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明朝的东林书院有何故事
Posted 书院
篇首语:我们不会把常识僵化并使它变成信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明朝的东林书院有何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明朝的东林书院有何故事
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作者:林小静,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东林书院门口的对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相信大多数人对这句话十分熟悉了,它是由东林书院的创办人顾宪成题写,以此作为东林书院的宗旨。 >东林书院 >作为明代最著名的书院,东林书院在当时影响十分之大,在国家的政治生活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东林书院的兴废在客观上也反映了朝廷政治势力的消长。东林书院创建于明朝中后期,当时社会上书院讲会的风气十分盛行,书院的创建人顾宪成曾在各地讲学,声名鹊起,东林书院的首次大会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形成了书院讲学的高潮,到万历四十年(1612年)时东林书院里的学人讲学活动仍十分频繁,并且逐渐渗透到了邻近的书院,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创办的虞山书院是第一次被东林书院渗透的书院,由此形成了相当大的书院网络,包括东林、江右、徽州、关中四地的书院群。也正是由于讲学活动影响颇大,让东林书院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也为它赢得了在朝堂上的一席之地。 >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的发起人大都以儒家正统自居,他们积极参与政治,以顾宪成为例,他十分热衷于参与朝堂政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体现了他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关心。学术上,东林书院标榜“反王学”;政治上,它以“反阉党”闻名,对于前者,其实东林书院针对的是“王学末流”,而非王阳明本人,代表了向程朱理学回归的趋向;对于后者,直接导致了东林书院的被毁,东林书院的发起者以“清流”的形象出现在朝堂,引起了魏忠贤的忌恨,天启五年(162年)八月,魏忠贤通过“中旨”下令削夺四位主要东林人士的官职诰命,并拆毁包括东林在内的全国书院,首先拆除了东林书院最重要的依庸堂。这一年的十二月,魏忠贤又发布《东林党人榜》,在全国公开通缉309名“东林党”人士,重挫了东林势力。 >依庸堂 >天启六年(1626年),东林书院遭到全毁,东林人士被迫转移到无锡东南鸿山相间,在祠宇道舍中继续坚持讲学,远离了政治生活,当年顾宪成所作的这幅对联也成为东林书院曾经的写照。 >参考文献: >1.朱文杰:《东林书院被毁经过》,《东南文化》1997年第3期。 >2.金奋飞:《东林书院与东林讲会探析》,《江淮论坛》2006年第5期。 >3.刘舒曼:《东林书院与东林党浅析》,《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23卷第1期。 >4.伍金霞:《阳明及阳明后学与东林书院发展考略》,《地方文化研究》2017年第3期。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赵培文 杨培超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明朝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简介,侯方域与李香君有何故事
人物生平早期经历1624年(明天启四年),李香君生于苏州阊门枫桥吴宅,兄妹三人,有两位哥哥。其父亲原是一位武官,因系东林党成员,被魏忠贤一伙阉党治罪后家道败落,飘泊异乡在李香君八岁的时候,随养母李贞丽
耶稣会士到中国后,他们与“东林党”关系非常密切。他们的结合是道德层面的,而非信仰层面。万历二十三年(1595)顾宪成、高攀龙、钱一本的东林讲学。无锡东林书院是宋代杨龟山的讲学遗址。经十年讲学,各方官绅
耶稣会士到中国后,他们与“东林党”关系非常密切。他们的结合是道德层面的,而非信仰层面。万历二十三年(1595)顾宪成、高攀龙、钱一本的东林讲学。无锡东林书院是宋代杨龟山的讲学遗址。经十年讲学,各方官绅
钱谦益是明清之际文人,明末东林党领袖之一,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明末的文人大多数都具有纵诞的习气,尽管王朝大地上战乱不休,灾祸成堆,青楼楚馆,秦淮河畔仍然灯火通明,骄奢淫逸。而活跃在这些
钱谦益是明清之际文人,明末东林党领袖之一,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明末的文人大多数都具有纵诞的习气,尽管王朝大地上战乱不休,灾祸成堆,青楼楚馆,秦淮河畔仍然灯火通明,骄奢淫逸。而活跃在这些
人物简介顾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二年(1476年),世为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高祖顾通在洪武年间以匠作被征,籍贯由苏州迁至上元(今江苏南京)。少负才名,与何景明、李梦阳不相上下。弘治九年(1496)二十
历史人物 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嘉靖简介,嘉靖与海瑞有何故事
人物生平早期经历朱厚惺切讼淄踔斓vz之次子。兴献王封地位于今湖北省钟祥市,明朝时是三大府之一的承天府,正德二年(1507年)9月16日,朱厚谐錾于湖广安陆(今湖北钟祥市)的兴王府。他的父亲朱vz是明宪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林小静。>高攀龙是明朝东林书院的创始人之一,字云从、存之,现江苏无锡人。高攀龙既是明后期著名的理学家,也是重要的政治家,被称为
明朝中期以后,出现了不依附权臣,敢于批评内阁辅臣和部院大臣为清高的风气。其中,以东林书院为基地的东林党更是以清流自命,作为在野派的他们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场,甚至敢于批评皇帝,与统治阶层内以籍贯为纽带
明朝中期以后,出现了不依附权臣,敢于批评内阁辅臣和部院大臣为清高的风气。其中,以东林书院为基地的东林党更是以清流自命,作为在野派的他们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场,甚至敢于批评皇帝,与统治阶层内以籍贯为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