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祖莹好学
Posted 尚书
篇首语:爱情不是终点,陪伴才是归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祖莹好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祖莹好学
祖莹好学
祖莹,字元珍,北魏范阳人,自幼喜欢读书。《三字经》中“莹八岁,能咏诗”,就是指祖莹。
祖莹,字元珍,三国魏时范阳人,出身于官宦世家。
祖莹少时聪颖,从刚懂事时,就喜爱书籍。他的家中四壁皆书,书籍堆满了书架,他总爬上爬下地翻看,好奇地询问。随着识的字越来越多,看书问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常打开书卷就不停止,吃饭睡觉都不顾。
父母看到祖莹这么“昼以继夜”地闭门读书,担心他累坏身体,就不许他夜间学习,但祖莹以书为命,又怎么能制止得了呢!
为了不惹父母生气,祖莹就瞒着父母在夜间读书。他常把快要熄灭的炉灰,偷偷地搬到自己睡觉的屋子里,把僮仆赶走,等到父母睡着以后,他便把窗户严严实实地挡住,然后拨弄炉灰,让火重新燃烧起来,这样,他就可以借着火光,重新摊开书卷,尽情阅读了。
他这种学习精神传出去之后,人人赞不绝口,都说,祖莹聪明好学,日后必成大器。
祖莹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十二岁时是中书的学生。
当时中书博士的张天龙在讲解《尚书》,选祖莹为主讲,学生们都聚集来听。祖莹在夜里读书不觉疲倦,不知道天亮了。老师十分着急地催促他去讲课,他却错拿了住在同一个房间的学生——赵郡李孝怡的《曲礼》卷去听课。博士严厉,他不敢再回去,就把《曲礼》放在面前,背诵多篇《尚书》,不遗漏一个字。
祖莹背《尚书》的消息,引起了北魏当权者的注意,高祖把他召入宫内,选拔他做“中书学生”。从此,祖莹得到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加上他不懈地苦读,他的进步更快了,不仅知识日益渊博,文章也写得很好。后来,祖莹以才名拜为太学博士。
◆祖莹夜以继日勤奋读书的事例,说明了只要勤奋好学,就能学有所成。
相关参考
在北魏时期,有一个叫祖莹的人。从刚刚懂事起,他就爱上了书籍。 祖莹的家里有很多藏书,祖莹起先是出于好奇,趁大人不在时,就爬上书架取下书来翻看。不认识的字,他就问父亲,这样,认识的字越来越多,看书的兴
南北朝人物本名:祖莹字号:字元珍所处时代:北魏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范阳遒县出生时间:不详去世时间:535年主要成就:北魏大臣著名文学家赠尚书左仆射祖莹人物生平祖莹,字元珍,北魏范阳遒人也。曾祖敏,仕
《三字经》中有一段劝少儿好学的句子: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这句里提到了两个小神童,一个是祖莹,八岁时就能写诗;另一个是李泌,七岁时就能作以棋为主题的赋,以此两
《三字经》中有一段劝少儿好学的句子: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这句里提到了两个小神童,一个是祖莹,八岁时就能写诗;另一个是李泌,七岁时就能作以棋为主题的赋,以此两
历史秘闻 他喜欢修仙问道,被称为隐世高人,却以布衣之身稳定了中唐政局
《三字经》中有一段劝少儿好学的句子: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这句里提到了两个小神童,一个是祖莹,八岁时就能写诗;另一个是李泌,七岁时就能作以棋为主题的赋,以此两
谦虚好学的老学生谦虚好学的老学生明代文学家董沄(yún),以擅长写诗而驰名文坛。就像大多数古代诗人一样,董沄也十分喜欢游历名山大川,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有一次,64岁的董沄到浙江会稽山游览,刚走到山
成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春秋时期,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有人讥笑他来到太庙,什
老聃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母亲和家将讲些国家兴亡、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类的事。夫人虽然落难,但逃难时带了些家财,所以日子还不穷困,就给老聃请了位家庭教师,这位老先生倒是一位饱学之士。
人物生平简介祖,字孝徵,范阳狄道人,一说猷县(今河北定县)人。父亲祖莹,东魏护军将军。起家秘书郎,迁秘书丞,领舍人事,免。文襄帝(高澄)嗣事,复为功曹参军。文宣(高洋)受禅,召直中书省,除尚药丞,迁典
史籍记载《晋书·儒林列传》范弘之,字长文,安北将军汪之孙也。袭爵武兴侯。雅正好学,以儒术该明,为太学博士。时卫将军谢石薨,请谥,下礼官议。弘之议曰:石阶藉门J,屡登崇显,总司百揆,翼赞三台,闲练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