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沈钧儒不顾个人安危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别在该厚脸皮的年纪里过度在意自尊,别在该努力的年纪怨天尤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沈钧儒不顾个人安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沈钧儒不顾个人安危
沈钧儒不顾个人安危
沈钧儒不顾个人安危
沈钧儒(1875—1963),字秉甫,号衡山,汉族,浙江嘉兴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法学家,政治活动家,曾任民盟中央主席,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和中国政治法律学会副会长等职。
沈钧儒自幼聪颖,有7岁(实为周岁5岁)能诗之誉。徐志摩是他的表侄子。13岁即积诗成帙。15岁考秀才得中,诗赋列为第一。沈钧儒青少年时,即十分注重个人道德的修养。家庭环境熏陶着沈钧儒的思想品德,影响着他的一生。晚清时祖国的深重苦难,激发着沈钧儒的爱国之情。沈钧儒19岁时,爆发了中日甲午之战。他见外患日深,更加关心时务,写了数篇诗文以寄忧国愤世的激昂之情。
“九一八”事变发生,沈钧儒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一二八”战事爆发,他更是全力以赴的支援十九路军进行淞沪抗战。1935年12月他与上海文化界的一些爱国进步人士马相伯、邹韬奋等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任执行委员。次年1月,扩大为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任主席,5月31日联合全国各界抗日力量组成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任执行委员兼常务委员,负责组织工作。
1936年11月23日,沈钧儒与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史良、王造时、沙千里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为著名的“七君子”之狱。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牵动了沈钧儒那颗忧国忧民之心。他立即投身到抗日救国运动的洪流之中。并于同年发起成立了中华民国国难救济会,多次上书南京国民党中央。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也激怒了爱国群众。沈钧儒等人又发起组织各团体救国联合会。在“九一八”五周年当日,他不顾当局禁令,带头率几千人上街游行示威,不畏军警的铁棒刀枪,不理会蒋介石的点名警告。10月,又主持了鲁迅的公祭,把有五六千人参加的送葬礼搞成抗日救亡的大规模游行示威,以及在孙中山诞辰纪念日上发表讲话、以救国会名义致电张学良等国民党将领、援助上海工人反日大罢工等等活动都触怒了国民党反动派,结果沈老先生和李公朴、邹韬奋、章乃器、史良、沙千里、王造时等一同被捕,成为轰动全国的“七君子”事件。在狱中,沈钧儒先生被公推为家长。他和大家一起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坚决不写悔过书,坚持爱国无罪。在法庭上,“七君子”义正词严,驳得检察官哑口无言,狼狈不堪。沈钧儒虽身陷囹圄,但他想的却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审讯退庭后,他感慨万千,以诗抒怀:我不要这种胜利!眼看地图变了颜色;六千万同胞沦亡在深渊之底,我们如果还有一些人气,哪里有心思来与自家人斗鼠牙,争虫臂!我早已忘掉了我自己。我祈祷着这一天:能把我的血,飞洒到关外数千里与天无际的白云上,把我们的骨,深埋在那一边的土里,这才是我们的胜利!也是我们民族的胜利!国家的胜利!我再也不要其他的胜利!他的诗表现出一个革命者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坚定信念。“七君子”的爱国行动得到了举国上下的支持,宋庆龄等知名人士也纷纷发表声明。在全国各方面的压力下,1937年7月31日,蒋介石不得不释放了他们。当他们走出狱门之时,各界群众闻讯赶来迎接,口号声、爆竹声高入云霄。沈老先生代表其他六人向大家表示:“可以告慰于大家的是,我们出狱与入狱时一样,主张没有变更,我们决不改变我们的宗旨,决定和过去一样,站在民族解放的最前线。”
妙语点睛
沈钧儒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不屈不挠同反动派进行斗争,让后人看到他爱国的一面。
相关参考
本文摘自《羊城晚报》2011年11月13日B05版作者:梁基永原题为:“孙大炮”名不虚传。1918年1月3日晚,广州城居民尚在残冬的梦中酣睡,忽然,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炮声,划破寒风,惊醒了全城居民,炮声
“奋不顾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奋勇向前,不顾个人安危。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司马迁传》,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李陵,字少卿,
党中央的嘉奖令称赞他:“身入虎穴,不顾个人安危;紧急关头,挺身而出;机智勇敢,沉着大胆,含辛茹苦,英勇斗争,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使党的负责同志和党的机关免遭敌人的逮捕和破坏,转危为安;是全党的模范,
知名人物 沈钧儒生平故事简介,沈钧儒历史评价,沈钧儒怎么死的?
沈钧儒,字秉甫,号衡山,原籍浙江嘉兴,1875年1月2日(清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生于江苏苏州。祖父沈玮宝曾任苏州知府,父亲沈翰,任江苏候补知县,叔父沈卫以甲午翰林简放陕西学政使。沈钧儒七岁从师读
沈钧儒,字秉甫,号衡山。生前曾任新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他一生经历了清政府、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以及新中国四个时代
沈钧儒,字秉甫,号衡山,原籍浙江嘉兴。1875年1月2日,出生于江苏苏州。自幼受中国旧的传统教育,1904年中进士。1905年赴日本,入东京私立法政大学求学。1906年回国后,从事立宪运动。1909年
中国现代史·历史人物·沈钧儒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字秉甫,浙江嘉兴人。190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从事立宪运动,参加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参加新文化运动。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拥护国共合作和孙中山
众所周知,晚清的执政人是慈禧,一个头发长见识短的老女人,只顾着自己的享受,完全不顾国家的安危,一顿饭要吃几百个菜,真是相当的奢侈。在她死后其陵墓也想相当的豪华,珍宝无数。然而在他死后却出现了这么一个人
1967年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军会议和2月在怀仁堂召开的政治局碰头会上,“三老四帅”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在三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和“四人帮”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叶剑英在会上与林彪、江青一伙极力搞乱军队的
众所周知,晚清的执政人是慈禧,一个头发长见识短的老女人,只顾着自己的享受,完全不顾国家的安危,一顿饭要吃几百个菜,真是相当的奢侈。在她死后其陵墓也想相当的豪华,珍宝无数。然而在他死后却出现了这么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