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有何传统节日?土族人怎样过节
Posted 土族
篇首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土族有何传统节日?土族人怎样过节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土族有何传统节日?土族人怎样过节
春节。春节是土族最盛大的节日。节前十多天就开始各种准备,村村户户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除夕吃年饭,唱家曲,给将要出嫁的姑娘举行“戴天头”仪式,各家各户行接神礼,同时还要敬奉灶神和门神。大年初一,全家大小跪拜神佛,祈求一年平安。然后给远方亲友拜年,进行娱乐活动。正月十五年节结束。
观经会。亦称“观经法会”,土族语称“蓝迦”。青海互助等地土族的民间盛会。每年农历正月四日和六月初八、初九日在佑宁寺举行。届时,人们身着洁衣,到寺院磕长头,点酥油灯,滚忙茶(施舍茶),布施,供饭,转斯古拉(转山),煨桑等。瞻仰大型佛像,观看喇嘛跳欠(神舞)。此外,会上还进行物资交流和赛马、射箭等活动。
晒佛节。青海互助土族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届时,佑宁寺的喇嘛们将香巴大佛像由大经堂檐前直挂到铺有地毯的经堂台阶上。虔诚的信徒们给佛像磕头膜拜,献上供品。喇嘛从早到晚诵经不停。附近的群众纷纷争相赶到庙中观拜。
正月十五。青海互助土族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过节。白天男女青年到威远镇看社火,晚上,在自家门前点燃十五堆火,全家大小都要从每个火堆上跳过三次,认为这样一年中全家人可以不得病,健康长寿。
擂台戏。亦称擂台会。青海互助一带土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在县府所地在威远镇举行。宋代威远镇名为“牧马营”。节日这天,人们盛装打扮,纷纷来到会场。特别是许多著名的花儿歌手,远道跋涉而来,试与当地歌手比高低。
人们各自选伴结伙,分成若干赛场,每组七至十人左右,在广场上摆开阵势对唱。当比赛进入高潮时,各场涌现出许多新的歌手,然后组成新的小组,继续比赛对唱。直到暮霭降临,人们才陆续离去,对歌优胜者被誉为“花儿王”,当众披红挂彩。除唱花儿外,节日的主要活动还有物资交流、唱戏、赛马、摔跤、武术表演等。
鸡蛋会。青海互助、大通等地土族的传统节日。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异。届时,在寺庙里举行献牲酬祭,请法师诵经跳酬神舞,以禳灾祛祸,保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与会群众还随身携带许多熟鸡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击作戏。
青苗会。青海互助县龙王山一带土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至六月,由巫师择日举行。源自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龙王显灵,庇佑土族牧民的传说。节日早晨人们先到广福寺点灯焚香,顶礼膜拜,请出龙神轿杆、护法神箭,然后组成仪仗队前行,队伍排成单行,有的击鼓鸣金,有的吹海螺牛角,随行的众人手持柳条,直到大东岭休息,野餐,漫花儿,随后登山踏青,巡视田禾,并借用神的名义约束乡民不准在田地里放牧牲畜,不许砍树践踏青苗。此节,实为保护农业生产的一项活动。
花儿会。土族传统节日,节日时间因地而异。主要的花儿会有:五峰山花儿会,流行于青海互助一带,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于五峰山举行。五峰山座落在互助县西垣,因山峰形状与人手五指相似而得名。
五峰山翠峰青峦,雾披云裹,泉水潺潺,风景优美。每逢节日,山上山下,锣鼓喧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或观赏浏览,或赛歌比舞,台上纵情高歌唱花儿,台下集体对歌,此起彼伏。花儿会还是城乡物资交流的盛会。
此外,尚有农历五月初五日互助县东沟大庄花儿会;六月十一日的丹麻滩花儿会;六月十三日土观村花儿会等。
土族的传统节日还有每年春秋举行的祭敖包、青海互助县姚马庄等地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举办的朝山会、青海同仁地区土族的民间节日鲁若节、青海民和县官亭、中川、甘沟一带土族的传统节日纳顿、青海互助、民和、大通及乐都、平安、湟中等地土族的宗教节日放官经、腊八节、青海民和一带正月十六日的刀山会(每隔二三十年举行一次)及二十日的正月二十节;民和官亭地区正月二十九日的火神节。
相关参考
春节是土族群众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从腊月就开始繁忙起来,置办年货,杀猪宰羊。民间有“快腊月,慢正月,不过三十不歇脚”之说。在除夕上午,平时借用的家具及其它物件都要自觉送还。下午将庭院打扫干净,张贴春联和
春节是土族群众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从腊月就开始繁忙起来,置办年货,杀猪宰羊。民间有“快腊月,慢正月,不过三十不歇脚”之说。在除夕上午,平时借用的家具及其它物件都要自觉送还。下午将庭院打扫干净,张贴春联和
四月初八日过“嫁毛虫”节,又称“敬婆婆神”。届时,家家用红纸两条,分别写着:“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出深山外,永世不归家”等字句,交叉成一“*”字,贴在堂屋左侧中柱上面,以为此举可以驱除虫害,四季
四月初八日过“嫁毛虫”节,又称“敬婆婆神”。届时,家家用红纸两条,分别写着:“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出深山外,永世不归家”等字句,交叉成一“*”字,贴在堂屋左侧中柱上面,以为此举可以驱除虫害,四季...
“波波会”是土族传统的民俗活动,每逢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等日子,青海互助县的许多土族乡村都要举行“波波会”,时至今日,每年的“波波会”仍香火旺盛,法鼓不停。波波为土族语,意为法师作道场。俗称跳神
俄罗斯族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元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这一天俄罗斯人到教堂祈祷后,家人们聚在一起庆贺。每年3月21日是东正教徒纪念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三日后复
俄罗斯族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元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这一天俄罗斯人到教堂祈祷后,家人们聚在一起庆贺。每年3月21日是东正教徒纪念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三日后复
土族青壮年男子一般戴红缨帽和“鹰嘴啄食”毡帽。红缨帽,系一种织锦镶边的圆筒形毡帽,为土族语“加拉·莫立嘎”的意译。相传由清代朝帽演变而来。因红顶连一绺长约五寸的红缨,故名。“鹰嘴啄食”毡帽,其样式为帽
丹麻土族花儿会因起源和活动地点在该县丹麻镇而得名。丹麻土族花儿会集戏曲表演、花儿演唱、商品贸易为一体,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三日举行,会期为五天,一年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2006年,入选中国国家
纳顿节的正会由跳会手、跳面具舞(傩戏)、跳“法拉”(巫)三部分组成。1、跳会手“纳顿”开始时,首先是本村的“会手”迎接外村的“会手”。“会手”是集体舞蹈队伍,人数二三十、四五十乃至百人不等。本村“会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