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经(反经) 《反经·大体第一》全文、译文、注释与谋略解读
Posted 天下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长短经(反经) 《反经·大体第一》全文、译文、注释与谋略解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长短经(反经) 《反经·大体第一》全文、译文、注释与谋略解读
大体第一
【原文】
臣闻老子曰:“以正理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荀卿曰:“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为能者也。”傅子曰:“士大夫分职而听,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拱己而正矣。”何以明其然耶?当尧之时,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田官,夔为乐正,垂为工师,伯夷为秩宗,皋陶为理官,益掌驱禽。尧不能为一焉,奚以为君,而九子者为臣,其故何也?尧知九赋之事,使九子各授其事,皆胜其任以成九功。尧遂乘成功以王天下。
【译文】
我听老子说过:“用正当的方法治理国家,用诡奇的方法用兵打仗,用清静无为的方法夺取天下。”荀子说:“做国君的人以知人善任为己任,普通百姓则以提高发挥自身的能力为己任。”(西晋)傅子说:“士大夫恭谨各自的职守,诸侯国王治理好自己的封国,三公总揽各方从长计议,这样,天子就可以躬行修身达到天下大治了。”
如何证明这个道理呢?
在尧的时代,舜做司徒(官名),契做司马(官名),禹做司空(官名),后稷做田畴(官名),夔做乐正,垂做工师,伯夷为秩宗,皋陶为理官,益做驱禽。以上九个方面的事情,尧一个方面的事情也做不了,为什么尧却做了君主,而另外九人却做了他的臣子呢?因为尧了解他们九人各自的才能,使九人各尽其才,才尽其用,尧得以在九人事功的基础上称王于天下。
【原文】
汉高帝曰:“夫运筹策于帏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人物志》曰:“夫一官之任,以一味协五味;一国之政,以无味和五味。故臣以自任为能;君以能用人为能。臣以能言为能;君以能听为能。臣以能行为能;君以能赏罚为能。所以不同,故能君众能也。”
【译文】
汉高祖说:“在营帐中筹策运谋就可以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我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稳定国家局势,安抚百姓,保障军饷军粮源源不断输往前线,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雄师,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但却都能为我所用,这就是我之所以能够夺取天下的原因。”
【原文】
故曰,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无形者,物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鼓不预五音,而为五音主。有道者,不为五官之事,而为理事之主。君守其道,官知其事,有自来矣。先王知其如此也,故用非其有如己有之,通乎君道者也。议曰:《淮南子》云①:“巧匠为宫室,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准绳。功已就矣,而不知规矩准绳,而赏巧匠。宫室已成,不知巧匠,而皆曰某君某王之宫室也。”孙卿曰:“夫人主故欲得善射中微,则莫若使羿;欲得善御致远,则莫若使王良;欲得调一天下,则莫若聪明君子矣。其用智甚简,其为事不劳,而功名甚大。”此能用非其有如己有者也。人主不通主道者则不然。自为之则不能任贤,不能任贤,则贤者恶之。此功名之所以伤,国家之所以危。议曰:《申子》云②:“君知其道也,臣知其事也。十言十当,百言百当者,人臣之事也,非人君之道也。”《尸子》云③:“人臣者,以进贤为功也;君者,以用贤为功也。”汤武一日而尽有夏商之财,以其地封,而天下莫敢不悦服;以其财赏,而天下皆竟劝,通乎用非其有也。议曰:孙卿云:“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人者安,聚敛者亡。故王者富人;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是谓上溢下漏。”又曰:“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失。”昔者周厉王好利④,近荣公⑤,芮良夫谏曰⑥:“王室其将卑乎?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怨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其能久乎?”后厉王果败。故称,设官分职,君之体也;委任责成,君之体也;好谋无倦,君之体也;宽以得众,君之体也;含垢藏疾,君之体也。君有君人之体,其臣畏而爱之,此帝王所以成业也。
