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识渊博的东汉女史学家班昭为何要编撰女戒?

Posted 汉朝 东汉 班昭

篇首语: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学识渊博的东汉女史学家班昭为何要编撰女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学识渊博的东汉女史学家班昭为何要编撰女戒?

2、历史人物 班昭为什么要著写《女诫》

学识渊博的东汉女史学家班昭为何要编撰女戒?

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是东汉著名的女史学家和文学家。她曾经接替长兄班固续写《汉书》,晚年作了《女诫》流传后世,此外她还擅长散文和赋,以《东征赋》、《上邓太后疏》等作品较为出名。

班昭出身于显贵的儒学世家,可谓名门之后。祖父曾任太守,父亲班彪和长兄班固都是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而二兄就是出使西域的班超。受他们的影响,班昭从小就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她在十四岁的时候嫁为人妻,不过丈夫很早就去世了,可班昭一直坚守妇道。据说,班超后来能够回国,也是这个妹妹上书感动了皇帝才达成的。

因为学识渊博,在班固未完成《汉书》就撒手人寰后,皇帝就下旨让班昭到东观臧书阁进行续写。之后,皇帝又多次召其入宫,让其教导自己的后妃,因为她丈夫姓曹,所以称她为“曹大家”。每次有珍宝献上,皇帝都会让班昭作赋,比如《大雁赋》。等到太后临朝听政,班昭就深受她的器重,被允许参与政事。有次太后的哥哥想要辞官还乡,就是因班昭上疏谏言才得到太后的同意。

晚年,班昭见家中女子都到了出嫁的年龄,就写了《女诫》七章来教导她们妇女的礼节。而这本书流传越来越广,逐渐成了后世古代女子的行为规范。班昭去世时已七十有二,据说太后都穿上素服来表示哀悼。

班昭《女戒》

班昭是东汉著名的女史学家和文学家,她晚年见家中女子都到了出嫁的年龄,就写了《女诫》来教导她们身为妇女的礼节和道理。当时这本书不仅广为传抄,甚至连后宫女子也竞相阅读,后来成为古代女子的行为规范,尤其是对于读书的女子,更是启蒙读物。

班昭的《女诫》并不长,只有两千多字,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篇文章。全文共八段,第一段为解释作此文章的原因和目的。班昭十四岁嫁到曹家,虽然丈夫早亡,但一直坚守妇道,已经四十多年。如今家中女子正当出嫁的年纪,可是没有受过好的教诲,不懂妇女的礼仪。班昭担心她们以后会令夫家失面子,更辱没了自己家族,于是在闲暇之余写了这篇文章,希望她们各自抄写一份,能够所有帮助。

后七段是真正论述的内容,被称为是《女诫》的七章,分卑弱、夫妇、敬顺、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比如,第一章讲的是妇女要谦卑待人、手脚勤快、完成祭祀,如此才能有好的名声;第二章讲的是丈夫有德才能驾驭好妻子从而有威严,妻子贤惠才能侍奉好丈夫从而符合道义;第五章讲的是男人可以再娶,女人不能再嫁,丈夫是妻子的天,所以要正色专心。

由此可见,班昭的《女诫》强调的是男尊女卑,是妻子要对丈夫顺从。因此,虽然该书在古代非常重要而且文采不凡,现在一般还是认为它禁锢限制了过去中国妇女的思想和自由。

班昭图片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人之一,不像祸国殃民的妲己等妖女,不像权势滔天的武则天等女皇,也不像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貂蝉等美人,她流传千古的是文采与操守。因此,班昭的画像一般也可以分为两类,各自要突出的就是她有才和有德这两点。

班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才女之一。她擅长作赋,每次有珍宝献上,皇帝都会让她来写;她也擅长写散文,两次上疏,一次帮兄长班超请求回国,一次劝太后让人辞官回乡,都成功地感动了对方。由此可见班昭文采不凡,不过真正能体现她才华的还是她续写的《汉书》的八表,以及她作的《女诫》。因此,在这类画像上,班昭或手持书卷或手握毛笔,甚至有些画上,她头戴的是古代书生才戴的帽子。

班昭除了有才,更是有德,主要表现在坚守妇道上。班昭十四岁嫁为人妇,丈夫很早去世,她守寡几十年,言行一直合乎礼仪。她晚年所著的《女诫》七章更是能完全体现她的女性价值观: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此外,班昭是名门之后,从小博览群书,所以气质是大家闺秀的那种。因此,在这类画像上,班昭穿着得体大气,时常手拿团扇,最出名的就是明朝唐伯虎所作的《班姬团扇图》。

