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杨虎城 生平事迹简介,杨虎城个性品质,杨虎城怎么死的?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内心简单,知足常乐,便是余生最美好的养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杨虎城 生平事迹简介,杨虎城个性品质,杨虎城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杨虎城 生平事迹简介,杨虎城个性品质,杨虎城怎么死的?

杨虎城 (yang hucheng,1893—1949),号虎臣,国民党军二级上将。以发动要求实现全国抗日的西安事变而震惊中外。

杨虎城于1893年11月20日出生在陕西省蒲城县孙镇甘北村的贫苦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仅读过两年私塾,13岁就到饭铺当童工。1908年夏,其父为仇家所陷,被清政府绞死于西安。这激起杨虎城对清政府的仇恨。他在家乡组织具有反清性质的中秋会,自任领袖。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率领部分会员参加陕西民军。1913年退伍还乡,联络原“中秋会”成员,开展抗暴抵捐的斗争,铲除大恶霸李桢,至此名声大振。

1915年袁世凯称帝,杨虎城率数百人参加讨袁斗争。1916年,杨虎城部被编为陕西陆军第3混成团第1营,任营长,驻节大荔。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树立护法旗帜,号召反对北洋军阀。杨虎城率部参加于右任的陕西靖国军,初任左翼军第5游击支队司令,旋改任第3路第1支队司令。1921年,靖国军各路多被直系军阀分化改编,杨虎城拒不受编,在武功坚持靖国军旗帜,任第3路司令。1922年,率部与直系军3万余众在武功以东大战20余日,伤亡过半,乃退入陕北榆林,依托井岳秀部,改任陕军第1混成团团长。此时,他结识了具有革命思想的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和共产党员魏野畴。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孙中山接见杨虎城的代表,正式批准杨虎城为国民党党员。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政变,推翻曹锟政府,驱逐溥仪出宫,成立国民军。杨虎城以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名义,率部由陕北南下,回师关中,与刘镇华的镇嵩军和麻振武部在渭北作战。国民军第3军孙岳部人陕后,杨虎城部改编为该军第3师,杨虎城任师长。1925年7月,杨虎城在耀县开办三民军官学校,委任魏野畴为政治部主任,聘请一些共产党员任教官。

1926年4月,吴佩孚派刘镇华率7万大军围攻西安,杨虎城与陕西督办李云龙率1万余人苦战8个月,坚持到冯玉祥部援军到达,终于打退刘镇华。此役与北伐战争形成遥相呼应之势。

1927年初,冯玉祥入西安,杨虎城归其统率,出任国民军第10路总司令,旋改为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10军军长。5月,杨虎城以东路军前敌总指挥名义率部东出潼关,参加北伐,受东路军总司令鹿钟麟节制,除指挥第10军外,还指挥庞炳勋、王鸿恩、吕秀文等三个军,在陇海路东段归德、徐州间,与直鲁联军徐源泉、褚玉璞、孙殿英、张敬尧等八个军作战。杨虎城部伤亡很大,移防皖北太和、河南鹿邑整训。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6月,冯玉祥与蒋介石合流,下令国民联军各部“清共”,杨虎城坚持以“不危害革命、掩护共产党人”为原则,保持着国共合作局面。杨虎城在该部重要位置上安排了不少共产党人: 委任魏野畴为军部政治处长,蒋听松为军部秘书长,寇子严为第1师参谋长,曹力如为第2师政治处长;创办军事政治干部学校,以南汉宸为校长。在杨部工作的共产党人,以魏、南、蒋为领导人,成立中共河南省委领导下的皖北特委。1928年春,中共皖北特委领导皖北暴动,有人叛变告密,交出部队中的共产党人名单,蒋介石电令镇压。杨虎城指示孙从周(中共地下党员)将暴露的数十名共产党人以“遣送编余军官”名义,给资护送出境。

1928年4月,杨虎城赴日本,11月回国。杨部缩编为冯玉祥第2集团军暂编第11师,杨虎城任师长,驻节山东胶东地区。杨虎城率部彻底肃清刘桂堂、顾震两股惯匪万余人。1929年4月,杨虎城离冯附蒋,所部改编为第14师,任师长。9月,杨部奉令移驻南阳。1930年3月,杨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7师,杨虎城任师长,率部参加蒋、冯、阎中原大战,所部先后扩编为第7军及讨逆第17路军,杨虎城任军长及总指挥,攻人陕西。10月,任陕西省政府主席。1931年7月,代顾祝同潼关行营主任职。行营撤消后,改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第17路总指挥兼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为摆脱蒋介石控制,积极扩充实力,控制地盘,与蒋矛盾激化。1933年5月,蒋介石突然免去杨虎城陕西省政府主席职务,由邵力子接任。

