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四库书内容及贮藏法
Posted 历史
篇首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四库书内容及贮藏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四库书内容及贮藏法
四库书内容及贮藏法
《四库全书》者,既为包括经史子集而言;故此书以经、史、子、集提纲列目:经部分十类(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史部分十五类(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子部分十四类(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集部分五类(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或流别繁碎者,又各析子目,使条理分明。四部之首,各冠以总序;四十三类之首,亦各冠以小序。述其源流正变,及分并改隶之由。所录诸书,各以时代为次,其历代帝王著作,从《隋书·经籍志》例,冠各代之首;至于有清列朝所制,及乾隆御撰,奉高宗命,各从门目,并于清代之前。此亦道秉大公、义求至当者也。
乾隆四十七年,《四库全书》告成。于是分抄七份,先后建七阁以贮之:曰文渊阁,在文华殿后;曰文溯阁,在奉天行宫;曰文津阁,在热河避暑山庄;曰文源阁,在京西圆明园。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北京,焚圆明园;文源阁之书,遂荡然无存矣。文溯阁之书,曾一度移至北京,后因东北当局强索之,又复运回奉天。民国二十年,“九一八”事变,祸起仓猝,此书遂沦陷于东邻之手,闻日人运载东瀛,开馆陈列,视为战利品,可叹也已!文渊、文津两阁之书,迄今尚无缺失。旧称此四处为内廷四阁,亦简称曰“北四阁”也。曰文汇阁,在扬州大观堂;曰文宗阁,在镇江金山寺。此二阁之书,毁于太平天国之乱。曰文澜阁,在杭州西湖孤山麓;其书亦有散亡,乱后补抄,非当年旧帙,今改存浙江图书馆中。此所谓江浙三阁,亦简称“南三阁”也。惟自乾隆以降,百余年中,神州几经多故,旧籍日就沦亡;官贮私藏,散佚过半,今独赖文渊、文津之书,完全无阙,犹有石渠、金匮之遗意,亦幸事也。
相关参考
为何说四库全书是中国最大的丛书?永乐大典不是比其规模比其宏伟吗?再者人家不是说四库全书编修弘历烧了很多书,那弘历兼容并蓄不及明成祖吧,怎么四库全书是中国最大的丛书?就和答衔一样,要比前面的人内容更丰富
试言四库书搜集之方法《四库全书》采择之法,约分六种:第一,敕撰本:清代依奉敕旨所编者。第二,内府本:书籍收藏于宫廷,备皇帝阅览者。第三,各省采进本:地方遗书,为督抚奉呈者。第四,私人进献本:著名藏书家
·陶辛秋陶辛秋,园艺学家,蔬菜贮藏与采后处理技术专家。在蔬菜栽培、贮藏与采后处理方面有专长。在“六五”、“七五”期间,主持并组织实施蔬菜贮藏及采后处理和流通技术研究等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编写《中国蔬
吴晗于1909年8月11日出生于浙江义乌,原名吴春晗,字辰伯。家庭经济时常颠簸于温饱与小康之间。其父吴滨珏,秀才出身,家道颇严。吴晗少年聪慧,自小就对历史尤其明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吴晗不仅早慧,而且早熟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在文学、历史学、考古学、书法艺术等领域颇有建树。他一生与书结缘,形成独特的读书学习方法,留与后人参考借鉴。读书治学须不畏困苦郭沫若读书,常将书中内容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据松枝茂
《四库全书》编纂之意何在清高宗自号“十全老人”,其意气之盛,可谓跨越千载之君主。纵观唐代,则有《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宋代则有《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则有《永乐大典》,康熙朝则有《古今图书
《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四库全书》正式开始编修,以纪昀、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陆费墀为总校官,下设纂修官、分校官及监造官等400余人。
《雨果传》作者:(法)安德烈·莫洛亚成书时间:1954年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19世纪最杰出的大作家及政治活动家。他以《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文学名著蜚声世界文坛,
清朝的大功劳之一是编撰「四库全书」那为何编撰「四库全书」时同时焚毁大量古代书籍?「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否有偏见?编纂四库全书时,清廷为维护统治,大量查禁明清两朝所谓有违碍字句的古籍,见四库禁书。并且大量
《太白阴经》亦名《神机制敌太白阴经》,旧题李筌撰,全书10卷百余篇,是唐代一部重要的军事著作,《四库全书提要》把它同《李靖兵法》相题并论,说“此书与李靖之书无异”。该书内容较为广泛,李筌自己也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