【注释】
①《淮南子》: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率其众门客所撰。又称《淮南鸿烈》。一般认为是道家著作,亦有人认为是杂家著作。
②《申子》:战国时期申不害著。内容多及刑名权术,属法家著作。已失传。
③《尸子》:战国时期尸佼著。属杂家著作。
④周厉王(?~前828):西周国王。因其统治暴虐,引起国人暴动,被迫出逃,并死于外地。
⑤荣公:周厉王的宠臣,封于荣(今陕西户县),故称。
⑥芮良夫:周厉王时期的大臣。反对周厉王重用荣公。
【译文】
因此说,知人善任是做帝王的人应具备的素质和修养;善于处理具体事物是做臣子的人应具有的素质;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东西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物品的主宰;渺茫遥远不可及的东西正是事物的本源。鼓音不在五音(宫、商、角、徵、羽)之列,却是五音的主导;通晓帝王之道的人不具体去做众官所做的事情,却是具体理事的人的主导。君主恪守任人之道,百官各司其事,这是有充分根据的。先王明悉这一道理,所以善于利用他人的长处如同自己所有一样,这是通晓为君之道的表现。不通晓为君之道的人则不然:凡事事必躬亲而不重用有才能的人;不能任用能人,能人必定厌恶他从而远离他。这就是君王的事业受到损害、政权日趋危机的原因。商汤、周武在一日之内便拥有了夏朝、商朝的政权和财货,而把所取得的土地分封给各诸侯,天下人莫不心悦诚服;把所取得的财货赏赐给臣民百姓,天下的人都相互劝勉,拥护商汤、武王做天子。这是商汤、周武精通充分利用自己所不具备、他人所具备的长处的道理所致。所以说,设官分职是为君之本;委任官职,劝勉督察是为君之本;善于谋划,不知疲倦是为君之本;宽厚待人是为君之本;胸怀宽博,含垢藏疾是为君之本。做国君的人如果具备做国君的素质,使臣民对国君既敬畏又爱戴,这是做帝王的能够成就大业的最根本的前提。
相关参考
长短经(反经) 《反经·品目第三》全文、译文、注释与谋略解读
【原文】夫天下重器①,王者大统②,莫不劳聪明于品材,获安逸于任使。故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圣,有贤。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格:法。不
长短经(反经) 《反经·量才第四》全文、译文、注释与谋略解读
量才第四【原文】夫人才能参差,大小不同,犹升不可以盛斛,满则弃矣。非其人而使之,安得不殆乎?傅子曰:“凡品才有九:一曰德行,以立道本;二曰理才,以研事机;三曰政才,以经制体;四曰学才,以综典文;五曰武
长短经(反经) 《反经·论士第七》全文、译文、注释与谋略解读
论士第七【原文】臣闻黄石公曰:“昔太平之时,诸侯二师,方伯三师,天子六师。世乱则叛逆生,王泽竭则盟誓相罚,德同无以相加,乃揽英雄之心。故曰:得人则兴,失士则崩。”何以明之?昔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往而
长短经(反经) 《反经·知人第五》全文、译文、注释与谋略解读
知人第五【原文】臣闻主将之法,务览英雄之心。然人未易知,知人未易。汉光武聪听之主也,谬于庞萌;曹孟德知人之哲也①,弊于张邈。何则?夫物类者,世之所惑乱也。故曰:狙者类智而非智也,狙,音自舒反,慢也。愚
《长短经》自序赵蕤匠成舆者,忧人不贵;作箭者,恐人不伤。彼岂有爱憎哉?实技业驱之然耳。是知当代之士、驰骛之曹,书读纵横,则思诸侯之变;艺长奇正,则念风尘之会。此亦向时之论,必然之理矣。故先师孔子深探其
明帝司马绍是个很有主见和个性的人。比方,在帝王之家,看重的不是什么血缘关系,而是看谁能给他们带来好处,往往是亲生的娘亲自己不认得,反而认那些有地位的皇后为亲娘。而明帝却不是这样,他一旦登基,什么也不做
《孟子·告子下》译文是什么?译文:孟子说:“您是顺着柜柳树的本性来制成杯盘呢,还是毁伤柜柳树的本性来制成杯盘呢?如果要毁伤柜柳树的本性而后制成杯盘,那不也要毁伤人的本性然后纳之于仁义吗?率领天下的人来
齐桓公伐楚原文译文及注释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
1,《诸葛恪得驴》是选自《三国志·吴书十九》中的一篇文章,译文如下: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的长子。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来,在驴的脸上挂一个长标
楚汉相争汉王谓陈平[1]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鲠之臣[2],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3],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捐[4]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