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最原始的驱傩仪式 揭秘“跳於菟”

Posted 土族

篇首语: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土族最原始的驱傩仪式 揭秘“跳於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土族最原始的驱傩仪式 揭秘“跳於菟”

现仅存于青海同仁县年都户村土族的《跳於菟》(wu tu)传统民俗仪式,是古羌部族虎图腾崇拜的一种遗俗。为了驱除附着于各家的疫病与晦气,预祝新一年中家家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因此当地土族在每年农历11月20日,要举行《跳於菟》驱傩仪式。

《辞海》:“於菟,虎的别称”。至于跳“於菟”的起源,有“於菟”属于古楚巫舞,是楚人的崇虎傩俗,随明代军队戍边屯田而传入青海同仁之说;有远古生活于青海的古羌人崇拜虎图腾的遗绪之说;也有土族崇虎源于内蒙草原,随迁徙而带至同仁土族之说。概言之,“於菟”起源的究竟,还需进一步作大量、多方面的考察与研究。

节日清晨,由土族各部落推选出来的7名男青年,集合于山神庙前,在严冬凛冽的寒风中脱去衣裤,图画虎豹斑纹于裸露的身体和四肢,并把头发撮撮扎起,装扮成“於菟”的愤怒像。他们双手各持顶端贴有福旗的荆条棍,在巫师“拉瓦”主持下,通过诵读经文、跪拜二郎神与山神,然后由瓦拉一一灌酒,使虎魂附体于“於菟”。此时,这些不能再说话的“於菟”,在民众的心目中已将原有的人格转为现有的神格,而获得了驱鬼逐疫的能力。

随着一阵炸响的铁铳与鞭炮,五名小“於菟”直奔山下村寨,巫师“拉瓦”在寺院住持陪同下,率领两个大“於菟”,边击鼓、锣边以缓步蹦跳姿态走街串巷,以荡涤游离于各家宅院之外的疫鬼。而另五名小“於菟”则早已或翻墙入院,或蹦跳于各户屋顶之上,进行驱魔逐祟。

他们每到一家,在各屋蹦跳一番以示驱鬼逐邪后,便吃掉或口叼户主事先准备好的生熟肉块,再继续从屋顶进入另家院落。有意思的是,这些“於菟”之必须从屋顶而不能从街门进入各家的原因,是民众怕游离于街巷的疫鬼会趁机溜入宅院作祟所致。

但如果“於菟”愿从宅院大门出去,倒看作是把疫鬼带离家宅而无异议。仪式过程中,无论大、小“於菟”,都将接受群众套往荆条棍上的圈饼,使之获得灵气。此外,一些患病者还主动仰卧于“於菟”必经之路上,等待“於菟”从身上跨过,以带走病魔获得痊愈。

经过大半日的驱魔逐疫后,大小“於菟”伴着逐邪胜利的鞭炮声,冲向村外河边进行“洗祟”,即凿开冰层以冰水洗去身上虎豹斑纹,除去从各户带来的邪祟、秽气,恢复原有的人格。“拉瓦”则在住持的锣声中诵经焚纸,表示已将妖魔彻底消灭。回村后,由“拉瓦”将附有灵气的圈饼分赠与各户,使全村民众食之而获吉祥、康宁。从青海同仁土族的《跳於菟》驱傩仪礼现象中,可明显看到其中所包含道教、喇嘛教和原始多神崇拜的遗绪。

《跳於菟》民俗现象,是多民族、多种宗教相互融合的复合文化形态,是为人类研究我国古代民族与民俗文化的宝贵遗产。

据悉,年都乎村於菟舞从江南楚地或楚人后裔巴人居住地流传而来,是春秋时期楚文化的遗存,也是古老傩文化的载体。历史上,於菟系列民俗活动曾在隆务河流域部分村落中流传,现仅在年都乎村传承沿袭,且已处于濒危状态。2006年,土族於菟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参考

土族人为何要在二郎神庙跳於菟

跳於菟的集中地是二郎神庙,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跳於菟前需要化妆。有人从村里大煨桑炉中装了一口袋桑灰,放在二郎神庙的庭院中。跳於菟的人(以下简称於菟)全部脱去上衣,挽起裤子,将桑灰涂抹在身上、脸上甚至

土族祭祀中的“公桑”是怎样的一种仪式

公桑公桑是祭祀中的一种集体煨桑行动。是在特定时日、有特定主题的煨桑,因而也更加神圣。所以公桑向来只允许成年男人参加。这天,每户人家都要派出一名代表参加公桑,来的都是各家的“掌门人”。公桑的主要仪式要在

土族祭祀中的“公桑”是怎样的一种仪式

公桑公桑是祭祀中的一种集体煨桑行动。是在特定时日、有特定主题的煨桑,因而也更加神圣。所以公桑向来只允许成年男人参加。这天,每户人家都要派出一名代表参加公桑,来的都是各家的“掌门人”。公桑的主要仪式要在

土族有何传统节日?土族人怎样过节

春节。春节是土族最盛大的节日。节前十多天就开始各种准备,村村户户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除夕吃年饭,唱家曲,给将要出嫁的姑娘举行“戴天头”仪式,各家各户行接神礼,同时还要敬奉灶神和门神。大年初一,全家大小

土族人是咋样结婚的 土族习俗简介

土族的婚礼,一般分提亲、定亲、送礼、婚礼仪式、谢宴等程序。仪式隆重热烈,自始至终都有在载歌载舞中进行。提亲: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父母决定,都得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向女家求婚。媒人多为男性,一般要请村里有

揭秘彩虹袖:土族崇拜自然的标志

彩虹袖是互助土族传统服饰中最典型的标志之一,互助县也由此赢得了“彩虹之乡”的美誉。在互助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谚,土族阿姑穿上彩虹袖“走起路来摆三摆,蜜蜂彩蝶赶不走;拂袖跳起安召舞,恰似彩虹下凡来。”这无疑

蕴涵土族文化的密码 揭秘“纽达”

“纽达”(亦称扭达)是对传统服饰中女子头饰的称呼。据保广元先生介绍,“纽达”曾是土族妇女最喜欢的头饰,直到1938年,青海统治者马步芳突然下令,土族妇女不得佩戴“纽达”,“纽达”才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土族人要结婚需要几个步骤 土族婚俗

土族的婚礼,一般分提亲、定亲、送礼、婚礼仪式、谢宴等程序。仪式隆重热烈,自始至终都有在载歌载舞中进行。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父母决定,都得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向女家求婚。媒人多为男性,一般要请村里有名望的

土族特殊的丧葬习俗是啥 土族习俗

土族丧葬因地而异。互助地区多数实行火葬,少数实行土葬。民和、大通地区一般都实行土葬。同仁地区的土族实行火葬,也有土葬的。不论是火葬还是土葬,都要举行丧葬仪式。老人病故后,将其衣服脱去,将遗体扶起,成蹲

土族特殊的丧葬习俗是啥 土族习俗

土族丧葬因地而异。互助地区多数实行火葬,少数实行土葬。民和、大通地区一般都实行土葬。同仁地区的土族实行火葬,也有土葬的。不论是火葬还是土葬,都要举行丧葬仪式。老人病故后,将其衣服脱去,将遗体扶起,成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