九一八事变后,灾难深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杨虎城的民族意识和救国愿望。杨虎城是国民党中首先提出抗日主张的高级将领之一。1933年3月,当日军向热河进犯的时候,他面见蒋介石,请缨抗战。但蒋介石反而调该部赴陕南与川军共同围攻红四方面军,并令胡宗南进驻陇南天水,从侧背监视第17路军。蒋之所作所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激起了杨虎城的抗日反蒋情绪。杨虎城与孙尉如、杜斌丞等人经过多次秘密计议,决心与革命力量联络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他派代表赴川北苏区与红军联系,达成协议,形成停战合作的局面。5月,冯玉祥、吉鸿昌等在张家口树起察绥抗日同盟军旗帜,杨虎城不仅在言论上遥为声援,而且予以物资援助。他还派代表参加福建人民政府。

1935年初,杨虎城奉蒋介石严令,阻截由鄂豫皖根据地向陕甘地区转移的红二十五军,遭到红军的沉重打击而损兵折将。杨虎城由此更加觉悟到“剿共”是没有前途的。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杨虎城对此几乎有绝处逢生之感: 抗日,大家都有出路; 打内战,大家同归于尽; 要抗日,先要停止内战。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通过南汉宸等与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取得联系。12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亲自派红二十六军政委汪锋携亲笔信到西安面见杨虎城,信中对杨虎城给予高度评价,提出西北大联合共同抗日的主张,并希望杨虎城和共产党的关系保持下去,发扬光大。这更坚定了杨虎城不打内战共同抗日的决心,并迅速与红军建立友好互不侵犯协定。第17路军掩护中共和红军的人员与物资过境,形成与红军合作抗日的局面。此后,杨虎城部和红军再未发生过实际冲突。红军东征期间,蒋介石严令杨虎城进攻红军后方,杨虎城均以事先通知或打假仗的办法予以敷衍。

1935年夏,张学良奉蒋介石命令率东北军入陕甘 “围剿”红军。由于蒋介石挑拨离间,杨、张之间一度矛盾较深。次年春季,杨虎城愤蒋不抗日,提出 “联合东北军发动抗日”的主张。在中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的调解下,杨、张消除误会及成见,关系逐渐密切。他们决心团结一致,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联共抗日。东北军、第17路军及中国共产党“三位一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西北初步形成。

1936年夏,两广事变解决后,蒋介石调集重兵准备大规模“围剿” 陕北根据地和红军。10月20日,蒋介石抵西安,向张、杨部署“围剿”计划。张学良、杨虎城极力劝蒋联共抗日,遭到蒋介石的斥责。12月4日,蒋介石率军政大员再次抵西安,严督张、杨迅速 “剿共”。张、杨在重压之下,仍对蒋晓以大义,陈述利害,要求蒋联共抗日,但蒋介石对他们的苦谏置之不理,张学良采用哭谏也无济于事,反遭责骂。在此情况下,为了国家民族,他们决定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前夕的杨虎城与张学良

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张学良联合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及军政大员,并立即联名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抗日救国八项主张,且为贯彻与实现八项主张采取了有关军政措施。他们致电中共中央,邀请派代表赴西安,共商救国大计,处理善后事宜。

15日,杨虎城向全国发表广播词,强调指出: “我们救国的方略,除了全国一致,向同一目标,对准中华民族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者抗战以外,实在是没有第二条生存的道路了。”“只要中华民族能够生存,对个人为功为罪是不计较的。”

中共中央代表团到达西安后,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杨虎城、张学良同意中共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他们通过与南京方面宋子文、宋美龄的谈判,迫使蒋介石以 “人格担保”接受杨、张的主张。西安事变因而得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由十年内战到实现全国抗战的转折点。杨虎城为实现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蒋介石返回南京后,背信弃义,竟扣押护送他回南京的张学良,在军事法庭上进行“审判”,并加以长期监禁,进而胁迫杨虎城“辞职出国考察”,实乃流放国外。