此外,在2015年的电视剧《班淑传奇》里,班昭也是重要的配角,由香港女演员恬妞饰演。因此,也有一些班昭的图片是这些剧照。

历史人物 班昭为什么要著写《女诫》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班昭为什么要著写《女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妇谁能似尔贤,文章操行美俱全。一编汉史何须续,女戒人间自可传。”南宋诗人徐钧的《曹世叔妻班昭》一诗,高度赞美了东汉才女班昭的历史功绩:修《汉书》、编《女诫》。其实,班昭的才情不仅于此。

(一)奉诏续书

班昭,又名班姬,字惠班,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女、班超与班固的小妹。由于家学渊源,她与父兄同样“博学高才。”14岁时,她嫁给同郡曹世叔,为他生下两个儿子和几个女儿。曹世叔病逝后,班昭寡居。她洁身自爱,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要求,为守寡者树立了榜样,更为创作《女诫》埋下了伏笔。

公元92年,东汉外戚窦宪密谋叛乱。东窗事发后,被汉和帝革职并赶回封地“迫令自杀。”班固因与窦宪关系密切受到株连,被捕入狱冤死狱中。汉和帝痛惜班固“著《汉书》,尚未就”,诏令班昭继承哥哥遗志,入“东观臧书阁”续写《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时间跨度长达229年,且内容丰富,分为纪12篇(主要记载西汉帝王事迹)、表8篇(主要记载汉代人物事迹等)、志10篇(专述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及各种社会现象)传70篇(记载各类人物的生平及少数民族历史等),共100篇,80万字。

班昭奉诏在藏书阁经年累月阅读汗牛充栋的历史文献,对父兄遗留下的散乱文稿进行精心整理核校,同时补写出八表(《异姓诸侯王表》、《诸侯王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泽侯表》、《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等)及《天文志》。40岁时,终于写成《汉书》。为表示对哥哥的敬意,班昭坚持不在书稿上署名。

《汉书》成书发行后,因文辞艰深和涉猎面太广,很多学者都难通畅阅读并理解。“海内大儒”马融虽名满天下,对《汉书》却“多未能通”,于是心甘情愿拜伏在班昭阁楼下,师从她诵读传授。

此后,班昭成为皇家常客。汉和帝多次诏请班昭进宫,并令邓皇后和诸贵人们以师礼待她。班昭在皇宫“礼义居洁,耳无涂听,目无斜视,出无冶容,人无废饰”专心教授她们儒家经典、天文算术和女德女贤等知识,被她们敬称为“曹大家(gū)”。每有各地或外国“贡献异物”,班昭总被诏令入宫,写诗作赋赞美其物。班昭的诗赋总能恰如其分写出异物的特点并加以赞美,深受皇室赞美。

(二)替兄求归

班昭的长兄班超投笔从戎后,奉汉明帝诏令出使西域,完美复制了西汉张骞打通中国通往西方道路的伟绩,并镇守西域30年,震慑西域诸国皆臣服汉朝,因功被封定远侯。

班超在偏远的异地拼杀数十年后,因“久在绝域,年老思土”,上疏请求“生入玉门关。”汉和帝因班超是西域德高望重的定海神针,担心他的离开会导致西域政局动荡,因此尽管班超多年上疏,始终没有表态。

班固之死,已令班昭痛不欲生。她无论如何不能坐视长兄老死西域,因此含泪上疏求情:“妾兄定远侯班超承蒙陛下皇恩,得以在沙漠久居三十年。当年随他出征西域的将士都已去世,唯班超年近七旬,‘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扶杖乃能行......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诚可痛也!......妾诚伤超以壮年竭忠孝于沙漠,疲老则便捐死于旷野,诚可哀怜!’因此,恳请陛下准许班超回朝!”

这份词情并茂的奏表令汉和帝潸然泪下,“帝感其言,乃征超还。”“(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岁”,积劳成疾,回国后百病缠身,两年后不幸病逝,结束了一生的传奇。书写班家传奇史的重任,历史地落到班昭肩上。

(三)智谏太后

汉和帝驾崩后,邓皇后临朝称制。她对班昭依然极为尊敬,经常邀请她入宫参与朝政。班昭凭借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独到准确的见解,为她献上不少利国利民的建议。由于表现出色,邓皇后被尊为邓太后之后,特封班昭之子曹成为关内侯,“官至齐相。”

