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朝编撰四库全书要烧毁大批书籍?
Posted 书籍
篇首语: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何清朝编撰四库全书要烧毁大批书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为何清朝编撰四库全书要烧毁大批书籍?
清朝的大功劳之一是编撰「四库全书」
那为何编撰「四库全书」时同时焚毁大量古代书籍?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否有偏见?
编纂四库全书时,清廷为维护统治,大量查禁明清两朝所谓有违碍字句的古籍,见四库禁书。并且大量篡改古籍,如岳飞的《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和「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于是《四库》馆臣把它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张孝祥的名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描写孔子家乡被金人占领「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其中「膻腥」犯忌,改作「亦凋零」等等。《四库禁书》是《四库全书》禁止收录之书。
禁书书目多达2855种,与《四库全书》所收录的3461种相差无多,是清廷加强思想控制、进行奴化教育的结果。清朝乾隆帝为加强思想控制,明为纂修《四库全书》,实则大规模的查毁禁书,自乾隆三十九年,到乾隆五十七年,期间,乾隆帝多次下诏,明令禁止诋触清廷统治的野史、笔记、文集等等诸多典籍收入《四库全书》。有名的如王夫之所著《读四书大全说》,因为《四书》内有「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而王夫之认为:「如今皇上为仁义之君,这『夷狄』二字,应当避讳」,故将「夷狄」改为「义帝」,从而表白并无「悖递谤毁」之心。
然而王夫之反被据此治罪,罪名是:「甚至敢于编造悖递字迹,妄肆诋毁本朝,尤为丧心病狂,情实可恶。」夏允彝所著《幸存录》,夏完淳所著《续幸存录》,夏氏父子是抗清英雄,他们著作就遭到禁毁。最荒诞的是《大义觉迷录》,当年雍正年间发生曾静谋反案,后来曾静「悔过自新」,雍正帝命其将悔过书写成《大义觉迷录》,然后到全国各地巡讲,现身说法朝廷多么好多么英明,痛斥自己误入邪教歧途。雍正帝还亲自颁诏要求朝廷上下、地方官吏人手一册。然而到了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这本书立刻被禁毁了。
简单的说
是统治者想进行思想的钳制
整合"四库全书"的过程中
破坏对政府有害的书籍
保留无害的
省核书籍有点像是文字狱的感觉
进而施行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让统治者的阻碍减低
至于偏见的话我想应该是还好
他只是统整部同类别的书籍
就像吕氏春秋那样的感觉(将杂书分没别类统整而已)
缺点就是筛选了书籍内容应该还好
世界历史 路德为何要当众烧毁教皇的诏书?
马丁·路德为何要当众烧毁教皇的诏书?
16世纪时,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占有庞大的地产,是西欧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教会征收名目繁多的捐税,搜刮民脂民膏,其贪婪腐化引起各阶层民众的普遍不满。新兴的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平等,要求摆脱罗马教廷控制,掀起了宗教改革的热潮。西欧宗教改革运动最先爆发于德国,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倡导者。
马丁·路德出身于德意志萨克逊地区艾森斯莱市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受到严格的宗教教育,18岁进入著名的爱尔福特大学,学过神学、法律;毕业后在爱尔福特的一所修道院当修士;1508年进入维腾贝格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后来成为该校神学教授。1510年他去罗马,其间目睹教廷的腐败,决心进行宗教改革。他主张“因信称义”,认为人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信仰唯一的依据是《圣经》;教徒凭借虔诚的信仰,通过阅读《圣经》就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得到救赎,而无须天主教会在教徒和上帝之间充当中介角色。
从12世纪起,罗马教会靠大量印制、兜售赎罪券获得巨额财富。1517年10月,教皇利奥十世(1513—1521年在位)借口重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派特使去德国兜售“赎罪券”,声称“只要购买赎罪券的钱币一敲响钱柜,罪人的灵魂就可以从炼狱跳上天堂”。这种敲诈勒索的伎俩引起马丁·路德的极大反感。10月30日,路德写了《九十五条论纲》,第二天贴在维腾贝格教堂门口,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他认为,当钱投入钱柜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兜售赎罪券是一种欺骗行为,宣传的是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路德的言论虽然没有公开反对教皇,但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其影响迅速传遍德国,由此揭开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序幕。
《九十五条论纲》令教皇怒火中烧,1520年年中,他派人颁布敕令,限路德60天之内撤回“论纲”悔过,否则就革除他的教籍。教皇还宣称,如果路德不肯悔改,将受到诅咒,他的灵魂将不能上天堂,而注定要下地狱!对于中世纪的人而言,这是教廷最严厉的处罚了。但路德并没有退缩,这年的12月,他在维腾贝格当众烧毁敕令,表示自己不向教皇屈服的决心。
此后,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还撰写了一系列的理论著述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宗教观念,其影响更趋扩大。16世纪30年代以后,德国逐渐形成了以路德为首的新教派,称路德宗;至16世纪中叶,路德宗在德国取得合法地位。
相关参考
编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编修规模最大的丛书。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清政府下令搜集天下图书,次年正式开馆,命纪昀为总裁官,集中大批学者进行工作,历十年之功而纂成。该书收图书3457
马丁·路德为何要当众烧毁教皇的诏书?16世纪时,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占有庞大的地产,是西欧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教会征收名目繁多的捐税,搜刮民脂民膏,其贪婪腐化引起各阶层民众的普遍不满。新兴的资产
关于清朝历史的书1、《清史稿》《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记载了清朝历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
我们读到了纪晓岚与和珅井水不犯河水后,便开始了编撰四库全书的工作,正当编撰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时候,乾隆皇帝却突然提出要去江南巡游。那么,纪晓岚又会想出什么明目来让乾隆名正言顺地巡游江南呢?让我们开
雍正七年,雍正皇帝因曾静反清案件而刊行了《大义觉迷录》一书,目的是为了“教育”有反清复明思想的汉族知识分子。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至尊皇帝与平民囚犯进行大辩论的书,也是史上泄漏宫廷内幕、隐秘最多的一
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是东汉著名的女史学家和文学家。她曾经接替长兄班固续写《汉书》,晚年作了《女诫》流传后世,此外她还擅长散文和赋,以《东征赋》、《上邓太后疏》等作品较为出名。
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是东汉著名的女史学家和文学家。她曾经接替长兄班固续写《汉书》,晚年作了《女诫》流传后世,此外她还擅长散文和赋,以《东征赋》、《上邓太后疏》等作品较为出名。班昭出身于...
纪晓岚是清朝乾隆时期的重臣,也是著名学者。他才思敏捷,遇事常有巧思,因巧思又有趣味。巧解老头子化危机纪晓岚负责编撰《四库全书》。盛夏的一天,纪晓岚光着上身正在办公室伏案工作,不料乾隆皇帝前来视察。光着
纪晓岚是清朝乾隆时期的重臣,也是著名学者。他才思敏捷,遇事常有巧思,因巧思又有趣味。巧解老头子化危机纪晓岚负责编撰《四库全书》。盛夏的一天,纪晓岚光着上身正在办公室伏案工作,不料乾隆皇帝前来视察。光着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奉宋英宗和宋神宗之命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本人担任主编,在刘、刘恕和范祖禹的协助下,历时19年而编撰完成。全书分为294卷,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403年,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