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明代书院的讲会制度
Posted 书院
篇首语:行动是知识最好的果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明代书院的讲会制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明代书院的讲会制度
明代书院的讲会制度
书院发展到明代,已经走过了几百年的历史,所以无论在数量、规模和内部建制上都有了相当的积累。这种积累,使明代书院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处在一个高起点上。但这并不意味着书院在明代一直处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在明代前半期的明太祖洪武年间到明孝宗弘治年间(1368-1505年)的100多年里,书院的发展并不理想。其中在明英宗天顺(包括天顺)以前的近100年中,书院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自明武宗正德(1506-1521年)以后,书院才开始发达起来。
明代书院盛行“讲会”的教学制度,也叫作“会讲”。明代书院的教学方式在不同的书院中并不完全相同,但对于大多数书院来说,会讲是采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方式。顾名思义,所谓“会讲”,是指以聚会的形式而组织的教学或讲学。在明代,组织“会讲”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作为书院日常教学的一种方式的会讲,有由一些学者自动组织、定期举行学术聚会的会讲,有家族定期举行的会讲。在史籍中通常所说的“讲会”,也就是对某一会讲活动全过程的称呼,并不一定是指一种学术组织(但包括以一定的组织形式而举行的会讲活动)。
明代书院中的会讲,因时间、地点的不同表现出相当大的不同。书院常见的会讲方式有两种:每日必行的会讲和定期举行的会讲。例如在白鹿书院,每日的会讲是当时书院日常教学的基本方式,具体由教官的主讲、学生的复讲和质疑答问构成。定期会讲也是书院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组织教学的方式。会讲的期限、规模、内容以及会务的安排等,在不同的书院中也不完全一样。
每日举行会讲的书院,必定是那些有常住学生的书院,而这种会讲属于平常的课程教学,谈不上学术讨论。但定期举行的会讲,情形就要复杂得多。举行定期会讲的书院既包括那些有常住学生的书院,也包括那些并没有常住学生的书院(即通常所谓的讲会式书院)。对那些有常住学生的书院来说,举行定期会讲,有两种可能:作为日常课程教学的一部分(与国学和地方儒学中举行的会讲相类似),或作为一种定期的学术讨论会。而对于那些没有常住学生的书院来说,只有一种可能,即定期举行的学术讨论会。从这一点来说,书院举行会讲方式的不同,与书院本身的类型有一定的联系。
(张雨)
相关参考
明代后妃的悲剧:明朝被选定的后妃们,大多数不仅要忍受寂寞的苦楚,还要面对更为残酷的现实―殉葬!每当皇帝驾崩,皇宫里就哭声一片,她们并不是在哀悼死去的皇帝,而是恐惧自己即将为已死的皇帝殉葬。皇帝一死,太
历史人物 明朝理学家章潢简介,代表作有《图书编》《周易象义》等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自幼好学,建此洗堂于东湖之滨聚徒讲学,尚主白鹿洞书院讲席,立《为学次第》示学者,参予江西诸多讲会之会讲活动,为其时南昌一带王门学者的领军人物之一。与意大利人利玛窦结交,并请利氏登白鹿洞
里、甲:编册 丁口——役使——黄册土地——税收——鱼鳞图册>> 里甲制度——主要负责农村税粮征收与徭役佥派工作>> 前文已述,里甲制度最早是洪武初年在南方一些地区试行,后来才逐渐推广开来。洪武
明王朝建立后,为控制人口、掌握土地、巩固政权,开展了大规模的户口调查登籍工作,逐步建立起户籍和管理制度。具体做法主要有:开展户口调查、推举户帖制度、制定赋役黄册、划分黄册种类、建立里甲
《大明会典》是明朝政府官修的一部专门讲述明代典章制度的史书,它开始纂修于弘治十年(1497),记录了弘治十年(1497年)至弘治十五年(1502年)这段时间的各级行政机构、典章制度、官职职掌等内容,后
东南亚地区的古代史,若是从某些角度看,也可以看做是王权或者说皇权逐步强化的历史,这样的历史轨迹在中国古代更为明显,自秦朝建立郡县制以来,「”家天下”思想逐渐形成和迭代,并在皇权的作用下进一步被强化和发
义气墩的传说传说溧水在春秋战国时属于吴楚交界地,因为两国的争夺,它一会是楚国的濑潴邑,一会是吴国的平陵邑。燕国的左伯桃、羊角哀关系一直不错,听说楚国招纳贤人,两人就结伴去楚国。当衣衫单薄的他们走到东刘
明朝的科举制度是怎么样的呢?榜文 明代的科举轨制,是明代的一个特征。科举轨制并不是自明代起,却在明代发扬光大,说来真是风趣,唐宋时虽有科举,但入选名额十分之少,一科常常只取几十人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马伯庸的《显微镜下的大明》这本书。01前面一篇文章,我们分享了这本书的第一个部分内容。我们通过「”李白”穿越到明朝,来分享了明朝的户籍制度。明太祖建立了大明基业
01古代的审讯大多是抓住罪犯之后就当庭审理解决问题,之后就把罪犯扔到监狱里任其自生自灭了,如果是死刑还好,熬过一段时间就可以秋后问斩,不用在监狱里受罪。可能一些朋友就会问,为什么说「”死刑反而还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