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谦虚好学的老学生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谦虚好学的老学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谦虚好学的老学生
谦虚好学的老学生
谦虚好学的老学生
明代文学家董沄(yún),以擅长写诗而驰名文坛。
就像大多数古代诗人一样,董沄也十分喜欢游历名山大川,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有一次,64岁的董沄到浙江会稽山游览,刚走到山脚下,就看见不少年轻人急急忙忙往山上赶,董沄不知道山上发生了什么事,就好奇地拉住一个年轻人问:“你们忙忙慌慌的,到底出了什么事?”
“我们是到山上去听王阳明先生讲学的,晚了就听不上开头了!”年轻人说完,就急急忙忙追赶前面的伙伴去了。
王阳明是明代大哲学家。他的思想同传统观念很不一样,有很多独到之处。这些董沄早就听说过,不过也只知道个大概,具体内容还是不清楚。
董沄心想,今天反正是出来游览,何不趁机去听听,看他究竟能讲出什么新东西来。
董沄已上了年纪,身体虚弱,加上山路陡峭,等他来到王阳明讲学的草堂前时。课已经开讲老半天了。屋里坐满了人。董沄不便进去打扰。就站在窗外的房檐下,悄悄地听起来,渐渐地入了迷,就地坐在檐下。只听见王阳明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满屋的人都鸦雀无声地听他讲课。
董沄边听边仔细琢磨他的每句话,连下课了都不知道。王阳明走出草堂,见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先生竟坐在屋檐下听自己讲课,心里很是不安。赶忙把老人请进屋里,两人攀谈起来。
董沄说:“今天听了您讲的道德修养的学说,让我茅塞顿开,真是三生有幸呀!”
二人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天就黑了,董沄恋恋不舍地告别了王阳明,下山去了。
回到家中,董沄心里老是想着会稽山上与王阳明交谈的情景,回想起王阳明讲学的内容来,简直对他佩服到了极点。心想,他年纪虽然比自己小,可学问比自己大多了。单就这一点,也该拜他为师,否则简直是白活一世了。主意打定,第二天就挑上一担谷子,作为给老师的见面礼,第二次上山来到王阳明的草堂。
他刚表明来意。王阳明连连摇头,说:“老先生您今年64岁了,长于晚辈,哪有弟子比老师年岁还要大的?在下实在不敢当。再说,您今天已经诗名满天下,我怎敢收您为弟子?”
可是董沄态度坚决,还引用圣贤孔子拜儿童为师的例子来说服王阳明。他说:“学问上没有长幼,能者为师嘛!”说着说着,就给王阳明行大礼,真的拜起师来。王阳明只得硬着头皮收了这个谦虚好学的老先生。
从那以后,董沄经常上山,虚心地向王阳明求教各种各样的问题。
董沄不以年长自恃,不以名声自傲,老有所学,一直被后人所称道。
相关参考
全国学生营养日历年主题 1991、1992年是:"营养、健康、好学、向上"; 1993年是:"营养主要来自日常膳食"; 1994年是:"营养贵在全面、均衡、适量"; 1995年
初中历史教学三法 一、变“静坐式”课堂为“活动式”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改变传统的老
初中历史教学三法 一、变“静坐式”课堂为“活动式”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改变传统的老
王叔和(201—280年),名熙,高平(今山东微山县)人。魏晋之际的着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王叔和幼年时代是在缺衣少食的贫寒中度过的。严酷的生活现实,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好学,谦虚沉静的性格。他特
孙思邈(581~682)隋唐之际的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陜西耀县)人。一生谦虚好学。对医学有很深研究,亦博涉百家学术,精通老庄,兼好佛典。曾注《老子》、《庄子》,撰《千金方》(《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扮家奴钟隐学艺扮家奴钟隐学艺五代时候,南唐有个著名画家名叫钟隐,他从小就喜欢画画。他谦虚好学,勤奋刻苦,在名师指点下,小小年纪,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山水画大画家。人们常常不远万里来到钟隐门前,求他画画,
一、勤奋治学,不懈追求少年时期的张衡就态度谦虚,勤奋好学,喜欢思索问题。他给自己定的求学信条是:如果对一件事情搞不明白就放弃,是可耻的行为;平时要善于克制约束自己的欲望,把精力用到钻研学问上。为此,他
一、勤奋治学,不懈追求少年时期的张衡就态度谦虚,勤奋好学,喜欢思索问题。他给自己定的求学信条是:如果对一件事情搞不明白就放弃,是可耻的行为;平时要善于克制约束自己的欲望,把精力用到钻研学问上。为此,他
名师出高徒,作为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学生代表之一,颜回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学生,他勤奋好学,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他的老师孔子称赞他,不仅好学还善良,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廉颇负荆请罪——谦虚待人,诚心待事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并逐渐成为一个人身上应该具备的优点之一,为人们所颂扬。它成为体现品格高尚的标志,且总能为谦虚的人带来好人缘。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