邓太后掌权,倚重哥哥邓骘等四兄弟。邓骘等人虽深居高位,但因深知外戚当政的危害,所以如履薄冰,行事谨慎、奉公守法。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感觉高处不胜寒。于是趁母亲病重之机,四兄弟“共上书求还侍养。”母亲去世后,四兄弟连续上奏请求辞官,居家为母亲服丧。邓太后打算拒绝,特意征求班昭意见。

班昭久与朝政,一眼看穿邓氏兄弟急流勇退的真实意图。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将他们的请求定性为“谦让”,于是上疏建言:“妾闻谦让之风,德莫大焉......昔夷齐去国,天下服其廉高;太伯违邠,孔子称为三让。所以光昭令德,扬名于后者也。《论语》曰:‘能以礼让为国,于从政乎何有。’由是言之,推让之诚,其致远矣。今四舅(即邓氏四兄弟)深执忠孝,引身自退.....”

班昭旁征博引歌颂四兄弟出于忠孝而谦让的美德,委婉提醒邓太后:“如果您现在以天下尚不平安为由拒绝他们的合理要求,那么日后他们如果稍微有点儿过失,谦让美名必定前功尽弃。所以,恳请您恩准他们的请求。”邓太后阅完奏章思之再三,“从而许之。于是骘等各还里第焉。”

(四)创作《女诫》

公元110年,体弱多病的班昭深感“性命无常”,于闲暇时编著出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女子教育专著《女诫》,论述女子在“夫家”必须处理好敬顺丈夫、屈从舅姑、顺从叔妹这三大关系,具体内容为:“(女子)卑弱第一,夫妇第二,敬慎第三,妇行第四(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专心第五,曲从第六,和叔妹第七。”

此书原为班昭教导班家女性如何正确为人处世的私书,但因班昭素来行止庄正,此书又文采飞扬,所以很快飞出班家,被京城世家广为传抄,当做家庭女子教育的宝典。曾师从班昭学习《汉书》的马融如获至宝,“令妻女习焉。”《女诫》被后人列为《女四书》(古代教育妇女的四本书:《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之首。

班昭在《女诫》中,提倡妇女必须遵从“三从之道”和“四德之仪”,此观点被后人视为禁锢中国古代女性思想和自由的枷锁,散发着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浓重腐臭味。时至今日,仍有人喋喋不休拾人牙慧甚指责道:《女诫》,是将中国古代妇女推进三从四德这万劫不复深渊的罪魁祸首。

此类论调,其实是在曲解和阉割《女诫》!

(五)动因探讨

汉朝自初建起,后宫皇亲外戚斗争便闹得如火如荼。先是吕后于刘邦驾崩后临朝称制长达十六年,后有王政君外戚专权数十年最终导致侄儿王莽篡汉,外戚当权贯穿了西汉始终。

班昭奉诏入宫续写《汉书》时,正值汉和帝意气风发整顿朝政奋发图强之时。汉和帝即位时年仅9岁,养母窦太后(窦氏)临朝称制,与哥哥窦宪执掌朝政,独断专行,胡作非为,引得天怒人怨。公元92年,13岁的汉和帝联合宦官势力,成功扫灭窦氏戚族后亲政,开创“永元之隆”,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

汉和帝驾崩后,邓皇后迎立寄养在民间的出生刚百日的少子刘隆为帝,被尊为皇太后,仿效窦太后临朝称制。刘隆满岁时早夭,成为历史上寿命最短的皇帝,谥号孝殇皇帝。邓太后为保住权位,与哥哥车骑将军邓骘密谋,迎立13岁的刘祜为汉安帝,继续把持朝政,“凡临朝十七年。”从此,朝廷“凡诏敕皆出邓后也。”

路不平,有人铲。眼见汉安帝“年长,宜亲政事”,邓太后却紧抱权柄,“权在外戚”,郎中杜根直言不讳“上书直谏。”邓太后恼羞成怒,令人把他装进袋子里“于殿上扑杀之。”杜根因执法者手下留情,侥幸诈死逃得性命,伤愈后到山中酒店当了个酒保谋生;“平原郡吏成翊世亦谏太后归政,坐抵罪。”连邓太后的亲弟弟邓康,也“以太后久临朝政,心怀畏惧,托病不朝。”

班昭入宫后,因与邓太后毫无利益冲突,所以很快成为邓太后亦师亦友的闺蜜。邓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施行的很多有益措施,都有班昭的劝谏之功,因此儿子才被邓太后封侯。但是,班昭饱读诗书博古通今,对此现状忧心忡忡。她对外戚当政的危害看得一清二楚,又不便当面直谏,思来想去,想出假托教训女儿来讽谏朝政的主意。

