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他向中东和平“宣战”——内塔尼亚胡就任以色列总理

Posted 中东

篇首语:生活可以五颜六色,但绝不能乱七八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他向中东和平“宣战”——内塔尼亚胡就任以色列总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他向中东和平“宣战”——内塔尼亚胡就任以色列总理

他向中东和平“宣战”——内塔尼亚胡就任以色列总理

内塔尼亚胡(中)在内阁会议上

1996年5月29日,以色列大选爆出冷门,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以微弱优势击败在任总理佩雷斯,成为首任以色列本土出生和首次直选产生的总理,也是建国近50年来最年轻的总理。

内塔尼亚胡1949年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市一个崇尚犹太复国主义的家庭,当时以色列独立才几个月。他在这个重获新生的国家里度过了童年时代。1962年,随父母迁往美国,并在费城郊区上了中学,全面地接受了美国的语言文化和思想。1975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82年,到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馆工作。1984年至1988年,他出任以色列驻联合国大使,开始在政坛崭露头角。卸任后,他于1988年当选为利库德集团议员,1988年至1991年任外交部副部长, 1991年至1992年任总理府副部长。1991年底的大选,以沙米尔总理为首的利库德集团被拉宾领导的工党击败,年迈的沙米尔萌生退意,1993年3月将党魁之位让给内塔尼亚胡。海湾战争期间,内塔尼亚胡曾担任以色列政府发言人。从其履历看,他在政界的发展可谓平步青云,未遇挫折。

然而, 内塔尼亚胡在大选中获胜似属“意外”。

1993年9月13日,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华盛顿签署了和平协议。1994年5月,以军开始撤出加沙地带和杰里科。1994年7月,被以色列人视为“恐怖分子”的巴解领导人阿拉法特返回加沙定居。1995年9月,以巴又签署了关于扩大巴勒斯坦自治的《塔巴协议》,以色列陆续从约旦河西岸的纳布卢斯、拉马拉、伯利恒、杰宁、凯勒图尔和卡勒基利耶撤出, 巴自治版图一天一个样。以色列人不但撤出了加沙,而且还在一步步从他们称之为“朱迪亚和撒玛利亚”的约旦河西岸退让。以色列强大的宗教势力越来越感到不自在,犹太人定居者们被激怒了,犹太激进分子也跳将出来,他们一致声讨政府的软弱与退让。利库德集团等反对党也对政府口诛笔伐。愈演愈烈的反政府风暴最终导致某些激进分子将目标对准拉宾总理和外长佩雷斯本人。1995年11月4日晚,拉宾在参加完特拉维夫举行的和平集会后,遭犹太极端分子阿米尔枪杀。

接替拉宾就任总理的佩雷斯曾于1986年至1988年出任总理,是绝顶精明的政治家与外交家。他看准全国舆论对利库德集团和内塔尼亚胡大为不利、工党及其本人的支持率大大领先竞争对手的时机,宣布将原定1996年10月29日举行的大选提前至5月29日举行。

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大选前发生的事件往往左右以色列的大选结果。这一次也不例外。为纪念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炸弹专家阿亚什遇害50天,哈马斯分子于1996年2月底和3月初接连在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等地制造自杀性爆炸案,致使多人伤亡,在以国内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民心不安。这给拉宾遇刺案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利库德集团等反对党反戈一击的机会,并逐步赢回自信。他们大打“安全牌”,指责政府的和谈政策并不能给以色列带来安全。内塔尼亚胡还抓住媒介披露的工党与巴解组织秘密讨论耶路撒冷问题及工党曾打算同意归还戈兰高地等消息,抓住工党在耶路撒冷和戈兰高地这两个对以色列性命攸关的问题上可能让步的“致命点”,大大地争取了一些左右摇摆的选民。此外,比佩雷斯年轻二十几岁的内塔尼亚胡年轻的优势也体现出来,因为许多人厌倦了老人政治。

6月18日,内塔尼亚胡宣誓就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上台后,他公然违背“以土地换和平”原则,提出“以和平换和平”及以强硬的“三不”政策为核心的施政纲领。他的强硬政策包括:取消前工党政府冻结扩建犹太人定居点的决定,对巴勒斯坦自治区实行封锁,重开耶路撒冷游览隧道,在希伯伦撤军问题上故意拖延,在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戈兰高地扩建犹太人定居点。

