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与杨虎城共逼蒋联共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与杨虎城共逼蒋联共抗日西安事变爆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与杨虎城共逼蒋联共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张学良简介: 张学良在东北1934年2月张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1935年3月,张学良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总副司令并代行总司令职权。此时,日本侵华日亟,国民政府一再妥协。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在莫斯科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简称“八一宣言”),全国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督战。张学良与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向蒋面谏,却遭到蒋拒谏。蒋介石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进攻陕北红军,否则将其所部分别调往福建、安徽。
1936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特务军警开枪打伤一名学生,群众非常激愤,决定到临潼直接向蒋介石请愿示威。蒋介石强令张学良制止学生运动,必要时可以向学生开枪。张学良接到命令后,赶上游行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东北大学学生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张学良向群众表示一周内以实际行动答复学生要求。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造成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张学良简介:西安事变时的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关于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的要求。
西安事变发生后,东北军、西北军内部出现主张杀蒋和放蒋的争执,但张学良、杨虎城二人都主张释放蒋介石。据杨虎城的机要秘书王菊人回忆,西安事变发生后,杨虎城曾找张学良商议释放蒋介石的四项条件:一是蒋介石之“安内攘外政策”必须改变,至少以谈话方式向全国公开声明(当时考虑由南京政府正式发表声明是办不到的);二是改组国民党政府为抗日联合政府,应有行动表现;三是东北军、17路军的驻地和政治地位不变;四是红军问题,由以后组成的抗日联合政府解决。
相关参考
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而在西安发动的“兵谏”。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社会各界纷纷要求抗日,而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
中国现代史·历史事件·西安事变又叫“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而在西安发动的事变。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被蒋介石调到陕甘一带进攻中国工农红军
1936年,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张学良、杨虎城提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毅然对亲自前往西安督战的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幽禁了张学良,
国民党高级将领“兵谏”蒋介石——西安事变爆发西安事变系指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高级将领张学良(东北军)和杨虎城(十七路军),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及其军政大员,要求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事件。因为事变
1936年12月2日,蒋介石在洛阳与西北军政首脑合影(左二起:蒋介石、宋美龄、杨虎城夫人、张学良、杨虎城、邵力子)本文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宋花玉,原题:《西安事变爆发前蒋介石的一份密嘱》19
近代人物中文名:杨虎城别号:杨忠祥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陕西蒲城出生日期:1893年11月26日死日期:1949年9月6日职业:将领主要造诣:对峙抗日,阻挡内战,发起了“西安事变”。军衔:国军二
一般认为,日本军队侵略中国,开端于发生1931年发生在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事实上,早在20世纪20年代,日本就启动了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1927年6—7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起草了一份秘密奏折给天皇,
孙蔚如(1896--1979),西安市灞桥镇豁口村人,曾追随杨虎城将军多年,参与发动西安事变,是陕军抗日主帅,参加中条山抗战。>>1949年拒赴台湾,与中共取得联系,在上海迎接解放。建国后,历任国防委
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这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出于爱国之情
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府委员长兼总司令的蒋介石,史称“西