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经(反经) 《长短经》原文自序
篇首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长短经(反经) 《长短经》原文自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长短经(反经) 《长短经》原文自序
《长短经》自序
赵蕤
匠成舆者,忧人不贵;作箭者,恐人不伤。彼岂有爱憎哉?实技业驱之然耳。是知当代之士、驰骛之曹,书读纵横,则思诸侯之变;艺长奇正,则念风尘之会。此亦向时之论,必然之理矣。故先师孔子深探其本、忧其末,遂作《春秋》,大乎王道;制《孝经》,美乎德行。防萌杜渐,预有所抑。斯圣人制作之本意也。
然作法于理,其弊必乱。若至于乱,将焉救之?是以御世理人,罕闻沿袭。三代不同礼,五霸不同法。非其相反,盖以救弊也。是故国容一致,而忠文之道必殊;圣哲同风,而皇王之名或异。岂非随时投教沿乎此,因物成务牵乎彼?沿乎此者,醇薄继于所遭;牵乎彼者,王霸存于所遇。故古之理者,其政有三: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国之政胁之。各有所施,不可易也。管子曰:“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智者善谋,不如当时。”邹子曰:“政教文质,所以匡救也。当时则用之,过则舍之。”由此观之,当霸者之朝而行王者之化,则悖矣。当强国之世而行霸者之威,则乖矣。若时逢狙诈,正道陵夷,欲宪章先王,广陈德化,是犹待越客以拯溺,白大人以救火。善则善矣,岂所谓通于时变欤?
夫霸者,驳道也。盖白黑杂合,不纯用德焉。期于有成,不问所以;论于大体,不守小节。虽称仁引义不及三王,扶颠定倾,其归一揆。恐儒者溺于所闻,不知王霸殊略,故叙以长短术,以经论通变者,并立题目总六十有三篇,合为十卷,名曰《反经》。大旨在乎宁固根蒂,革易时弊,兴亡治乱。具载诸篇,为沿袭之远图,作经济之至道,非欲矫世夸欲,希声慕名。辄露见闻,逗机来哲。凡厥有位,幸望详焉。
相关参考
长短经(反经) 《反经·量才第四》全文、译文、注释与谋略解读
量才第四【原文】夫人才能参差,大小不同,犹升不可以盛斛,满则弃矣。非其人而使之,安得不殆乎?傅子曰:“凡品才有九:一曰德行,以立道本;二曰理才,以研事机;三曰政才,以经制体;四曰学才,以综典文;五曰武
长短经(反经) 《反经·大体第一》全文、译文、注释与谋略解读
大体第一【原文】臣闻老子曰:“以正理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荀卿曰:“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为能者也。”傅子曰:“士大夫分职而听,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拱己而正矣
长短经(反经) 《反经·论士第七》全文、译文、注释与谋略解读
论士第七【原文】臣闻黄石公曰:“昔太平之时,诸侯二师,方伯三师,天子六师。世乱则叛逆生,王泽竭则盟誓相罚,德同无以相加,乃揽英雄之心。故曰:得人则兴,失士则崩。”何以明之?昔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往而
长短经(反经) 《反经·知人第五》全文、译文、注释与谋略解读
知人第五【原文】臣闻主将之法,务览英雄之心。然人未易知,知人未易。汉光武聪听之主也,谬于庞萌;曹孟德知人之哲也①,弊于张邈。何则?夫物类者,世之所惑乱也。故曰:狙者类智而非智也,狙,音自舒反,慢也。愚
长短经(反经) 《反经·任长第二》全文、译文、注释与谋略解读
【原文】臣闻料才核能,治世之要。自非圣人,谁能兼兹百行,备贯众理乎?故舜合群司,随才授位;汉述功臣,三杰异称。况非此俦,而可备责耶?夫刚略之人,不能理微,故论其大体则弘略而高远,历纤理微则宕往而疏越。
明帝司马绍是个很有主见和个性的人。比方,在帝王之家,看重的不是什么血缘关系,而是看谁能给他们带来好处,往往是亲生的娘亲自己不认得,反而认那些有地位的皇后为亲娘。而明帝却不是这样,他一旦登基,什么也不做
褚遂良阴符经原文上篇(神仙抱一演道章)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
试举《毛诗》长短错落之句《缁衣》之诗第一章,敝、还,一言也。祈父、肇禋,两言也。振振鹭、鹭于飞,三言也。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五言也。我姑酌彼金罍,六言也。维昔之富不如时、维今之疚不如兹,七言也。胡
现存的唐代兵书主要有《李卫公问对》、《卫公兵法》、《太白阴经》、《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以及《长短经》中的《兵权》等。《李卫公问对》又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是唐太宗与李靖多次讨论军事问题的言论辑录,集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成,它起源于五代十国后蜀主孟昶,后经过了两宋不断的成熟,在明清两朝蓬勃发展,成为了中华文化的又一艺术瑰宝,时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