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谋略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Posted 唐太宗

篇首语: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军事谋略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军事谋略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现存的唐代兵书主要有《李卫公问对》、《卫公兵法》、《太白阴经》、《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以及《长短经》中的《兵权》等。

《李卫公问对》又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是唐太宗与李靖多次讨论军事问题的言论辑录,集中反映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卫国公李靖的军事思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其内容作了概述:“其书分别奇正,指画攻守,变易主客,于兵家微意时有所得”。这一概括提纲挈领,基本上符合其思想要旨。尤其是奇、正问题,《李卫公问对》在理论上有所贡献:1.进一步充实了“奇”、“正”的内容。在他看来,“奇”、“正”的范畴是相当广泛的。如对敌人进行政治声讨是“正”,进行军事打击是“奇”;公开出兵是“正”,奇袭是“奇”;主攻方向或主要防御方向是“正”,助攻方向或次要防御方向是“奇”;前进为“正”,后退为“奇”等等。2.提出了“正亦胜,奇亦胜”的思想。《孙子》中说:“凡战,以正合,以奇胜”。而《李卫公问对》说:“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其思想比《孙子》更为全面。3.提出“奇正相交”的思想。《李卫公问对》认为,“奇正相交,循环无穷”,因此,它要求“奇正皆得”,不要“正而无奇”,“奇而无正”。4.把“奇”、“正”同“虚”、“实”联系起来。同《孙子》单纯讲“虚”、“实”不同,《李卫公问对》把奇、正和虚、实联系起来,说:“奇正者,可以致敌之虚实也。敌实,则我必以正;敌虚,则我必以奇。”5.把奇、正同分、合联系起来。《李卫公问对》所谓的分、合,也是指兵力的集中和分散问题。它认为分、合和奇、正是相互联系的,“兵散,则以合为奇;合,则以散为奇”。

在攻守问题上,《李卫公问对》提出了这样一些思想:1.攻守“同归于胜”。它说:“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同归乎胜而已矣”。这里明确说明,防御也是取得胜利的一种手段。这是因为,攻守是处于敌我双方之中的,“攻守一法,敌与我分为二事。若我事得,则敌事败;敌事得,则我事败。得失成败,彼我之事分焉。攻守者一而已矣,得一者百战百胜”。因此,它认为不能把攻守分割开来,“若攻不知守,守不知攻,不惟二其事,抑又二其官”。这就是说,如果“攻不知守,守不知攻”,则不仅把攻守看成是相互分割的两个方面,而且分割为两种不同的目的性,这就违背了“同归乎胜”的原则。2.对《孙子》中“守则不足,攻则有余”作了新的解释。曹操曾对此有过解释,吾所以守者,力不足也;所以攻者,力有余也。”他主要是从力量的“不足”和“有余”来解释攻、守关系。《李卫公问对》则认为:‘守则不足,攻则有余’,便谓不足为弱,有余为强,盖不悟攻守之法也”。书中认为《孙子》这句话的正确意思是说:“敌未可胜,则我且自守;待敌可胜,则攻之耳,非以强弱为辞也”。这里从敌方的情况来说明攻守问题,也就是说,当“敌未可用”,即使我“力有余”,也不应攻,而应守;如“敌可胜”,即使我“力不足”,也应攻而不可守。3.强调攻防的转化。这一思想,《李卫公问对》是通过对主、客这一对概念的论述而体现的。所谓“主”,即指自己防御的一方;“客”,即指主动进攻的一方。它提出:“变客为主,变主为客”,即变进攻为防御,变防御为进攻的思想。

除此而外,《李卫公问对》在治军思想和作战指导方面都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


相关参考

揭秘为什么诸葛亮的八卦阵后世几乎无人能用?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是非常出众的,他对于各种作战阵图非常熟悉,从中创造出了大名鼎鼎的“八卦阵”,不过这种阵法自诸葛亮之后,后世几乎没有人能使用,究其缘由,《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大唐军神李靖对

唐朝历史 唐太宗赐李靖临机专断大权李靖为何拒绝

在高度专制集权的体制下,“君命有所不受”这个原则,实际上是越来越成为虚文了。据《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下”的记载,唐太宗与李靖曾就将帅的机断指挥权问题有过一次深藏机锋、祸福旋踵的讨论。唐太宗别有用心地

三原县的历代名人有哪些

1、李靖(571—649)字药师,京兆三原人,隋唐名将,曾随李世民为唐初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作出了杰出贡献,封卫国公、代国公、尚书右仆射,兵书《李卫公问对》是他戎马一生的光辉总结。2、王恕(1416—15

军事谋略 薛仁贵妙计——瞒天过海,出其不意

薛仁贵妙计——瞒天过海,出其不意唐朝名将薛仁贵是山西河津人,由于他喜欢穿白袍,故有“白袍将军”之称。薛仁贵为了保卫大唐社稷,戎马一生,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功勋。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率领三十万大军御驾

人物志 历史上李靖生平事迹简介,李靖军事才能评价

李靖是唐初杰出的军事家。因其战功卓著,被唐太宗晋封为卫国公,因此,后人也称他为李卫公。他原名叫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公元571年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年青时,他十分喜爱古代兵书,经过苦心钻研

历史人物 李靖简介 唐代时期文武兼备著名军事家李靖生平

  卫国景武公(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

解析春秋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内容是什么?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齐景公问晏子说:“孔子为人怎样?”晏子不答。齐景公又问一次,还是不答。景公说:“对我说孔某人的人很多,都以为是贤人。今我问你,你不回答,为什么?”晏子答道:“晏婴不肖,不足以认识贤人。

齐景公问晏子“孔子为人怎样

齐景公问晏子说:“孔子为人怎样?”晏子不答。齐景公又问一次,还是不答。景公说:“对我说孔某人的人很多,都以为是贤人。今我问你,你不回答,为什么?”晏子答道:“晏婴不肖,不足以认识贤人。虽如此,晏婴听说

论语卫灵公篇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一生仕途不顺,除了在鲁国有过短时期的“辉煌”以外,大半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离开鲁国后,孔子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卫国,而卫灵公似乎也很厚待这位孔夫子,对他许以六万石的俸禄待遇。孔子到了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 论语卫灵公篇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一生仕途不顺,除了在鲁国有过短时期的“辉煌”以外,大半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离开鲁国后,孔子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卫国,而卫灵公似乎也很厚待这位孔夫子,对他许以六万石的俸禄待遇。孔子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