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孙中山不顾民众安危命海军炮击广州?
Posted 督军
篇首语:守株待兔只能得一餐饱,主动出击方能丰衣足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18年孙中山不顾民众安危命海军炮击广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8年孙中山不顾民众安危命海军炮击广州?
本文摘自《羊城晚报》2011年11月13日B05版 作者:梁基永 原题为:“孙大炮”名不虚传。 1918年1月3日晚,广州城居民尚在残冬的梦中酣睡,忽然,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炮声,划破寒风,惊醒了全城居民,炮声持续了两个小时,依稀还夹杂着零星的机关枪声音。循声看去,炮声是从城外白鹅潭上的军舰发射出来,炮弹越过古城上空,射向观音山上的督军府。 这场面说的可不是陈炯明叛变———当时观音山上督军府里,住着新任广东督军莫荣新,他属于桂系陆荣廷的心腹。护法战争初期,面对当时北洋政府挥师南下的态势,陆荣廷表面上与孙中山的广州军政府合作,军政府当时也要面对军饷缺乏,人心涣散的境地,两派在广州便相安无事了一段短暂时期。待战事稍稳定,桂系与孙系的矛盾,便越发突出。 孙要扩展军政府势力,在广东到处征兵,陆荣廷曾对胡汉民多次提出抗议,军政府于是下令暂缓征兵,不过暗地里各地仍在继续。1917年底,莫荣新下令各县,将孙系派出的征兵委员当做“土匪”一律枪毙。12月初,更将军政府卫戍队连长和五十名新兵当作“土匪”处决,孙中山决定发动军事行动教训桂系。 大元帅要动手,可是谁来出兵?至少在法理上,莫荣新是合法的督军,何况莫手里有兵权,观音山上有炮台,炮口正对着白鹅潭和大元帅府,真要打起来,涂炭的是城里的无辜平民。不过孙主意已定,当时他能指挥得动的兵力并不多,一下想到了程璧光的海军舰艇。程璧光带来护法的舰队之中,“豫章”号的舰长潘文治对孙中山一向敬重,听到这计划后,表示自己独力难支持,要加多一艘船帮助,遂与“同安”号舰长一起,凌晨出发驶到白鹅潭。 孙中山这次冒险行动,其下属也多表示反对,在孙的计划中,除向督军署所在地观音山轰击外,同时命令朱执信促李耀汉、李福林等同时发难,许崇清、邓铿、罗翼群协助陈炯明响应举事。陈炯明认为此举“冒险”、“轻率”,按兵不动,袖手旁观。滇军虽经大元帅参议刘德泽运动,但因第四师师长方声涛、旅长朱培德、张维新等极力反对,亦不能行动。其他部队则表示中立,徘徊观望。 船驶到白鹅潭中央,孙下令开炮,由于没有海军总长的命令,加上顾虑伤及城内民众,船上没有人敢动手,据文献记载,孙中山“亲发数炮”,又督促炮手连发七十余炮。———孙中山早年被人称为“孙大炮”,这下子,倒真是名下无虚了。但孙放炮后,陆上部队并没有响应动手。由于孙之前的多方联络,早已有线人报到莫荣新耳中,他并没在炮击中受伤,同时下令督军府及各卫戍阵地熄灯不准还击,避免了更多的伤亡。 三年前,在一堆书店收来的旧纸中,拣出了这幅当年《时报》印发的传单(广东人叫街招),大大的木戳上刻着三行字:“广东省城近日之扰乱,变生仓猝,传闻异词,究莫得其真相,近已探悉系孙文等声称莫荣新等阻挠军政府行动,未能达其目的,故饬令豫章同安两军舰向督军署开炮数小时,现已平息,民众莫慌。”用小说家的话说,这就是“安民告示”了,《时报》的言辞颇为中立,并不偏袒任何一方,纸张边沿已经发黄破损,幸好当时某个热心的“民众”把这小纸片保留到今天。 这起冲突的结局,影响甚大,程璧光得知两舰私自发炮,认为有韪法制,大为震怒,虽不便怪罪大元帅,亦将两舰长撤职。孙的手下如朱执信等,却因此认为程有二心,遂下手将其刺杀,为平息海军将士情绪,孙中山下令国葬程璧光,并将其铜像树立在珠江边,铜像竖立了四十余年,默默看着江水和穿梭的舰艇,一直到文革祸起,被今日的工人塑像所取代。相关参考
沈钧儒不顾个人安危沈钧儒不顾个人安危沈钧儒(1875—1963),字秉甫,号衡山,汉族,浙江嘉兴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法学家,政治活动家,曾任民盟中央主席,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国民政府(粤、汉),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中国广州和武汉建立的革命政权。其前身是1923年2月在广州成立的以孙中山为首的陆海军大元帅府。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中央开始酝酿用委员合议制的国民政府代替一长
陈策,民国初期海军界的一位传奇人物。他年少时加入同盟会,早年追随国父孙中山先生革命,曾协助孙中山在广州对抗陈炯明;1930年任海军第四舰队司令,主办黄埔海军军官学校。抗战时因在战场上负伤截断一腿,得了
罗奇字振西,广西容县人。1904年8月18日生。早年就读于广州工程学校、广州法政大学法科。后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庐山高等军官训练团第三期、陆军大学特八期。1924年9月随学生第一队任孙中山的
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3月10日,林则徐奉清廷之命,到达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确定了缴烟和具结的禁烟方针。这就是:“将已来之鸦片,速缴到官;未来之烟土,具结永断。”方针确定后,林
...南下广州,才真正步入人生的坦途,宋子文到广州后,被孙中山任命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秘书,不久,又任命他为两广盐务稽核所经理,并委以筹备中央银行的重任,1924年8月,中央银行在广州正式成立,宋子文出任第一任行...
1917年,宋子文学成归国,先在盛宣怀经营的汉冶萍公司工作,一干就是6年,直到1923年南下广州,才真正步入人生的坦途,宋子文到广州后,被孙中山任命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秘书,不久,又任命他为两广盐务稽
1935年6月18日《英德海军协定》签署《英德海军协定》,全称为《德国和英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换文》。由英国和德国两国政府于1935年6月18日在英国首都伦敦签署并于同日正式生效。该协定是30年代中期
“奋不顾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奋勇向前,不顾个人安危。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司马迁传》,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李陵,字少卿,
中国近现代史上与广州有关的历史事件1、广州起义广州起义是孙中山领导的1895年的一次反清武装起义。1895年孙中山就带着郑士良、陆皓东、陈少白来到广州,设立了兴中会广州分会,发展程奎光、程璧光、左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