的长期动荡、混乱、分裂局面渐趋结束,从而为文化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书院教育也就慢慢复苏。刚开始的民间讲学活动,因规模小、学生不多,没有被朝廷注意。但随着时日的发展,聚徒讲学的书院渐被朝廷所知。由于宋代倡导以文立国的政策,于是对民间相关的文教活动相当鼓励,因此部分著名的书院便获得政府赐经、赐额及颁赐学田,书院因朝廷的提倡而更加有声誉。除朝廷鼓励外,地方官学仍未兴起,所以在宋初70年间,书院制度由兴起而逐渐扩展,各地书院也陆续建立。这时的书院已成为私家讲学的主流,为宋代初期民间的重要教育场所。不过因书院数量还不多并且分布不均,许多士子为求学仍然是寄读于山林寺庙之中,如胡瑗、范仲淹等。
关于宋代的著名书院,一直有所谓“四大书院”之说。但“四大书院”具体指哪四所却众说纷纭。主要说法有:一是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睢阳书院、白鹿洞书院;二是徂徕书院、金山(茅山)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三是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四是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睢阳)书院、岳麓书院;五是睢阳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
以上几种关于宋代“四大书院”的主要说法,其所涉及的书院,除了徂徕书院外,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睢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六所书院,都是较多为后人所提到的,我们把它们都看作是宋代声名尤著的六所书院。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在善化县(今湖南长沙)西岳麓山抱黄洞下。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由潭州(今湖南长沙)知州朱洞创建。当时一共有讲堂5间、斋舍52间。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潭州知州李允则进行扩建,由国子监发给该书院诸经释文、义疏以及《史记》《玉篇》《唐韵》等书籍。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周式任书院山长时,书院再次扩建。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周式曾受到宋真宗的召见,被任命为国子监主簿,于是岳麓书院名闻天下。
岳麓书院
白鹿洞书院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周述任江州知州时,在庐山白鹿洞原南唐国学旧址上,兴建了白鹿洞书院,“学徒常数十百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初期,直史馆孙冕(新淦人),请求归老于白鹿洞。这一请求得到了朝廷的允准,但他尚未到白鹿洞便去世了。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年),孙冕之子、比部郎中孙琛继承乃父之志,在白鹿洞故址收徒授学,名为“白鹿洞之书堂”。
白鹿洞书院
睢阳书院
睢阳书院原是名儒戚同文讲学的处所。戚同文,字文约,宋州楚丘(今山东曹县东南)人,唐天佑元年(904年)生,曾从杨悫授业,学识渊博,但是因为时局动荡,所以无心仕途,于是便招徒讲学。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应天府民曹诚在戚同文旧居旁建学舍150间,搜集书籍1500余卷,开始重新讲学。宋仁宗景佑二年(1035年),以该书院为府学,赐给学田10顷。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989-1052年)入仕前,就在这个书院学习过。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在河南登封县太室山下。始建于五代后周时,曾名太乙书院。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宋太宗赐太室书院额及印本《九经》书疏。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又赐《九经》。宋仁宗景佑二年(1035年),重修书院,赐名嵩阳书院并赐田1顷。
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石鼓山。原为寻真观,唐人李宽曾在这里读过书,并创设书院。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当地人李士真请求郡守刘浣在李宽书院的遗址上重建书院,让学者们在此讲学论道。宋仁宗景佑二年(1035年),刘浣请示朝廷,赐名,并赐学田5顷。
茅山书院
茅山书院在金坛县茅山。宋真宗时,处士侯遗创建,教授生徒,并供给饮食。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得到朝廷的赐田。
(张雨)
相关参考
壬午内禅宋高宗在建炎元年(1127)维扬之变以后,丧失生育能力,幼子赵旉又夭亡,经臣僚劝说,选太祖七世孙赵伯琮等育于宫中。绍兴五年(1135)用左仆射赵鼎议,立书院于宫中教育,授赵伯琮保庆军节度使,封
程门立雪求学问杨时学成后创东林书院 程颢、程颐两兄弟都是宋代很有学问的人,同样是当时的理学家,建立以「天理」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当时有一名进士,名叫杨时,很仰慕二程的学识,于是放弃了高官厚禄,找寻
马端临与《文献通考》马端临是饶州乐平人,字贵与,度宗时宰相马鸾之子。咸淳九年(1273)漕试第一。宋亡后,为慈湖、柯山两书院山长、台州儒学教授。马端临秉承家学,穷二十余年之精力,撰成史学巨著《文献通考
书院,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私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为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的高等学府。书院的名称始于唐代,最初是官方修书、校书和藏书的场所。此外,唐代有些私人读书讲学之所
修水有哪些名人修水自古称“文章奥府”,为“濂溪弦铎之地,山谷桑梓之乡”,文化教育比较兴盛。宋代黄庭坚的曾祖父黄中理曾开办樱桃书院和芝台书院。延引四方学子,宋郊、宋祁兄弟和黄庭坚等曾就学于此。宋代理学家
中文名:汤用彤别名:字锡予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甘肃渭源主要成就:近代著名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代表作品:《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稿》汤用彤–近代著名国学大师 汤用彤(1893.6.
淞沪战争期间,戴笠指挥上海战地抗日间谍活动首先是从特务处与上海日本的间谍机构“东亚同文书院”的斗争开始的。戴笠1937年9月中旬,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章乃器先生向戴笠推荐了两名上海大学毕业的高
近代人物中文名:张继煦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76年逝世日期:1956年张继煦生平张继煦,又名张勋,号春霆。著名教育家。湖北枝江人。初入读两湖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官费留学日本东京弘文书院师
苏轼一生写照: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商一位罕见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林小静。>高攀龙是明朝东林书院的创始人之一,字云从、存之,现江苏无锡人。高攀龙既是明后期著名的理学家,也是重要的政治家,被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