班昭自述《女诫》的写作目的,是担心家里正当出嫁的女儿们:“不渐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它门,取耻宗族”,所以成书后“愿诸女各写一通”,从中得到补益和帮助。

但从序言中可知,“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今四十余载矣”的班昭,此时已年近花甲。在崇尚早婚且地位愈尊出嫁愈早的汉代,班昭不可能还有几个待字闺中的大龄女儿。所以,既然女儿待嫁不成立,目的指向就非常明确:后宫,上至邓太后,下至小宫女。班昭以《女诫》告诫她们:准确定位女性地位,平时孝敬公婆相夫教子,有权后切忌干预朝政牝鸡司晨。

事实证明,班昭的确有先见之明:邓太后去世后,汉少帝与汉顺帝被闫太后及外戚玩弄于股掌中、汉冲帝和汉质帝与汉桓帝被梁太后及外戚强势打压无所作为、汉灵帝遭窦太后(窦妙)及外戚欺负得没有脾气,汉少帝被何太后及外戚控制得无法喘息。太后及外戚专权,把东汉中后期皇位的传承史,演变成外戚与宦官血腥厮杀的政变史。

可惜,《女诫》流传到南宋时,被程朱理学家们出于政治需要大肆吹捧并随心所欲加以发挥。告诫后宫女性的《女诫》,先被后人别有用心改变成禁锢古代女性的枷锁,再遭时人视为封建社会束缚女性的渊薮加以痛批。一个德才兼优的古代才女,居然会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设若班昭黄泉有知,当笑后人无知弱智吧!

班昭“年七十余卒”,邓太后闻讯“素服举哀,使者监护丧事。”班昭一生著述颇丰,“所著赋、颂、铭、诔、问、注、哀辞、书、论、上疏、遗令,凡十六篇”,为后人留下一笔丰富的史学和文学遗产。

相关参考

班昭中国史上第一位女史学家 班昭生平事迹简介

班昭:第一位女史学家班昭(49-约120),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生于一个“家有藏书,内足于财”的显贵人家,其父班彪,很有学问;长兄班固,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次兄班超,

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巨作《汉书》,却被小人害死

《汉书》又称《前汉书》,和《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也是二十四史之一。记录了汉高祖到新朝王莽之间230年的历史,总共80万字。汉书的诞生过程经历了

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巨作《汉书》,却被小人害死

《汉书》又称《前汉书》,和《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也是二十四史之一。记录了汉高祖到新朝王莽之间230年的历史,总共80万字。汉书的诞生过程经历了

班固班昭写《汉书》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本站网中华上下五千年班固班昭写《汉书》的故事。  公元64年,刘庄诏令班固撰写汉代国史。班固是东汉历史学家。班固出身于有良好家学渊源的史学世家,自幼博学群籍,九流百家著作多有涉猎,学

为何清朝编撰四库全书要烧毁大批书籍?

清朝的大功劳之一是编撰「四库全书」那为何编撰「四库全书」时同时焚毁大量古代书籍?「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否有偏见?编纂四库全书时,清廷为维护统治,大量查禁明清两朝所谓有违碍字句的古籍,见四库禁书。并且大量

班超班固班昭什么关系 班固是哪个朝代的人

班固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从小出生儒学世家的班固受到父祖的熏陶,博览群书、九岁能属文,十六岁对于儒家经典无一不通。随着年龄的增长,班固不满足于这样的儒学教育,于是到洛阳的太学求学。在这里班固结识...

班超班固班昭什么关系 班固是哪个朝代的人

班固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从小出生儒学世家的班固受到父祖的熏陶,博览群书、九岁能属文,十六岁对于儒家经典无一不通。随着年龄的增长,班固不满足于这样的儒学教育,于是到洛阳的太学求学。在这里班固结识...

汉明帝刘庄的皇后明德皇后 中国第一位女史学家明德马皇后

  明德马皇后  明德皇后(公元39年-公元79年),马氏,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南)人,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汉明帝刘庄的皇后。公元52年(建武二十八年),她被选入太子宫时只有十三岁。由于她生性谦恭

汉朝著名才女班昭,最后结局如何

大家好,说起班昭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班昭字惠班,出身史学世家,她的父亲班彪、长兄班固都是著名历史学家。班昭从小生活在文化氛围浓郁的家庭中,耳濡目染,自是有条件博览群书,修炼得才华横溢。14岁时

好男儿应该要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外交家班超

班超,字仲升,东汉时期人士,家乡位于现今的陕西咸阳。他才华出众,能力极佳,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班超的父亲是历史上有名的史学家班彪,他的长兄班固与妹妹班昭在史学方面的成就也颇大。班超自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