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郑玄苦学成才
Posted 经学
篇首语:新长征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郑玄苦学成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郑玄苦学成才
郑玄苦学成才
郑玄,字康成,东汉北海高密人,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是两汉经学集大成者,被称为“通儒”。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
郑玄是东汉末年埋头学问的经学大师,著名的“郑学创始人”。他的成功,是他用毕生的努力和钻研换得的。
郑玄自幼向往寻师访道,钻研学问。为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他违背了父亲要他做官为宦的意志,很早便外出游学,先后向许多名师虚心请教。他曾随太学的第五元先学习《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等。跟随张恭祖学习《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等。当他感到在关东已经没有可以请教的人的时候,便千里迢迢,西入关中,拜扶风马融为师。
马融是当时闻名全国的经学大师。他有门徒四百多人,但是只有优秀的高材生,他才亲自授课,其余的学生由他的得意弟子传授。郑玄为自己能成为马融的弟子而高兴,同时,他也意识到这个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因此,三年里刻苦用功,从不敢懈怠,就是这样也没能得到老师的亲自指点。他深感做马融的弟子必须加倍努力上进,所以常常是日夜诵习不止。
有一次,马融在和高徒们探讨图纬问题时,听说郑玄善数学,于是把他叫了去。郑玄这才总算有了见老师的机会,为了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他把平日里学习中发现的疑问一一向老师讨教,通过解答郑玄的问题,马融发现这个弟子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他十分感慨,对其他的学生们说:“郑玄一定能将儒家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
郑玄没有辜负老师的厚望,回乡以后坚持潜心于经学研究。他不仅钻研了古文经学,而且认真探究了今文经学,认识到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各有所长,二者若能合二为一,取长补短,便可创立一种新的经学,这便是后来的“郑学”。
郑玄不但学问渊博,成果丰硕,名满天下,而且气节凛然,品德高洁。他主张维护中央集权制,对宦官和外戚专权十分不满,也不屑与利欲熏心的权贵们为伍。
◆郑玄以其丰富的著述创立了“郑学”,破除了过去今古文经学的家法,初步统一了今古文经学,使经学进入了一统时代,对经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郑学”集今古文经学之大成,是我国经学的重要学派。郑玄创立“郑学”,是他通六艺,熟百家,古今贯通,兼收并蓄的结果。
相关参考
宋朝时,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名相范仲淹,他虽然出身贫苦,自幼孤贫,却勤学苦读,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以真才实学成为著名的政治家,在文学史上还留下了许多彪炳史册的作品,是在困境之中崛起的典范。出生于公元98
宋朝时,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名相范仲淹,他虽然出身贫苦,自幼孤贫,却勤学苦读,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以真才实学成为著名的政治家,在文学史上还留下了许多彪炳史册的作品,是在困境之中崛起的典范。出生于公元98
邴原戒酒苦学邴原,字根矩,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东南)人。他是东汉末年与郑玄齐名的著名学者、教育家。在历史上,邴原以品性高洁、志向宏伟称著。邴原生活在我国东汉时期,小时候没有机会上学,可又十分渴望读书。
李因苦学李因,字是庵,号龛山逸史,晚号今生。会稽(今绍兴)人,一作钱塘(今杭州)人。明末清初女诗人兼画家。李因是明朝末年一位苦学成名的女诗人兼画家。她天性警敏,耽于读书,不同于一般的旧式女子,从不用脂
承宫拾薪苦学承宫,字少子,东汉时琅邪(治今山东诸城)人。东汉时,有个叫承宫的孩子,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他便成了孤儿。八岁那年,为了糊口,只好给地主去放猪。乡间有个名叫徐子盛的学者,是讲读《春秋》经的专家
方承观的祖父、父亲本来都是康熙皇帝时的官员。可是,由于清朝初期大兴的"文字狱”受到牵连,被流放到了黑龙江。 幼年的方承观没有了依靠,只得靠吃和尚施舍的饭勉强度日,过着无人照料、衣食艰难的生活。 方
郑玄是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虽出生名门,但已家道中落,生活贫寒,可他依旧勤奋好学,博采众长,终成人才。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毕生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世称“郑学”。郑玄>郑玄典故有哪些>梦示可学>
香菱,一个笑着应对一切困难的奇女子,在《红楼梦》中,作者花了不少的笔墨在香菱的身上。其中就曾提到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这一回,香菱学诗的一幕使得读者对于香菱这个人物有了更好的认识。从“废寝忘食”这四个字上
香菱,一个笑着应对一切困难的奇女子,在《红楼梦》中,作者花了不少的笔墨在香菱的身上。其中就曾提到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这一回,香菱学诗的一幕使得读者对于香菱这个人物有了更好的认识。从“废寝忘食”这四个字上
大汉名臣黄霸狱中拜夏侯胜为师,苦学三年《尚书》,后以治世闻名
大汉能臣黄霸因事入狱,他在里面呆了好久,突然觉得监狱好无聊。于是有一天,他就向狱友夏侯胜说道:「”咱们闲着也没事干,要不这样,您能不能把研究《尚书》的心得和本领传授给我呀。”夏侯胜半闭着眼睛,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