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程门立雪求学问杨时学成后创东林书院
Posted 书院
篇首语: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程门立雪求学问杨时学成后创东林书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程门立雪求学问杨时学成后创东林书院
程门立雪求学问杨时学成后创东林书院
程颢、程颐两兄弟都是宋代很有学问的人,同样是当时的理学家,建立以「天理」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当时有一名进士,名叫杨时,很仰慕二程的学识,于是放弃了高官厚禄,找寻他们二人。第一个找的,便是住在河南的程颢。杨时很虚心学习,甚得程颢欢心。由于杨时是福建人,程颢很欣慰其学问可以传到南方。
不过,杨时仍觉得自己所知所学并不足够,于是便和朋友游酢去找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二人冒着大雪,到达洛阳程颐的屋前,可惜,当天程颐正在闭目养神,不接见客人。
杨时求师心切,于是便静静地站在屋外,不发一言。一转眼,二人便等了大半天,门外的积雪已一尺厚。程颐这时睁开眼睛,见杨时二人仍然站在屋外,虽然身都布满积雪,但没有半点不悦的神情,内心很受感动,便收了二人为徒,将自己的学问都传授了他们。
杨时学成之后,继承了二程思想,最初在福建武夷山传播理学,其后再前往无锡,创立了东林书院。后来,大家将杨时的故事,变了「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
相关参考
1.200字左右的历史小故事《程门立雪》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
成语典故_程门立雪的故事:成语故事程门立雪出自哪? 程门立雪(汉语拼音:chéngménlìxuě)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
【程门立雪的故事】成语故事程门立雪出自哪? 程门立雪(汉语拼音:chéngménlìxuě)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至
【程门立雪的故事】成语故事程门立雪出自哪? 程门立雪(汉语拼音:chéngménlìxuě)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至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游酢杨时为不打扰老师在雪中等待”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在古代的时候大家将尊师重道看的非常重。今天为大家讲述程门立雪这
程门立雪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杨时对老师的敬重,一时传为美谈。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人,北宋哲学家。徽宗时应召,官至徽猷阁待制;高宗时,官至龙图阁直学士。为官期间,政绩卓著。二程,指程颢、程
程门立雪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于程颐的一则故事。《宋史·杨时传》:“至是,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音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历史人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
杨时(1053—1135),字吕立,号龟山,宋南剑州将乐(今福建省将乐县)人。熙宁九年(1076)进士。曾以理学家程颢、程颐为师,有“程门立雪”故事。杨擅长理学,四方之士前征求学,尊称龟山先生。崇宁五
成语典故_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程门立雪的故事介绍“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程门立雪的意思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程门立雪的典故 杨时从小就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