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粤、汉)
Posted 国民政府
篇首语:见君一眼,倾卿一心,误我一生,伤我一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国民政府(粤、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国民政府(粤、汉)
国民政府(粤、汉),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中国广州和武汉建立的革命政权。其前身是1923年2月在广州成立的以孙中山为首的陆海军大元帅府。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中央开始酝酿用委员合议制的国民政府代替一长制的大元帅府。1925年7月1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告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称广州革命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胡汉民、谭延闿、许崇智、林森5人为常务委员,汪精卫为政府主席;许崇智、胡汉民、廖仲恺分别为军事、外交、财政部长。鲍罗廷被聘为国民政府高等顾问。国民政府把各地方军统编为国民革命军,由中央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又统一两广,实现了统一收支管理,为北伐准备了条件。1926年3月以后,蒋介石担任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要职。他实行个人集权制,并着手进行北伐。
临时执政府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昌后,广州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武汉。首先由到武汉的部分国民党中央执委和国民政府委员成立联席会议,于1927年元旦起代行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的职权。这时,接受武汉国民政府管辖的有: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西、贵州、四川、绥远、甘肃、陕西等11省。武汉国民政府积极支持汉口、九江的民众收回英租界。湖南、湖北等地农民运动也蓬勃开展。蒋介石看到武汉不容易控制,扣留了准备到武汉的国民党中央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胁迫迁都南京,但遭到坚决抵制。3月10日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维护孙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并针对蒋介石的个人独断专行进行了某些限制。会议选出新的国民政府委员28名,以孙科、徐谦、汪精卫、谭延闿、宋子文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选出军事委员会委员16名,并设主席团。国民政府增加劳工、农政、实业、教育、卫生5个部,共产党员谭平山、苏兆征被分别任命为农政、劳工部长。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于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对峙。武汉国民政府为了打开局面,决定第二次北伐。但反共军人发动叛乱。汪精卫于6月19日到徐州与蒋介石达成“清党反共”协议,7月15日在武汉实行“分共”,这标志着汪精卫集团的叛变和武汉国民政府性质的根本改变。9月20日,国民党宁沪汉三方合流,武汉国民政府正式终结。
“国民政府(粤、汉)450425”相关参考
唐朝利中汉是怎么死的?唐末,监察御史利中汉因查处贪官,招致满门抄斩,夫人利嫂携家眷随流民南迁。他们渡过黄河、鄱阳湖,翻越五(武)夷山,来到闽、粤、赣交界的葛藤凹。贪官之子过猛,听信宦官田令孜谗言,将利
谭道源字逸如,湖南湘乡人。毕业于湖南弁目学堂。1924年4月5日任驻粤湘军第三师师长兼第四旅旅长。1925年8月任第二军第五师师长。曾参加北伐南昌战役。1927年5月12日武汉国民政府任其为第十三军副
李务洲别号伯潜,广东从化人。1893年生。先后毕业于黄埔陆军中学、湖北陆军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曾任粤军营、团长。1924年任第十三旅司令部参谋长。1925年任第十二师少将副师长,参加东征
孙传芳和广东国民政府之间早有联系。1925年12月,孙传芳曾派王季文为代表到粤会见蒋介石。次年2月、5月,孙两次派人赴粤与广东国民政府“修好”。7月,孙传芳派人赴沪,和粤方代表商洽,并致电蒋介石,希望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收回利权运动清末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的爱国运动。1904至1905年,湖北、湖南、广东三省人民收回粤汉铁路主权的斗争是这场运动的发端。随后,四川人民收回川汉铁路的修筑
郑献甫(1801~1872)象州县寺村乡白石村人,原名存,为避咸丰(爱新觉罗·奕)名讳,以字称呼,别名小谷,自号识字耕田夫。是清代首屈一指的壮族诗人,著名经师。父亲是乡村私塾教师。郑献甫生活俭朴,酷爱
一·二八事变发生时,驻京沪地区的中国军队是十九路军。1931年5月,胡汉民派、孙科派、汪精卫派、桂系等反蒋派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反蒋,与南京政府对峙,史称宁粤对峙。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下令“将讨粤和剿共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为封锁中国的海上交通线,配合武汉会战,于1938年10月发动对广州方面的进攻。当时国民政府抽调驻粤军队增援武汉等战场,在广东地区仅留7个师、2个旅,兵力分散且装备落后。1938
郑献甫(1801~1872)象州县寺村乡白石村人,原名存,为避咸丰(爱新觉罗·奕)名讳,以字称呼,别名小谷,自号识字耕田夫。是清代首屈一指的壮族诗人,著名经师。父亲是乡村私塾教师。郑献甫生活俭朴,酷爱读书,手不释卷,...
·吴钰吴钰,铁路新线建设及养护维修专家。他毕生致力于铁路的施工养护,刻苦钻研土力学等理论并付诸实践。在参与粤汉铁路地形复杂、工程艰巨的株韶段的新线建设和通车后的养路工作中,做了不少贡献并均有创见。后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