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

Posted 书院

篇首语:幼苗需要土壤的滋养,孩子需要教师的爱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书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书院

  书院,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私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为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的高等学府。书院的名称始于唐代,最初是官方修书、校书和藏书的场所。此外,唐代有些私人读书讲学之所,也称为书院。唐末五代时期,连年战乱,官学废弛教育事业多赖私人讲学维持,私人书院遂得以进一步发展,形成影响极大的教育组织。书院盛于宋初。宋初最著名的书院,除公认的白鹿洞、岳麓、睢阳(应天府)、嵩阳之外,还有茅山、石鼓等。这些书院一般是由私人隐居读书发展为置田建屋,聚书收徒,从事讲学活动。设置地点多在山林僻静处,后世认为这是受了佛教禅林精舍的影响。北宋时期书院曾一度衰落。南宋时期兴办书院之风再起。南宋书院发达同理学的盛行有密切关系。书院成为研究和传播理学的重要基地。朱熹对南宋书院的复兴起了重要的作用,并对后世书院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元朝的书院,据称“几遍天下”,但受官方控制甚严,缺乏论辩争鸣的气氛。书院虽多,却无书院讲学的特点,几乎与官学无大区别,这是书院官学化的开端。延至明正德、嘉靖之际,书院讲学论辩之风才又兴盛起来。王守仁、湛若水和他们的弟子对明朝书院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这时的书院把学术研究和讲学活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国子监而且不同学派各标其宗旨,各讲其主张,往往超出书院讲坛的范围,发展成为规模相当大的地区性的学术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书院“讲会”制度。东林书院是明末影响最大、特点最为突出的书院。其特点是积极参与当时的政治活动,致力于讽议朝政,裁量人物。为此,它的名声大振,但也因此而屡遭封建统治者的禁毁(见东林党)。清初统治者鉴于明末书院“群聚党徒”、“摇撼朝廷”的教训,极力对书院采取抑制政策。直至雍正十一年(1733)才允许在政府严密控制下创建书院。清朝书院数量甚大,但除少数仍保留着书院讲学的传统外,多数同官学无大差别。光绪二十七年(1901)谕令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书院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近千年,唐宋期间以私人创办、私人讲学为主,元明时官方加强了控制,到了清代完全官学化。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份珍贵遗产,对中国古代教育、学术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书院492959” 3

相关参考

历史百科 明代书院的讲会制度

明代书院的讲会制度书院发展到明代,已经走过了几百年的历史,所以无论在数量、规模和内部建制上都有了相当的积累。这种积累,使明代书院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处在一个高起点上。但这并不意味着书院在明代一直处在良好的

岳麓书院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岳麓书院有多少年的历史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初期。北宋开宝六年(973),朱洞以尚书出任潭州太守,鉴于长沙岳麓山抱黄洞下的寺庵林立和幽静环境,接受了刘鳌的建议,在原有僧人兴

历史秘闻 岳麓书院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岳麓书院有多少年的历史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初期。北宋开宝六年(973),朱洞以尚书出任潭州太守,鉴于长沙岳麓山抱黄洞下的寺庵林立和幽静环境,接受了刘鳌的建议,在原有僧人兴

历史人物 古代书院“校长”桀骜不驯 皇帝都奈何不了

 古代书院“校长”桀骜不驯皇帝都奈何不了  自从唐代初年产生,到清末退出历史舞台,古代书院体系在中国存在了1000多年。在各种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我们曾无数次地看到

岳麓书院在当代有“三大定位”

11月18日,由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凤凰网、敦和基金会、一点资讯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在北京举行颁奖盛典,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致贺信,来自海内外的学者专家和传媒、公益、企业等领域精英

明朝的东林书院有何故事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作者:林小静,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东林书院门口的对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相信大多数人对这句话十分熟悉了,它是由东

上海日本“东亚同文书院”是怎样一个机构

淞沪战争期间,戴笠指挥上海战地抗日间谍活动首先是从特务处与上海日本的间谍机构“东亚同文书院”的斗争开始的。戴笠1937年9月中旬,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章乃器先生向戴笠推荐了两名上海大学毕业的高

历史秘闻 岳麓书院在当代有“三大定位”

11月18日,由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凤凰网、敦和基金会、一点资讯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在北京举行颁奖盛典,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致贺信,来自海内外的学者专家和传媒、公益、企业等领域精英

历史秘闻 明朝的东林书院有何故事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作者:林小静,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东林书院门口的对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相信大多数人对这句话十分熟悉了,它是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