内塔尼亚胡在就职演说时说:“我特别向我们的亲密朋友叙利亚总统阿萨德、黎巴嫩总统赫拉维、沙特国王法赫德和其余阿拉伯领导人呼吁,让我们举行直接的和平谈判,这些谈判将引导中东走向一个稳定和繁荣的时代,这些谈判是无先决条件的。”但从阿拉伯国家的角度看, 内塔尼亚胡规定了先决条件,即“不同意”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不同意”把戈兰高地归还给叙利亚,“同意”在西岸和加沙地带恢复定居点。卸任的佩雷斯总理激动地对内塔尼亚胡说:“我并不是同阿拉法特一起行走感到羞耻,如果你对你所说的话是认真的,你也将握他的手。”

内塔尼亚胡的强硬政策引起了阿拉伯世界的强烈反应。阿拉法特的高级助手、巴勒斯坦议会发言人艾哈迈德·科列伊称利库德集团的政策是“宣战”。他说:“所有这一切都违反奥斯陆协议,我们要和平,但不是不惜任何代价的和平……这将彻底扼杀这个进程。”

1996年7月19日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

相关参考

历史百科 以色列第一位女总理——梅厄夫人70岁就任总理

以色列第一位女总理——梅厄夫人70岁就任总理1969年2月26日,以色列总理列维·艾希科尔病逝。3月7日,德高望重的梅厄夫人被推上了总理宝座,成为以色列第一位女总理,时年整整70岁。梅厄夫人1898年

历史百科 中东和平进程出现新希望——巴以签署怀伊协议

中东和平进程出现新希望——巴以签署怀伊协议克林顿、阿拉法特、内塔尼亚胡与侯赛因在签字仪式上握手互相祝贺1998年,巴以和谈几经曲折和协商,终于在10月间达成了怀伊协议(又译怀河协议)。这一协议进一步确

知名人物 梅纳赫姆·贝京——以色列和平总理

梅纳赫姆·贝京——以色列和平总理梅纳赫姆·贝京——以色列和平总理梅纳赫姆·贝京简介诺贝尔得奖者小简介姓名:梅纳赫姆·贝京(MeantimeBegin)出生年代:1913-1992职称:波兰政治家国家:

历史百科 他为和平殉身——拉宾总理遇刺身亡

他为和平殉身——拉宾总理遇刺身亡1995年11月4日晚上,以色列特拉维夫市国王广场被10万兴高采烈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要和平,不要暴力”和平集会正在这里举行。20时30分,在欢呼声中,73岁的拉宾开

历史百科 1977年12月2—5日阿拉伯“拒绝阵线”形成

1977年12月2—5日阿拉伯“拒绝阵线”形成1977年11月,埃及总统萨达特提出中东和平倡议,并于11月19—21日访问以色列,同以色列总理贝京进行会谈,使大多数阿拉伯国家感到震惊和不满。叙利亚、利

美国 1978年9月埃及美国以色列戴维营会谈

1978年9月埃及美国以色列戴维营会谈埃及、美国和以色列三国首脑就中东和平问题所举行的重要会谈。战后30余年来,4次中东战争和阿以尖锐对立使埃及蒙受了巨大损失,一直未能获得和平环境以发展经济。在国际国

兰台说史•这个世界边缘国家百年前就开始在中东搞事

最近,澳大利亚似乎又准备效仿美国了。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10月16日表示,其打算要求内阁正式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将本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移至耶路撒冷,莫里森认为此举是“明智且具有说服力的

历史军事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原因,过程与结果

中东战争,或称阿以战争、以阿战争,是指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等周围阿拉伯国家所进行的5次大规模战争。几十年的斗争使双方意识到,战争解决不了阿以冲突。从第四次中东战争后,中东地区开始了漫长曲折的和平发展道

历史百科 两敌手“化剑为犁”——埃以签署和平条约

两敌手“化剑为犁”——埃以签署和平条约1979年3月26日,埃及和以色列之间长达30多年的战争状态终告结束。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在白宫正式签署了《埃及—以色列和平条约》。美国总统卡特也在和约

历史百科 向痛苦和磨难告别——巴以签署和平协议

向痛苦和磨难告别——巴以签署和平协议1993年9月13日,在全世界的关注下,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分别代表巴解和以色列在和平协议上签了字,从而揭开了从战争走向和平的历史新篇章。阿拉伯人和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