1937年6月26日,杨虎城乘胡佛总统号轮船离开祖国。7月9日,在旅途中听到日军进攻卢沟桥,随即致电宋子文: “日寇进迫,国将不国,噩耗传来,五中痛愤。弟以革命军人,何忍此时逍遥国外,拟由旧金山返国抗敌。” 14日到达旧金山,杨虎城即发表谈话表示 “这次即拟兼程回国,请求任务,执行战斗,为国效死”。但是,蒋介石拒绝了杨虎城回国抗日的要求。杨虎城返国抗日的壮志难酬,便决定利用此次出国“考察” 的机会,在欧美各国进行抗日宣传,争取华侨的同情和国际的援助。访问欧美之后,杨虎城决定回国参加抗战,乃于1937年10月离开马赛,于11月26日到达香港,受到爱国华侨和进步留学生的热烈欢迎。可是,杨虎城一踏上香港码头,就被戴笠派去的军统特务监视起来。从此,杨虎城遭到蒋介石的囚禁,前后转移囚地多处,最后又从贵州押到重庆。1949年9月17日,杨虎城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于中美合作所。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之际,第二野战军首长即着手调查杨虎城的下落。12月1日,杨虎城的遗体被发现。1950年1月15日,重庆各界隆重举行杨虎城追悼大会。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分别发来唁电,指出: “杨虎城将军在1936年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推动全国一致抗日,有功于国家民族。” “杨将军的英名,将为全中国人民所永远纪念。”2月7日根据家属的意见,杨虎城被安葬在西安南乡韦曲少陵原杜甫祠西侧。

相关参考

人物志 杨虎城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杨虎城,陕西蒲城人,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03年在本村私塾就读。1906年因家贫辍学当童工。1908年,其父受仇人陷害,被清政府在西安绞杀。为葬父,与乡邻七家成立丧葬互助之孝义

中共人物传 杨虎城人物传,杨虎城生平事迹,杨虎城评价

杨虎城杨虎城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1949年12月1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致杨虎城家属的唁电中指出:“杨虎城将军在一九三六年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推动全国一致抗日,有功于国家民族。”“杨将军

历史人物 杨虎城简介后代 爱国将领杨虎城怎么死的 西安事变杨虎城的妻子儿子死因

  中文名:杨虎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陜西蒲城  出生日期:1893年11月26日  逝世日期:1949年9月6日www.cha138.com  职业:爱国名将  军衔:国军二级上

历史人物 西安事变领导者杨虎城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杨虎城别号:杨忠祥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陕西蒲城出生日期:1893年11月26日死日期:1949年9月6日职业:将领主要造诣:对峙抗日,阻挡内战,发起了“西安事变”。军衔:国军二

历史人物 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代功臣 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长子杨拯民简介

杨拯民(1922-1998),陕西省蒲城县人。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长子。1934年在其父创办的尧山中学读书,1938年入延安抗大、马列学院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代功臣。>>人

除了西安事变杨虎城将军还做过什么?

提起杨虎城,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西安事变,其实除了西安事变之外,杨将军的英雄事迹还多着呢,今天就给大家讲几个。大家都知道贺龙元帅是两把菜刀闹革命,杨虎城将军也差不多,一把关山刀子闹革命。1908年6月,

除了西安事变杨虎城将军还做过什么?

提起杨虎城,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西安事变,其实除了西安事变之外,杨将军的英雄事迹还多着呢,今天就给大家讲几个。大家都知道贺龙元帅是两把菜刀闹革命,杨虎城将军也差不多,一把关山刀子闹革命。1908年6月,

中国军事人物 杨虎城

   抗日不成反遭拘杀的杨虎城   “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这是爱国将领杨虎城(1893年?19

历史人物 与杨虎城共逼蒋联共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张学良简介:张学良在东北1934年2月张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1935年3月,张学良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总副司令并代行总司令职权。此时,日本侵华日亟,国民政府一再妥协。中共驻共产国

中国历史 中国现代史·历史人物·杨虎城

中国现代史·历史人物·杨虎城国民党爱国将领。陕西蒲城人。曾参加辛亥革命和反对袁世凯的护国战争。1924年任国民军前敌总指挥,1925年任第三军第三师师长,开始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接受共产党员在军队中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